紅臉王

紅臉王

豫東觀衆對唐玉成的專有稱呼
“紅臉王”最初是豫東觀衆對唐玉成先生的專有稱呼,已經逐漸被人們接受。唐玉成(1895-1973),男,豫劇演員,原名子信,譽名紅臉王,豫劇“麒麟童”。河南省虞城縣利民鎮申台寺村人。唐玉成是豫東調最有代表性的須生演員,他不僅扮相壯美,表演細膩灑脫,善于刻畫人物的性格情态,而且唱腔不同一般,别具風采。他演出的代表劇目有《火燒紀信》、《反徐州》、《楊河堂》、《白玉杯》、《李淵跑宮》、《闖幽州》、《困南屯》、《劉公案》等。1949年,他參加了虞城縣人民劇團,還先後演出過現代戲《小女婿》、《王貴與李香香》、《白毛女》、《傳槍》等。[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民族: 出生地: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 畢業院校: 職業: 代表作品:《火燒紀信》,《反徐州》,《白玉杯》,《文王跑坡》等 主要成就:豫東紅臉的集大成者豫東紅臉唐門流派創始人豫劇麒麟童 别 名:唐玉成、唐子信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職 業: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

簡介

幼年喪父,随母至外祖父家居住。1904年入玩友班,攻花臉、紅臉。1906年入夏邑羅家班學藝,師從況鳳仙(藝名科馬,旦角)。1920年又拜師馮垛,賜名玉成,他虛心學習馮垛的演唱技巧,技藝提高,名聲大震。馮垛去世後,唐玉成成為該班台柱。1921年入夏邑程家班演出,始有名聲。1925年以後在虞城劉家班與王彥山、張永蘭、黃儒秀長期合作,并吸取名紅臉孫照登的一些唱腔特點,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唱派,1948年投國民黨55師随軍演出,建國後入虞城人民劇團為領銜主演。

唐玉成是豫東調最有代表性的須生演員,他不僅扮相壯美,表演細膩灑脫,善于刻畫人物的性格情态,而且唱腔不同一般,别具風采。在演唱時,多是真假嗓結合,先低後高(一般由C調升到E降調),剛柔相濟,渾厚樸實,耐人尋味。他特别擅長運用偷字、嵌字、閃闆及哀顫(寒顫)等巧妙唱法,使人聽起來既感到粗犷豪放,又别具風采。1962年,他參加河南名老藝人彙報演出了《火燒紀信》、《地塘闆》、《文王跑坡》等劇目。

馮紀漢在《向優秀的傳統學習》一文中,對他在《火燒紀信》中扮演的紀信給予了高度評價:“唐玉成通過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從猶豫到自願,表演得很有層次,而且合情合理。一個68歲的老人,還能夠作出這樣的表演,特别是唱腔還那樣洪亮優美,如果沒有高深的藝術造詣,是難以達到這樣境界的。””八大紅臉王要麼與唐玉成有直接師承關系或要麼深受其唱腔影響。劉忠河、張枝茂、劉新民、索文化、洪先禮、謝慶軍、朱坤芳、陳傳明并稱為豫東八大紅臉王。

他演出的代表劇目還有《反徐州》、《楊河堂》、《白玉杯》、《李淵跑宮》、《闖幽州》、《困南屯》、《劉公案》等。1949年,他參加了虞城縣人民劇團,還先後演出過現代戲《小女婿》、《王貴與李香香》、《白毛女》、《傳槍》等。

經曆

唐玉成一生對藝術精益求精,對求藝者真誠傳授,深得同行的敬重。有很多演員如劉玉龍、朱勤堂、張萬雲、楊啟超、劉新民、李憲臣、史紅光等,都受過他的教益。特别是後起之秀劉忠河,雖未得到唐玉成親授,但他通過唐玉成的唱片進行學習,在繼承唐玉成的演唱藝術上,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使唐派藝術得到繼承和發展,受到觀衆贊賞。1960年後因年事漸高改任教師,“文化大革命”中慘遭迫害,扣發工資,生活無着落,于1973年5月5日含冤而逝,終年78歲,1979被平反昭雪。

唐玉成是豫東紅臉的集大成者,曾跟孫照登學習,孫照登生于清末,藝術境界極高,孫照登死後,唐玉成響遍豫東及江蘇、安徽、山東等地,被稱為“紅臉王”,也是紅臉唱腔的發揚光大者,其對紅臉唱腔進行了很大的創造,他的唱腔很多沒有被繼承下來,到目前為止還沒人能跟他的老人家的藝術魅力相提并論。

于福禮老師現在商丘卧病不起,曾經學習過孫照登,唐玉成老師的關門弟子也就是現在虞城的汪振堂老師是唐玉成老師藝術唱腔繼承的最好的人,汪振堂的《火燒紀信》可以聽到唐玉成老師的魅力,是紅臉當中最難學的一種唱腔,偷、閃、欠、顫等技巧很多人學不會,但汪振堂老師運用自如,汪振堂老師的哭腔很具特色,紅臉的唱腔不能光聽韻味,重要的是感情和韻味的結合。張枝茂老師的唱腔是跟他師傅二唐學來的,二唐創造很大,可惜他的唱腔保留的極少。

唐派師承關系

河南紅臉在豫東,豫東紅臉出唐門。自唐玉成以其獨特的高亢激越的唱腔創立紅臉一派以來,紅臉就成了廣大戲迷津津樂道的話題。“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為紅臉殊”。

由于唐玉成老師去世的較早,再加上種種複雜的原因,紅臉唱腔一直沒能登上官方舞台,但在民間,紅臉戲依舊被人喜愛,在網上,年輕的紅臉戲迷越來越多,有關紅臉的争論越來越激烈,對紅臉的探讨越來越深入,探讨的問題之一就是豫東唐門繼承者的流派劃分。

據說唐老爺子有幾大弟子:

李克讓,大弟子,解放前即拜師,建國初期,因其名氣太盛,被人下藥毀了嗓子。其子李自珍為原商丘專區豫劇團(先商丘豫劇院)團長,已退休,朱坤芳奶師即為李克讓。

劉玉龍,藝名大唐。其人以柘城豫劇團為基礎,與潘玉成搭檔(潘玉成亦私淑老先生,帽翅功已臻爐火純青之地),聲名遠播。此一路的再傳弟子有張家訓、陳傳明。代表劇目有《下南京》、《刀劈》、《轅門斬子》。

朱勤堂,藝名二唐,為唐玉成親傳弟子,虞城縣人。朱勤堂最初活躍在山東菏澤一帶,建國後入谷熟豫劇團,後以夏邑為根據地。其人能翻能打,以本嗓吐字,假嗓甩腔,多用花腔,唱腔渾厚耐聽,享譽蘇魯豫皖,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曾數次聽老戲迷叙說其演出盛況,于曠野演出時,人山人海,觀衆一排數裡,極其轟動。其弟子有張枝茂、韓愛琴等,張枝茂出色繼承了乃師的藝術風格,以悲入戲,善演衰派老生,表演真切細膩,含蓄穩重,素有“豫東唱破天”之美譽;韓愛琴已離開舞台,現擔任某戲校校長,專事教育;朱勤堂晚年曾教科班,培養了一批學生,黃友良、司福金、司衛亮等均學習其藝術風格。

此一路四代弟子有張枝茂老師的徒弟馮鳳嶺、魯加政。代表劇目有《火燒紀信》、《諸葛亮吊孝》、《困南屯》、《五台山》等。楊啟超,人稱“小紅臉王”,1929年出生于山東曹縣,為唐玉成先生的徒弟和義子。其人天資聰慧,學戲較晚,但聲名鵲起。其人演出,手眼身法步俱都入戲,一時間獨領風騷。其用夾本嗓,高低不擋,曾與豫東著名武生李國範、名旦陳玉英?組成“黃金三角”,從蘇揚至武漢,一路演去,處處開花,好評如潮,京班亦向其學習。楊先生演戲較多,且尤其善于學習,曾頭天晚上觀摩周信芳演出《宋士傑告狀》,第二天挂牌演出此戲,周先生能來好的地方,楊啟超一個不拉,比如一句念白“我這就走了”,配合動作,四面開花的叫好。其真正弟子不多,但學習其唱腔藝術的不在少數,有朱坤芳、趙輝、景福倉、謝慶軍。

上一篇:段譽

下一篇:張哲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