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

漢語漢字
笑,漢語一級字,最早出自《說文》。《說文》:“笑,喜悅時發出的聲音。”造字本義:動詞,因身理或心理受刺激,手舞足蹈并發出興奮、快樂的聲音。引申義:指可笑的事;比喻花朵開放等。
  • 中文名:笑
  • 拼音:xiào
  • 繁體:
  • 部首:竹
  • 字碼:
  • 五筆:TTDU
  • 倉颉:HHK
  • 鄭碼:MMGD
  • 筆順:3143143134
  • 字級:一級字
  • 平水韻:十八嘯
  • 四角:88804
  • 筆畫:10畫
  • 注音:ㄒㄧㄠˋ
  • UNICODE:7B11

字源演變

夭,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歪頭扭腰,揮臂起舞。笑,籀文(圖A=圖B(口,嘴巴)+圖K(夭,扭着身體)),表示因為快樂而身體扭動、嘴巴張大,發出呵呵聲。篆文(圖C=圖D(甲骨文“眉毛”的變形,像張大嘴巴樂呵時眼眉眯着的樣子)+圖E(“夭”的變形,扭動身體)),突出當嘴巴張大、發出呵呵聲時的眼睛形态。有的篆文(圖F)用“顔”(圖G(臉))代替“夭”(圖K)(歪頭扭腰),強調“笑”的燦爛面容。

有的篆文(圖I)則誤将開心的眼眉(圖D)形狀寫成“竹”(圖M),導緻字形費解。造字本義:動詞,因身理或心理受刺激,手舞足蹈并發出興奮、快樂的聲音。隸化後楷書(圖J)誤将篆文字形中的“夭”(圖K)寫成“天”(圖L)。

“笑”字的構意不明。喜笑之“笑”字在古文字中皆從艸,從犬。後小篆訛為從竹,從犬。唐李陽冰刊定《說文》改為從竹,從夭,為今“笑”字所本。漢隸或訛“犬”為“大”,而與後代訓治義之“芙”字同形。《說文》:“此字本阙。臣铉等案:孫愐《唐韻》引《說文》雲‘喜也。從竹,從犬’,而不述其義。今俗皆從犬。又案:李陽冰刊定《說文》‘從竹、從夭’,義雲‘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審。”李說實謬。《郭店楚簡》與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下士聞道,大?(笑)之。”乃用其本義。引申為欣羨。唐李商隐《馬嵬》:“當時七夕笑牽牛。”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露出愉快的表情,發出歡喜的聲音:~容。~顔。~眯眯。談~風生。

譏嘲:~柄。~話。~談。贻~大方。嘲~。見~。恥~。

詳細字義

〈動〉

(會意。從竹,從夭。楊承慶曰,「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字或從竹,從夭。本義:因喜悅開顔或出聲)

同本義[smile; laugh]

笑,喜也。——《說文》。楊承慶曰:「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也。李陽冰刊定說文從之。」

竹為樂器,君子樂然後笑也。——《字林》。朱駿聲曰:「此字古皆從犬,本義犬狎人聲也。從犬,箾省聲。」

一握為笑。——《易·萃》

載笑載言。——《詩·衛風·氓》

徠言垍笑頭晏晏樤。

兩小兒笑曰。——《列子•湯問》

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論語•憲問》

止增笑耳。——《聊齋志異•狼三則》

笑而止之。——《列子•湯問》

笑而不顧。——清·周容《芋老人傳》

又如:笑唏唏(笑嘻嘻);笑咍咍(大聲地笑);笑浪(無拘束地大笑);笑面夜叉(外貌和氣、心地狠毒的人)

譏笑;嘲笑[ridicule]

顧我則笑。——《詩·邶風·終風》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笑端(笑柄);笑罵從汝(我行我素,不顧他人饑笑責罵);笑弄(譏笑;嘲弄);笑侮(嘲笑戲弄)

玩笑;逗樂[joke;make fun of]

勿以為笑。——《詩·大雅·闆》

又如:笑嗷(喜笑;玩鬧);笑樂院本(戲曲演出在正戲前加演的小戲);笑耍頭回(宋元時說書人在開講正書前,先講一個小故事作引子)

喜愛;羨慕[like]。如:笑眼傳心(相視而笑,以目傳情);笑悅(歡笑喜悅);笑歎(可笑可歎)

比喻花朵開放[flow;open]

露濃晞晚笑,風勁淺殘香。——唐太宗《賦得殘菊花》

又如:笑笑(花盛開的樣子);笑靥金(菊花的别稱)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古文〕咲?《廣韻》私妙切。《集韻》《韻會》仙妙切。《正韻》蘇吊切,?音肖。《廣韻》:欣也,喜也。《增韻》:喜而解顔啟齒也。

又嗤也,哂也。《易·萃卦》:一握為笑。《詩·邶風》:顧我則笑。毛傳:侮之也。《禮·曲禮》:父母有疾,笑不至矧。注:齒本曰矧,大笑則見。《左傳·哀二十年》:吳王曰:溺人必笑。《論語》:夫子莞爾而笑。注:小笑貌。

又獸名。《廣東新語》:人熊,一名山笑。

又《韻補》思邀切。《詩·大雅》:勿以為笑,葉上嚣、下荛。《淮南子·汜論訓》:不殺黃口,不獲二毛,于古為義,于今為笑。《古逸詩·趙童謠》:趙為号,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上生毛。

又入宥韻,音秀。《江總詩》:玉臉含啼還自笑,若使琴心一曲奏。或作咲。《前漢·揚雄傳》:樵夫咲之。亦省作關。《前漢·薛宣傳》:一關相樂。

說文解字

此字本阙。私妙切〖注〗臣铉等案:孫愐《唐韻》引《說文》雲:“喜也。從竹從犬。”而不述其義。今俗皆從犬。又案:李陽冰刊定《說文》從竹從夭義雲: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未知其審。文百四十四重十五。

說文解字注

喜也。從竹。從犬。

徐鼎臣說孫愐《唐韻》引《說文》雲:笑,喜也。從竹,從犬。而不述其義。考孫恒《唐韻》序雲:仍篆、隸、石經勒存正體,幸不譏煩。蓋《唐韻》每字皆勒《說文》篆體,此字之從竹犬,,孫親見其然,是以唐人無不從犬作者。《幹祿字書》雲:聯通,笑正。《五經文字》力尊《說文》者也,亦作笑,喜也,從竹下犬。《玉篇》竹部亦作笑。《廣韻》因《唐韻》之舊亦作笑。此本無可疑者。自唐玄度《九經字樣》始先笑後笑,引楊承慶《字統》異說雲從竹從夭,竹為樂器,君子樂然後笑。

《字統》每與《說文》乖異,見玄應書。蓋楊氏求從犬之故不得,是用改夭形聲,唐氏從之,李陽冰遂雲竹得風,其體夭屈如人之笑。自後徐楚金缺此篆,鼎臣竟改《說文》笑作笑,而《集韻》《類篇》乃有笑無笑,宋以後經籍無笑字矣。今依顧野王、孫偭、顔元孫、張參為據,複其正始。或問曰:從犬可得其說乎。

曰從竹之義且不敢妄言,況從犬乎。聞疑載疑可也。假雲必不宜從犬,則哭又何以從犬乎。哭之獄省聲乃亦強作解事者為之也,詳哭下。又按宋初《說文》本無笑,铉增之,十九文之一也。孫偭但從竹從犬,其本在竹部,抑在犬部。铉不能知,姑綴于竹末。今依之,恐有未協。準哭從犬求之,笑或本在犬部,而從竹部之字之省聲,未可知也。

上一篇:

下一篇:觀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