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禮

笄禮

女性成人禮
笄禮,是中國漢民族女性的成年禮。[1]笄禮作為女性的成人禮,象男性的冠禮一樣,也是表示成人的儀式,在舉禮的程序等問題上大體和冠禮相同。
    中文名:笄禮 外文名:Hair pinning ceremony 别名:

簡介

笄禮作為女性的成人禮,象男性的冠禮一樣,也是表示成人的儀式,在舉禮的程序等問題上大體與冠禮相同,但也有許多問題需要另行強調明确。

《禮記·曲禮》說:“子許嫁,笄而字。”女子是在許嫁之後舉行笄禮、取表字。《禮記·雜記》:“女子十有五年許嫁,笄而字。”如此,則許嫁的年齡是十五歲。

如果女子遲遲沒有許嫁,則可以變通處理,《禮記·内則》鄭玄注:“其未許嫁,二十則笄。”笄禮的儀節,文獻沒有記載,《通典·女笄》隻說,“笄女禮猶冠男也,使主婦、女賓執其禮。”學者大多也認為應當與冠禮相似。

中國古代,自周代起,女子年過15,如已許嫁,便得舉行笄禮,将發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屬。如年過20而未許嫁,也得舉行笄禮。主行笄禮者為女性家長,由約請的女賓為少女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結婚。

文化意義

“笄”之解說

笄,《說文解字》:“簪也。從竹,幵聲。”《篇海》說,“婦人之笄,則今之簪也。本作筓。”笄為一種飾件,用來固定發髻,是根細長釺子,一頭銳,一頭鈍,鈍的一頭有突出的裝飾,稱為首部。

笄是發簪家族的鼻祖。笄的首部簡單樸素。後來的簪、钗等皆是在笄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加“笄”(又叫“及笄”),成為了漢民族女性成人之禮的禮儀之名。

笄禮與生命禮儀

華夏地區文明發育較早,極重身體膚發的完整,認為它們“受之父母、不得毀傷”,所以,拔除、毀傷型的成人禮儀在華夏民族文化中沒有存在的土壤。

而考驗型的成人禮儀,對于在自然條件低下而又艱苦、危險的環境中生存的原始氏族來說,非常必要。

但漢民族居于中原之地,已創造出了穩定豐臾的農耕生活形态,自然也不适合舉行“過關斬将”式的危險的考驗儀式。

漢民族選擇了将成人社會最核心的要素:華(衣冠)與夏(禮儀)投射于将要成人的兒童身上,漢民族的成人禮,是通過“華夏啟蒙之禮”、“華夏教育之禮”。通過獨特的加冠儀式,給初成的成人上了一堂“華夏之義”的文化教育課。

先民論笄禮的意義和價值

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

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禮記·内則》

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儀禮·士昏禮》

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禮記·樂記》

女子幼,嫁必笄。——《白虎通》

女子十五而笄,許嫁而笄。——《古今韻會舉要》

笄冠有成人之容。——《通典》

三苗髽首,羌人括領,中國冠笄,越人劗鬋。——《淮南子·齊俗訓》

笄禮衍生的漢語名詞:

及笄:女子到了成年行笄禮的年齡

笄女:成年的女兒

笄年:及笄之年,成年

笄冠:女子及笄,男子加冠,指成年

背景知識

笄禮年齡

十五歲:古時,女子以十五歲為成人。十五歲以後,就可以許嫁、行笄禮了。《禮記·内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

許嫁:許嫁之後,必行笄禮。這裡說的許嫁,是指完成了婚禮六禮中的“納征”禮。許嫁後所行笄禮,稱“許嫁笄”。《禮記·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許嫁,笄而字。”

二十歲:如果已經成人的女孩子遲遲未許嫁,那麼到了二十歲也必須行笄禮。《禮記·内則》鄭注:“其未許嫁,二十則笄。”

笄禮儀程

女子到了十五歲,就随時可以許嫁,也随時可以行笄禮了。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沒有許嫁,也可以行笄禮。笄禮由母親擔任主人。笄禮前三日戒賓,前一日宿賓,賓選擇親姻婦女中賢而有禮者擔任。

笄禮的儀節,文獻缺少記載。成書于唐代的《通典》上隻有寥寥數語:“周制,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許嫁,已受納征禮也。笄女禮猶冠男也,使主婦、女賓執其禮。祖廟未毀,教于公宮三月;祖廟已毀,則教于宗室。

祖廟,女高祖為君者之廟,以有缌麻之親,就尊者之宮教之也。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宗室,大宗子之家。公羊傳:‘婦人許嫁,笄而字之,死則以成人之喪埋之。

’謂不為殇也。”“許嫁笄,當使主婦對女賓執其禮,其儀如冠男也。又許嫁者用醴禮之,不許嫁者,當用酒醮之,敬其早得禮。”“燕則鬈首。既笄之後去之也,猶若女鬈也。”

到了宋代,一些學者為了推行儒家文化,構拟設計了女子的笄禮。司馬光的《書儀》記載了專門的儀式,朱子的《家禮》與其大體相同。

儀程詳解

·前期三日戒賓,一日宿賓

 擇親姻婦女之賢而有禮者為正賓。以箋紙書寫請辭,行禮前三日,派人送達。辭如冠禮。行禮前一日再次恭請正賓。遣人以書緻辭。正賓答書。

·陳設

設盥洗、帨巾于廳,如祠堂的布置。以帟幕(帷幄)圍成房于廳東北。如果廳無兩階,則畫出階形。

·厥明陳服

如冠禮但用背子冠笄。背子、履、栉、掠,都用桌子陳設于東房中東部,以北為上首。酒注、盞盤亦以桌子陳于冠服北面。冠笄以一盤盛之,用帕蒙上,以桌子陳于西階下。一位執事守在旁邊,布席于阼階上之西,面向南。

·序立

主婦及以下,著盛服就位。主婦在阼階下,稍偏東的地方,面向西。子弟親戚童仆在其後面,排成行,面向西,以北為上。從子弟親戚習禮者中選一人為傧,站在大門外,面向西。将笄者雙紒衫子,在東房中,面向南。

·賓至,主婦迎入升堂

如冠禮但不用贊者,主婦升自阼階。正賓盛服至大門外,面向東。傧者入,通報主婦,主婦出門,面向西,向正賓行再拜之禮。然後主賓一揖入門。

揖讓到階下,又揖讓一次,登階。主婦由阼階,先登階,在阼階上偏東的地方站立,面向西。正賓由西階後登階,在西階上偏西的地方站立,面向東。擯者在東序布筵席,稍偏北,面向西。将笄者出房,面向南。

·賓為将笄者加冠笄,适房服背子

略如冠禮,但祝用始加之辭,不能則省。正賓向将笄者行揖禮。将笄者出房立于席右,面向席。正賓揖将笄者,即席跪。

合紒,施掠。賓下階,主婦也下階,賓盥洗,主婦揖賓,登階複位。執事者以冠笄盤進,賓下一級台階,接過冠笄,執之,正容,到将笄者前,向将笄者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以介畢福。”然後跪,加之,興,複位,揖笄者。笄者到東房中,脫去衫子,換上褙子,出房,正容,南向。

·乃醮

擯者在堂中間偏西處設醮席,面向南。賓揖笄者,笄者就席右,面向南。正賓取酒到席前面向北念祝辭曰:“旨酒既清,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笄者向正賓再拜,直身,面向南,接酒盞。賓複位,面向東答拜。笄者跪祭酒,直身,就席末,跪,飲酒,興。面向南,再拜。賓向東,答拜。

·乃字

賓從西階下階,面向東。主婦從阼階下階,面向西。笄者從西階下階,立偏東處,面向南。賓字笄者,緻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女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伯某女。”

(或仲叔季)笄者對曰:“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賓也可以另外作祝辭。乃禮賓主婦以酒馔禮賓。以币(帛)酬謝,拜謝。币多少随宜。

笄禮的儀節及用服,文獻缺乏記載。但綜合各種資料來看,整個行禮程序,笄禮與冠禮基本相同,隻在幾處細微方面略有差異。

1賓、有司、贊者等參禮者宜由女性擔任。行禮地點宜于堂室。

2加笄:古禮女子笄禮同男子冠禮一樣,也有三加、二加等。冠笄盛于盤中,上面蒙以帕,由有司執之。男子三加分别是巾、帽、幞頭,女子也有紛繁的钗冠。條件許可下,可分别加笄、簪、鳳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