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翰

秦翰

中國北宋時期宦官将領
秦翰(952-1015年),字仲義,河北獲鹿(今河北獲鹿鎮)人。他十三歲入宮,開寶年間被擢為内侍高品,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以後,長期任職邊關,南征北戰,東蕩西殺,先後負傷四十九次,為北宋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很受太宗、真宗的賞識信用,并一再被給予嘉獎提升。官至入内都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領平州團練使。死後一再追贈貝州觀察使、彰國軍節度使。秦翰有勇有謀,四十九次受傷,在捍衛邊境中屢立大功,可以說是宋代宦官中在軍事方面最傑出的人才,即使與一般的将帥相比,他亦是相當出色的。[1]大中樣符八年(1015年)四月二十三日夜,榮王趙元俨宮失火。當時北風正急,風助火勢,火借風威,頃刻間就蔓延開來,内藏左藏庫、乾元殿、乾元門、崇文院、秘閣等處也先後被焚及。直到次日中午, 大火才被撲滅。真宗當即命參知政事丁謂領銜,秦翰、曹玮等人具體負責,修葺大内。同年閏六月,當秦翰正在指揮修葺工程時,因暴病猝然逝世于宮内的官署中,終年六十四歲。消息傳出,禁軍中有不少人泣不成聲。真宗也潸然淚下,下诏贈給秦翰貝州觀察使之職,葬禮加等。大内修葺完畢後,又遣使以襲衣、金帶賜秦家,以示對他的懷念和獎賞。大中樣符九年(1016年),重贈秦翰為彰國軍節度使,并命翰林學士、文壇名宿楊億為其撰寫墓志銘。楊億因為秦翰樂善好施,家無餘财,上表拒收秦家的酬資,雖未得朝廷同意,而時人皆贊之,可見秦翰聲望之隆。
    本名:秦翰 字:仲文 所處時代:北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獲鹿(今屬河北) 主要成就:抵禦契丹、讨伐趙保忠、協調平叛 官職:昭宣使、平州團練使、入内都知 追贈:貝州觀察使、彰國軍節度使

人物生平

秦輸,宋朝宦官。字仲文,獲鹿縣人,宋太祖時入宮,太宗、真宗時屢次參與抵禦契丹以及讨伐趙保忠等軍事活動,作戰勇教,有諜略,又善于領兵和團結将帥,功續顯著,很受太宗、真宗的賞識信用,一再給予嘉獎提升。

由于他久在邊疆,宋真宗特置皇城使一職由他擔任,表示對他的特别寵幸。官至入内部知、昭宣使、群牧副使,加領平州團練伎。死後一再追贈貝州觀察使、彰國軍節度。

抗擊契丹

契丹是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遊牧民族,很早時就生活在今西喇木倫河和老哈河一帶。十世紀初,耶律阿保機建立了奴隸制的國家,國号契丹,後來改稱大遼。契丹建國後,不斷向南擴張,占據了大片的地區,尤其是從後晉獲得了大緻相當于今晉北、冀北一帶的燕雲十六州。

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滅掉北漢,然後乘勝移師擊遼,命崔彥進、宋渥等部四面攻打燕京城。這時,秦翰任崔部兵馬都監。在宋軍的猛攻下,燕京城人心惶惶,岌岌可危。

正在這時,遼名将耶律休哥趕到,雙方大戰于高梁河,宋軍慘敗。宋太宗在逃命途中,命崔彥進部屯守關南(不久改名為高陽關)。

沒多久,遼為了報複宋朝,遣韓匡嗣、耶律沙、耶律休哥等進犯鎮州。剛剛抵達滿城,宋軍就派人請降,韓匡嗣信以為真,欣然欲受。耶律休哥勸道:宋軍士氣極旺,必為詐降。但韓匡嗣聽不進去。很快,宋将劉廷翰在正面的徐河擺好陣勢,崔彥進、秦翰部則銜枚疾進,繞至敵後。接着,李漢瓊、崔翰等部也及時趕到。于是,宋軍前後夾擊,猛沖猛打,将疏于戒備的遼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其投西山坑谷中死者不可勝計。

宋軍追至遂城,取得了重大勝利。總計,殺敵萬餘,俘敵萬餘,獲其将三名、馬萬餘匹;此外,還有其它物品以十萬計。韓匡嗣棄旗鼓而逃。這次戰役使遼受到沉重的打擊,也使得秦翰以英勇善戰而聞名遐迩。宋太宗予以重賞,并稱贊他可以委以重任。

雍熙中,秦翰出任滋州駐泊,仍然主管先鋒之事,後來又任鎮、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都監。這幾路乃是抗遼戰争中的關鍵地段,秦翰在此任職達七八年之久。其間,宋遼雙方多次交鋒,互有勝負。

屢建奇功

淳化四年(993 年),秦翰回宮任押班。不久,又被派往西邊去對付黨項族。

鹹平二年(999 年)七月,由于北邊形勢日趨緊張,宋廷任命大将傅潛為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秦翰為排陣都監,田紹斌、石普等為先鋒,準備迎擊遼軍。九月,擊敗遼軍于廉良路,殺敵二千餘人,獲馬五百匹,得俘虜及物資甚多。很快,遼蕭太後與聖宗率兵大舉南下。宋緣邊城堡告急書信雪片般飛來,将士們紛紛自發地厲兵秣馬,要求決一死戰。

然而擁兵八萬餘的傅潛卻畏敵如虎,閉門不出,将領如果請戰,他就惡言相向。因此,遼軍未遇什麼抵杭就進入了祁州、趙州、邢州、銘州等地,鎮定路被切斷達一個多月。宋廷屢次遣使從小道去催傅出戰,秦翰、範廷召等将領也再三催促,可傅潛就是不聽,氣得衆将大罵。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傅潛分出一萬步騎出高陽關迎敵,并答應出兵支援。可是,當他們被重重包圍時,傅潛卻不發一兵一卒,緻使宋軍大敗而歸。遼軍乘勝分兩路渡過黃河,直奔淄州、齊州。宋真宗聞報大怒,立即将傅潛撤職查辦。

第二年正月,遼兵大肆掠搶後開始回撤。秦翰、範廷召、張凝等入奉命追殺,在莫州(今河北任丘)東三十裡處,搶先占據各要道,截斷敵歸路。夜裡,遼軍企圖趁黑逃走,遭到迎頭痛擊,頃刻間便人仰馬翻,潰不成軍。總計此役宋軍斬首萬餘級,盡數救回被掠百姓數萬人,獲馬匹、兵器及其它物資不可勝計,剩餘的敵軍也是倉皇出境。

抗遼前線

宋真宗當即下诏褒獎秦翰等人,并将他提升為定州行營鈴轄。正在這時,成都發生了聲勢浩大的士兵暴動,秦翰立即被派去鎮壓。同年十月,得勝回朝。

鹹平四年七月,由于遼人集結兵力,準備秋季南下,宋廷任命王顯為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秦翰與楊延朗(即楊六郎)、楊嗣、張凝等名将并為前鋒鈴轄,前去設防。十一月,遼軍進至威虜軍(今河北徐水西北)。楊嗣、楊延朗先率輕騎登上城西的羊山,準備攔擊敵軍,但是由于兵力單薄,反而為敵所困。秦翰立刻與李繼宣部合兵一處,急馳增援。雙方展開一場血戰。遼軍漸漸不支,被迫退守羊山。秦、李二部緊追不舍,在二楊的配合下,大敗遼軍,總計斬首兩萬餘級,包括其大王統軍鐵林相公以下名王、将軍十五名,繳獲敵羽林軍大印兩枚,以及許多戰馬和軍用物資。遼軍“餘衆奔北,号勃滿野”,由于河北一帶發生饑荒,宋軍未加窮追。

此後,秦翰被調至西邊。兩年後,又重返抗遼前線。

景德元年(1004 年)九月,遼聖宗發動了一次規模空前的南侵,一直打到澶州,中外震駭。宋朝廷内一片慌亂,有人建議遷都金陵,有人建議到成都,宰相寇準等人則力主皇帝親征。經過主戰派再三剖析利害、極力勸告,宋真宗這才硬着頭皮決定親赴澶州。他命李繼隆、石保吉為前鋒,又派秦翰先赴澶州和魏府(今河南安陽)主持軍事,特許其便宜行事。

不久,秦翰又被派往邢洺路任鈴轄。宋真宗至澶州後,又調秦翰任駕前西面排陣钤轄,主管大陣之事。秦翰預料此處必有一場惡戰,而且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一戰,所以他一上任就馬不停蹄地率兵整修環城的防禦設施。剛剛完工,便得到張皓密告:遼軍将來偷襲。次日黎明,敵人果然蜂擁而來。遼先鋒、統軍使蕭達覽親自督戰,被宋将張環用床子弩射殺。

蕭是遼名将,智勇雙全,所率皆銳兵,曾奉命設伏擒獲了号稱無敵的楊繼業,以後又屢敗宋軍,被封為蘭陵郡王,威名甚著。他一死,遼軍士氣受到很大影響,再加上其它地方也連遭挫折,形勢日益不利,因此遼人決定講和,想通過談判來達到戰場上所未達到的目的。于是,雙方僵持于澶州一帶。秦翰率兵日夜防守,盔甲不卸達七十餘日,直到雙方訂立盟約為止。盟約規定:兩國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遺遼“歲币”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這就是著名的“遭淵之盟”,

遼軍撤走後,秦翰繼續留守澶州。一個多月後,才率領所部回京,因功被封為宮苑使、人内都知。

益州平叛

鹹平三年正月初一,益州(今四川成都)守兵趙延順等人為了反抗兵馬钤轄符昭壽的壓迫而發動兵變。他們殺掉符昭壽,驚走了知州、轉運使等地方官,推舉都虞候王均為首領,建國号大蜀,年号化順,并且開科取士,封官建制。其它各部士兵也聞風而動,紛紛來投,叛軍力量迅速壯大起來。他們先克漢州,然後攻打綿州、劍州。宋真宗聞報大驚,惟恐四川再次出現難以收拾的局面,乃立即命令雷有終、秦翰、李惠、石普等人率兵八千前去鎮壓。

在雷有終等人抵達前,蜀州知州楊懷忠已調集衆多的地方兵遏止了王均的攻勢,甚至去攻打益州,因力量太弱,未能得手。雷有終一到就派石普配合地方兵收複了漢州,然後進駐益州城外的升仙橋。一天,王均開城僞遁,雷有終不知是計,率兵徑直入城。一進城,官軍就四出搶劫,一片混亂。這時,叛兵關閉了城門,又在道口設置路障。官軍沖殺不出,大部被殲。李惠戰死,雷有終、石普等人墜城逃走。

接着,王均發動反擊,但很快便被擊敗,隻好回城固守,雙方陷入僵持狀态。正在這時,秦翰以兩川捉賊招安使的身份來到益州。他與雷有終商議在城北再築一土山以便攻城,之後,親督各軍猛攻。官軍先克城北羊馬城,接着焚毀敵望樓,叛軍從此心灰意冷,鬥志喪盡,惟築月城自固而已,秦翰督師五戰五捷,身中流矢而不卻,終于在十月一日淩晨攻入了益州,王均率領殘部兩萬餘人向南逃走。雷有終先派人在城中縱火以防埋伏,然後與秦翰一起登上城門樓指揮肅清殘敵,他們又下令将數百名經确認曾在王均手下做過宮的人一個一個地投進火中燒死,時人以為冤酷。

宋真宗聽說秦翰督師攻城,五戰五捷,身中流矢而不退,終于攻克益州,非常高興,特下手诏慰勞。

克複益州後,秦翰馬上率兵追擊王均。在廣都澶(今四川雙流東南),殺敵千餘人,俘虜七千餘人,獲馬數千匹。王均急忙逃往陵州(治今四川仁壽),不料秦翰随即也趕到,隻得繼續逃竄,進人富順監。在富順,王均窮蹙自缢,餘部六千餘入被楊懷忠所俘。至此,這場曾令統治者十分擔憂的兵變,為時僅僅十個月便被徹底平息。秦翰因功被遷為内園使,恩州刺史。

讨伐趙保忠

北宋西邊的對手主要是黨項族所建立的西夏。黨項族是羌族的一支,很早時就居住在今青海、甘肅一帶。唐末,平夏部首領拓跋思恭率兵助唐鎮壓黃巢起義,被唐朝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夏國公,并踢姓李氏,據有夏、銀、綏、靜、宥五州之地。

北宋建立後,宋太祖加封定難軍節度使李彜興為太尉,繼續承認其地位。彜興貢馬三百匹,表示臣服。當傳至其孫李繼捧時,黨項族内部分裂,貴族們相互争戰,一片混亂。于是李繼捧于982 年來見宋帝,獻其所管之地及民戶五萬餘帳,并請求舉家遷居開封。宋太宗欣然接受,派兵占領了夏、銀、綏、有四州,又派人護送繼捧家族内徙。

李繼捧的族弟李繼遷不願内徙,他詐稱乳母出殡,率領數十人馬逃入夏州東北三百裡的地斤澤,抗宋自立。宋政府采取堅決鎮壓的政策,一度曾将繼遷打得狼狽不堪。但是,李繼遷很快就利用其家族在黨項族中的威望,拉攏各部豪強勢力,使自己的力量逐漸強大起來,而且與遼人結為同盟。在遼的支持下,李繼遷大舉攻宋,宋将無法遏制。

于是宋太宗賜李繼捧姓趙名保忠,命他前去夏州抵禦。繼捧到夏州後,起初連連得手,并且射傷了李繼遷。但是沒過多久,李繼遷就轉敗為勝,大舉反攻。宋政府被迫授給繼遷銀州觀察使稱号,踢姓名趙保吉。李繼捧則因連吃敗仗、進退維谷而叛宋降遼。

李繼遷與宋講和後不久,便尋找借口大肆擄掠宋邊,又發兵猛攻慶州、原州、靈州等地。更令宋朝統治者優慮的是,李繼遷與李繼捧勾結起來,準備聯合抗宋。因此,宋廷任命李繼隆為河西都部署,秦翰為監軍,率兵前去讨伐。

李繼捧在夏州聞訊,十分不安,他一方面将家眷安排到城外安全的地方,另一方面上書宋太宗,說他與繼遷願同宋朝講和,并獻馬五十匹,請求罷兵。宋太宗聞奏,立即派人督促李繼隆迅速推進。當大軍進至延州(今陝西延安)時,秦翰擔心李繼捧逃跑或者頑抗,便乘驿馬先行一步趕到夏州,矯诏安撫繼捧以穩之。宋軍臨近時,秦翰又說服繼捧以東道之禮出城迎接。于是,他們一起乘馬出城。夜裡,李繼遷發動突然襲擊,企圖吞并繼捧的人馬。李繼捧見勢不妙,單騎逃回夏州,被指揮使趙光嗣關押起來。接着,趙光嗣打開城門,迎入李繼隆。李繼遷急忙逃走。

占據夏州後,秦翰建議殺掉繼捧、追剿繼遷,李繼隆卻認為繼捧乃特殊人物,應由朝廷處置;李繼遷遠遺荒漠,不宜窮追。于是決定将李繼捧押送回汴京。不久,宋太宗密诏拆毀夏州城以免再次為敵所用。夏州城是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調發十萬民衆所建,城牆原高七丈,底寬三十步,上寬十步,非常堅固。

李繼隆、秦翰等認為夏州乃邊防重鎮,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保留下來,可以借之禦敵。為此,李繼隆特派其弟繼和陪同秦翰赴京請示:保留夏州城;增兵戍守銀、綏以南的山地,以便切斷敵糧運之道,同時保護内附各族人民。但是宋太宗偏信宰相呂蒙正的話,拒不接受。

這次宋軍能夠順利地占領夏州、俘獲李繼捧,使他未能象李繼遷那樣對北宋構成重大威脅,顯然秦翰是立了一功的。因此,宋廷加封他為崇儀副使。

駐守邊疆

至道元年(995 年),秦翰被任命為靈、環、慶三州和清遠軍四路都監。他配合守将張延擊退了李繼遷對清遠軍的進攻。次年初,宋軍運往靈州的四十萬石糧草在浦洛河被李繼遷全部劫去,宋太宗大怒,立命李繼隆為環、慶、靈等十州都部署,指揮五路大軍圍攻李繼遷,準備一舉全殲。但是,由于指揮不當,多數将領又誤期,目的未能達到。一年後,李繼遷遣使求和,且請以其為藩屬,宋許之。在此期間,秦翰多次奉命赴繼遷帳中談判,甚得對方好感,因此他向太宗建議願乘其無備之機,“手刺此賊,死無所恨!”太宗深嘉其忠勇,但不許所請。

鹹平四年底,李繼遷攻占清遠軍,氣焰十分嚣張。宋廷立即将秦翰從抗遼前線調任為西面行營鈴轄,與都部署王超一同率兵六萬,前去抵禦。次年正月,宋軍深入敵境,焚毀廬帳二百餘、糧草八萬餘石,生擒敵将多名,斬首五千餘級,俘虜九百餘人,獲牛羊、器甲二萬餘。

不久,李繼遷攻占靈州,準備以此為進一步進取的基地。為了防止其繼續深入,宋廷将王超調任永興軍(治今西安)駐泊都部署,任命秦翰為那甯泾原路(一說環慶泾原路)钤轄兼安撫都監。秦翰率領所部嚴密防範敵人來襲,同時巡視隴山以外,召集各部族首領,谕以恩信。由于秦翰生性溫良謙謹,不拘小節,而且勇猛頑強,言而有信,赢得了邊民的高度信任,因此不久就有三千餘帳相繼内附。可是,曾随李繼遷在浦洛河劫奪宋軍糧草的康奴族卻自恃地勢險要、人口衆多,拒不内附。

秦翰便會同泾原儀渭鎮戎軍部署陳興、泾州駐泊部署許均,長驅直入,搗毀了康奴族的巢穴,斬首數千,獲其牲口及馬牛羊甚多。之後,秦翰又帶領泾原路都鈴轄兼知渭州曹玮以及陳興去攻打桀骜不馴的章埋族。在鎮戎軍(治今甯夏固原)西北的武延鹹泊川,擊殺了章埋族酋長及其部屬二百餘人,生摘三百餘人,奪恺甲、牛羊、駱駝、馬以三萬計。隴山内外諸部族受到極大震動,紛紛納地投降,惟恐落後。宋真宗下诏嘉獎秦翰,并賞賜錦袍、金帶、白金五百兩、帛五百匹。

景德元年,秦翰被調至抗遼戰場。澶淵之盟訂立後不久,又重返西邊,任泾原儀渭路鈴轄。這時李繼遷已于一年前攻打吐蕃時中箭身亡,其子德明初立。宋朝邊将一部分主張乘此良機攻滅德明,另一部分主張招降他。宋真宗傾向于後者,德明也有和好的願望,于是雙方開始接觸。景德三年七月,李德明為了在談判中處于有利的地位,調集各部兵馬以為威懾,秦翰随即通知守軍和各部族嚴加防範。兩個月後,雙方訂立了和約。

此後幾年,秦翰一直在西邊。鑒于這一帶一向缺少一道可資防禦的屏障,以緻敵人可以經常深入場擾的教訓,他決定在要害地段開鑿一條巨大的壕溝。秦翰擔心延誤農時,增加百姓的負擔,就隻使用士兵勞作。經過數年的努力,終于大功告成,共計用工三十萬個。它為後來宋軍的戍邊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秦翰因功升遷為皇城使、入内都知。

皇城使,是皇城司的主官,由皇帝的親信擔任,主要職責是拱衛皇宮,以及周流民間,刺探臣民動靜,位置十分重要。宋代實行以官寄祿之法,皇城使多數情況下僅為武官的升轉之階,并無實掌。真正負貴本司事務的官員,一般以内侍都知、押班等充任。由于秦翰長期忠心守邊,勞苦功高,宋真宗特意授之以示特别寵信。秦翰上表辭讓,真宗堅決不許。

大中祥符三年(1010 年),宋真宗準備到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祭祀後土,命參知政事王旦、簽署樞密院事陳堯叟前去安排。不久,又命秦翰參與其事。次年正月,真宗起駕前往汾陰,命秦翰主管禦廚、翰林、儀鸾等,“凡行在諸司細務,番得裁決,不須中覆(請示)”。在此期間,夏州有人騷擾宋邊,宋真宗立刻派秦翰前去處理,順便遍巡邊部,秦翰尚未到,事件即告平息。他任務完成,旋即趕回,繼續負責赴夏州前所管的事情,直到四月事畢回京為止,兩年後,宋真宗計劃到毫州朝拜太清宮,命秦翰等為行宮使,所掌一如祀汾陰時。

晚年生活

大中樣符八年四月二十三日夜,榮王元俨宮失火。當時北風正急,風助火勢,火借風威,頃刻間就蔓延開來,内藏左藏庫、乾元殿、乾元門、崇文院、秘閣等處也先後被燒着。直到次日中午, 大火才被撲滅。宋真宗當即命參知政事丁謂領銜,秦翰、曹玮等人具體負責,修葺大内。

這一年閏六月,當秦翰正在指揮修葺工程時,不幸突發慕病,死于宮内的官署中,終年六十四歲為之泣不成聲。宋真宗也滿然淚下消息傳出,禁軍中有不少人為之泣不成聲。宋真宗也潸然淚下,不勝悼借之至。他下令贈給秦翰貝州觀察使之職,葬禮加等。大内修葺完畢後,又遣使以襲衣、金帶賜秦家,以示對秦翰的懷念和獎賞。

大中樣符九年,重賭秦翰澎國軍節度使之職,并且诏命翰林學士、著名文學家楊億撰寫墓志銘。楊億因為秦翰樂善好施,家無餘财,上表拒收秦家的酬資,雖未得朝廷同意,而時人皆贊之,可見秦翰聲望之隆。

曆史評價

趙恒:①翰盡忠國家,不害人,亦不妄譽人。 ②邊臣有傲很自任、難為謀事者,翰必平之,言無枝葉,但推誠直緻而已,故人自樂從。昨劉承規卒,翰曰:“承規不避衆怨,今必流謗,望悉勿聽!”朕益嘉其為人。

王旦:① 翰廉瑾謙下,人多推其長者。  ②雷有終在西川,與上官正、石普多不協,賴翰和解,不然,幾緻生事。

孫沔:故聖宋已來,明制斯在,太宗著令式之文,真宗述箴規之訓,能詔近習,各謹吹噓,所繫安危,尤加約束【九】,是以先朝秦翰等數人履行端謹,節義深厚,心皆好善,意不害人,出則總邊方之寄,歸則守內庭之職,俾之兼領,亦不侵官,止守使名,終無殊命。

文瑩:若太尉秦翰者,左珰之名将,累立戰功。

脫脫:翰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前後戰鬥,身被四十九創。...翰性溫良謙謹,接人以誠信,群帥有剛狠不和者,翰皆得其歡心。輕财好施,與将士同休戚,能得衆心,皆樂為用。其殁也,禁旅有泣下者。 

柴德赓:宋代宦官領兵,最收成效者,當推真宗之世,如張崇貴、閻承翰、秦翰之流,皆立邊功。翰尤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史稱其前後戰鬥,身被四十九創,此則一代之冠冕,然如翰者亦已鮮矣。

羅煜:有親冒矢石、領兵作戰者。秦翰“前後戰鬥,身被四十九創”。

何冠環:被視為宋初内臣楷模的秦翰,從太平興國四年參預對遼滿城之戰,到大中祥符三年召回京師執掌禁省,除了數次短暫奉召回朝外,前後在西北兩邊三十多年。他身經百戰,屢立戰功,不愧為宋初的内臣名将。

史籍記載

《東都事略·卷一百二十·宦者傳一百三》

《宋史·卷四百六十六·列傳第二百二十五》

主要影響

秦翰,字仲文,真定獲鹿人。十三為黃門,開寶中遷高品。太平興國四年,崔彥進領衆數萬擊契丹,翰為都監,以善戰聞。太宗因加賞異,謂可屬任。雍熙中,出為瀛州駐泊,仍管先鋒事,遷入内殿頭高品、鎮、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都監。淳化四年,補入内押班。

趙保忠叛,命李繼隆率師問罪,翰監護其軍。次延州,翰慮保忠遁逸,即乘驿先往,矯诏安撫以緩其陰計。王師至,翰又諷保忠以地主之禮郊迎,因并驅而出,保忠遂就擒,以功加崇儀副使。至道初,為靈、環、慶州、清遠軍四路都監。真宗即位,加洛苑使、入内副都知。鹹平中,河朔用兵,以為鎮、定、高陽關排陣都監,敗契丹于莫州東,追斬數萬,盡奪所掠老幼。诏褒之,徙定州行營钤轄。

王均之亂,為川峽招安巡檢使。時上官正與石普不協,翰恐生事,為曉譬和解之。親督衆擊賊,中流矢不卻,五戰五捷,遂克益州,上手劄勞問。翼日,進至廣都,斬首千餘級,獲馬數千匹。歸朝,遷内園使,領恩州刺史。

出為鎮、定、高陽關前陣钤轄,又徙後陣。破契丹二萬衆于威虜軍西,俘其鐵林大将等十五人。又為邠甯、泾原路钤轄兼安撫都監,率所部按行山外,召戎落酋帥,谕以恩信,凡三千餘帳相率内附。未幾,康奴族拒命,翰與陳興、許均深入擊之,斬級數千,焚其廬帳,獲牛馬甚衆。複與陳興、曹玮襲殺童埋軍主于武延鹹泊川。诏書加獎,賜錦袍、金帶、白金五百兩、帛五百匹。

景德初,車駕将北巡,先遣翰乘傳往澶、魏裁制兵要,許便宜從事。俄充邢洺路钤轄,與大軍會德清軍,張掎角之勢。又召為駕前西面排陣钤轄,管勾大陣。翰即督衆環城浚溝洫以拒契丹。功畢,契丹兵果暴至,翰不脫甲胄七十餘日,契丹乞和,凱旋,留泊澶州。月餘,令率所部兵還京師,加宮苑使、入内都知。出為泾、原、儀、渭钤轄。先是,西鄙無藩籬之蔽,翰規度要害,鑿巨塹,計工三十萬,役卒數年而成,不煩于民。就遷皇城使、入内都知。以翰在邊久,宣力勤盡,特置是名以寵異焉。翰表讓,不聽。

大中祥符初,求從東封,手诏谕以西垂委任之異。改昭宣使,又為群牧副使,祀汾陰。是歲,夏州屬戶有擾境上者,即日遣翰往脽上按視,遍巡邊部。及翰至,事甯,複還扈從,凡行在諸司細務,悉令裁決,不須中覆。禮畢,加領平州團練使,奉祀毫州,掌如汾陰。八年,營葺大内,诏翰參領其事。閏六月,暴卒于内庭之廨,年六十四。上甚悼惜,為之泣下。贈貝州觀察使,赙襚加等。修内畢,诏遣使以襲衣、金帶賜其家。

翰倜傥有武力,以方略自任。前後戰鬥,身被四十九創。李繼遷之未賓也,翰因使常出入其帳中,無疑間,嘗白太宗言:臣一内官不足惜,願手刺此賊,死無所恨。太宗深嘉其忠。

翰性溫良謙謹,接人以誠信,群帥有剛狠不和者,翰皆得其歡心。輕财好施,與将士同休戚,能得衆心,皆樂為用。其殁也,禁旅有泣下者。

九年,重贈彰國軍節度,诏楊億撰碑文,億以其不蓄财,表辭所贽物,雖朝廷不許,而時論美之。子懷志,内殿崇班。

人際關系

主公:宋太祖、宋真宗

上一篇:齋藤一

下一篇:宋甯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