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益

秦伯益

中國工程院院士
秦伯益,男,1932年11月6日生于江蘇省無錫市。藥理學家。早期從事國防工業毒物的毒理及防治研究。1955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本科,1959年獲蘇聯醫學副博士學位。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曾任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該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2005年5月退休。參加過研究火箭推進劑和除莠劑等毒性,主持研究成功神經性毒劑預防片(85号)。長期從事神經精神系統新藥評價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唯一獲準退休院士。
    中文名:秦伯益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省無錫市 職業:上海東南醫學院 職務:藥理學家

人物經曆

秦伯益,秦氏是江南望族,相傳系北宋著名詞人秦少遊的後裔,世代書香,書禮傳家。

1949年高中沒有畢業就先考入上海東南醫學院(今安徽醫科大學),再于1950年轉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今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第一醫學院素以教師好、學風正著稱,教育是很正規的。實習時,學校安排他重點學外科,他卻萌生了希望從事基礎醫學研究,尤其是藥理學研究的念頭。他認為抗生素發明前,手外傷感染後不少人的手要被切除。

可是青黴素發明後,很多手保存下來了。心髒病如果有好的預防或特效藥,也未必都要做複雜的心髒外科手術。因此他表示有志于新藥研究,希望研制出新藥,造福人群。畢業時,教委給上海第一醫學院一個藥理學名額去前蘇聯留學。不知是巧合,還是他以上表述感動了學校領導,選派去的竟就是他。他如願以償了,自然也就全身心地投入了新的學習階段。

從1960年到1980年,整整20年,他做保密科研工作,他先後置身于火箭推進劑等國防工業毒物、軍用刺激性毒劑、除莠劑、複蘇搶救技術、神經性毒劑預防藥物、膽堿酯酶抑制劑和重活化劑等的研究中。期間70多篇科研總結卻至今深鎖保密櫃。

“文化大革命”中1965年到1972年将近7年秦伯益沒有工作。全家下放五七幹校3年。回院後秦伯益不計較“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一心紮進科研,日以繼夜地埋頭工作。15年内一連完成了3項後來獲國家級獎勵的科研成果。

1977年恢複評職稱,他在軍内第一批被評為副研究員。1978年任副所長、碩士生導師。1983年任副院長、正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7年任院長,領少将軍銜。他曾是中共十二大代表和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1990年回所搞科研。他不論在什麼崗位上,始終如一,頑強執著地工作。讀書、做學問,本來就是他習慣了的生活。1994年他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首批院士,并任該學部第一、二屆副主任委員,現任中國工程院主席團成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神經性毒劑預防藥的研究

神經性毒劑預防藥的研究是所内長期的重點方向。技術指标要求能同時預防外軍裝備的多種神經性毒劑,不良反應要小,有效時間要長,制劑要穩定。這當然不是一個單藥所能解決,必須組成複方。所裡以往已篩選過近2萬個藥,組成過2個複方,但仍達不到上述要求。秦伯益從五七幹校回來,組織上就把研制新複方的任務交給了他。他與肖文彬、柳用紹等從各類藥物中優選藥物類别,再在每類藥中優選具體藥物,并将入選的藥物優選劑量。

然後是複方藥理、作用機制、配伍關系、制劑分析、人體試服,現場作業等全套工作。最後選定的複方中3個主要藥物都是中國創新。他們以10年時間,集所裡近30年研究工作的大成,完成了最後組裝任務,獲得了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那是在1985年。1995年,日本東京地鐵發生沙林事件,全世界為之震驚。善良的人們哪裡會知道這種殺人的毒氣,更哪裡會知道該如何對付它。而早在10年前,所内同志們已研制成全套診、防、治藥械。這就是戰備科研,這就是無名英雄。十年辛苦不尋常,而今回眸應無憾。

可逆性膽堿酯酶抑制劑的研究

可逆性膽堿酯酶抑制劑的研究也是該所重點方向。國外長期以來未能跳出氨基甲酸酯類化合物的範圍,因而始終未能克服有效時間短,一般口服無效,不能進中樞,不良反應嚴重等缺點。所裡中藥組在篩選了5000多種中草藥後發現一種草藥作用較好,并經徐擇鄰教授提取到了單體。這藥有沒有藥用價值,那就要進行藥理毒理的全面評價了。秦伯益和柳用紹、宮澤輝等證實了這藥的藥效确切、作用時間長、口服有效、制劑穩定,綜合性能明顯好于過去的藥物。在宮澤輝的酶動力學研究中還發現它能選擇性地作用于真性膽堿酯酶,而且能進中樞。

這樣,藥用條件具備了。惟一不放心的是人的不良反應。在選用一個新藥前,研究人員一般都要首先試用,而且劑量往往要試到超過臨床拟用劑量的好幾倍,直至有明顯不良反應為止。在組織批準下,秦伯益首先服用了它。在服用臨床拟用量的2倍、4倍量時,什麼反應也沒有,說明此藥可用。在用到6倍量時有輕微的反應,問題還不大。接着他毅然服用了8倍劑量。結果出現全身無力、面色蒼白、手足冰冷、惡心嘔吐。

不良反應持續了整整一天。這一天他很難受,也很高興。難受的是軀體承受了多種不适,高興的是發現此藥作用時間很長。而這類藥的作用時間越長越好。老的氨基甲酸酯類化合物有不少正因為有效時間太短而無實用價值,而這一緻命缺點,這一新藥克服了。他服用的這個劑量也就作為最高劑量記錄了下來,以後再也沒有人服用過這個劑量。1987年所裡決定将這項成果申報國家發明獎二等獎,由秦伯益負責答辯。結果順利通過,而在成果署名時他主動把自己的名字排在了最後。

學術著作

主編《新藥評價概論》(1989年初版,1998年再版)。著有《漫說科教》(2004年)、《美兮九州景》(2009年初版,2011年再版)、《壯哉中華魂》(2012年)、《百年糾結》(2016年)。

學術論文

秦伯益.梭曼預防藥物和預防複方的研究.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增刊,1981:1-9.

秦伯益.臨床用藥與新藥的發現.中國藥理學會編.藥理學進展.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66-75.

秦伯益.論臨床前藥理與臨床藥理的關系.中國藥理學會編.藥理學進展.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88-99.

黃矛,秦伯益.二氫埃托啡的鎮痛和其他中樞抑制作用.中國藥理學報,1982,3(1):9-13.

宮澤輝,秦伯益.福定堿對膽堿酯酶的抑制特點.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1986,10(6):451-456.

秦伯益.從阿片受體角度探讨阿片類依賴機制及戒毒措施.中國藥物依賴性通報,1991,5(1):9-10.

王丹心,黃矛,秦伯益.二氫埃托啡對大鼠阿片受體的結合特性.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91,5(3):161-163.

秦伯益.阿片類化合物鎮痛、耐受和依賴的可分離性.中國藥物依賴性通報,1992,1(1):7-12.

人才培養

秦伯益治學嚴謹,勤奮好學,知識淵博,善于宏觀分析。他思維敏捷,條理清晰,邏輯嚴謹,善于表達。他對科研疑難問題能提出獨到的見解,勇于開拓,勇于創新,勇于負責。他熱心培養人才,注意嚴格要求青年科技人員,能毫無保留地将自己的學術思想和研究經驗傳授他人,提攜後學。他嚴于律己,廉潔奉公,襟懷坦白,誠信待人。

截止2020年,秦伯益培養了7名碩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和5名博士後。

榮譽表彰

秦伯益參加過研究火箭推進劑和除莠劑等毒性,主持研究成功神經性毒劑預防片(85号),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主持研制的鹽酸二氫埃托啡,是我國研制成功并獲批準生産的第一個麻醉性鎮痛藥,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進行了華南馬尾杉活性單體新藥福定堿的藥理研究,發現其選擇性真性膽堿酯酶抑制作用,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主持“八五”國家科技攻關專題阿片類戒毒藥物的研究,研制成防複吸藥國産納曲酮。2000年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8年榮獲總後勤部科學技術“一代名師”稱号。

社會任職

1960年1月-1963年10月,軍事醫學科學院藥理毒理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63年11月-1977年10月,軍事醫學科學院藥理毒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77年11月-1983年8月,軍事醫學科學院藥理毒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副所長。

1983年9月-1987年3月,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副院長。

1987年4月-1990年7月,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院長。

1990年8月-2005年5月,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上一篇:張吟

下一篇:趙玉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