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山風景區

石竹山風景區

旅遊風景區
石竹山風景區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石竹街道。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勝鼓山”之譽,為福建省道教名山。山間有紫雲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龍窩、鶴影石、鴛鴦石、棋盤少、龜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屬閩中戴雲山餘脈西山山脈南段,主峰狀元峰海拔534米,這裡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年均氣溫保持在19.7℃。因“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而得名。山上有勝景石竹寺、獅子岩等128處。明朝徐霞客遊記中說:“岩石最勝,亦為九仙祈夢所”,現為福建省十大風景區之一。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通報,石竹山4A級景區被通報批評。
    中文名:石竹山風景區 外文名: 别名: 适宜遊玩季節:秋冬 地方特産:鯉魚、福州龍須線面等 景區等級:AAAA級 著名景點:石竹寺等 開放時間:7:00—16:00 門票價格:25元 所在地:福建省福清市 建議遊玩時長:3-5小時 名優特産:鯉魚、福州龍須線面等

景區簡介

石竹山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位于福清市區西郊10公裡處。以石奇竹秀、道教名山、祈夢聖地而馳名,此山“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從東面看石竹山,如一條巨龍般逶迤,應了風水學上的“寶地”之征;從南面遠望石竹山,整個山體看起來象一個等腰三角形,如古埃及金字塔一般的雄偉壯麗,讓人不得不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上石竹寺建于懸崖峭壁之上,仰望猶如空中樓閣,那綠叢中的橙瓦飛檐,凫繞于香煙之中,蒸雲吐霧,确如仙境。石竹寺建于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千餘年來經久不衰,其一大特點是儒、釋、道三教長期和睦共處。寺内建築也充分體現了

三教各自特點和風格,觀音堂、伽藍殿、仙君樓、玉皇行宮、文昌閣等三教建築依山而築,險而不驚。石竹寺初名靈寶觀,因寺周巨石嶙峋,且盛産竹子,故改名為石竹寺。石竹寺不僅是一座千年古刹,更是曆史悠久的文化勝地。宋代理學家朱熹、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及清末陳寶琛等名人都到此遊覽過。至今周圍還留下了宋代以來的摩崖題刻二十多處。 石竹寺的另一奇觀是祈夢文化。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石竹山主峰天子峰的海拔高度隻有534.5米,但因為山上景色特别優美,特别适合出家人修行,所以自漢代以來一直有道家方士在這裡煉丹修行,流傳下來諸如林晃真人騎虎飛升的神話傳說。更有何氏九仙修道成仙後在這裡顯聖,成了這裡的主神,相傳漢代福州太守何任俠的九個兒子在福州于山修行煉丹,後得道于仙遊九鯉湖,來石竹山顯靈,托夢給世人,為世人消災賜福,故民間有“春祈石竹夢,冬求九鯉簽”的諺語。和石竹山夢文化有關聯的有明朝官居内閣首輔的福清人葉向高、明永樂年間的狀元馬铎、大旅行家徐霞客、清代名臣陳寶琛、近代著名的海軍将領薩鎮冰、著名僑領林紹良、林文鏡、蔡雲輝等。有了這些達官顯宦、文化名人以及海内外福清僑領們成功的例證,石竹夢的靈驗更是廣為流傳。

石竹山的道教文化有許多奇、絕之處,主要有“一夢(祈夢)、一簽(抽簽)、一春(接春)、一願(許願)、一生辰(元辰保護神)。每年,石竹山都會舉辦許多重大的宗教活動和民俗節日,就說接春吧:也就是迎接春神、春王。石竹山自古就被奉為行春之治所。每年的立春這一天,數以萬計的信徒來到石竹山,手擎香燭,虔誠地跪拜上山,那時香煙升騰,燭光映天,漫山遍野,人山人海,香客蜿蜒成一條火龍,形成了非常壯觀的一道人文景觀。還有财神誕、玉皇誕、仙君誕、正月十五元宵節、七巧節、中元節、除夕等,都會把石竹山妝扮得熱鬧非凡。

石竹山山、水、林、石、洞、寺兼勝,有一天、二塔、三岩、四泉、五仙、六洞、七峰、十二石等勝景。石奇洞幽,山青竹秀,美不勝收。山下石竹湖,其綠如藍,其明似鏡,湖中一翠綠小島,似鯉魚閑遊,構成整個石竹風景區令人向往的奇特、獨特景觀。

遊覽線路

石竹山風光以石竹寺為中心,從東張水庫管理局東側走石磴上山,全程1400級台階,8座涼亭,步行約半個多小時可至石竹寺。該寺建于狀元峰下半山腰的懸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懸空,遠望如空中樓閣,天宮仙苑。寺後群峰嵯峨,四周綠竹聳立,紅牆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靈寶觀”。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時,因周圍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現寺院内建有九仙閣、玉皇閣(天君殿)、土地廳、觀音大士殿、紫雲樓、玉皇行宮、大悲殿等。石竹寺有兩大特色,一是以道教為主,道釋儒三教長期共存、和睦相處;二是民間夢文化活動曆久不衰。如九仙閣内供奉“何氏九仙”,是祈夢場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夢”摩崖題刻。寺之西側有蟠桃洞、仙橋、石門、出米石等勝景。 

從石竹寺西出至“煉丹竈”,經仙泉、“朝鬥石”“伏虎石”直抵主峰狀元峰。峰巅海拔534米。在此觀景:四周峰巒奔突、雲山霧沼,晴日裡鯉魚湖碧波萬頃,溪流蛇行蜿蜒山間;遠眺東海則浩缈接天,島嶼若隐若現,遊人疑入海上瀛洲。

狀元峰頂有一塊巨石,稱滄海石,石上布滿海中貝殼類動物化石。滄海石作為滄海桑田的曆史見證,引發遊人無窮遐想。 

從主峰折返,中經石竹寺,距寺數十步有紫雲洞。洞内寬敞清幽,塑林晃真人塑像。傳說林晃為五代後梁人,在此煉丹濟衆,求醫者絡繹不絕。洞口有“應接不暇”摩崖題刻為證。與紫雲洞隔湖相對的正南方鯉尾山上,有紫雲塔。塔建于明代,仿樓閣式,花崗石結構,8角7層、高24米;塔内有石梯可攀登至塔頂。 

觀音岩在半山亭西側,有巨石如檐,橫空而出,離地高10米,似巨瓦一片,故民間稱“一片瓦”。崖壁苔痕斑駁,縫隙洩泉,樹根盤錯其上,岩上“石竹”镌刻,字迹蒼然。觀音岩附近還有仙人坪、仙床、鶴影石、鴛鴦石、化龍窩等奇石。 

從石竹寺下永瑞亭仰登狹徑,過蟠桃洞,曲徑通幽至小蓬萊即到“一線天”。巨岩如神劍中劈,兩壁峭立,中間隙道有石磴。隙道總長10多米,仰望一線藍天。隙道出口處上方有一巨石懸空,望之欲墜,道中一樹擋路。“險崖阻行,巨木擋道”,至艱至險。 

從一線天沿石磴登攀而上百米遠處,陡然斷崖臨空,峭壁欲傾。古榕氣根咬定青崖。仰望崖頂,三處石崖伸展似檐似劍,故名三重檐。此地險絕,可望而不可及也。

石竹寺西側有“通天洞”,洞高2.8米,深7.2米。洞頂有孔望天,故名。 

石竹山下有鯉魚湖。湖面15平方公裡,湖内有一小島形如鯉魚。島上常年栖有數千白鹭,傍晚,白鹭歸巢,熱鬧非凡,平添佳趣。乘遊艇環湖觀賞湖光山色。湖面碧波蕩漾,偶見湖魚躍出水面,此情此景真可謂悠哉遊哉,如入人間仙境。

主要景點

石竹山風光以石竹寺為中心,從東張水庫管理局東側走石磴上山,全程1400級台階,8座涼亭,步行約半個多小時可至石竹寺。該寺建于狀元峰下半山腰的懸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懸空,遠望如空中樓閣,天宮仙苑。寺後群峰嵯峨,四周綠竹聳立,紅牆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年),初名“靈寶觀”。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時,因周圍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

現寺院内建有九仙閣、玉皇閣(天君殿)、土地廳、觀音大士殿、紫雲樓、玉皇行宮、大悲殿等。石竹寺有兩大特色,一是以道教為主,道釋儒三教長期共存、和睦相處;二是民間夢文化活動曆久不衰。如九仙閣内供奉“何氏九仙”,是祈夢場所。寺外崖石上留有“石竹仙山,白日作夢”摩崖題刻。寺之西側有蟠桃洞、仙橋、石門、出米石等勝景。 從石竹寺西出至“煉丹竈”,經仙泉、“朝鬥石”“伏虎石”直抵主峰狀元峰。峰巅海拔534米。在此觀景:四周峰巒奔突、雲山霧沼,晴日裡鯉魚湖碧波萬頃,溪流蛇行蜿蜒山間;遠眺東海則浩缈接天,島嶼若隐若現,遊人疑入海上瀛洲。

狀元峰頂有一塊巨石,稱滄海石,石上布滿海中貝殼類動物化石。滄海石作為滄海桑田的曆史見證,引發遊人無窮遐想。從主峰折返,中經石竹寺,距寺數十步有紫雲洞。洞内寬敞清幽,塑林晃真人塑像。傳說林晃為五代後梁人,在此煉丹濟衆,求醫者絡繹不絕。洞口有“應接不暇”摩崖題刻為證。與紫雲洞隔湖相對的正南方鯉尾山上,有紫雲塔。塔建于明代,仿樓閣式,花崗石結構,8角7層、高24米;塔内有石梯可攀登至塔頂。

石竹山風景區景觀

觀音岩在半山亭西側,有巨石如檐,橫空而出,離地高10米,似巨瓦一片,故民間稱“一片瓦”。崖壁苔痕斑駁,縫隙洩泉,樹根盤錯其上,岩上“石竹”镌刻,字迹蒼然。觀音岩附近還有仙人坪、仙床、鶴影石、鴛鴦石、化龍窩等奇石。 從石竹寺下永瑞亭仰登狹徑,過蟠桃洞,曲徑通幽至小蓬萊即到“一線天”。巨岩如神劍中劈,兩壁峭立,中間隙道有石磴。隙道總長10多米,仰望一線藍天。隙道出口處上方有一巨石懸空,望之欲墜,道中一樹擋路。“險崖阻行,巨木擋道”,至艱至險。

從一線天沿石磴登攀而上百米遠處,陡然斷崖臨空,峭壁欲傾。古榕氣根咬定青崖。仰望崖頂,三處石崖伸展似檐似劍,故名三重檐。此地險絕,可望而不可及也。

石竹寺西側有“通天洞”,洞高2.8米,深7.2米。洞頂有孔望天,故名。

石竹山下有鯉魚湖。湖面15平方公裡,湖内有一小島形如鯉魚。島上常年栖有數千白鹭,傍晚,白鹭歸巢,熱鬧非凡,平添佳趣。乘遊艇環湖觀賞湖光山色。湖面碧波蕩漾,偶見湖魚躍出水面,此情此景真可謂悠哉遊哉,如入人間仙境。

景色特點

屬閩中戴雲山餘脈西山山脈南段,主峰狀元峰海拔534米,這裡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年均氣溫保持在19.7℃。此山“石能留影常來鶴,竹欲摩空盡作龍”,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勝鼓山"之譽,為我省道教名山。    

明朝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于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六月中旬慕名遊覽石竹山中記叙:“聞宏路驿西十裡,有石竹山,岩石最勝,亦為九仙祈夢所,閩有'春遊石竹,秋遊九鯉'語,雖未合其時,然不可失之交臂也,乘勝遂行……”。

“岩石最勝”,山間有紫雲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龍窩、鶴影石、蓬壺石、鴛鴦石、棋盤石、龜蛇石、蟠桃石、穴窦、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    

“祈夢之所”,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山南麓半山腰懸崖峭壁上構築着橙瓦紅牆結構精巧的古建築群,宛如空中樓閣,蔚為奇觀,古殿閣前蹬道蜿蜒,東側方纜車徐動,人來客往,香煙袅袅,這就是聞名遐爾--石竹山道院,祈夢之所"九仙樓"穩挂正中。石竹山道院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靈寶觀,後改變 石竹寺,兼容釋儒文化,由仙君樓、觀音殿、文昌閣等組成。道院内供奉着主神為漢代何氏九仙君,有着曆史悠久,美麗動人的祈夢、為民消災賜福的傳統夢文化活動,千餘年來經久不衰。道釋儒文化更受文人學子所喜愛,山上至今保留着宋淳化以來的摩崖題刻數十餘處,宋代朱熹、明代葉向高、王世懋、謝肇浙、清末陳寶琛等均為石竹山留下珍貴的題刻、詩作等。

登石竹仙山,臨石峰竹雨;乘款款纜車,贊湖山一色;進仙宮殿群閣,祈九仙之夢,看桃園世界,睹巨鯉風彩;閱對賢遺迹,悟人生奧妙,可謂其樂無窮了。石竹山風景區歡迎各界人士前來觀光遊覽,盡情領略江南道教聖地和大自然的玄妙神機。

山麓有一湖,名曰石竹湖,又名鯉魚湖,因湖内有一小島形如鯉魚而得名。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湖畔林木蔥茏,更添加了景區的秀麗風景。

民間風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 又稱 “後九節” 、“孝九節”和 “送窮節”。這天清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荠、芝麻、桂圓等原料,煮成甜粥,稱為“拗九粥”,用來祭祖或饋贈親友。已出嫁的女兒,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 ,有的還要加上太平面、蛋、豬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旅遊小貼士

最佳旅遊時間:

最佳季節是秋冬,屆時這裡陽光明媚,樹木常青,一派南國風光,尤其适合北方的遊客。

民俗節慶活動:

正月甘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拗九節” 又稱 “後九節” 、“孝九節”和“送窮節”。

特别提醒:

福州“因州北有福山”,故名。又因九百多年前就遍植榕樹, “綠蔭滿城,暑不張蓋”,故又有“榕城”的美稱。

交通:

福清南門車站有車直達石竹山風景區。

美食:

馳名中外的“佛跳牆”是聚春園的傳統首席菜肴。選用魚翅、海參、幹貝、鮑魚等二十多種原料和配料煨而成。選料精細,刀工講究,烹制嚴格。此菜品嘗起來,醇香濃郁、爛而不腐、味中有味,使人唇齒留香,餘味無窮。曾榮獲國家商業部優質産品金鼎獎,并曾作為國宴的主菜多次招待過外國元首和貴賓。

購物:

脫胎漆器、福州龍須線面、茉莉花、荔枝、龍眼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