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

漢語文字
瞬(拼音:shù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據已有文獻材料,此字始收錄于南朝顧也王《玉篇》,也見于先秦著作《列子》、《莊子》。其結構為從目,舜聲。《說文解字》“瞬”作“瞚”,徐铉注:“(瞚)今俗别作瞬,非是。”瞬本義指眨眼,引申指片刻、極短的時間。
  • 中文名:瞬
  • 拼音:shùn
  • 部首:目
  • 五筆:HEPH
  • 倉颉:BUBBQ
  • 鄭碼:LPRM
  • 字級:一級(編号:3403)
  • 平水韻:去聲·十二震
  • 四角号碼:6205₂
  • 區位:4318
  • 注音字母:ㄕㄨㄣˋ
  • 造字法:形聲字
  • 字形結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異體字:䀢、瞚
  • 統一碼:基本區 U 77AC

文字源流

《說文解字》未收錄“瞬”字,南朝顧也王《玉篇》始收錄。“瞬”是形聲字,形旁為“目”,表示跟人的眼睛有關;聲旁為“舜”,指示讀音。“瞬”字以“舜”為聲符或另有取義。《埤雅》上說:“木槿朝生夕隕,一名舜,蓋瞬之義取諸此。”

《說文》有“瞚”字,徐铉在下标注“今俗别作瞬”。“瞚”也是形聲字。形旁為“目”;聲旁為“寅”。舜與寅同為舌面音,真文旁轉,可以看作音近偏旁的更易。現代整理漢字以傳統的俗字“瞬”為規範正體。

“瞬”本義與“瞚”同,指眨眼。如《列子·湯問》:“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一轉眼之間極為短暫,故“瞬”引申指片刻、極短的時間。如陸機《文賦》:“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也泛指一般地看。如蒲松齡《聊齋志異·嬰甯》:“目注嬰甯,不遑他瞬。”瞬的義項較瞚多,應用廣,它們是具有包容關系的異體字。

詳細解釋

拼音

詞性

釋義

shùn

動詞

眨眼;眼球一動。

引申為閃爍。

看;注視

形容詞

同“眴”。驚恐的樣子。

名詞

一眨眼工夫,指極短的時間。

參考資料

n

康熙字典

說文解字

【卷四上】【目部】舒問切(shùn)

(瞚)開阖目數搖也。從目寅聲。

【注釋】徐铉注:今俗别作瞬,非是。

說文解字注

(瞚)開阖目數搖也。開阖目,玄應本作“目開閉”。阖,一曰閉也。《左傳》:“臾骈曰:‘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目動者,開閉數搖也。《呂覽》曰:“夫死,其視萬歲猶一瞚也。”《莊子》:“兒子終日視而目不瞚。”此皆瞚字本義。凡謂與公羊䀢同者,非也。䀏為目搖,瞚為目數搖,皆不必以目使人,惟䀢主以目通指。

從目,寅聲。舒問切。按,寅聲當在十二部,《莊釋文》因或作瞬,統音舜耳。

廣韻

舒閏切,去稕書 ‖ 舛聲文2部(shùn)

瞬,瞬目,目動也。

【校釋】目動:原作“自動”,據《廣韻》各本改。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部】 瞬;康熙筆畫:17;部外筆畫:12

《廣韻》舒閏切。《集韻》《韻會》《正韻》輸閏切,并音舜。目自動也。《列子·湯問篇》:紀昌學射於飛衞,衛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宋史·韓世忠傳》:目瞬如電。

又《埤雅》木槿朝生夕隕,一名舜。蓋瞬之義取諸此。陸機《文賦》:觀古今之須臾,撫四海於一瞬。《司馬法·嚴位篇》一人之禁,無過瞬息。

《玉篇》:與瞚同。《集韻》:亦作眴、䀢、瞤。

字形書法

“㐄”3畫,第二筆㇗(豎折)一筆寫成。“目”窄“舜”寬,頂部“目”低,底部“舜”低。“目”,框内兩短橫分寫橫中線上下。“舜”,的第二筆點在豎中線;“冖”寬,在橫中線上方;“舛”,左右旁寬窄大緻相當,頂部“夕”略低,底部“㐄”低;“夕”在豎中線部位,末筆點在豎中線左側;“㐄”居右下格,首筆橫在橫中線下側,末筆豎從橫中線上側起筆。

音韻集成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ɕ

i̯wən

王力系統

ɕ

iwən

周法高系統

stʰ

jiwən

jiən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ɕ

i̯uĕn

拟音/王力系統

ɕ

ǐuěn

拟音/董同龢系統

ɕ

juen

拟音/周法高系統

ɕ

iuɪn

拟音/李方桂系統

ś

juĕn

拟音/陳新雄系統

ɕ

ǐuen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去聲

二十二稕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舒閏切

ɕjuen

集韻

去聲

二十二稕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輸閏切

ɕiuen

韻略

去聲

輸閏切

增韻

去聲

輸閏切

中原音韻

上聲

真文

撮口呼

全清

ʂiuən

中州音韻

去聲

真文

書潤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八震

全清

輸閏切

ʃyən

分韻撮要

陰上

第二十一津赆進卒

上一篇:河南工業大學吧

下一篇:北京不眠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