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奇

盧奇

優秀男演員
盧奇,生于1955年,是四川甘洛人。1970年中學畢業後考入部隊文工團,先後做過報幕員、拉過二胡、演過歌劇、話劇,還跳過舞,1974年考進四川省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1995年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1979年在《山城雪》中初次扮演鄧小平,1988年因主演《百色起義》獲得第10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一舉成名,成為扮演銀幕鄧小平的特型演員。在三十年裡,盧奇先後在銀幕和熒屏上塑造了三十多個小平同志的光輝形象。主要作品:有電影《鄧小平》、《大決戰》、《開國大典》、《重慶談判》、《大轉折》、《大進軍》、《西藏風雲》、《百色起義》、《大戰甯滬杭》、《鄧小平在1976》和電視劇《百團大戰》等。獲得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等國家級各項大獎,深受觀衆的喜愛,被譽為“中國扮演鄧小平第一人”。[1]
    中文名:盧奇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 出生地: 身高:166厘米 體重: 畢業院校: 職業:演員 經紀公司: 代表作品:《百色起義》 《開國大典》《鄧小平》《我的法蘭西歲月》《解放》《百團大戰》《八路軍》等 主要成就: 籍貫:四川甘洛 出生年月:1953年

人物簡介

讀小學時就參加了學校的演出隊登台演出,先後做過報幕員、拉過二胡、演過歌劇、話劇,還跳過舞,1974年考進四川省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1995年調入八一電影制片廠。

藝術風格

做特型演員必須做到形神兼備,在演《百色起義》時,盧奇感到責任和壓力都很大。他說道:“小平同志是全國人民愛戴而熟悉的領袖,一旦演得不像,全國人民都不會答應。我不能辜負了人民對小平同志的感情!”

從外型上看盧奇與角色很相像,由于同是四川人,他在口音上也有着得天獨厚的便利,但要成功塑造偉人,真正神形兼備地再現小平同志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僅靠這些外在條件遠遠不夠。對此,他自已有着充分的清醒認識:“扮領袖人物除了外形接近,更重要的還是把握人物的精氣神,也就是人物的出身、學識、經曆、思想、風度、思想内涵等。我力求在這些方面來接近領袖人物。”

為了形神兼備,盧奇想方法設法廣泛搜集小平同志的錄像資料片、攝影圖片,遍訪與小平同志一起生活、工作的親友、同事。一有空,他就小平同志的表情、說話、走路姿勢等反複進行揣摩、模仿。由于《百色起義》是表現小平同志年輕時期的作品,盧奇著重刻畫了青年時期被稱為“小鋼炮”的鄧小平血氣方剛的一面。盧奇說:“那次表演很過瘾。 《百色起義》讓我榮獲了中國電影第10屆“金雞獎”,事前根本沒有想到,因為我一直覺得獲獎很難。”

2003年,盧奇參加電影《鄧小平》的拍攝,40多歲的他要演80多歲的鄧小平。在外人看來,盧奇曾在30多部影視片中扮演過不同時期的鄧小平形象,此次擔當《鄧小平》的主演,應該是輕車熟路了。但盧奇卻有些忐忑不安,他解釋道:“這是我從藝以來最大的一次挑戰。原因很明顯,觀衆對于晚年鄧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都太熟悉了。看這部電影,人們不會把我塑造的角色和其他演員比,而是和鄧小平本人比!”

而如何把握這一帶領中國人民走向新時代的總設計師形象,盧奇說主要是看資料,在言行舉止上是靠觀摩音像資料,“其中包括錄像資料、十二集的專題片、南巡講話等等,總長度加起來有二三十個小時吧,我得反複地觀看揣摩,比如鄧小平有一些幽默的動作,像外國人一樣,頭會一搖一擺的,很有活力,精力充沛;随着年齡的增長,他的思想依舊深邃,語言也依舊流暢、敏捷;不過再老一點的時候,說話就要不時地停頓一下才把意思表達出來,手也微微顫抖。”

年齡的跨度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如何展現小平同志的領袖氣質,盧奇說:“塑造鄧小平的形象,隻注重言談舉止那是遠遠不夠的。要從根本上把握鄧小平這個人物的‘核心點’——‘魂’和‘神’,也就是鄧小平作為偉人的那種總體‘内在氣質’;而那種偉人的總體‘内在氣質’,又恰恰是鄧小平所獨有的。”

為了充分體現領袖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内涵,所以盧奇還閱讀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去了解鄧小平同志複出後的思想,“鄧小平同志複出前三起三落,他在基層了解到了中國的現狀,非常迫切地要改變這一切,他做事非常果斷,充滿魄力,撥亂反正,農村改革,市場經濟,恢複高考,我必須了解他每一個時期的性格、作風、思想,這樣在講話的時候,才有目的性和動作性,才能從内部透出他的精神和氣質。”

就在《鄧小平》開拍前夕,盧奇與廣電總局副局長趙實和導演丁蔭楠來到位于北京景山後街的鄧小平家裡。那次丁導問鄧小平的夫人卓琳:“您看盧奇的扮相像不像晚年時的‘老爺子’(對小平同志的尊稱)呀?”卓琳同志說:“沒有見過‘老爺子’的呢,一定會說他很像的,因為我和‘老爺子’生活了這麼多年,連我都說他很像啊!”盧奇說,此話無疑是對他表演的最大肯定和鼓勵,也是最好的嘉獎。

出于對一代偉人深切的敬仰愛戴之情,和一位藝人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盧奇的演出得到了多方認可和高度評價。鄧小平本人看過《百色起義》和《大決戰》,他在世時曾叫毛毛打電話到總政說:請代表我們感謝盧奇同志,他演得很恰當、很成功。”常年跟随小平同志的警衛員張寶忠在一次看着盧奇走路的姿态時連聲感歎道:“像,太像了!”後來,張寶忠随有關領導一同觀看了《鄧小平》樣片,他對盧奇說:“你講話也像,語言很精彩!”鄧樸方在人民大會堂觀看了《鄧小平》的首映時,也對他說:“盧奇,你這戲演得好。”盧奇在《大決戰》中所塑造的鄧小平更是得到極高的贊譽,被喻為“不僅是一種藝術表演,更成為一份珍貴的曆史資料。”

奉獻與追求

出演一代偉人,有苦也有樂。而對于苦,用盧奇自己的話來說:“最痛苦的莫過于化妝。”為拍攝《百色起義》第一次到長春片場試鏡時,化妝師覺得他眉毛太濃,就開始拔他的眉毛,眉毛拔了一半,疼得盧奇渾身是汗,眉骨都腫了。眉毛拔完了後,又覺得他的眼睛太大,是雙眼皮,而鄧小平是單眼皮,于是,化妝師又把他的雙眼皮粘成了單眼皮。幾個小時折騰下來,盧奇全身都濕透了。

回憶起拍攝電影《鄧小平》時,盧奇說拍攝過程中最難忘的也是化妝。盧奇尚不滿50歲,要演出70歲到90歲的鄧小平,因為年齡差距大,必須經過一種特别的化妝。為了制造出老年鄧小平同志的形象,需要用很多工具物來表現肌肉的松弛狀态,比如下眼袋、松弛的下巴、老年後突出的顴骨等,都需要用工具物貼上。

“簡直痛苦死了!”現在說起來盧奇還心有餘悸。“我的眉毛比較濃,要全部整掉,然後再粘上兩片假眉。化妝師怕剃不幹淨,拍面部特寫鏡頭時穿幫,索性用鑷子一根一根往下拔,疼得我要命。每天還要粘人造皮膚,最多粘十幾處,先把頂部的頭發刮光,再用酒精擦,毛囊都給殺死了。”

盧奇用手捋捋稀少的頭發,繼續說:“由于化妝時間長,劇組為我配備了兩個化妝師。每天淩晨三四時就開始化妝,有時從兩時就要開始。”

妝化好了,接下來的待妝時間更是難熬。盧奇說:“每次待妝時間都要十多甚至二十多個小時。最難受的是癢,就像有螞蟻在裡面爬,可又不能用手去抓,實在忍受不了,我就使勁跺腳、拍大腿。皮膚經常因粘塑膠時間過長而發炎,每天我都是塗着消炎膏拍戲。”而最長的一次拍攝是從前一天的淩晨四時到第二天的五時,“皮膚非常難受,又不敢抓,一抓就破。”在整個拍攝過程中,盧奇的皮膚受到了很大的損害,紅腫和發炎是家常便飯,而一消炎消腫,又得重新貼上。

在5個多月的拍攝時間裡,盧奇常常天不亮就起床化妝,然後拍到深夜才收工。拍攝間隙,别人都會抓緊時間睡一小會兒,隻有盧奇還得直挺挺地坐着,“全身上下沒一處是真的,這要是睡壞了,重新弄又得很長時間”。拍了那麼多“鄧小平”的戲,“這次最痛苦了”。

雖然化妝是如此的辛苦,但盧奇還是認為“苦有所值”。他真誠地說:“為了能把一代偉人的動人形象再現于熒幕,吃再大的苦,我也覺得值。”

星路曆程

電影作品

《山城雪》 

《開國大典》

《大決戰》 

《詹天佑》

《我的法蘭西歲月》

電視作品

《遠征》盧奇

《百團大戰》

《大進攻序曲》

1990年《中國神火》

1992年《長樂之戰》

1993年《解放雲南》

1997年《西藏風雲》飾鄧小平

1998年《中國命運的決戰》飾鄧小平

2000年《日出東方》飾孫中山

2001年《向前,向前!》飾鄧小平

2004年《格達活佛》飾鄧小平;合作演員:多布傑,孔祥玉,王伍福,巴森,洛丹

2005年《八路軍》飾鄧小平

2008年《解放》飾鄧小平

所獲獎項

1990年榮獲第10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百色起義》

2003榮獲第26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鄧小平》

2007年獲五個一工程優秀演員獎

評價

從一名普通的演員成為大腕,盧奇有着深刻的認識:“不是我個人有多了不起。鄧小平使人民過上了好日子,人民感謝他。他們把對小平同志的情感,寄托到了我這個扮演者身上。我的一切榮譽都來自人民對領袖的愛戴,我不過是位受益者。”源于這一清醒的認識,盧奇在藝術上不懈追求,在生活上嚴格自律。他說:“特型演員更應嚴格律己。

作為公衆人物,演員的一言一行都要特别小心,而作為扮演偉人的特型演員,在日常生活中的舉動便更要萬般謹慎。當你扮演的角色是偉人的時候,你的身上不知不覺被罩上了一層光環,這光環讓你時刻感到神聖,感到心靈的升華,感到自己是肩負着使命的。由于我演的是當代偉人,所以很多人都把對小平同志的愛戴轉移到了我的身上。

作為演員,我沾了這個光。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的,因為一旦我的行為不謹慎就會玷污偉人的風采。為此,我很少逛街買東西,去外地演出更是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觀衆對我的信任以及我心中感到的壓力是難以言表的。小平同志身上有很多優秀的素質影響了我,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達到‘問心無愧’。”

已經在30餘部影視作品中扮演了鄧小平,在銀幕和熒屏上扮演了這麼多的鄧小平的形象,會不會有一種領袖情結,出現把領袖人物的心态帶入生活中的情況呢?盧奇笑着說:“不會。一個演員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這是一種職業。我們在部隊的時候,領導就經常講,不管在什麼崗位上,都是人民的勤務兵,領袖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我們塑造領袖的任務也是為人民服務,讓人們了解領袖對國家民族的作用。”

在談起在一些地方發生的某些特型演員“得意忘形”,在觀衆的歡呼聲中去“接見”觀衆的時候,盧奇他說自己是不會這樣做的。“群衆對領袖人物非常尊敬,同時也會非常尊敬領袖人物的扮演者,但作為演員自己來講,必須注意到大家都是平等的,隻不過是站在不同的崗位上,出席首映禮或參加一些活動時是和觀衆見面,但卻不能說是接見群衆。”

盡管成名多年,但盧奇一直保持着一個藝術家可貴的社會良知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經常主動參加各種義演活動,用自己的影響力積極回報社會和人民。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後,盧奇傾盡全力為災區呼籲呐喊,盡一已之力幫助災區群衆度過難關。六一兒童節期間,他積極參加中央電視台組織的“快樂節日•還原笑臉”抗震救災特别行動,與甄子丹、邵兵、等電影人于親赴北川災區,與師生做遊戲,競技比拼,以拳拳愛心給災區孩子送去快樂。

在北京期間,盧奇也時刻關注着災區。他在參加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舉辦的“萬衆一心衆志成城——電影人迎奧運抗震救災”大型特别節目時,他用震撼人心的朗誦表達着自己的心情。在台下接受采訪時,身為四川人的盧奇,更是用家鄉話鼓勵着遠方受災的鄉親們:我們要萬衆一心那,團結一緻,盡快地渡過這個難關,把家園,我想會建設得更加美好。

應震後全國首部抗震文藝電影《前方,後方》劇組的邀請,盧奇一口答應飾演醫院的院長。他感慨地說道:“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在本職工作中為災區群衆做點什麼,能夠給他們帶去最好的精神食糧,拍出片子讓他們看,讓他們堅強地活下去,讓他們堅強地面對未來,而且健康地成長。片酬我将全部捐贈給災區的學校。”真誠的言語間,盧奇的一顆大愛之心表露無遺。

與鄧小平的不解之緣

鄧小平本人看過《百色起義》和《大決戰》,他在世時毛毛曾打電話到總政說:請代表我們感謝盧奇同志,他演得很恰當、很成功。

盧奇第一次飾演鄧小平是1988年,那是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并肩走過的第50個年頭,也是他們的金婚之年。這一年廣西電影制片廠為拍攝反映小平同志年輕時期曆史題材的大型電影《百色起義》,在全國近百名候選人中挑選飾演鄧小平的特型演員。

雖然祖籍也是四川的盧奇,身材、臉型都十分符合角色的要求,但由于剛剛演完孫中山,那濃濃的眉毛和長長的頭發讓化妝師一看就否決了。幸虧導演陳家林的堅持,才使“太像孫中山”的盧奇有了試妝的機會。沒想到眉毛一拔、頭發一剪,眼皮貼好後換上紅軍的服裝,拍出的定妝照就盧奇的外型最像鄧小平。

最後篩選出來的幾張照片送到原國家副主席、當時任電影《百色起義》的總顧問王震那裡,他指著其中一張問:“這是誰?”答:“這是盧奇。”王震說:“噢,挺像。”從此,演員盧奇與偉人鄧小平這一角色結下了不解之緣。

上一篇:青燈行

下一篇: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