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

皮格馬利翁

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
皮格馬利翁(又作畢馬龍,希臘語:Πυγμαλ?ων)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浦路斯國王,雕刻家。皮格馬利翁根據自己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創作了一個象牙塑像,并愛上了自己的作品,給“她”起名為伽拉忒亞。愛神阿芙洛狄蒂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并讓他們結為夫妻。後被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成為一個人隻要對藝術對象有着執着的追求精神,便會發生藝術感應的代名詞。[1]
    中文名:皮格馬利翁效應 外文名:Pygmalion Effect 别名:畢馬龍效應 飾演: 配音: 登場作品: 生日: 年齡: 身高: 體重: 三圍: 提出者:羅森塔爾、雅格布森 來源:《希臘神話》 應用領域:心理學 心理學名:期待效應、羅森塔爾效應

詞源

心理學

後來被用在教育心理學上,也稱“期待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比喻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不同,對他們施加的方法不同,學生受到的影響也不一樣。

對心理學領域的影響: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bertRosenthal)和雅格布森提出。他們在原神話的基礎上,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他們先找到了一個學校,然後從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體學生的名單。在經過抽樣後,他們向學校提供了一些學生名單,并告訴校方,他們通過一項測試發現,這些學生有很高的天賦,隻不過尚未在學習中表現出來。其實,這是從學生的名單中随意抽取出來的幾個人。有趣的是,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确比其他學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認為,這就是由于教師期望的影響。由于教師認為這個學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課時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産生一種激勵作用,學習時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績。這種現象說明教師的期待不同,對兒童施加影響的方法也不同,兒童受到的影響也不同。借用希臘神話中出現的主人公的名字,羅森塔爾把它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羅森塔爾效應(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你可以對自己說:“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解釋

皮格馬利翁效應是說人心中怎麼想、怎麼相信就會如此成就。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隻要充滿自信的期待,隻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相反的說,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産生,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會一定會發生的。這種稱為積極期望的态度是赢家的态度。事前就期待你一定會赢,而且堅守這種看法,因此,隻要你充滿自信的期待。即使你期待時所把持的資料是不正确的,你仍然會得到你所期望的結果。在我們生活中,父母親對我們的期望,老闆對我們的期望,我們對别人的期望,特别是對兒女、對配偶、對同事、部屬的期望,以及我們對自己的期望,都是對我們生活是否愉快是有重大影響的期望,假如你對自己有極高且積極的期望,每天早上對自己說:“我相信今天一定會有一些很棒的事情發生”。這個練習就會改變你的整個态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滿了自信與期望。

真理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當我們懷着對某件事情非常強烈期望的時候,我們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

經濟影響

含義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對一個人傳遞積極的期望,就會使他進步得更快,發展得更好。反之,向一個人傳遞消極的期望則會使人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應用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學校教育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受老師喜愛或關注的學生,一段時間内學習成績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而受老師漠視甚至是歧視的學生就有可能從此一蹶不振。一些優秀的老師也在不知不覺中運用期待效應來幫助後進學生。在企業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來激發員工的鬥志,從而創造出驚人的效益。

在現代企業裡,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僅傳達了管理者對員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還更加适用于團隊精神的培養。即使是在強者生存的競争性工作團隊裡,許多員工雖然已習慣于單兵突進,我們仍能夠發現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其中最有效的靈丹妙藥。

管理

通用電氣的前任CEO傑克·韋爾奇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實踐者。他認為,團隊管理的最佳途徑并不是通過“肩膀上的杠杠”來實現的,而是緻力于确保每個人都知道最緊要的東西是構想,并激勵他們完成構想。韋爾奇在自傳中用很多詞彙描述那個理想的團隊狀态,如“無邊界”理論、四E素質(精力、激發活力、銳氣、執行力)等等,以此來暗示團隊成員“如果你想,你就可以”。在這方面,韋爾奇還是一個遞送手寫便條表示感謝的高手,這雖然花不了多少時間,卻幾乎總是能立竿見影。因此,韋爾奇說:“給人以自信是到目前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經營之神

有“經營之神”美譽的松下幸之助也是一個善用皮格馬利翁效應的高手。他首創了電話管理術,經常給下屬,包括新招的員工打電話。每次他也沒有什麼特别的事,隻是問一下員工的近況如何。當下屬回答說還算順利時,松下又會說:很好,希望你好好加油。這樣使接到電話的下屬每每感到總裁對自己的信任和看重,精神為之一振。許多人在皮格馬利翁效應的作用下,勤奮工作,逐步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高才,畢竟人有70%的潛能是沉睡的。

鋼鐵王國

美國鋼鐵大王卡内基選拔的第一任總裁查爾斯·史考伯說:“我認為,我那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所擁有的最大資産。而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賞和鼓勵。再也沒有比上司的批評更能抹殺一個人的雄心……我贊成鼓勵别人工作。因此我急于稱贊,而讨厭挑錯。如果我喜歡什麼的話,就是我誠于嘉許,寬于稱道。我在世界各地見到許多大人物,還沒有發現任何人--不論他多麼偉大,地位多麼崇高--不是在被贊許的情況下,比在被批評的情況下工作成績更佳、更賣力氣的。”史考伯的信條同卡内基如出一轍。正是因為兩人都善于激勵和贊賞自己的員工,才穩固地建立起了他們的鋼鐵王國。

中堅人物

當下屬出現失誤時,激勵就尤為重要了。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助手貝特福特,有一次因經營失誤使公司在南美的投資損失了40%。貝特福特正準備挨罵,洛克菲勒卻拍着他的肩說:全靠你處理有方,替我們保全了這麼多的投資,能幹得這麼出色,已出乎我們意料了。這位因失敗而受到贊揚的助手後來為公司屢創佳績,成為了公司的中堅人物。

人類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贊美。每個人隻要能被熱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管理者應該而且必須賞識你的下屬,要把賞識當成下屬工作中的一種需要。贊美下屬會使他們心情愉快,工作更加積極,用更好的工作成果來回報你,何樂而不為呢?

文學影響

賣花女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以上面這段傳說為原型創作了同名社會諷刺劇《賣花女》

(Pygmalion),通過描寫教授如何訓練一名貧苦賣花女并最終成功被上流社會所認可的故事,抨擊當時英國的腐朽保守的等級意識。而後來的好萊塢據此翻拍的《窈窕淑女》,則被普遍認為沒有很好的表現出原着中的諷刺元素。但是不是因此就足以作為否定庫克和赫本版本的理由呢?似乎還有讨論的空間。

倫敦的某音樂廳外,衆人因避雨而暫時聚攏在一起。期間,因賣花女的一句貌似不禮貌的稱呼産生小小的争執,并由此引出了本片的另外一位主人公語音學教授希金斯。一番喜劇式唇槍舌劍之後,教授做出了一個在他的剛剛結識好友上校匹克文看來不可能完成的決定:要在三個月内,訓練這位發音醜陋,語言低俗的賣花女,并使其最終進入上流社會的公衆場合而被接受。

在表現教授訓練賣花女的過程時,導演巧妙的借助演員的表情、肢體動作以及相互之間鏡頭位置的反差對比,輔助以一盞大号聚光燈,制造出了類似于警察在刑訊逼供的效果。非常有趣。同時,它也是本片中唯一沒有用語言來制造笑料的場景。

賣花女的學期初考是要在教授母親家中會見幾位體面的客人。由于怕這位學生不慎露出馬腳,教授要求她在衆人面前隻談兩件事情:天氣和健康。而也賣花女也的确信守了諾言,沒有談及其他。但這卻不妨礙本次會面成為她的滔滔不絕的個人秀。其中因自造俚語而導緻聽衆的理解障礙,以及對因流感問題而引發的夫妻相處和酗酒之間的獨特而“辨證”關系等對白,都極具喜劇效果。它應該是女主角的扮演者溫迪希勒在本片中表演最出彩的段落。她憑借此片獲得了1938年OSCAR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而對于後面的宴會大考段落,個人卻不是很滿意。坦白的說,我沒看過後來根據同一題材改編的好萊塢經典歌舞劇《窈窕淑女》。但是卻看過在内容上有幾分近似的,同樣是奧黛麗·赫本主演,同樣表現小鴨變天鵝的《龍鳳配》。在那部影片中,霍頓扮演的富家花花公子哥一開始對于赫本扮演的,馬尾辮連衣裙的鄰家女孩打扮的司機女兒并沒有太多留意和好感。可當後來赫本從巴黎學成歸來并換了一套時尚裝束後,他偶見之下便驚為天人。其實以赫本當時的年紀、清純及可愛,是無需用衣着來修飾的。她本身的氣質和魅力也是衣着難以掩蓋的。所以赫頓的這種态度突變,可以認為是編導刻意安排的。它在某種程度上,缺乏觀衆的認同感。而相似的問題也發生在本片當中。女主人公,倫敦街頭的窮苦賣花女的精彩段落反而是在變化之前。蹩腳的發言、粗俗的舉止,以及由此而産生的英國式的喜劇效果,被溫迪希勒表演的惟妙惟肖入木三分。相反,到了教授調教成功,賣花女亮相舞會并迷倒衆人的橋段,故事的可信度就大打折扣。也就是說溫迪塔勒遇到了與赫本在《龍鳳配》中的性質相同,但過程卻是完全相反的問題。這顯然是由于,希勒雖是個很有特點也很會表演的女演員,但卻絕對不夠漂亮、清純、可愛。因此使得豪門貴族對其驚豔不已的情節設計缺乏說服力。由此,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些結論:演員當然可以嘗試不同的角色。但是其個人的氣質、魅力是很難被通過所謂的表演而被刻意壓制的。特别是女演員。因此,類似醜小鴨變天鵝的這種故事模式,一旦被電影具象化,一旦需要由同一個女演員來扮演幾乎等于是前後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物時,就容易造成觀衆的認同感的缺失。

關于影片的結尾,據說蕭伯納本人并沒有讓這對奇異師生陷入愛河的初衷。在他的附錄中,女主人公是嫁了出去,并開了一家花店。但是她對教授的敵意沒有絲毫的減低。不過,對于這段情節的描述,蕭大師沒有加入任何人物對白。而從實際效果上看,包括本片在内的所有改編版本所采用這個相對輕松和諧結局,似乎與這部作品的整體基調更為統一。而考慮到蕭伯納本人也是本片的編劇,所以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大師對于故事結構的自我修正?無論如何,追求大團圓結局的做法,都不能籠統的歸咎于向商業世俗低頭。具體案例還要具體分析,才是更為客觀的态度。

電影作品

本片的故事情節,除了被好萊塢翻拍為《窈窕淑女》之外,還受到了其他另類電影導演的青睐。70年代,情色片(也許頭兩個字倒過來更合适)導演Radley Metzger将其改編為《貝多芬小姐的啟蒙》。在片中,女主角所面臨的艱巨挑戰不再是純正的英語發音,而是各種性技巧。最終她與“教授”的關系發展也不再是單純的停留在情感糾葛,而是上升到了…大家可想而知會是什麼情節。各種喜劇手法由于有了性元素的參與而平添幾分新奇與怪異。此片被很多人認為是史上最好的A片之一。不過可惜的是,之後不久,家庭錄像帶的大量普及以及由此引發的對A片電影市場的蠶食,徹底扼殺了這個領域“藝術家”的原本就不多的奇思妙想。經典喜劇A片令人遺憾的就此絕響。

引申

在近代很多的的電視劇中《窈窕淑女》的橋段被經常使用到,就像日劇《野豬大改造》與《王子的養成法》!

中更是數不勝數,

那種驚鴻一現,

野草轉眼壓群發的強烈對比,

所帶來的效果确實難以舍下。

上一篇:小清水亞美

下一篇:俄狄浦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