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奚

百裡奚

春秋時期秦國大臣
百裡奚(約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為百裡傒簡作,亦稱百裡子或百裡,百裡氏,姓百裡,名奚,字子明。春秋楚國宛邑(今河南南陽)人,另說虞國(今山西平陸縣)人。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稱“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市井之中換回的一代名相。[1]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裡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并内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裡,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甯夏等地區,開始了秦國的崛起。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621年),百裡奚去世。
    本名:百裡奚 别名:百裡子 字:子明 所處時代:春秋 民族族群:華夏(即漢族,漢族得名于漢朝) 出生地:春秋虞國(今山西省平陸縣北) 主要成就:幫助秦國稱霸西戎

人物生平

百裡奚,(約前725—前621年),為百裡傒簡作,亦稱百裡子或百裡,百裡氏,姓百裡,名奚,字子明。春秋時期虞國(今山西平陸北)人(《水經注》《荊州志》等均有記載)。秦穆公時賢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又稱“五羖大夫”,是秦穆公用五張黑羊皮從市井之中換回的一代名相。

春秋時期虞國(今山西平陸北)人,為虞國大夫,後入秦做大夫。百裡奚自幼家貧,在齊遊學時曾乞食于人,為蹇叔收留,因得不到齊的任用,投奔虞國,為大夫。周惠王22年(公元前655年)君不聽奚言,為晉所滅,奚被俘。秦穆公以求婚于晉,晉獻公将奚作為陪嫁臣送秦。奚不堪其辱,逃到南陽,被楚人所執以牧牛為生。秦穆公知奚賢,遂以緝拿逃奴為由,用奴隸身價――五張羊皮将百裡奚贖回,拜為大夫,因号“五羖大夫”。奚相秦七年,勤理政務,平易近人,生活儉樸,使秦大治,遂建霸業。及卒,“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左傳》、《史記》均有記載。

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裡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并内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裡,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甯夏等地區,開始了秦國的崛起。這一時期百裡奚是曆史名城南陽湧現出的傑出人物之一,受到人民的愛戴,據記載,百裡奚去世後,秦國不論男女都痛哭流涕,連小孩子也不唱歌謠,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發出相應的号子。在當時其貢獻是多方面的,在曆史上有着極高的地位。

主要影響

奠定一統基礎

百裡奚輔佐秦穆公稱霸,對以後秦國兼并六國結束分裂局面,形成大一統的中華帝國,奠定了基礎。孔子在一次與齊景公的交談中,曾經談到秦國。齊景公問,秦國從一個弱小的西方狄戎之國,變強的原因是什麼?孔子說:秦國國小,但志大。“其謀也和,法無私而令不愉。”秦穆公和百裡奚談了三天,然後授之以政。這種情況,若不稱霸,也就很少有的了。

忠君愛國

百裡奚提倡教化開啟民智,對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有一定的啟迪作用。百裡奚個人品質高尚,是優秀人格的化身,其高尚品質和愛民思想對中國傳統士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響。唐宋以前,南陽城西就有百裡奚的墓冢(七星冢)并有石麒麟,麒麟崗由此而得名。唐代時候,敬仰百裡奚的大詩人李白,多次來南陽遊覽,感于百裡奚偉業,熱血沸騰,慨然留下了“秦穆五羊皮,買死百裡奚。”和“陶朱與五羖,名播天壤間。”的佳句。到宋代時候,黃庭堅路過百裡奚冢,看到的是斷垣和殘碑,感慨系之,寫下了《過百裡奚大夫冢》,詩中寫道:

客行感時節,況複思古人。

何年一丘土,不見石麒麟。

斷碑略可讀,大夫身霸秦。

虞侯納垂棘,将軍西問津。

安知五羊皮,自鬻千金身。

末世工媒孽,浮言垢道真。

幸逢孟轲賞,不愧微子魂。

亞聖孟子批駁百裡奚“自鬻”到秦國的說法,是這樣評價的:有人說百裡奚以自己賣自己,才得以見秦穆公,可信嗎?不,不是這樣。這是好事的人編造的。他又說:百裡奚輔佐秦穆公顯達于天下,流芳于後世,是大賢,大賢的人能這樣嗎?

文化瑰寶

百裡奚傳奇故事戲劇作品在中國文化史上長盛不衰,具有深刻影響。

直到當代,中國南方的台灣,廣東、福建等地的漢劇、閩劇、潮州劇和粵劇等劇種仍在演出有關百裡奚的戲劇。如廣東漢劇團(院)把《百裡奚認妻》作為該團的保留劇種,一直被傳唱。1957年赴北京演出,在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觀看《百裡奚認妻》,予以高度評價。廣東漢劇院現任院長李仙花當年進京演出《百裡奚認妻》,還獲得了大獎。

文化價值

百裡奚品牌是提高南陽知名度的一個強大支點。百裡奚去世後,秦國不論男女都痛哭流涕,連小孩子也不唱歌謠,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發出相應的呼聲。百裡奚在曆史上的崇高威望和在西部和海外的影響,是提高南陽知名度的一個強大支點,相信充分利用好這一文化遺産,對推動南陽發展,一定能帶來巨大的成效。

曆史評價

大秦名相百裡奚是曆史名城南陽湧現出的傑出人物之一,受到人民的愛戴,據記載,百裡奚去世後,秦國不論男女都痛哭流涕,連小孩子也不唱歌謠,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發出相應的号子。在當時其貢獻是多方面的,在曆史上有着極高的地位。

人際關系

兒子:孟明視

史料索引

《史記》

上一篇:龍劍笙

下一篇:曹限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