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禮

白春禮

中國科學院院士
白春禮,1953年9月出生于遼甯丹東市,化學家和納米科技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首任主席。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1]白春禮于1985年從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博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做博士後和訪問學者。1987年回國後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STM實驗室主任。1992年至199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黨委委員。2001年兼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2004年至201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2011年2020年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2012年兼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2012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2014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2019年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
    中文名:白春禮 民族:滿族 出生地:遼甯丹東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學位/學曆: 職業:科研管理工作者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代表作品:《納米科學與技術》 性别:男

人物經曆

早年經曆

1970年09月—1974年09月,内蒙古生産建設兵團二師十八團機運連司機、文書。

1974年09月—1978年01月,北京大學化學系催化專業學習。

1978年01月—1978年10月,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實習員。

1978年10月—1981年12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結構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實習員。

1981年12月—1985年09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結構化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

工作經曆

1985年09月—1987年11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和訪問學者,在噴氣推進實驗室從事真空掃描隧道顯微境(STM)研究。

1987年11月—1992年07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STM實驗室主任。

1991年10月—1992年04月,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

1992年07月—1996年03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黨委委員。

1996年03月—2004年12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1995年06月—2003年12月,兼第三、四屆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1995年07月—2000年07月,兼全國青聯副主席。

1996年05月—2006年10月,兼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第25、26屆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1年01月,兼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

1997年03月—1997年05月,在中央黨校進修一班學習。

2001年06月,當選第六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2002年03月—2002年05月,中央黨校進修一班學習。

2004年12月—2011年02月,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黨組副書記(正部長級),第五屆化學學部主任。

2006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6年05月,當選第七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2007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

2011年02月—2013年01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2011年3月起)。

2012年03月,被推選為丹麥皇家文理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2年,兼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

2012年09月,當選新一屆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

2013年01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

2014年5月3日,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

2016年4月20日,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2017年11月20日,當選白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是首位獲選的中國科學家。

2020年11月,不再擔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2020年12月,不再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

2021年02月,擔任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科研實驗室專業委員會第一屆會員會榮譽主任。

2018年03月,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白春禮先後從事過高分子催化劑的結構與物性、有機化合物晶體結構的X-射線衍射、分子力學和導電高聚物的EXAFS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從事納米科技的重要領域月—月—掃描隧道顯微學的研究。研制成功掃描探針顯微鏡(SPM)系列。在納米結構、分子納米技術方面進行了較系統的工作。

白春禮的主要科研成果為:研制成功了計算機控制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研制成功了中國第一台原子力顯微鏡(AFM);第一台激光原子力顯微鏡;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彈道電子發射顯微鏡;超高真空掃描隧道顯微鏡;在原子或分子級分辨率的水平上,解釋了材料表面結構與樣品制備、形成條件的關系。

學術論著

截至2016年3月,白春禮在國際出版了12部中英文專著,學術論文近250篇,國家發明專利5項。其中《掃描隧道顯微術及其應用》獲1993年第七屆中國圖書獎、1995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三鍊核酸的結構與生物化學》獲1997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納米科技現在與未來》2004年獲第十一屆全國優秀科技書二等獎。

出版日期

名稱

出版社

2018.05

《中國科技的創造與進步中文版》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05

《中國科技的創造與進步英文版》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04

《讀懂中國中國科技的創造與進步》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6.10

《當代世界科技》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6.01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報告集第11輯》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4

《當代科學技術新知識讀本1》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

2015.02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報告集第10輯》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2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報告集第9輯》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報告集第8輯》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納米科學與技術生物醫用納米材料對細胞的作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納米科學與技術碳納米管與石墨烯器件物理》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納米科學與技術納米傳感器物理、化學和生物傳感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納米科學與技術二氧化钛納米材料的制備表征及安全應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納米科學與技術薄膜太陽能電池》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納米科學與技術石墨烯新型二維碳納米材料》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納米科學與技術分子間力和表面力》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納米科學與技術納米材料新特性及生物醫學應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1

《納米科學與技術》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9

《納米醫學與納米生物技術英文》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9

《光電器件半導體納米結構加工、表征與應用英文》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9

《DNA納米技術方法與操作英文》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9

《生物納米電子學英文》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9

《定向碳納米管物理、理念、制作與器件英文》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8

《納米光電技術及可再生能源影印》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7

《超導納米電子學基礎英文影印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5

《納米科學與技術光催化》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4.01

《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化學第4分冊》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09

《二維納米複合氫氧化物結構組裝與功能納米科學與技術》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04

《世界主要國立科研機構概況》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03

《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化學卷第3分冊》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2.08

《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化學卷第2分冊》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2.07

《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報告集第7輯》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1.09

《院士随想錄第1輯》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1.06

《科研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研究與實踐探索》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1.06

《人才與發展國立科研機構比較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0.06

《揚帆科技海洋》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12

《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化學卷第1分冊》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9.01

《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環境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8.05

《中國科學院優博論叢》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7.05

《中國科學院優博論叢2006》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7.09

《分子科學前沿》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6.05

《納米科技現在與未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03

《科學院優博論叢2005》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6

《走近中國科學院研究院、科大、管理》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4.01

《院士談做人求知問學》

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3.10

《走進中國科學院全8冊》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2

《中國現代科學全書化學》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1

《納米科技現在與未來》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0.06

《來自微觀世界的新概念單分子科學與技術》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0.02

《掃描力顯微術》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0.01

《白春禮院士文集》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12

《表面科學中的電子隧道效應》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09

《三鍊核酸的結構與生物化學》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5.01

《納米科學與技術》

昆明: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12

《原子和分子的觀察與操縱》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10

《掃描隧道顯微術及其應用》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09年12月,白春禮先後獲國家和院部級二等獎以上科研成果獎7項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9年

計算機控制的掃描隧道顯微鏡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1989年

掃描隧道顯微鏡的研制與生産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1990年

掃描隧道顯微鏡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1991年

原子力顯微鏡

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1992年

原子力顯微鏡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1994年

LB膜結構與性能研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五)

1997年

掃描探針顯微學及其在材料表面精細結構研究中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

1997年

激光檢測原子力/摩擦力顯微鏡的研制及應用

國家教委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一)

1998年

自由基損傷紅細胞流變性機理及被損傷紅細胞對微循環影響研究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

2001年

三鍊DNA結構模型和能力學的理論生物學研究

雲南省科技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2002年

材料斷裂微觀和納觀機理的表征方法、理論及實驗

教育部一等獎(排名第二)

人才培養

2016年7月13日,白春禮來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調研時表示,生物物理所要将培養人才作為中科院的重要産出任務,做好國科大科教融合工作,并按照“一三五”改革要求,找準研究所特色、揚長避短。同時,他希望所領導班子重視對研究所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思考,鼓勵科研人員的正常流動,并圍繞研究所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康的人才體制。

2019年7月25日,中國科學院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2019年第16次集體學習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集中學習研讨會。白春禮說,當前,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從科技創新來看,國家發展階段的迅速演化和國際格局的深刻嬗變對科技創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挑戰。從中科院來說,許多國家層面的重大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正在加速推進,将對中科院未來發展産生曆史性影響。

白春禮強調,中科院要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組織專門力量,認真研究、積極謀劃好中科院的下一步改革發展。中科院一定要堅定改革信心,始終保持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内的勇氣,真刀真槍地解決問題,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好中央的各項重大戰略部署和對中科院的各項要求,更好地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切實推動中科院各項工作在新的發展時期有新的提升、質的飛躍。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89年

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中國化學會

1989年

全國先進工作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89年

中國科學院首屆優秀青年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

1990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

1992年

第三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等

1994年

第二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

1995年

傑出青年學者獎

求是科技基金會

1997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7年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

200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何梁何利基金會

2006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

2007年

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第一個中國人)

英國皇家化學會

2008年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

2009年

印度科學院榮譽院士

印度科學院

2010年11月

“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發展貢獻”獎章(首次頒發)

教科文組織

2011年

德國工程院院士

德國工程院

2011年5月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榮譽委員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2年

丹麥皇家文理學院外籍院士

丹麥皇家文理學院

2015年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

1990年有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2014年香港浸會大學榮譽理學博士,2016年3月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海歸40年40人,2019年中國海歸70年70人,英國約克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瑞典隆德大學、丹麥奧胡斯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榮譽博士。

社會任職

擔任職務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中共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亞太材料學會副主席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國家科技領導小組成員

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第二屆、第三屆名譽理事長

國家納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首席科學家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共産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

《國家科學評論》主編

《Nanoscale》主編

個人生活

白春禮的父親是個儒雅而正直的人,解放前曾在公立小學當過教員。賦閑時,他常翻着一本本泛黃的詩集,細緻而又生動地為白春禮講解詩中的蘊義、詩人崇高的氣節、遠大的抱負。童年時期的白春禮最愛背古詩詞,最崇拜詩人,最想當作家。

人物評價

白春禮作為中國掃描隧道顯微學的開拓者之一,也是國際STM方面有一定影響和活躍的科學家之一,領導實驗室開展了廣泛、深入并且富有成效的研究活動。(科普中國評)

白春禮院長是高瞻遠矚、富有領導能力的科學家,在納米科學的研究上,成就卓著,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貢獻巨大。(香港浸會大學評)

富有成就的科學家總是擁有極其敏銳的觸角、深不見底的求知欲和锲而不舍的恒心與毅力,白春禮教授正是這種科學家的傑出代表,他在納米科技領域的金字塔中,站得極高、走得最遠。(澳門科技大學評)

白春禮在從事納米科技研究的同時,作為國家納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首席科學家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他積極推動着中國納米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參與國家納米科技發展規劃的制定,組建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并積極推進中國納米科技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何梁何利基金會評)

出版圖書

納米科學與技術

作者名稱白春禮

作品時間2014年8月1日

《納米分析化學》是2014年8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俊傑。

上一篇:胡海昌

下一篇:李振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