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

常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為常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發生變異,甲型流感病毒的亞型則被人們稱為"禽流感",禽流感(BirdFlu)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毒基因變異後能夠感染人類,感染後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嚴重的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種髒器衰竭導緻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損傷和眼結膜等多種途徑傳播,人員和車輛往來是傳播本病的重要因素。甲型流感對人類緻病性高,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甲型流感病毒中至今發現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亞型有:甲型H1N1、H5N1、H7N1、H7N2、H7N3、H7N7、H7N9、H9N2和H10N8。其中H1、H5、H7亞型為高緻病性,H1N1、H5N1、H7N9尤為值得關注。
    中文名:甲型流感病毒 外文名:Influenza A virus 别名: 屬性:常見流感病 感染表現:突然發熱、頭暈頭痛等

簡介

甲型流感病毒是正黏液病毒科、流感病毒的一類,甲型流感病毒宿主廣泛,抗原變異較為繁多,傳染性也很大,傳播速度極快,主要經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染,并且也可以通過接觸傳染,人體在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後可會導緻流行性感冒,主要症狀伴有發熱、頭痛、肌肉疼痛、渾身乏力、幹咳等。

可以使用專門的抗甲流的病毒藥物奧司他韋,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切記要适當的應用靜脈輸液的方法來填補一些電解質或者是糖、鹽,這樣更有助于輔助治療,如果是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病毒性肺炎,建議要及時住院治療,并且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期間,也需要靜脈輸液抗菌素治療。

作用原理

流感病毒通常依靠病毒蛋白某部分同人體中特定蛋白的結合來侵入人體,因為通過這樣的結合,流感病毒能夠抑制人體本身對病毒感染的自然防禦體系,為病毒有效地在人體内複制鋪平道路。

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據H和N抗原不同,又分為許多亞型,H可分為15個亞型(H1~H15),N有9個亞型(N1~N9)。其中僅H1N1、H2N2、H3N2主要感染人類,其它許多亞型的自然宿主是多種禽類和動物。其中對禽類危害最大的為H5、H7和H9亞型毒株。一般情況下,禽流感病毒不會感染鳥類和豬以外的動物。

但1997年香港首次報道發生18例H5N1人禽流感感染病例,其中6例死亡,引起全球廣泛關注。1997年以後,世界上又先後幾次發生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具有高緻病性的H5N1、H7N7、H9N2、等禽流感病毒,一旦發生變異而具有人與人的傳播能力,會導緻人間禽流感流行,預示着禽流感病毒對人類已具有很大的潛在威脅。

抗原變異

流感病毒的變異以甲型最為重要,常與世界性大流行有密切聯系。一般來講,流感病毒的抗原性變異就是指H和N抗原結構的改變,在亞型内部經常發生小變異(量變),稱為抗原漂移。盡管它隻是微小的變異,但可使病毒能夠輕易的躲過宿主的免疫系統。與以前面發現的毒株相比,如果在血凝素分子特異性抗原決定簇(抗原表位)上發生了突變,新的毒株被認為是先前毒株的異種變異類型,具有流行病學意義,可以造成流感的流行。

抗原變異僅發生于甲型病毒。它可能是由于同一細胞感染了人類和動物的2種病毒,病毒之間發生基因重配而産生的。由此産生的病毒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發生全新結合,而使得人群沒有免疫力。抗原轉變是造成流感全球大流行的原因。甲型流感病毒大約每隔十幾年發生1次大變異,自1933年以來甲型病毒已經曆了4次抗原轉變:1933~1946年為H0N1(原甲型,A0),1946~1957年為H1N1(亞甲型,A1),1957~1968年為H2N2(亞洲甲型,A2),1968年以後為H3N2(香港型,A3)。一般新舊亞型之間有明顯的交替現象,在新的亞型出現并流行到一個地區後,舊的亞型就不再能分離到。乙型流感染毒間同樣有大變異與小變異,但未劃分成亞型轉變。丙型流感病毒尚未發現抗原變異。

流行危害

一流感的傳染源

流感的傳染源主要是病人,其次是隐性感染者。動物亦可能為重要貯存宿主和中間宿主。病人自發病後5d内均可從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傳染期約1周,以病初2~3d傳染性最強。

二流感的傳播途徑

以空氣飛沫傳播為主,其次是通過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間接傳播,密切接觸也是傳播流感的途徑之一。傳播速度和廣度與人口密度有關。

三流感的人群易感性

對于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感染或接種疫苗後1周出現抗體,2~3周達高峰,1~2個月後開始下降,1年左右降至較低水平,流感病毒3個型别之間無交叉免疫。

四流感流行的季節性

同許多其它的呼吸系統病毒性疾病相似,流感也是一種季節性疾病,它在夏季的發病率較低,冬季的發病率較高,但在某些地方這種病毒一年四季均可流行。流感的發病時間與地理位置有關,在溫帶地區,流感會在整個冬季流行,北半球通常在1、2月份達到高峰,南半球的流行時間較晚。通常在5~9月。在熱帶地區,流感病毒一年四季均存在,傾向于雨季流行。

感染表現

流感發病嚴重程度與個體免疫狀況有關,一般說來,僅約50%的感染病人會發展成典型流感臨床症狀。流感典型症狀以突然發熱、頭暈頭痛、肌痛、全身症狀輕、同時可伴有喉嚨痛和咳嗽、鼻塞、流涕、胸痛、眼痛、畏光等症狀。發熱體溫可達39~40℃,一般持續2~3d後漸退。一般是全身症狀較重而呼吸道症狀并不嚴重。

并發症:最常見的并發症是肺炎。一般以繼發性細菌性肺炎較常見,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嗜血杆菌為多見。原發流感病毒肺炎較少見,多見于原有心、肺疾患者(特别是風濕性心髒病、二尖瓣狹窄患者)或孕婦,病死率較高。

其他并發症包括Reye's綜合征、中毒性休克綜合征。Reye's綜合征限于2~16歲的兒童,主要與B型流感(或水痘、帶狀疱疹)有關。臨床上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數日後出現惡心、嘔吐、繼而嗜睡、昏迷、驚厥等神經系統症狀,進一步發展為昏迷,近年來認為與服用阿司匹林有關。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多在流感後出現,伴有呼吸衰竭,胸片可顯示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但肺炎病變不明顯。血液中可有流感抗體上升,氣管分泌物可找到緻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多見。

應對方法

接種流感疫苗是避免患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流感病毒經常變異,疫苗使用中的主要問題是毒種的選擇,制造疫苗的毒株力求接近流行株。每年9月和2月,WHO全球流感規劃小組分别建議南半球通常5~6月開始和北半球11~12月開始的下一個流感流行季節使用流感疫苗的成分。成分是基于國家流感中心和WHO合作中心的全球網絡的監測資料。現行流感疫苗含有2個亞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H3N2和H1N1)和1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這些疫苗有3種類型,

1.全病毒疫苗由整個滅活的病毒構成,所以副作用也比較大。接種全病毒體疫苗的方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其它方法所取代。

2.裂解病毒疫苗由經去污劑處理裂解的病毒顆粒組成,裂解流感疫苗包括表面抗原、血凝素、神經氨酸酶、核蛋白和基質蛋白等成分。此疫苗适合于成年人和兒童。

3.亞單位疫苗主要由已去除其他病毒成分的、隻産生抗體保護反應的HA和NA組成。由于純度較高,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較強,尤其适用于兒童。

流感疫苗通常不加佐劑。但最近歐洲聯盟已批準一種亞單位疫苗,含有新型水包油佐劑(MF59)。此種疫苗似對老年人可增強抗體應答,但這一研究結果的臨床意義需要進一步闡明。流感活疫苗已在前蘇聯和其他一些國家使用。流感活疫苗的鼻腔應用試驗目前正在美國進行。

現有滅活流感疫苗對高危人群的有效性已被證實,但其保護期有限,每年均需接種,并在注射後可能的副反應,以及缺乏局部和細胞免疫,促使研制一種噴霧型減毒流感活疫苗。在早期,前蘇聯和日本都研制過噴霧型減毒流感活疫苗,但報道的的有效性數據不能令人信服。最近,冷适應和重配病毒株經過較周詳的試驗,取得極好的效果。兒童試驗表明高度有效,成人試驗表明活疫苗對滅活病毒的免疫原性有協同作用。

接種流感疫苗能預防流感病毒感染,不能夠預防禽流感病毒。但根據WHO“關于在H5N1病毒感染高危人群中應用流感疫苗的指引”,流感疫苗雖然不能保護接種者免除H5N1高緻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但卻能降低接種者同時感染人和禽流感病毒病毒的機會,從而降低流感病毒發生病毒基因重組的機會并降低可能出現新型流感病毒大流行的危險性。

曆史事例

流感的特點是經常性的,不可預測的局部流行和罕見的全球大流行。在某些年份中流感的局部流行是由于抗原漂移導緻不斷有新的流感病毒株産生,同時部分人群缺少或根本無防護措施而造成的。1889年以來已出現幾次由甲型流感病毒抗原變異導緻的世界性大流行。

1.1889~1891年大流行1889年5月從俄國發現,當年10月傳到西歐,1年内席卷全球,某些城市記載發病率40%~50%。大多數地區流行呈3個波,第1波死亡率最低,第3波死亡率最高,死亡者大多數為老年人。據血清學追溯認為,甲3型是當時大流行的最可能的病原體。

2.1918~1920年大流行此次流行的首發于1918年1月美國東部,1918年4月在法國軍隊中流行,以後迅速蔓延,波及全球。此次大流行被稱為人類曆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總數估計約2000萬人。關于這次大流行的病原,據血清學溯源,認為是由豬型Hsw1N1(H1N1)流感病毒引起。

3.1957~1958年大流行1957年2月首發于中國貴州西部,2月中旬在貴陽分離出病毒為H2N2(稱為甲2型),3月傳播到全國,4月在香港流行,以後經東南亞和日本傳播到全世界。H2N2型病毒出現後,H1N1型病毒即在人群中消失。

4.1968~1969年大流行1968年7月中國廣東和香港地區新亞型流感流行,新分離病毒抗原為H3N2(稱為甲3型)。傳播路線與H2N2型相似,1969~1970年波及全球,低于H2N2型。H3N2病毒出現後,H2N2病毒在人群中消失。

5.1976年美國發生豬型流感小爆發1976年1月在美國一兵營中有流感爆發,分離毒株中,6株屬于甲3型,但有5株與豬型病毒Hsw1N1(H1N1)非常相似,實際上該兵營發生了一次甲3型和豬型的混合流行。豬型流感病例均較甲3型為輕。

6.1977年新甲1型(H1N1)的出現和流行1977年5月在我國丹東、鞍山和天津的流感流行中,分離到新甲1型,1977年7月以後從北向南擴散,随後遍及全國,但未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流行主要發生在8~20歲青少年中,隐性和輕型感染較多。新甲1型出現後,甲3型并未消失,出現甲1和甲3在人群中并存的局面。

造成損失

流感流行伴随着死亡率的增加。增加的死亡率不僅僅由流感和肺炎引起,也與流感引起的心肺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惡化有關。在美國1972-1995年的流感流行研究中,23年中有19年發生流感流行并造成超額死亡。在11次不同的流感流行中,估計每次都有2萬例與流感有關的死亡,其中6次超過4萬例。在這11次流行中,約90%以上的死亡是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幼兒以及有潛在疾病的任何年齡的人群比健康的少年兒童和青年人因患流感而導緻并發症、住院和死亡的危險性要高。如0-4歲年齡組的住院率,健康兒童為100/10萬,而潛在疾病的兒童高達500/10萬。

有調查結果表明,法國1989年由于流感而消耗的衛生服務費約為19億法郎,而潛在的經濟損失更高達143億法郎;美國每年由于流感而導緻的直接經濟損失為10-30億美元,而潛在的經濟損失更高達100-150億美元。中國香港地區近期爆發的禽流感,據估計損失也高達8000萬港币。中國是流行性感冒的高發地區,20世紀發生的4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中有3次起源于中國,近年來新發現的流感病毒株也大多源自中國。從1953-1976年,中國已有12次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流感流行,盡管目前還缺乏詳細的流行病學資料,但可以肯定,中國每年因流行性感冒而導緻的經濟損失也是十分驚人的。

日本在控制流感發病過程中曾采用給學齡兒童免疫接種的方法。從1962年至1987年,日本為大部分學齡兒童接種了流感疫苗,使原來過高的死亡率由最初是美國的3~4倍降到與美國相同的水平。該免疫措施使日本每年有37000~49000人免于死亡,即每接種420名兒童就可以使1位老年人免于死亡。

在美國,整個90年代流感疫苗的使用量呈穩定增長趨勢,1997年達到每1000人中有281人使用流感疫苗的水平。同年,西歐29個國家都對流感疫苗接種作出了基于年齡的建議使用方法。老年人接種率:法國70%、比利時45%~50%、意大利36%、美國65.5%。其中許多國家通過國家财政或社會健康保險提供流感疫苗接種所需的費用,為某些建議使用疫苗的人群進行免費接種。當然,在大部分國家中,多數人還是自費支付流感疫苗所需的費用。

不同國家疫苗使用水平與人均健康花費無關。疫苗使用水平反映了人們對流感的重視程度,也反映了疫苗接種的有效性。而且,預防接種是花費-收益比最好的預防措施。調查統計,美國每年因流感的直接醫療花費為46億美元,通過疫苗接種每人每年平均直接節約117美元;對于公司,投入接種疫苗1美元就可為公司節省2.58美元。阿根廷因接種計劃的實施,使每個接種兒童節約10.04美元。

預防小貼士

預防流感,除接種流感疫苗外,還需注意個人衛生習慣:

1、注意保持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勤洗澡、不要共用毛巾、口杯等日常用品,做到不随地吐痰,以防接觸傳播流感病毒。

2、居室和辦公室,都要經常通風,減少室内聚集的細菌和病毒數,保持室内清新的空氣。

3、疾病流行期應盡量避免到公共場所,比如商場、電影院等人群密集的地方。與打噴嚏的人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4、到醫院看病,最好戴口罩。呼吸道疾病大多由空氣傳染,醫院就診者多為各種疾病的患者,易被傳染。戴上口罩可以有效地阻擋細菌和病毒。同時勤洗手對預防流感有一定作用。

5、一定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适當地增減衣服,防止因感冒着涼引起的免疫力低下。

6、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搭配均衡,定時定量,多喝水,不吸煙,少嗜酒。同時要保證睡眠充足,避免過度勞累。

7、要加強體育鍛煉,經常堅持戶外運動,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尤其是過集體生活的大中小學的師生,要多到室外進行體育活動,勞逸結合,保持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盡量減少在室内活動和集會。

上一篇:聯想揚天 M6600D

下一篇:DVD光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