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安鋒

生安鋒

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生安鋒,男,博士,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1993年生安鋒獲山東師範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2011年12月任職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文系教授。生安鋒研究方向:英美文學、當代西方文論、比較文學、世界文學、文化研究等。
    中文名:生安鋒 民族: 出生地: 畢業院校: 學位/學曆:博士 職業:教師 專業方向:英美文學、當代西方文論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 任職院校:清華大學外國語言文學系

人物經曆

學習經曆

2004年獲北京語言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1999年獲山東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曆

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文系副教授;

2000年8月至2005年9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文系講師;

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外文系助教;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台灣地區佛光大學訪問學者;

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美國哈佛大學英文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國家留學基金委“哈佛大學博士後項目”);

入選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入選2012年度“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計劃”;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美國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系高級研究學者(中美富布賴特項目);并于2016年1月-4月在美國國家人文中心任“路斯中國研究學者”。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專著

《霍米巴巴》,2005年1月,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又見東方:後殖民主義理論與思潮》,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第二著者);

《霍米·巴巴的後殖民理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A&HCI收錄的論文:

Traveling Theory,or,Transforming Theory:Metamorphosis of Postcolonialism in China,Neohelicon,Vol. 34,No. 2,2007,115-136.

Minoritization as a Global Meas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Postcoloniality:An Interview with Homi Bhabha,Ariel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literature),Vol. 40.1,January 2009,pp. 161-80.

Human Concerns and the "Second Wave" of Ecocriticism: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awrence Buell,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Issue 3,Vol. 31,2009,1-10.

A Cultural Critique in the Age of Darkness:Reinterpreting Lao She's Allegorical Novel Cat Country,Neohelicon,Volume 37,Issue 2 (2010),373-390.

A Survey of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in Chinese (second author),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Volume 15 (2013)

Children's Literature during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A Critical Review,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Vol. 52,No. 1,2015. 97-111.

On the “Intrins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European Review,Vol. 24,No. 2,2016. 347–357.

Exploring the Cosmopolitan Elements in Lao She's Works,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2017,54 (1):125-140.

其他學術論文

美國浪漫主義文學中的人神關系,《外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4期(總第98期),第60-64頁;

後殖民性、全球化和文學的表述:霍米·巴巴訪談錄,《南方文壇》,2002年第6期(總第91期),第35-38頁;

後殖民主義、身份認同和少數人化——霍米·巴巴訪談錄,《外國文學》,2002年第6期(總第179期),第56-61頁;

後殖民主義的“流亡詩學”,《外語教學》,2004年第5期,第61-63頁;

白皮膚、白面具:《八月之光》主人公克瑞斯默司的身份僵局,《外國文學研究》,2004年第4期(總第108期),第44-49頁;

霍米·巴巴的流亡詩學,《文藝研究》,2004年第5期(總第153期),第149-151頁;

後殖民主義的文化身份觀,《國外理論動态》,2004年第12期(總第346期)(第二作者),第48-51頁;

霍米·巴巴的藝術批評,《裝飾》,2005年第3期(總第143期),第126-127頁;

霍米·巴巴的後殖民理論初探,《文學理論前沿》第二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第295-337頁;

A Call for Literary Studies—An Interview with J. Hillis Miller,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Issue 6,vol. 28,2006,1-12;

後殖民主義、女性主義、民族主義與想象-佳亞特裡·斯皮瓦克訪談錄(上),生安鋒等,《文藝研究》,2007年第11期(2007/11),第80-85頁;

後殖民主義、女性主義、民族主義與想象-佳亞特裡·斯皮瓦克訪談錄(下),生安鋒等,《文藝研究》,2007年第12期(2007/12),第57-65頁;

理論的旅行與變異:後殖民理論在中國,《文學理論前沿》(第五輯),2008年4月,王甯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第121-163頁;

Reading between Images and Words:An Interview with W.J.T.Mitchell,The Minnesota Review:A Journal of Creative and Critical Writing,Issue 79 (2012),pp.137-156;

新曆史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文學理論前沿》,2014年第二輯(總第12輯),106-126頁。

主編

《智性的拷問——當代文化理論大家訪談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文學、文化理論建構與中國學術的國際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7月。

譯著

《現代藝術——18世紀至今藝術的美學和哲學》,作者:讓-馬裡·舍費爾(Jean-Marie Schaeffer),第一譯者,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12年10月。

參加或主持的項目

(1)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後殖民理論家霍米·巴巴研究;已結項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項目):後殖民主義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傳播;已結項

(3)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規劃基金項目)“作為少數族話語的美國原住民文學叙事:一種後殖民主義視角”;已結項

(4)主持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新曆史主義理論家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研究”;

(5)主持2013年清華大學文化傳承創新基金項目“走向世界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

(6)主持2015年清華大學自主科研項目“後殖民主義、世界主義與中國文學的世界性”

(7)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與世界文學研究”,主持子課題“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文學研究”

(8)參與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世界文學與現代中國”,子課題負責人

人才培養

主講課程

本科生課程:美國文學、聖經文學、英語精讀等;

研究生課程:新曆史主義文學理論等。

社會任職

擔任《文學理論前沿》副主編(2006年1月-);

擔任中文期刊《世界文學研究》編委、審稿人(2016年8月-);

擔任中文期刊《外國文學研究》編委、審稿人(2018年1月-);

擔任國際期刊(A&HCI來源期刊)Neohelicon客座主編(co-editor)(第34卷第2期,2007);

擔任國際期刊CanadianSocialScience(加拿大社會科學)編委、評審人(2012-2015);

擔任國際期刊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歐洲研究評論)評審人(2015-)。

上一篇:楊雅諾

下一篇:曾航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