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業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蘭州市文明單位
甘肅農業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學校、農業部和甘肅省政府共建大學,前身是1946年10月創建于蘭州的國立獸醫學院,中國著名獸醫學家、獸醫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代獸醫學奠基人之一的盛彤笙先生擔任首任院長。1950年,改名為西北獸醫學院;1951年,改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1958年,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合并成立甘肅農業大學。1953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是中國高校中首批學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普通本科在校生16000多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000多人。
    中文名:甘肅農業大學 簡稱:甘農大(GSAU) 主管部門:農業部與甘肅省共建、省管為主 碩士點:62個 博士點:22個 國家重點學科:1個 校訓:敦品勵學,笃志允能 主要獎項: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知名校友:孫其信,尚永豐,楊子恒,崔堉溪 英文名: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類别:省部共建大學,省重點建設大學 學校類型:農業 屬性:公立大學 所屬地區:中國甘肅蘭州 現任校長:吳建民 博士後流動站:4個 專職院士:1人 主要院系:動物醫學院,農學院,草業學院,林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等 學校地址:蘭州市安甯區營門村1号 目标定位:國際知名的教學研究型一流大學

學校簡介

學校坐落在蘭州市安甯區,占地1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現設有17個學院(教學部),53個本科專業,擁有動物醫學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草業科學)、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和13個省級重點學科;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部共建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16個。

學校有教職工1500多人,專任教師10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48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農業部“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标兵”1人,農業部專家指導組成員3人;“甘肅省科技功臣”、“十大隴人驕子”各1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4人,甘肅省領軍人才30人;突貢專家、特貼專家、教學名師等74人。

在68年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學校秉承“敦品勵學,笃志允能”的校訓,形成了“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幾代農大人弘揚“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甘農精神,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甘肅和西部地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為中國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曆史沿革

1939年4月,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決定,在蘭州建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先後設農藝、森林、畜牧、獸醫、農業經濟和農田水利等科。

1945年8月,奉教育部令,将國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改名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

1939年4月,經國民政府行政院決定,在蘭州建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先後設農藝、森林、畜牧、獸醫、農業經濟和農田水利等科。

1945年8月,奉教育部令,将國立西北技藝專科學校改名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

1947年7月,由國民政府及其教育部直接領導,甘肅省政府協助進行。改名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後,設農藝、森林、畜牧科、獸醫科、農田水利、農業經濟和牧草7科。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的創建,使甘肅在抗戰時期有了一所獨立的高等農業專科學校,使普通高等農林教育獨立院校得到了發展,從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1946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在蘭州設立國立獸醫學院。這是中國國内首座獨立的國立獸醫高等學校。首任院長為盛彤笙。同年甘肅畜牧獸醫研究所并入國立獸醫學院。國立獸醫學院的創建,不僅是中國國内首座高等獸醫學院,也結束了甘肅沒有高等農林本科學校的曆史。

1950年2月,撤消國立西北農業專科學校,畜牧科、草原科并入國立獸醫學院。

1951年,西北獸醫學院改名為西北畜牧獸醫學院。

1952年,引進前蘇聯高等教育經驗後,開始設置專業。學校設置了畜牧系畜牧專業,獸醫系獸醫專業,學制4年。

1952年9月30日,經政務院批準,将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并入西北畜牧獸醫學院。西北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的并入,不僅增強了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畜牧系、獸醫系的師資力量和辦學實力,也成為現在甘肅農業大學畜牧系、獸醫系的起源之一。

1958年,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從蘭州搬遷到武威縣黃羊鎮。

1958年5月,甘肅省委決定,将正在籌建的甘肅農學院與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合并,組建甘肅農業大學。

1958年12月15日,召開了甘肅農業大學成立大會。學校在畜牧、獸醫兩個系的基礎上,增設了農學、林學和農業機械3個系,共計5個系5個專業,同年開始招生。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學校名師雲集,群賢畢至。盛彤笙、朱宣人、許绶泰、廖延雄、楊詩興、任繼周、謝铮銘、陳北亨、胡恒覺、趙有璋、劉孟洲等一批中國國内名家,在大西北艱苦的環境中,潛心學術,專心執教。他們的精神激勵着學校一代又一代教師紮根隴原,竭誠奉獻。今日的甘肅農業大學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曆層次高、業務素質好的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1558人,專任教師984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44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實驗師)291人,講師(工程師、助理研究員)36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兼),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甘肅省“333科技人才工程計劃”21人,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37人,甘肅省省屬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25人、甘肅省領軍人才一、二層次人選30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7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8人。

任繼周,1924年生,山東平原人。1948年畢業于中央大學。曾任中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科委畜牧專業組成員、國家基金委農業科學學科評議組成員、農業部科技委成員、中國草原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草原生态研究會和中國草業系統工程學組第一任理事長、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草業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甘肅草原生态研究所所長。任繼周先生是中國現代草原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任繼周緻力于草原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在草原科學的理論和實踐領域内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索。他建立的草原分類體系較國外同類研究早了8年。他提出評定草原生産能力的指标一一畜産品單位,結束了各國各地不同畜産品無法比較的曆史,被國際權威組織用以統一評定世界草原生産能力。他創造的劃破草皮改良草原,草原季節畜牧業,使中國北方草原生産能力提高數倍至1倍,并得到推廣應用。

他在草地農業生态系統領域方面的貢獻,豐富了農業生态系統的理論,并使草原生産發展成為大農業中的獨立分支一一草業。由于他在科學領域的突出貢獻,1978年被選為中國科學大會代表,甘肅省科學大會代表及先進個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任繼周教授的學術成就與貢獻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響。

美國草原學會曾邀請他專程赴美參加有關中國草原科學的國際學術研讨會,并授予該會名譽會員稱号(1983);新西蘭梅西大學設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學金,用以鼓勵和支持中新兩國農業科學的學者與學生交流;還被聘為聯合國UNDP中國國内項目顧問,聯合國UNDP、聘任他為中國貴州草地畜牧業項目技術總裁。

任繼周教授是中國草原界傑出的教育家。他和他的同事們創建了草原專業4門課程,即草原學、草原調查與規劃、草原生态化學、草地農業生态學。他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便開始培養草原科學研究生,總計達40餘名,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約占中國草原專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12%。由于他在草原教育方面的突出貢獻,受到社會的尊重。早在60年代初就被選為中國文教群英會先進集體代表,1989年獲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培養碩士研究生)。先後被蘭州大學聘為教授、南京農大聘為特約教授。

任繼周教授是草原科學領域出色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他主持畜牧系飼料生産教研組時,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高山草原定位試驗站。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他創建了中國農業院校第一個草原系。在他的領導下,成為人才輩出、碩果累累、譽滿草原科壇的學術集體。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草原系又成為中國草原科學首批碩士點、博士點,唯一的草原科學重點學科點。他不但創辦了一個甘肅草原生态研究所,而且還創辦并主編了草原學科領域内三種刊物,使中國草原科學邁上新的台階。

科技功臣

劉孟洲,男,1938年8月生于陝西,1960年畢業于甘肅農業大學畜牧系。1960年至1979年在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試驗農場任技術員;1979年至現在在甘肅農業大學任助教、講師、副教授、研究員。2001年任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博士點博士生導師。

劉孟洲研究員是甘肅省著名的農業專家,為甘肅省養豬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的主要成就表現在培育豬種和養豬産業化方面。

劉孟洲在培育豬種的研究中,主持完成多項省列科技攻關計劃項目。“七五”期間育成“甘肅白豬”新品種,并提出了“以地區劃類進行閉鎖繁育,以場組群生産優良種豬,以性能建立品系、選育提高,以外引品種為父本,以培育品種為母本進行二元雜交”的“三級二元”瘦肉型豬生産配套模式,解決了甘肅省瘦肉型豬生産基地建設的品種問題;“八五”期間,主持育成了三個“專門化”的瘦肉型豬新品系,完成了甘肅養豬業良種繁育體系的建設任務。

主持育成“華特豬配套系”新品種,在當時,品質優于國外品種,制定了《華特豬配套系地方标準》,解決了品種标準化問題。“華特豬配套系”是農業部認定“十五”期間在中國推廣畜禽品種之一;“九五”期間主持完成了《配套選育合成系雜優豬》攻關計劃項目。這些優良品種的育成和推廣,不僅提高了豬肉的品質,而且節約了大量從國外引種費用。

劉孟洲還注重成果的應用推廣和産業化工作。他主持研發了工廠化養豬工程工藝配套技術,其中适應工廠化養豬的“新型工廠化養豬豬舍”和“母豬分娩床”已申請國家專利(已公開申請号);他提出了“工廠繁殖、分戶肥育、實行統一供種,統一飼養标準,統一防疫滅病,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組織銷售和農戶分散肥育”的“五統一分”養豬産業化新型模式,同時,将工廠化養豬工程工藝技術推廣應用到西北五省區44個萬頭級工廠化養豬企業。近三年累計推廣豬種130.42萬頭,新增利稅1.39億元。該項成果的應用推廣,推動了甘肅省工廠化養豬、集約化生産的進程,增加了農民收入,為現代化養豬提供了經驗。

他主持和參加完成了多項研究成果,并發表論文14篇,“工廠化養豬工程工藝技術”兩次在中國專業學會上進行學術交流;作為副主編之一參加編著的《中國培育豬種》一書,對中國工廠化養豬生産的發展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劉孟洲研究員,有高尚的科學道德,獲得“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會省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有突出貢獻的科技推廣工作者”等稱号,有9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劉孟洲雖已年屆70歲,仍然活躍在科研和教育第一線,繼續為甘肅養豬業的發展和農民增收進行着不懈的努力。

學科建設

獸醫學國家級一級學科現有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動物醫學工程4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個獸醫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農業部動物病毒學重點實驗室、農業部新獸藥工程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牛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有動物生殖生理與胚胎工程、動物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動物疾病病理、畜禽傳染病與寄生蟲病防制、動物性食品安全與衛生檢驗、動物中毒與營養代謝病等6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多年來,該學科在駱駝牦牛生殖生理、牛羊胚胎工程、駱駝牦牛解剖組織學和家禽神經解剖學、家禽傳染病與寄生蟲病防制、動物疾病病理等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中國國内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許多研究填補了國際和中國國内研究的空白。

先後承擔完成了國際科學基金、國際原子能機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青年基金以及“八五協作攻關項目120餘項,其中1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2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5項達到中國國内先進水平,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6項。目前承擔科研項目19項,累計科研經費800多萬元。

近5年,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餘篇,中國國内學術刊物上發表1000餘篇,其中18篇被SCI收錄。出版各類專著、教材、譯著共40餘部,主編和參編全國高等院校統編教材13部。

學科點有教授14人,副教授17人;有專兼職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34人;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組評議專家1人,國家“千百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員2人;有國家中青年專家1人,甘肅省中青年專家1人。

學科點擁有專業實驗室面積2638M2,擁有萬元以上儀器設備272台(件),儀器設備值合計1829萬元,擁有藏書14萬冊、中外文期刊近4萬種。

學科點以牦牛和駱駝等為研究對象,由陳北亨教授提出的雙峰駝誘導排卵的機理更新了駱駝生殖生理的經典理論。在中國國内外首次發現并證實了精清誘導排卵這一在哺乳動物方面十分獨特的現象,并對各繁殖階段生殖激素的變化規律、誘導排卵的機理等進行了研究。以牦牛、駱駝為主開展的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技術,使群體數量快速增長,并組建了甘肅省牛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甘肅畜牧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畜牧學國家級一級學科現有草業科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學、動物生産系統與工程、動物食品營養與工程、草地生物多樣性7個博士和1個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分設于動物科學技術學院、草業學院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草原生态研究所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為共建學科單位。畜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于2001年建站。

在多年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基礎上,各學科點形成了穩定且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草地資源與環境,草地農學與草産品加工,草原保護與野生動物,草坪科學,牧草種質資源與種子工程。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草食動物(綿羊、山羊、牦牛)遺傳育種,豬、禽品種(系)選育和配套系生産,繁殖理論與繁殖控制技術,動物遺傳資源保存與利用(藏獒、野駱駝等),動物繁育與生态,動物生物技術及應用。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能量與營養物質代謝和需要量,飼草料營養價值評定與安全檢測,飼草料資源的開發利用,動物營養與環境、生态、免疫及疾病,動物生長與産品品質調控。

2000年至2005年,科研成果獲部省級以上獎35項,有25項科研成果推廣應用,10項科研成果轉讓,産生經濟效益5.4億元。

5年來,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專著、研究成果50餘部,主編、參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20餘部。發表研究論文400多篇,其中在國家級學術刊物發表200篇,國外權威刊物發表30篇。公開出版學術刊物4種:《草業學報》、《草業科學》、《中國草食動物》、《草原與草坪》。

目前承擔科研項目88項,其中國家863項目2項,國家及國務院各部門項目3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國際合作等項目12項,地方政府項目40項,累計科研經費3317萬元。

該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25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甘肅省科技功臣獎獲得者1人、國家級優秀專家2人、省級優秀專家4人,有教授32名、副教授20名和52名中青年學術骨幹。

草業科學創立了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提出了高山草原劃區輪牧、評定草原生産能力的畜産品單位指标系統、草原季節畜牧業、營養體農業等重要科學理論。依據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建立的天然草地世界統一分類檢索圖,在國際上被稱為任—胡氏檢索圖。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以三元雜交法選育出了“華特豬配套系”,創立了規模化養豬的“新華模式”;肉用、毛用專用型種羊的引進和繁育把甘肅的養羊産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作物學國家級一級學科現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藥用植物資源與利用、作物生态生理、設施作物5個博士學位授予權,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植物學、發育生物學等17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分設于農學院和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現有旱農耕作理論與技術、持續農業與生态農業理論與實踐、遺傳工程在作物育種中的應用、作物主要性狀的遺傳育種、作物組織培養與種質改良、作物栽培與生理學、多熟種植7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多年來該學科在旱農耕作制度、高效種植模式、旱地農業生态、高産高效栽培理論、作物品質育種、遺傳工程和植物組織培養種質改良等領域取得了一批中國國内領先和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2000年至2005年,科研成果獲部省級以上獎25項,其中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14項,有20項科研成果推廣應用,10項科研成果轉讓,産生經濟效益8億元。

5年中,出版具有代表性的學術專著17部,均獲省部級以上獎;出版教材9部,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2項;發表科研論文646篇,其中在學術刊物上發表525篇,學術會議發表116篇,國外公開學術期刊發表5篇,有11篇被SCI、EI、ISTP收錄。

目前承擔科研項目98項,其中國家863項目6項,國家及國務院各部門項目16項,國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基金、科技部“十五”西部開發科技行動計劃重大專項、澳大利亞ACIAR等8項,地方政府項目49項目,累計科研經費1900多萬元。

該學科點現有12名博士生導師,由22名教授、13名副教授和40餘名中青年學術骨幹組成學術團體,梯隊年齡結構合理。

學科點實驗室總面積800平方米,有52台(件)價值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藏書量30.2萬冊,期刊擁有量51種(冊)。

以旱農為特色的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學科由胡恒覺教授研究提出的“農牧結合”、“生态建設、草灌先行”等學術思想,在旱作農業的研究開發中至今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前瞻性,為培植學校特色學科方向——旱地農業産生了決定性作用;創立的高原一熟灌區畝産“噸糧”、“雙千”模式,促進了綠洲生産水平的成倍提高。作物遺傳育種學科選育出甘春系列小麥品種20個,面包用小麥品種甘春20号連續三年被農業部确定為農業結構調整的推薦首選品種;培育出了甘農薯1号、2号、3号、4号馬鈴薯新品種,創立了微型薯供種體系,為甘肅馬鈴薯産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草業科學學科點始建于1950年,1989年由原國家教委批準建立國家級草業科學重點學科點,1992年成立中國第一個草業學院,1999年教育部批準設置第二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1983年和1991年,受農業部委托主持制訂了全國草原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和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

學科點現有草業科學、草地生物多樣性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有“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草業生态系統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草坪研究所,建築總面積2200平方米,儀器設備720台件,總價值1230萬元。有天祝高山草原試驗站、武威黃羊鎮牧草試驗站、景泰産業化基地、蘭州牧草試驗圃等4個試驗場站,總面積1500多畝。

現有教學科研人員62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9人,副教授12人,講師8人。有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36人。有國家級優秀專家、省級優秀專家、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科研獎勵基金獲得者、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等17人。在校本科生870人、碩士研究生180人、博士研究生57人。

學科點以草業生态系統為總的研究方向,形成草地資源與環境、草地農學與草産品加工、草原保護與野生動物、草坪科學、牧草種質資源與種子工程5個具有顯明特色的研究方向。

學科點創立了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提出了高山草原劃區輪牧、評定草原生産能力的畜産品單位指标系統、草原季節畜牧業、營養體農業等重要科學理論。依據草原綜合順序分類法建立的天然草地世界統一分類檢索圖,在國際上被稱為任—胡氏檢索圖。

“九五”以來,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0多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甘肅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培育成1個紅豆草、2個結縷草和5個苜蓿新品種,并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區。目前,承擔國家計委、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甘肅省科技攻關等重大項目及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銀行組織等國際合作項目20多項。

學科點主持編寫了《草原調查規劃》、《草原保護學》、《牧草與飼料作物栽培學》、《牧草育種學》等全國統編教材20餘部,地方教材5部。主編《英漢植物群落名稱詞典》、《英漢農業詞典—草原學分冊》,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中國農業大百科全書•畜牧業卷》等專著和工具書30餘部。近五年來,在中國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編輯出版全國性學術期刊——《草原與草坪》。

學術科研

科研建設

“十一五”以來,全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855項,有141項研究成果獲獎,其中省部級獎57項,申請專利114項,授權30項;出版專著114部,在中國國内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949篇,其中,在SCI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95篇。全校承擔國家“863”、“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421項,總經費達2.05億元。在草業科學、動植物育種、旱作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節水農業、動物健康養殖、動植物生物技術、農産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研究成果,為服務三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研究機構

高教研究所

甘肅農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3月,為學校直屬單位,其主要職能是:1.跟蹤研究世界及中國國内一流大學特别是中國國内一流農業大學的現狀、發展趨勢和最新動态,及時了解教育改革的前沿、戰略或熱點問題。2.搜集有關高教改革的最新和重要信息,編輯《高教發展動态》。3.組織開展校内外高等教育發展研究。

農村發展研究院

甘肅農村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農發院”)是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甘政函[2005]21号),由省農牧廳、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和甘肅農業大學共同組建,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依托開展全省“三農”問題的研究機構,主要承擔甘肅農村發展戰略和重點問題研究、全省農村發展規劃咨詢、項目咨詢和企業發展咨詢等任務。

草原與草坪

《草原與草坪》是由中國草原學會、甘肅農業大學主辦的綜合性草業科學,草坪科學學術理論刊物。本刊以報道草業、草坪學科領域科研成果,生産中先進經驗,草業科學研究現狀、進展和水平為宗旨。報道内容主要刊登草業科學、草坪科學、牧草科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城市綠地建設、園林花卉及相關學科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文獻綜述、新技術新方法、新品種、新書介紹、企業論壇、簡報、中國國内外動态等内容。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甘肅省幹旱生境作物學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于2003年10月開始籌建,是在“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甘肅省節水農業工程技術中心”的基礎上,于2010年2月經科技部批準組建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81人。其中,教授(研究員)31人,副教授23人,講師(助理研究員)19人,助教(實習研究員)8人。人員平均年齡39.6歲,45歲以下人員占66.7%,博士學位的51人,具有碩士學位的25人,回國留學人員2人。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一層次人選6人。實驗室客座人員16人,其中,國外7人,中國國内9人。

草業生态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草業生态系統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于2005年9月由教育部批準立項建設,依托甘肅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國家重點學科。本學科點作為全國最早開展草業科學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1950年在西北率先開始了草原科學的人才培養與科研工作,1953年招收首批草原學碩士研究生,1964年正式成立草原專業,1972年成立中國第一個草原系,1984年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草原學博士學位授權點。

1988年建立了中國草原科學(現草業科學)第一個國家重點學科,1992年建立中國國内第一個草業學院,1999年教育部批準設置第二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2001年建立畜牧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3年甘肅農業大學植物保護系整體并入草業學院,實驗室面積、設備儀器、人才隊伍結構與數量均得到了有效改善。2002年、2007年連續兩次通過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評估,2007年被教育部批準為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Gansu Key Lab of Crop Improvement&Germplasm Enhancement)是由甘肅省科學技術廳和甘肅農業大學聯合共建的省級重點實驗室,依托于甘肅農業大學。實驗室是在原甘肅農業大學農業生物工程研究所、甘肅農業大學小麥遺傳育種研究所的基礎上,通過人才和資源整合,于2003年成立。校長王蒂教授任實驗室主任,中國農科院副院長屈冬玉研究員為特聘專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正副主任分别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瞿虎渠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廷棟教授擔任。實驗室下設5個功能實驗室:基因工程室、分子标記室、細胞工程室、種質資源室、植物組織快繁室。

甘肅省草食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草食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是在甘肅農業大學2003年成立的研究測試中心基礎上,由甘肅省科學技術廳于2009年批準建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

依托單位是甘肅農業大學。重點實驗室以甘肅省及西北地區優勢草食畜種(綿羊、山羊、普通牛、牦牛)為研究對象,針對草食動物基因組(功能基因篩選)與分子育種、草食動物繁殖調控和肉奶品質調控三個方向開展科學研究,為提高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優勢草食畜種生産水平與效率、産品質量和效益提供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品種(系),同時承擔本研究領域各級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任務,實現理論創新、技術研發、生産服務和人才培養四位一體的省級對外開放重點實驗室建設目标。實驗室現有專兼職科研人員27人,實驗用房面積700m2,儀器設備總值1100餘萬元。

本着“開放、流動、聯合、競争”的實驗室建設原則,實施邊建設、邊開放的管理運行模式,歡迎中國國内外同行專家參與實驗室建設與科研學術交流工作。

研究測試中心

甘肅農業大學研究測試中心,創建于2003年,是集教學、科研、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測試機構。主要從事動植物基因工程育種、動物胚胎移植、植物天然有機物的分離、土壤農化分析、農産品質量分析、農業污染物分析、環境檢測和相關領域技術研究。

國際交流

學校重視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2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着學術交流關系,并與美國等國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美1+2+1人才培養計劃”等6個合作辦學項目的實施,使學校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優質國際教育資源,豐富閱曆,增長才幹。

學校領導

校黨委書記:王家勳

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王蒂

校黨委副書記:周永革

校黨委常委、校紀委書記:胡雲安

所獲榮譽

建校以來,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700多項,其中國家“863”、“948”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西部專項、農業部原原種基地項目等中國國内重大研究項目及國際合作項目436項;有607項成果獲獎,其中省(部)級以上獎175項;申請專利26項。建成了以“甘肅農村發展研究院”、“甘肅省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畜産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牛羊胚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甘肅省現代規模養豬工程技術中心”等為核心的科技研發平台。

在生物技術、草業科學、動植物育種和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節水農業、農産品加工與開發、旱作農業與生态恢複、動物疫病的防治與生物疫苗的研制、動物胚胎工程、設施農業和社會科學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形成了一定優勢。

1984年、1988年兩度被評為“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

1991年被評為“甘肅省科技興農先進集體”;

1992年被原國家教委、國家民委評為“全國民族教育先進集體”;

1994年被原國家教委評為“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單位”和“全國高校科技統計先進單位”;

1998年以來,先後3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評為社會實踐先進單位;

2001年獲蘭州市“文明單位”稱号。

1999年,學校教務處被評為“甘肅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研究生處被國家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集體”。

1994年學生工作處獲“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分配工作畢業教育優秀獎”。

1998年學校科技處被評為“甘肅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1992年以來,《甘肅農業大學學報》先後2次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優秀科技期刊獎。

文化傳統

校訓:敦品勵學,笃志允能

校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教風: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學風:誠樸博學,慎思敏行

校園環境

地理位置

學校是省部共建大學,教育部中西部百所重點建設大學、甘肅重點大學。學校地處規劃中的蘭州市安甯區新城區中心,占地總面積247.48公頃,其中校園面積87.98公頃,建築面積43.67萬㎡;擁有校内外實踐教學基地133。建有體育館、田徑場、足球場、網球場等各類體育設施及大學生素質拓展訓練基地,高爾夫俱樂部等。

前往路線

位于蘭州市安甯區,可到西站乘BRT1路道幸福巷,十裡店,培黎廣場轉乘121,終點站即為甘肅農業大學。

上一篇:賽爾貝爾

下一篇:太原師愛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