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

王徵

明代科學家
王徵(1571年~1644年)明代科學家。字良甫,号葵心,又号了一道人,了一子、支離叟,明西安府泾陽縣魯橋鎮溫豐鄉盈村裡尖擔堡人。天啟、崇祯年間,任直隸廣平府推官、南直隸揚州府推官及山東按察司佥事等職。1644年自殺盡節。
    本名:王徵 别名: 字:良甫 号:葵心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陝西鹹陽泾陽縣安吳鎮王家村 主要作品:《學庸義解》 主要成就:傳播西方科學

人物生平

王徵與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并稱“中國天主教四賢”。

王徵父親是個擅長數學的私塾先生,舅父通曉兵法,善制器械,這對他後來熱衷于西方科學技術的學習和從事發明創造、産生了直接影響。

王徵從七歲起,就住讀在外家,自幼即與外家的關系相當密切,其舅父張鑒乃為關中理學名儒。

萬曆十三年,年方十五的王徵娶舅母尚氏的侄女為妻。

萬曆二十二年,王徵中舉。

萬曆四十二年十月,龐廸我刊行《七克》一書,此書闡述應如何克制天主所禁的驕傲、嫉妒、悭吝、忿怒、迷飲食、迷色、懈惰于善等七罪,每罪并在解說之後,列舉聖師的言論以及先聖先賢修德的故事,王徵自友人處獲贈一部,閱後深受感動,甚至「日取《七克》置床頭展玩」。四十四年,王徵赴京會試落第,但卻得親炙龐氏,并與他時相過從,習學天主教「畏天愛人」之理。王氏教名為斐理伯(Philippe)。

天啟二年登三甲進士,時年五十二。由于其時王徵已受洗奉教,故他在中進士之後,随即緻書家人,戒勿為其娶妾,稱:「今日登第,皆天主之賜,敢以天主所賜者而反獲罪于天主乎?」由于他參加會試十次始博得一第,且又發生在其受洗後不久,因此,王徵深信自己的登科乃歸功于天主的默佑。

天啟二年六月,王徵授直隸廣平府推官。稍後,舉家均同往。其妻尚氏雖曾育有多男,卻均以出痘殇,僅二女存,王徵在「妻女跽懇,弟侄環泣,父命嚴谕」的情形下,心意松動,遂在不公開的情形下,于天啟三年娶入年僅十五的申氏(1609-1678)為妾,希望能生子以延續香火。

天啟四年三月,王徵的繼母過世。五年春,丁憂歸裡的王徵邀金尼閣至三原一帶開教,居留近半載,并為其家人付洗。由于娶妾一直是被在華天主教視為重罪,王徵自覺罪孽深重,乃數請金氏等神父為其解罪,但均不獲允,且謂其曰:「非去犯罪之端,罪難解也!」王徵于是痛自追悔,立意嫁妾以贖罪,但尚氏則力加挽留,而申氏也痛哭幾殒,聲言願進教守貞,誓死不肯改嫁,王徵無法。

崇祯元年九月,王徵之父病卒。翌年,王徵乞同年好友鄭鄤為其父母撰墓志銘,他在〈為父求墓志狀稿〉一文中,稱已過繼大弟徽之次子永春為嗣,王徵或以此法擺脫絕嗣的壓力。王徵稍後又過繼季弟徹之三子永順為嗣,此故,他在崇祯十二年為分家所寫之〈析箸文簿自叙瑣言〉一文中,即稱己寫有嗣書兩紙,要二子各自珍藏。

崇祯四年二月,丁憂服滿的王徵在登萊巡撫孫元化的薦舉下獲授遼海監軍道,協助同為天主教徒的孫氏練兵。是年,孔有德率部在吳橋叛變,五年正月,且陷登州城。孫元化在自刎未遂後,與王徵等官同遭叛軍所擄。二月,孔有德用耿仲明之計,盡放孫元化和王徵等人還朝。七月,孫元化遭棄市,王徵則很幸運地因友人來于廷加意為其昭雪,而僅發送附近衛所充軍,于廷其時适以刑部山東司員外郎的身份審理此桉,稍後,王徵遇赦還家。

王徵赦歸之後,因流寇猖獗,乃在地方募鄉兵以自衛,據《魯橋鎮志》中申氏小傳的記載,他當時「憂深國事,克意圖賊,夙夜匪懈,終身不入内室」,其實,他「不入内室」的主因,應為避免加重違反教規之罪。或由于申氏與王徵僅有過相當短的正常婚姻生活,以緻她一直不曾生育。王徵此時對天主教的信仰益發虔誠,四處募款營建景天閣(應即教堂)。

崇祯九年十二月,年已六十六歲的王徵,下定決心要将其婚姻問題徹底解決,他公開發表〈祈請解罪啟稿〉一文,承認自己曾嚴重違反「十誡」的教規,并稱日前偶讀及《彌格爾張子靈應奇迹》和《口铎日抄》中有關自己曾宣稱不願娶妾一事,更覺羞愧悔恨,故立誓從今而後,視申氏一如賓友,且斷色以求解罪。但王徵或與楊廷筠一樣,僅将申氏「異處」,而非休棄,此故,申氏于王徵死後仍被要求為王家掌理家務。

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陷西安,王徵聽聞李自成欲其出來做官,于是先自題墓石曰「有明進士奉政大夫山東按察司佥事奉敕監遼海軍務了一道人良甫王徵之墓」,又書「精白一心事上帝,全忠全孝更無疑」等字付其子永春,更引佩刀坐卧家中的天主堂準備自盡,聲言欲「以頸血謝吾主」。後李自成的使者果至,王徵遂拔所佩高麗刀欲自殺,使者上前奪刀,拉扯間使者傷手出血,大怒,本欲執王徵以行,經永春哀求,使者乃系永春回見自成,王徵謂其子曰:「兒代我死,死孝;我矢自死,死忠。雖不能不痛惜,兒願以忠孝死,甘如饴也!」遂從此絕粒不複食,凡七日,于十七年三月初四日卒。

王徵墓位于陝西省鹹陽城北60公裡處三原縣張家坳鄉官道村。是一座明代墓葬。1962年當地修渠時,墓上碑石遭到破壞,墓也被夷為平地。1990年,文物部門調查證實時補修了陵墓封土。墓高3米,底部周長25米。如今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王徵死後,申氏也欲絕食以殉夫。是時,永春方代父系于賊所,尚氏聞變亦憂憤成疾,奄奄在床,尚氏因而要求申氏「留一線命」,以處理王徵與尚氏的後事,并照顧王家後人。申氏在不得已的情形下,乃勉強進食,但卻毅然斷發毀容,王徵表弟張炳璿因此稱揚她「青年貞靜,矢志靡他,小星中尤難多得」。由于王家已家道中落,申氏于是躬親紡紉以供家用,備嘗艱苦。不數年,尚氏過世。永春也卒于康熙七年,育子女各一。申氏自此獨力撫養兩孫,當其七十大壽時,孫男王瑱延請鄉裡名宦為文祝賀,并奉觞加羹以進,申氏見此卻悲從中來,她聲稱自己先前之所以忍辱偷生,乃因主母托孤,而今責任已了,故竟不食而死。

王徵早年信佛,但在其母于萬曆二十三年過世後,因偶見道書中有「一子成仙,九祖升天」之語,思欲藉悟道以報親恩,乃轉而笃信道教達二十馀年,并編撰有《周易參同契注》、《百字牌》、《辨道篇》、《元真人傳》、《下學》、《了心丹》等道教書籍,但他同時也仍與僧人往來密切。

王徵52歲時考中進士,曾任直隸廣平府(今河北永年縣東南)、楊州府官和山東按察司事監遼海軍務。在揚州做官時,對魏忠賢的生祠,王徵和另一陝西三原人拒不朝拜。被當時人譽為“關西二勁”。

明末,建州叛亂和流寇猖獗使得許多有識之士大力提倡實學,希冀能藉此富國強兵。王徵在入京會考時曾以舉人身份上書皇帝,願以“布衣從戎”報效國家,積極練兵備戰。後來,參考古代諸家兵書,寫成《兵約》一書。不久又著《客問》一書,具體地提出了制敵方略。

王徵做官以前,在家鄉以著書講學為務,精研理學,并開始從事一些農具和日常用具的改良和發現。他這一時期的科學成就,後被收入《新制諸器圖說》一書,理學著作《兩理略》、《辯道說》等,均在這一時期完成。

王徵在入京赴試的數十年裡,适逢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窦等來華傳教,他與教士金尼閣、湯若望、龍華尼、鄧玉函交往甚密,并向傳教士們學習拉丁文和西方科學知識。根據鄧玉函口授,自己筆譯,于1627年寫成了《遠西奇器圖說錄》,以達到他科技救國的目的。

王徵晚年正逢李自成起義,當他面對國亡的殘酷事實時,他必須在「大節」和「十誡」之間立做判斷,深浸于儒家傳統的王徵,毅然選擇了自殺盡節。

個人作品

《學庸義解》、《兩理略》、《辯道說》、《曆代發蒙》、《百字解》、《兵約》,科技著作有:《西儒書》、《聖經直解》、《西書釋譯》、《新制諸器圖說》等。

主要成就

王徵從小就對自然科學産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受到他父親和他舅舅的影響。他的父親在鄉裡教授經算,著有《算數歌訣》和《浒北山翁訓子歌》各一卷,是家鄉經算專家。他的舅舅曾任河東都運司,對機械、經算頗有研究。

王徵七歲時随舅舅開始讀書,除學習當時知識分子必讀的《四書》、《五經》外,他還盡得舅師機械方面所學。王徵二十四歲中舉人,但直到五十二歲時才登進士。自萬曆四十二年(1614)與西方傳教士接觸日漸密切,學習掌握了許多先進的科學知識,成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位重要的學者。天啟六年(1626)協助法國傳教士金尼閣神父完成《西儒耳目資》一書的寫作,這是我國第一部用羅馬字注音的語言學專著。

天啟七年由傳教士鄧玉函口授,王徵譯繪的《遠西奇器圖說》是我國第一部介紹近代歐洲機械工程學、物理學方面的專著。它的翻譯和發表充實了我國古代機械工程學、物理學的内容。它不僅介紹了當時先進的科學知識,也給我國古代在這方面的發明創造以第一次理論上的說明。

萬曆四十六年四月,金尼閣、鄧玉函等22位耶稣會士來華,帶來7000餘部書,其中有部分書籍記載有當時先進的科技知識。王徵譯繪的《遠西奇器圖說》正是源于此次帶來的三部書,它們是:當時歐洲最新出版的荷蘭數學家、工程學家斯蒂芬(1548--1630)的著作《數學通論》(1608);德國礦冶學家喬治.鮑爾(1494--1555)的劃時代巨著《礦冶全書》(1556);意大利工程技術家拉梅理所著《論各種工藝機械》。

《遠西奇器圖說》一書共分三卷。第一卷論重心、比重等各種力學原理,其中因"其術能以小力運大,故名曰重,又謂之力藝,大旨謂天地生物有數、有度、有重,數為算法,度為測量,重則即此力藝之學。皆相資而成,故先論重之本體,以明立法之所以然。"第二卷論述杠杆、滑車、輪軸、斜面等各色力學器械;第三卷繪有54幅機械樣圖并附有解說,其中起重11圖(由下向上運送重物)、引重4圖(平面牽引重物)、轉重2圖(利用轳辘原理提取重物)、解木4圖(将巨木截斷)、解石1圖(将巨石截斷)、轉錐1圖(舂米機)、水日晷1圖(水力計時企3)、代耕1圖(耕田用機械)、水铳4圖(救火用高壓水槍),另外還有取水9圖、轉磨15圖。這些機械以農業用具居多"皆裨益民生",并且制作精巧,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贊其"實為甲于古今"。

王徵除翻譯西方科學知識以外,還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對知識較強的理解力,發明創造出許多新穎、實用的機械,并将這些機械繪制成《諸器圖說》一卷附于《遠西奇器圖說》後流傳于世。其中大部分為日常生活用具,例如有由低向高處飲水的"虹吸";灌溉農田的"鶴引";以風力帶動磨盤的"風";報時機器"輪壺"等等。在圖解後附有銘贊。另外據記載他還著有《額辣濟亞牍造諸器圖說》和《兩理略》等書。

《新制諸器圖說》,記錄的是他個人的發明如自行磨、自行車、輪壺、代耕等等,王徵另外有一部他寫的手稿,是對他的《新制諸器圖說》補充,新增加了二十四種機器:

“天球自轉,地塹自收,……水輪自汲、水漏自升、火船自去、火雷自轟、風輪轉重、風車行遠、雲梯直上、雲梯斜飛、氣足發矢、……、自轉常磨、自行兵車、活台架炮、活鉗擒鐘、……神威驚敵”

在王徵寫的其他著作中還收錄一些其他發明的機器,如運重機器,活動地平,生火機,西洋神器測量定表,活閘自動開閉及常閘上下轉移之器,榨油活機,螺絲轉梯等等。

上一篇:矢田亞希子

下一篇:邱鐘惠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