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羊

牽羊

漢語詞彙
牽羊,漢語詞彙,拼音是qiān yáng,[1]解釋是表示降服或用為降服的典故。
    中文名:牽羊 外文名: 拼音:qiān yáng 近義詞: 反義詞: 注音:ㄑㄧㄢ ㄧㄤˊ 典故:《史記·宋微子世家》

解釋

于是武王及釋微子,複其位如故。”後以“牽羊”、“牽羊肉袒”、“牽羊把茅”表示降服或用為降服的典故。

出處

《資治通鑒·後唐莊宗同光三年》:“蜀主白衣、銜璧、牽羊,草繩萦首,百官衰絰、徒跣、輿榇,号哭俟命。”

清·吳偉業《讀史雜感》詩之八:“已設牽羊禮,難為刑馬心。”

李一《荊宜施鶴光複記》:“與其作牽羊肉袒之斷頭将軍,何如以敗卒殘兵而背城一戰。”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盡順天城之中,無不牽羊把茅,甘為貳臣者。若其不事異姓,躬自引決,缙紳之士,殆無一人焉。”

按苗族的習俗,吹蘆笙起舞是青年擇偶的重要條件之一。蘆笙的各種曲調都有它們的含義,不同的曲調用于不同的場合——人們聽到後,就知到該跳什麼舞蹈,進行什麼活動。

如對哪個青年有愛慕之意時,她就把自己編織的花帶的一端,系在該青年的腰帶後面,另一端握于手中,随着他吹奏的悠揚樂音翩翩起舞。而人品好、蘆笙技藝高的青年,常有多名姑娘為之系花帶,并牽着花帶随之而舞,因此,人們就稱之為“牽羊”。

上一篇:一馬當先

下一篇:世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