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

潘美

北宋開國名将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府人,北宋開國名将之一。潘美與宋太祖趙匡胤關系素來深厚,宋朝建立後,受到重用。[1]潘美年輕時風流倜傥,附屬于府中典谒。曾經對家鄉人王密說:“漢代(後漢)将要結束了,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改朝換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這個時候建立功名,謀取富貴,碌碌無為與萬物一并滅亡,直是羞恥啊。”淳化二年(991年),加同平章事,數月後死,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谥武惠。鹹平二年(999年),配飨太宗廟庭。潘美在宋真宗時代又追封為鄭王
    本名:潘美 别名:仲詢 字:字仲詢 号: 所處時代:北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大名(今河北大名縣)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平嶺表、定江南、征太原、鎮北門 官職: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 封爵:代國公、韓國公 追贈:中書令 谥号:武惠 追封:鄭王

人物生平

侍奉柴榮

潘美(925—991),字仲詢,漢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縣)人。父璘,以軍校戍常山。美少倜傥,隸府中典谒。潘美年輕時風流倜傥,附屬于府中典谒。曾經對家鄉人王密說:“漢代(後漢)将要結束了,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改朝換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這個時候建立功名,謀取富貴,碌碌無為與萬物一并滅亡,直是羞恥啊。”

後漢乾佑三年(950)冬,後漢樞密使郭威兵變。次年(951)正月稱帝建立後周,柴榮任開封府尹,任柴榮的侍從。廣順四年即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周世宗柴榮即位,潘美補供奉官。是年三月,北漢與遼國聯合攻打後周,周世宗迎戰于澤州,在高平大敗北漢劉崇。從征髙平,配潘美精卒數千扼江渚嶺,虜果由其路來援,美堅壁不與戰,虜遁去,以功遷西上閣門副使。不久,後出任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監軍,改任引進使。當柴榮準備用兵于隴、蜀二地時,命潘美統率永興的屯兵,管理西部戰事。

開宋元勳

趙匡胤對潘美待遇很優厚,陳橋兵變以後,命令潘美先去見執政大臣,宣谕聖旨于中外。陝州主将袁彥兇悍,信任奸佞小人,喜歡殺人貪财,而且修理兵器,太祖怕他叛亂,派潘美監視他的軍隊準備處置他。潘美一人騎馬前去宣谕,認為天命既定,應當克守臣職,袁彥于是入朝。趙匡胤高興地說:“潘美不殺袁彥,能讓他來晉見,實現了我的願望啊。”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李重進叛亂,趙匡胤親自征伐,任命石守信為招讨使,潘美為行營都監做他的助手。揚州平定後,潘美留任為巡檢,以行使鎮撫之事,因功授為泰州團練使。

乾德元年(963),宋王朝平定湖南叛将汪端後,人心不安,于是任命潘美為潭州(今湖南長沙)防禦使。南漢後主劉鋹幾次侵犯桂陽、江華等地,潘美把他們都擊敗。溪峒蠻獠等民族從唐朝開始,時常侵犯内地,成為百姓的一大禍患。潘美追剿到他們的老窩,誅殺俘獲了很多人,對其餘的人加以慰撫,這些少數民族地區才安定下來。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潘美又随從兵馬都監丁德裕等人率領軍隊攻克郴州。

攻滅南漢

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宋朝下令征伐南漢,任命潘美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今湖南常德)團練使,尹崇珂為他的副手。軍隊進克富州(今廣西昭平縣),劉鋹派其将領率領軍隊一萬多人來增援,潘美與他們作戰,大敗南漢軍,于是攻克賀州。十月,又攻下昭州(今廣西平樂縣)、桂州(今廣西桂林)、連州,西江各州相繼投降。潘美因為戰功移任南面都部署,進駐韶州(今廣東韶關)。

韶州是廣州的北面門戶,敵軍十餘萬人聚結在這裡。潘美指揮軍隊乘機進攻,韶州于是被攻下,斬殺俘虜敵軍數萬人。劉鋹窮愁急迫,派遣他的大臣王珪到軍營來請求和好,又派他的左仆射蕭漼、中書舍人卓唯休奉表請降。潘美對他們宣谕趙匡胤的意思,認為能戰就與他們戰,不能戰就讓他們守,不能守就讓他們降,不能降就讓他們死,不能讓他死就趕走他們,除這五種結果外其他不得接受。潘美就命令殿直冉彥衮指揮押送蕭漼等人到朝廷。

劉鋹又派他的弟弟劉保興率領軍隊抵抗,潘美就率領軍隊兼程行軍趕到栅頭,離南漢都城廣州僅一百二十裡遠。南漢軍隊十五萬人憑借山谷堅固陣地等待宋軍,潘美于是構築壁壘休整部隊,與将領們計議說:“敵軍用竹木編為栅欄。如果用火攻,敵軍一定潰亂,趁機用精銳部隊夾擊敵人,是萬全之策。”于是分派丁夫幾千人,每人拿着兩個火把,秘密地行軍到達南漢軍的栅欄。

到了晚上,萬餘火把一齊發攻,正好天氣刮着大風,火勢很強。南漢軍受到驚動來進犯,潘美急忙指揮軍隊迎擊,南漢軍大敗,宋軍斬首數萬人。潘美指揮軍隊長驅直入攻到廣州,劉鋹把他的府庫都焚燒了,宋軍于是攻克廣州,擒俘劉鋹押送到京師,并向朝廷報捷。當天,朝廷任命潘美與尹崇珂同知廣州兼市舶使。五月,任命潘美為山南東道節度使。

開寶五年(972年),潘美兼任嶺南道轉運使。土豪周思瓊糾聚民衆依仗海域叛亂,潘美讨平他們,嶺南于是安定下來。

從平江南

開寶七年(974年),宋王朝計劃征伐南唐。九月,派遣潘美與劉遇等将領率領軍隊先頭到達江陵(今湖北荊州)。十月,任命潘美為升州道行營都監,與曹彬一起出發,進駐秦淮。當時船隻沒有準備好,潘美下令說:“我接受诏令,指揮骁勇善戰的軍隊數萬人,期望能夠一定獲勝,怎能因為一條淺水所限而不敢直接渡過去呢?”于是指揮軍隊渡江,南唐軍被擊敗。到采石矶浮橋做成時,南唐用二十多艘戰船敲響戰鼓溯水而上乘機來攻。潘美指揮軍隊奮勇而戰,奪取南唐軍的戰艦,擒獲南唐軍将領鄭賓等七人,又攻破南唐軍城南的水營栅欄,分派水師駐守。

潘美上奏朝廷,宋太祖趙匡胤派遣使者趕快遷移戰船,以防變故。潘美接到诏令馬上遷移部隊。這天夜晚,南唐果然來攻水營,未能成功。潘美進軍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南唐水軍、陸軍共十萬人在城下擺下陣勢,潘美率領部隊襲擊,把南唐軍打得大敗。

南唐後主李煜非常着急,派徐铉求和,趙匡胤沒有答應。李煜連夜派部隊數千人,手持火把擊鼓來攻宋軍。潘美率精銳軍隊與南唐軍短兵相接,趁機與大将軍曹彬率領軍隊黎明攻城,分多道一齊進攻。平定南唐後,因為戰功潘美被封為宣徽北院使。

從征北漢

開寶九年(976年)八月,朝廷命令潘美潘美為都監,輔佐黨進進攻北漢都城太原,兩軍在汾河上交戰,宋軍大破北漢軍。宋太宗太平興國初年(976年),改任南院使。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太宗趙光義加封潘美為開府儀同三司。

攻取太原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任命将領征伐太原,潘美任北路都招讨,判太原行府事。潘美部署諸将進讨,平定北漢。接着征伐範陽,任潘美為知幽州行府事。到班師的時候,趙光義任命他兼任三交都部署,留下來駐守保衛北部邊境。

鎮守北門

在三交西北方三百裡,有個地方叫固軍,地勢險阻,是北邊的咽喉之地。潘美秘密襲擊并占領這個地方。于是貯積糧食駐紮兵馬堅守,從此以後北邊得以安定下來。

太平興國五年(980)三月,潘美言自三交口巡撫至代州,會敵十萬衆侵雁門,令楊業領麾下數百騎自西陉出,由小陉至雁門北口南向與美合擊之,敵衆大敗,殺其節度使、驸馬、侍中蕭咄李,生擒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誨,獲铠甲革馬甚衆。朝廷封他為代國公。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潘美改任忠武軍節度使,改封為韓國公。

損兵折将

雍熙三年(986年),趙光義下诏命潘美及曹彬、崔彥進等北伐,潘美率兵單獨攻下燕雲十六州的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應州(今山西應縣)。

恰逢曹彬的部隊出師不利,下诏各路軍馬撤軍,并命令潘美等人在撤軍的時候,保護朔、朔、雲、應四州的百姓遷徙到内地。當潘美與楊業引兵護雲、朔、寰、應四州民南徙。至朔州狼牙村,遼國蕭太後和大臣耶律漢甯、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隐率領軍隊十多萬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楊業對潘美等人說:“現在遼兵兵力、士氣很旺盛,不能和他們交戰。朝廷隻是讓我們護送這幾個州的百姓,隻需帶領部隊從大石路出發,先派人秘密告訴雲州、朔州的守将,等到大軍離開代州的那天,命令雲州的部隊先出發。我的部隊駐紮在應州,契丹人必然來抵抗,就下令讓朔州百姓出城,直接進入石碣谷。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谷口,命騎兵在中路支援,那麼三州的百姓,就能夠萬無一失了。

王侁反駁他的建議說:“帶領好幾萬精兵卻如此畏懼怯懦。隻需直奔雁門北川,大張旗鼓的前進。”劉文裕也贊成王侁。楊業說:“不行,這樣一定會失敗。”王侁說:“将軍一直号稱‘無敵’,現在看到敵人卻猶豫不前,難道有别的心思嗎?”楊業說:“我不是怕死,隻是時機對我們不利,白白讓士卒死傷卻立不了功。現在您責怪我為何不死,我應當在大家前面。”将要出發,哭着對潘美說:“這次行動一定對我們不利。我,是太原的降将,按理應當處死。皇上沒有殺我,恩寵我讓我做了将帥,交給我兵權。不是我放過敵人不去攻擊,隻是想等時機,準備立點軍功來報效國家。現在大家責怪我躲避敵人,我應當率先死命殺敵。”并指着陳家谷口說:“各路軍馬在這裡擺開步兵、弓箭,支援左右翼的兵力,等我轉戰到這裡,就用步兵夾擊敵人救援你們,否則,都會被敵人所殺。”潘美于是和王侁率領部下的兵馬在谷口布陣。從寅時到巳時,王侁派人登上托邏台眺望,以為遼軍被打敗撤走,都打算争功,立即率兵離開谷口。潘美不能控制,于是沿着交河向西南行軍二十裡。不久楊業戰死,潘美立即帶兵後退。

削爵去世

宋太宗聽說楊業殉國後,十分痛心,潘美被削秩三級,責授為檢校太保。雍熙四年(987年),任檢校太師。任真定知府,不久,改任都部署、并州通判。加官同平章事,數月後去世,終年六十七歲。追贈中書令,賜谥号為武惠。

主要影響

開寶三年(970),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率軍滅南漢,以功拜山南東道節度使、知廣州兼市舶使、兼任嶺南道轉運使。

開寶八年(975)助都部署曹彬伐南唐,南唐滅亡,加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

太平興國四年(978)正月,任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判太原行府事。随太宗征範陽,任知幽州行府事。及班師,命兼三交都部署,留屯以捍北邊。

太平興國五年(980)三月雁門關之捷,封代國公,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改忠武軍節度使,進封韓國公。雍熙三年(986年),宋兵三路北伐遼朝,潘美為雲、應、朔等州行營都部署,率西路軍出雁門,所向克捷。不久,因曹彬所領東路軍大敗于岐溝關,潘美等受诏撤軍,并護送寰、朔、雲、應等四州百姓随軍内遷。在護送邊民内遷途中,潘美指揮失當,緻名将楊業陷敵被俘而死。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為檢校太保。明年,複檢校太師。知真定府,未幾,改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數月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谥武惠。鹹平二年(999),配飨太宗廟庭。宋真宗時追封為鄭王。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從祀于帝王廟。

曆史評價

史書評價

《宋史》:潘美素厚太祖,信任于得位之初,遂受征讨之托。劉鋹遣使乞降,觀美所喻,辭義嚴正,得奉辭伐罪之體;則其威名之重,豈待平嶺表、定江南、征太原、鎮北門而後見哉?二人(潘美、曹彬)皆谥武惠,皆與配飨,兩家子孫,皆能樹立,享富貴。而光獻、章懷皆稱賢後,非偶然也。君子謂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為宋良将第一,豈無意哉?

曆代評價

王陶:曹彬、潘美統王師平江南。二将皆知兵善戰,曹之識慮尤遠,潘所不迨。

朱元璋:如漢陳平、馮異、宋潘美皆節義,兼善始終,可以廟祀。

歸有光:宋太祖受周之禅,去五代戰争之患,緻天下于太平,則有趙普、潘美、曹彬之輩殚其謀。

黃道周:潘美丈夫,羞稱碌碌。宋祖開基,美為力戮。袁彥谕歸,峒蠻征伏。擒鋹送京,數萬斬獲。同下江南,其功更足。上征範陽,幽州以屬。美善守之,屯兵積粟。再破遼兵,徙民入腹。不意遼兵,突攻陳谷。楊業戰亡,降秩削祿。試問功名,是榮是辱。

王夫之:曹彬之謙謹而不居功,以避權也;潘美之陷楊業而不肯救,以避功也。将避權而與士卒不親;将避功而敗可無咎,勝乃自危;貿士卒之死以自全,而無有不敗者矣。

七十一:潘美本宋初名将,以功名令終。近世小說所謂《楊家将》者,獨醜诋之,不遺餘力。或以為楊業之死,潘與有責焉。按李廣之死,責在衛青,後世不聞诋青以伸廣者。潘美乃無端蒙惡名,誠所謂有幸有不幸哉!按潘美性最平易近人,有功益謹慎,能保令名以終者,非無故也。潘美處功高震主之地而能謹慎,宜守保令名以終也。獨其身後無端之毀,不知從何而來?

昭梿:宋人伐遼之役,人皆怪曹、潘二公,當時宿将,何以偾軍至此,不知二人固有所避忌也。太宗性猜忌,高梁之役,自有棄軍之恥,曹、潘鹹太祖時舊臣,若使進克幽州,必招太宗之忌,鳥盡弓藏之感,良有以也。二将頗識其意,故濟陽之師已至涿鹿,乃反退雄州就食,雖粗知兵者所不肯為。而彬顧不知耶,适為偾軍之計耳。潘美亦然。

蔡東藩:宋初健将,首為曹彬,其次莫如潘美……若潘美則更不足道矣,楊業骁将也,久曆行陣,匪惟勇号無敵,即料事度勢,亦有先見之明,美乃不信其言,反誤信一忮刻之王侁,卒至孤軍應敵,力竭身亡,侁之罪固不容誅,美之罪亦豈可逭?後人憫業嫉美,至生出種種訛傳,目潘美為大奸,雖屬言之過甚,然究非盡出無稽,以視曹彬之不伐不矜,相去尤遠甚焉。

馮君實:平心而論,潘美一生的戰功要比楊業大得多,宋朝廷實際将他看作是大忠臣。

人際關系

父親

潘璘,以軍校戍常山。

兒子

潘惟德,官至宮苑使。

潘惟固,官西上閣門使。

潘惟正,官西京作坊使

潘惟清,官拜崇儀使。

潘惟熙,娶秦王趙德芳之女,官拜平州刺史。

女兒

一女,嫁大理寺評事張昭允;

一女,真宗潘皇後,嫁給了宋真宗趙恒;

一女,封馮翊郡夫人,嫁曹彬子曹玮。

侄子

潘惟吉,累資為天雄軍駐泊都監

孫子

潘承規,惟熈子,為閤門祗候。

潘承僅,惟熈子。見蔡京撰《宋宗室監亳州衛真縣鹽酒稅左班殿直(趙士穁)妻潘氏墓志》。

潘承宗,衛尉寺丞。

潘仁(承)炬,閣門祗候,惟熈子見司馬光《皇從蛭蓬州刺史夫人仁和縣君潘氏墓志銘》。

侄孫

潘承裕,東頭供奉官,1027年去世。潘惟吉之子。見新出土《潘承裕及其夫人王氏墓志》。

曾孫

潘孝嚴,供備庫使。

潘孝安,東頭供奉官。父承僅。見蔡京撰《宋宗室監亳州衛真縣鹽酒稅左班殿直(趙士穁)妻潘氏墓志》。

侄曾孫

潘夙,潘承裕子。知荊南、鄂州,卒;

潘震,任左侍禁。潘承裕子。見新出土《潘承裕及其夫人王氏墓志》。

玄孫

潘意,潘孝嚴之子,娶徐國長公主。

藝術形象

《楊家将》相關的小說、戲曲将潘美的名字改為潘仁美(或虛構成潘洪,字仁美),進行了醜化,成為一代權奸,處處與楊家作對,并且勾結遼人,圖謀奪取宋朝江山。這是傳統文藝對潘美關于楊業之死的責任,無限的藝術誇張、擴大化的結果。

上一篇:胡家玮

下一篇:傑·科特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