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縣

漠河縣

隸屬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
漠河縣隸屬于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位于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北麓、黑龍江上遊南岸、中國東北地區版圖的最北端,地理坐标位于東經121°07′-124°20′、北緯52°10′-53°33′之間,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東與塔河縣接壤,西與内蒙古額爾古納市交界,南與内蒙古根河市為鄰,北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相望。截至2011年,漠河縣總面積18367平方千米,下轄四鎮一鄉和五個林場。截至2011年,漠河縣共有86501人,境内聚集着漢、蒙、回、壯、彜、朝鮮、鄂溫克、鄂倫春、錫伯、土家等17個民族。漠河資源豐富,黃金開采有百餘年的曆史,這裡的金子為慈禧太後換過胭脂。漠河縣所轄旅遊景點北極村是中國最北部的村鎮,是中國境内唯一可觀賞到北極光和極晝現象的地方。2012年,漠河縣生産總值實現28.6億元,比2011年增長18%。漠河縣境内有漠河火車站、漠河機場,交通方便。
  • 中文名:漠河縣
  • 外文名:Mohe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
  • 所屬地區:中國,黑龍江省
  • 地理位置:東經121°07′至124°20′,北緯52°10′至53°33′
  • 面積:18233平方公裡
  • 下轄地區:西林吉鎮、圖強鎮、北極鄉等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古黃金之路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 建立時間:1981年
  • 人口:86501人(2011年)
  • 地方特産:都柿、草莓、山葡萄、山丁子
  • 知名産業:林業、礦産
  • 電話區碼:0457
  • 郵編區碼:165300
  • 行政類别:縣
  • 地方方言:東北話、普通話
  • 建立時間:1981年
  • 地方特産:都柿、草莓、山葡萄、山丁子
  • 郵編區碼:165300
  • 電話區碼:0457

行政區劃

漠河市轄4個鎮、1個鄉:西林吉鎮、圖強鎮、勁濤鎮、興安鎮、北極鄉。

縣城介紹

漠河縣是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轄縣,位于大興安嶺北麓,黑龍江上遊南岸,中國的最北端,地理坐标為東經121°07′~124°20′,北緯52°10′~53°33′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1981年國務院正式批準建縣,現與西林吉林業局政企合一。全縣所轄五鎮:西林吉、圖強、勁濤、興安、北極鎮;;五個林場:古蓮、前哨、河東、河灣、金溝,縣址在西林吉鎮。漠河縣總面積18367平方公裡,境内有漢、蒙、回、滿、朝鮮、鄂溫克、鄂倫春、錫伯、土家等17個民族,人口已逾十三萬。

漠河縣自然資源豐富,尤以森林、礦産、旅遊、珍稀動植物資源聞名于世。全縣林地面積16281平方公裡,木材總蓄積量14647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樟子松、落葉松、白桦、楊樹、柳樹、雲杉等;礦産資源有黃金、煤炭、石灰石、石墨、膨潤土、大理石、汞、黃鐵、水晶等,其中黃金、煤炭開采已形成規模,特别是黃金開采已有百餘年的曆史,曾被慈禧定為“胭脂溝”。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所轄北極村是中國唯一可觀賞到北極光和極晝現象的地方。村内有“中國最北一家”、“北陲哨兵”碑、“神州北極”碑、望江樓等旅遊景點。每年夏至,縣政府都要在此舉辦盛大活動,吸引了大批國内外遊客。

中俄界河——黑龍江源于漠河,江水晶瑩,曲折而下,兩岸風光絢麗,景色秀美,境内原始森林繁茂蔥郁,可探險、狩獵、篝火野宿。“胭脂溝”、“古黃金之路”充滿曆史的神秘,雅克薩古戰場等明、清、民國時期的古迹遺址景點衆多,随處可見。開通對俄過境遊,為漠河旅遊事業插上了飛向世界的翅膀。

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有馬鹿、馴鹿、梅花鹿、棕熊、紫貂、飛龍、野雞、梆雞、野豬、獐、狍子、雪兔等珍禽異獸四百餘種。黑龍江冷水魚更是享譽海内外。這裡的綠色植物天然、名貴、無污染,牙格達(紅豆)、都柿、草莓、山葡萄、山丁子是釀酒和調制純綠色飲品的最佳原料;猴頭、木耳、蘑菇、蕨菜、金針菜等遍布群山峻嶺,另有名貴草藥三百餘種。因是中國最北端的縣城,又稱“中國的北極城”。

界河黑龍江,自上遊河口算起,邊境線長245公裡,境内南北寬150公裡,總面積18233平方公裡。漠河縣面積占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21.6%,占全省總面積的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裡4.64人。除黑龍江之外,境内最大河流為額木爾河,發源于伊勒呼裡山北麓,流經境内230公裡,于本縣興安鎮古城島注入黑龍江。

漠河縣東與塔河縣接壤,西和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額爾古納右旗為鄰,南以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額爾古納左旗和大興安嶺地區所屬的呼中區一部分交界,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的赤塔、阿穆爾兩洲相望。

縣城西林吉鎮,位于漠河縣中部。1970年勘測設計,1971年籌建,1980年初具規模,1981年定為縣城,1987年5月7日被特大森林火災吞噬,經災後兩年複建,1990年被地區行署評為大興安嶺地區先進精神文明城鎮之一。

縣城西林吉北至北極村漠河83公裡,西距嫩林線終點站古蓮車站17公裡,南距内蒙古滿歸鎮147公裡,東距塔河縣城240公裡,距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首府加格達奇490公裡,距省城哈爾濱市1282.154公裡。

中國最北的嫩漠公路自東向西穿越境内北部,最北一條鐵路——嫩林線,自東南部塔河縣入境東西橫貫全境。

清鹹豐年間,漠河發現金苗,便有俄國人越江盜采,1885年清政府發覺後,令瑷珲副都統派兵驅逐金匪,于1888年(光緒十四年),由北洋大臣李鴻章調吉林候補知府李金镛開辦漠河金礦,獲金甚巨,聞名遐迩。一時,近百萬名的礦丁湧入溝内,并招來國内外客商,在漠河設鋪經商,使漠河形成畸形繁榮之一邑。因漠河地方重要,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曾拟設廳治,因列為緩設之缺,未及實行。辦企,共圖發展。

曆史沿革

舊石器時代,漠河已有遠古人類

居住。漠河縣境内發現的老溝和洛古河兩處古遺址,是距今1-3萬年前古人類活動的遺迹,兩處出土的文物證明,漠河縣當時的遠古人類處于母系社會階段,過着原始的漁獵生活,并形成聚落定居。

唐虞三代漠河境域為邊域荒服之地。

漠河境域為東胡、山戎之地,《伊尹朝商書》記載:早在商朝之初,東胡族已出現商的北方。又據《逸周書·王會篇》載:兩周之初,東胡又達周的北方正東。《史記·匈奴列傳》:燕北有匈奴,戰國時東胡勢力強盛,曾打敗燕國,迫使其賢将秦開為人質,後秦開歸燕,率軍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裡。

兩漢時期,漠河境域屬于烏桓和鮮卑之地。

漠河境域為鮮卑東部之境。鮮卑即為東胡族餘支,其居住地在黑龍江、西伯利亞和遼水流域一帶,西伯利亞即由鮮卑一音而得。南北朝時北魏太平真君四年(443年),北魏拓跋鮮卑王朝第三代君王太武帝拓跋焘派遣李敞前往祭祀鮮卑祖先石室,其址在今大興安嶺内蒙古鄂倫春自治旗首府阿裡鎮西北10公裡處的嘎仙洞。

漠河境域屬于契丹室韋之地。唐代,契丹居室韋山,室韋山在漠河西南境,漠河一帶稱為室韋國,唐王朝在黑龍江西部設置室韋都督府,漠河地受其管轄。

室韋之名始建于北魏史籍,分布于今天大興安嶺東西兩側,黑龍江南北兩岸。據《舊唐書.室韋傳》載:東至黑水,西接突厥,南接契丹,北至于海。與《新唐書》所載略同。唐代室韋東界到精奇裡江至牛滿江一帶。室韋西界在今呼倫湖一帶,南界在霍林河流域,北界所到之海當為今鄂霍次克海。室韋從唐貞觀三年(629年)入貢,曆開元、天寶、大曆、貞元、太和、開成、大中、鹹通,朝貢不絕。

唐并于室韋居住中心地區設室韋都督府管轄室韋諸郡。據《通典.邊防典》《舊唐書.室韋傳》、《新唐書.室韋傳》和《隋書》記載:唐代室韋共有二十二部其中:落俎室韋,在今精奇裡江東西北,黑龍江上遊北案一帶。大室韋,在今額爾古納河下遊之南。蒙兀室韋,在阿爾巴西河,今額木爾河流域(漠河縣境内)。

據《舊唐書.室韋傳》:其北大山之北有大室韋部落,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東北界俱倫泊,屈曲東流,經西室韋界又東經大室韋界,又東經蒙兀室韋之北、落俎室韋之南,又東流與那河、忽汗河合。

蒙古室韋從額木爾河西遷的時間,《蒙古秘史》載:在7世紀,成吉思汗的始祖孛兒貼赤那帶領部落離開興安叢林西遷,渡騰汲思海,到鄂嫩河的不兒罕山駐牧,但7世紀是初唐,當時蒙古室韋并未離開額木爾河流域,直到唐末仍在呼倫湖北一帶定居。

遼朝時期,916年,居住東北的契丹族興起,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8部,平定了奚和室韋,建立了契丹國;後改國号為遼。10世紀,室韋各部盡屬于遼朝。《契丹國志》記載:太祖并儲蕃三十六國,室韋在其中。遼繼唐在黑龍江上遊地區設治管轄室韋各部。遼初,漠河地方屬東京道室韋王國府管轄,到遼聖宗時,改屬西北路招讨司室韋節度使管轄。

金朝時期,漠河為上京治下的蒲與路(路治所在今克東縣境内)的西境。1115年,女真首領完顔阿骨打率部滅遼後,建立金國,于公元1125年統一了東北全境。

金天會七年(1129年)進在東北地區設置了上京、鹹平、東

京和北京4個路,蒲與路為上京管轄。《金史.地理志》載:蒲與路,國初置萬戶,海陵閣罷萬戶,乃改置節度使。經當代考古證實蒲與路南起今呼蘭、肇州以北之地,西境以嫩江和今泰來縣接壤,東境至湯旺河,北抵外興安嶺,漠河地自在其中。

元朝初年,漠河屬蒙古貴族鐵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後改為遼陽行省蒲與路管轄。13世紀,成吉思汗滅金後,開始分封諸侯,劃分領地,将今嫩江流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之地,封給其三弟鐵木哥斡赤斤。後諸王叛亂被平定後,設立嶺北行中書省,漠河地在其治下的和林總管府管轄地區内。嶺北行省,管轄區域從大興安嶺以西,哲裡木盟以北直至北冰洋盡屬嶺北行省;大興安嶺東至日本海屬遼陽行省轄地。

明代,漠河屬奴兒幹都司木河衛之地。明永樂七年(1409年),明王朝在黑龍江下遊與阿姆汞河江流處右岸的特林設立奴兒幹都司,奴兒幹為滿語的譯音,漢語意為圖畫,因改該地山川秀麗,風景如畫,故名。奴兒幹都司共轄384衛,24所,7城站,1寨,所轄區域北界至外興安嶺,東至鄂霍次克海的庫頁島。

明正統(1436-1449年)後設立木河衛,對黑龍江上遊地區實行有效管轄。據滿文老檔記載,木河衛直1564年(明嘉靖四十年)還向明王朝請求襲職。

在清軍入關前,東起鄂霍次克海,西至貝加爾湖之間的廣大地區

的索倫部各族都已臣服于清王朝。清初漠河為索倫達斡爾頭人拉夫凱王爺的領地。因清軍入關,無暇顧及東北邊防,緻使羅刹(沙俄)不斷侵擾,居住在黑龍江上遊地區的達斡爾人,先後遷到嫩江流域定居。同時遊獵在外興安嶺勒拿河和結雅河流域的鄂溫克人和鄂倫春人,逐漸遷徙到阿木爾河、盤古河和中耳河流域等黑龍江右岸上遊一帶。

1644年,清軍入關後,整個東北地區由盛京總管府管轄。1653年,設立甯古塔昂邦章京。1662年(清康熙元年),昂邦章京改為鎮守甯古塔等處将軍(簡稱甯古塔将軍),漠河地方在其管轄之下。

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政府開始在黑龍江左精奇裡江口以南的黑龍江東岸(明代忽裡平寨舊址)修建木城瑷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設立黑龍江将軍,黑龍江第一任将軍薩布素率部戍邊于瑷珲,統轄松花江左岸以北,包括漠河在内至外興安嶺的廣大地區。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後于黑龍江城(瑷珲)設立黑龍江副都統,漠河為黑龍江副都所轄。康熙三十年(1691年)設布特哈總管衙門,漠河境内原為黑龍江城所轄的鄂倫春、索倫、奇勒爾等牧獵地區,改屬布特哈巡查與管轄。

光緒八年(1882年),漠河規劃興安城總管衙門。1883年,俄人結夥在阿勒巴金河(今額木爾河)支流的什都哈河(今老溝河)流域盜采黃金,并成立所謂熱爾圖加共和國。1885年清政府察覺後于令黑龍江副都統到漠河調查,光緒十二年(1886年)派兵消滅熱爾圖加共和國。

光緒是十四年(1888年)北洋政府于此處創辦漠河金礦總局。光緒二十年(1894年)後,漠河為黑龍江副都統下庫馬爾路協領管轄。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興安城總管衙門裁,撤黑龍江将軍衙門改行省。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設黑河府,今漠河地域則隸屬黑河府管轄。同年,東三省總督徐世昌、黑龍江巡撫周樹模奏請設立漠河直隸廳,為緩設之缺,未及實行。

宣統元年11月17日在漠河設立總卡衙門,總卡衙門為瑷珲道所轄,委佐領文景為總卡官,同時成立漠河守備隊,在黑龍江沿岸漠河境内設監視所6處,由守備隊管轄。總卡官文景于宣統二年(1910年)五月初一日正式接管一切地方事務,節制洛古河至安羅之間的8處卡倫。漠河總卡是軍政合一的地方政權機構,是為漠河地方政權設治依始。

民國元年(1912年)6月,北洋政府撤銷瑷珲兵備道,7月在黑河成立黑河道。民國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又将黑河道改為黑河觀察使,漠河則先後隸屬于黑河道、黑河觀察使統轄。

民國二年(1914年)黑河觀察使又改為黑河道。同年7月1日,漠河總卡衙門改為漠河設治局,管轄額爾古納河下遊的珠爾幹河和漠河兩處總卡所轄區域。設治局駐漠河街,漠河設治局隸屬于黑龍江省黑河道管轄。

民國六年(1917年)1月26日,漠河設治局改升為漠河縣,為二等縣,隸屬于黑河道轄治。

民國十八年(1929年),廢道制,黑河道改為黑河市政籌備處。漠河縣改由省直轄,直屬黑龍江省公署,為一等縣。

民國二十年(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入中國東北地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月1日黑河淪陷。僞康德元年(1934)1月,日軍讨伐隊侵占漠河。同年5月僞漠河公署成立,定為丙級縣。10月,僞滿政府決定将東三省劃為14省,僞滿洲帝國民政部于黑河設立了黑河省開始辦事處,11月改為黑河省籌備委員會,12月1日僞黑河省在黑河宣告成立,漠河縣直至僞滿政府滅亡,均隸屬僞黑河省所轄。

僞康德十二年(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對日宣戰。8月11日,蘇軍陸、海、空三軍對漠河日軍發起進攻,8月13日漠河全縣光複,此期間漠河隸屬黑龍江省轄區内。

1947年2月,黑龍江省和嫩江省合并為黑龍江嫩江聯合省,簡稱黑嫩省,成立黑龍江嫩江聯合政府,漠河縣為其第五專署(黑河)領導。3月,人民解放軍某部三旅挺進漠河,解放漠河全境,同時撤銷縣制并入呼瑪縣,9月,漠河複歸黑龍江省領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漠河仍為呼瑪縣領導。1958年,改鄉成立人民公社,是時為黑河專區呼瑪縣領導。1967年,呼瑪縣革命委員會成立,歸黑河地區革命委員會領導。1970年,呼瑪縣從黑河地區劃出,歸大興安嶺地區領導。同年8月5日,古蓮區和阿木爾區成立。1976年,将阿木爾西部劃出,成立圖強區,三個區均為縣級政企合一體制,均隸屬于大興安嶺地區領導。

1981年5月14日國務院批準成立塔河、漠河兩縣,将呼瑪縣西北部的馬倫、開庫康兩個公社劃規塔河縣,縣人民政府于同年8月16日在西林吉鎮成立,歸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領導。

境域變遷

清末時期

宣統元年(1909年),始置總卡衙門,衙署駐于漠河。總卡衙門負責漠河一代地方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稅收、民事和涉外事務等職責。據瑷珲副都統姚福升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勘定,漠河總卡所轄8處卡倫,為設治基礎。西到洛古河卡倫以上8公裡的額爾納河口,下至呼瑪爾總卡所屬依西肯卡倫分界,東西長約350餘千米。南以伊勒阿林山(金伊勒呼裡山)山脊線與嫩江縣分界;北到黑龍江中遊與俄羅斯國隔江相望,南北寬220千米。轄區總面積15.8萬方裡,合3.95萬平方千米。

民國時期

據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存(民國元年7月4日)《黑河道及沿邊各署局、卡暫行辦事權限》載:漠河總卡在民國之初區域無變,呼瑪廳改設治局,現轄區域,暫依拟設呼瑪、漠河兩廳屬境為界,呼瑪内之呼瑪爾河總卡官,因呼瑪現設治即行裁撤。唯漠河總卡(官)距呼瑪甚遠,暫仍設立,并管所轄各分卡,仍歸呼瑪設治局節制。民國二年(1912年)冬,因呼倫貝爾蒙古獨立,珠爾幹河總卡官趙春芳組織漢軍二營,占據吉拉林,與叛蒙拼死抵抗。呼倫蒙古獨立後,唯珠爾幹河總卡轄地不服叛亂。之後,黑龍江督軍命令趙春芳率兵退守漠河,并決定将珠爾幹河總卡并入漠河總卡。

民國三年(1914年)初,珠爾幹河總卡轄地與漠河總卡轄地完全合并後,于同年5月間成立漠河設治局,其轄境範圍包括珠爾幹河總卡并入轄地6.2萬方裡,合1.55萬平方公裡。轄境四至:東部以安羅卡轄界與呼瑪的依西肯卡轄界接壤,西部經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的後貝加爾州為界,東西長435公裡,南至伊勒呼裡阿林山與嫩江縣毗鄰,北至黑龍江主航道水中流與俄羅斯國的阿穆爾州以水為界,南北寬約375公裡。據民國三年(1914年),黑河道尹調查,漠河設治局轄境總面積為22萬方裡,合5.5萬平方千米,相當于今天漠河縣總面積的3倍多。

民國六年(1917年)1月26日,漠河縣成立,縣轄區域與設治局區域相同,又據民國十七年(1928年)漠河縣公署内務調查統計,漠河縣總面積為30.36萬方裡,合7.59萬平方公裡。民國十八年(1929年)歐浦設治建縣。将漠河東北部劃規歐浦縣,漠河區域變化為:東至馬倫與歐浦、呼瑪縣接壤,西至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後貝爾加州為界,東西寬345公裡;南至伊勒呼裡山,與嫩江縣和以牛耳河與呼倫貝爾的一部分為界,北至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羅斯阿穆爾州為界,南北寬375公裡。

僞滿時期僞康德元年(1934年)漠河淪陷為日本殖民主義統治,僞漠河縣管轄範圍仍沿襲民國時期的區域。同年,僞滿洲國中央改行帝制,實行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将東北三省劃為14省管轄,漠河縣隸屬僞黑河省。據僞黑河省總務廳于僞康德二年(1935年)10月調查,漠河縣總面積為433150平方米,和32638.7平方公裡。

僞康六年(1939年)6月,又将興安北省北部劃歸漠河縣管轄。其四至:東與歐浦、呼瑪兩縣接壤,南與興安北省交界,西南、西部與室韋、奇幹兩縣毗鄰,西北和北部隔水與蘇聯赤塔、阿木爾兩洲相望。

解放時期

1947年3月,漠河縣解放。人民解放軍某部三旅領導漠河人民成立民主政府,接管全縣。同年6月,黑河專署專員許烈到漠河視察,并率領章文坦、謝寶齋2人帶工作隊正式接收漠河,成立;

建聯會,一切權力歸建聯會。

1948年1月,因西部斯大遼克相距漠河太遠,交通困難,不便領導,黑河專署派建聯會主任謝寶齋到内蒙古協商化界,将斯大遼克以西劃給内蒙古管轄,劃定洛古河以上第一号航标燈為内蒙和黑龍江省的分界點,同時成為漠河西部的分界線。

現行境域

1981年5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塔河、漠河兩縣,其轄區域東以塔河縣為鄰,西與内蒙古的額爾古納旗為界,南和内蒙古額爾古納左旗、大興安嶺地區呼中區之一部接壤,北隔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蘇聯赤塔、阿木爾兩洲相望。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漠河縣位于中國版圖的最北部、黑龍江省最北端,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漠河縣位于中國九大山系之一的大興安嶺山脈的北坡,黑龍江上遊南岸。東與塔河縣接壤,西和内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的額爾古納右旗為鄰,南以内蒙古自治區根河市和大興安嶺地區所屬的呼中區交界,北隔黑龍江主航道與俄羅斯相望。地理坐标介于東經121°07′~124°20′、北緯52°10′~53°33′之間。

漠河縣自黑龍江上遊内蒙古恩河哈達以東2.6千米處,下至謝尼康河口,邊界線長242千米,境内南北寬150千米,總面積18233平方千米。漠河縣面積占大興安嶺地區總面積的21.6%,占全省總面積的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裡4.64人。

氣候

漠河縣屬于寒溫帶大陸性氣候,是中國氣溫最低的縣份。冬季受大陸季風和蒙古高壓控制,強烈的冷空氣自西向東推進,降水驟降,異常寒冷,嚴寒期長,l、2、3、11、12月份平均氣溫在2.2℃~-28℃之間,當太平洋阿留申低壓盛行時,海陸間氣壓梯度加大,氣溫急劇下降,氣溫一般在-40℃以下,盛行偏西或西北風。

春季,當貝加爾湖、蒙古低壓向東移動經過縣境時,為大風出現最多的季節。4月、5月份大風風速月平均1.8米/秒,幹旱少雨。

夏季,漠河縣處于大陸低壓東北部,當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攜帶暖濕氣流由南向北推進與之彙合,使氣溫升高、降水增多。7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一般在18.1℃以上,由于地形複雜,太陽輻射強,空氣濕度大,易産生地方性小範圍對流團,易出現局部地區降、雷陣雨天氣。

秋季,貝加爾湖低壓東移,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急劇下降,8月、9月份出現霜凍,降水減少,秋高氣爽,“五花山”開始出現。

季節的劃分:根據1934年中國專家張寶堃提出新的分季标準,冬季,平均氣溫(連續5天氣溫的平均)穩定到10℃以下。夏季,穩定升到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春季,平均溫度從10℃以下穩定升到10℃以上。秋季從22℃以上穩定降到22℃以下。按照天氣氣候角度來劃分漠河的四季,漠河縣的冬季漫長,可達8個月,長達240天左右,在1——5、10——12月份平均氣溫為0.3℃~-28.7℃。漠河沒有夏季,春秋兩季相連,在6、7、8、9月份平均氣溫為7.5℃~18.1℃,120天左右。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末,漠河縣轄5個鎮(西林吉鎮、圖強鎮、阿木爾鎮、興安鎮、北極鎮),7個行政村,35個自然屯。西林吉鎮是漠河縣委、縣政府(西林吉林業局)所在地,境内有圖強、阿木爾兩個林業局及所屬古蓮河露天煤礦、漠河發電廠。西林吉鎮設3個社區,14個居民委員會;圖強鎮下設13個居民委員會;阿木爾鎮下設11個居民委員會;興安鎮下設3個村民委員會;北極鎮下設3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漠河縣總人口為86501人。其中:西林吉鎮41420人;圖強鎮21696人;阿木爾鎮17891人;興安鎮2144人;北極鎮3350人。

民族

截至2011年,漠河縣有漢、滿、蒙古、朝鮮、回、錫伯、鄂倫春、鄂溫克等17個民族。

交通

公路

漠河客運站位于火車站的旁邊,縣城内步行或者打車5元錢就到。汽車站很小,隻有一般發往哈爾濱的長途汽車,沒有發往省外的長途汽車。短途的有發往大興安嶺、加格達奇,以及漠河周邊景區的汽車。所以多數遊客都是乘火車從哈爾濱到達漠河縣城,再選擇乘坐汽車到景區。

鐵路

漠河火車站非常小,位于漠河縣城中心位置,通常在縣城内,步行或者打車5元錢就到。漠河火車站隻有發往哈爾濱、加格達奇和小黑山三個地點的四個班次火車,多數到漠河旅遊的遊客,都是先到哈爾濱,在哈爾濱轉乘到漠河的漠河,再由漠河乘坐汽車到景區。

航空

漠河機場位于縣城西南方向9公裡處,在漠河縣火車站附近,遊客可包車或打車前往。機場跑道長2200米,寬45米,可以起降波音737-400以下機型,為3C級機場。2008年6月20日通航,機場主要開通了漠河往返北京,漠河前往呼倫貝爾,以及漠河經哈爾濱前往大連或沈陽的航線。機場将由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執行航線,漠河―哈爾濱―北京的航班,每天往返一次。

經濟發展

綜述

2012年,漠河縣生産總值實現28.6億元,比2011年增長18%;全口徑财政收入實現5.53億元,比2011年增長25%;公共财政預算收入實現3.01億元,比2011年增長30.8%;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1.8億元,比2011年增長36.3%;非公經濟增加值實現11.3億元,比2011年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别實現19407元和13750元,比2011年分别增長23%和18%。林業局在木材市場持續低靡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實現産值16.4億元、企業增加值8.04億元,比2011年分别增長30%和42.1%;完成上繳款3960萬元,比2011年增長33.7%,實現利潤335萬元。

第一産業

2012年,漠河縣林業面積38萬公頃,建成野生藍莓(紅豆)人工撫育基地12萬畝、林下經濟示範基地5處6萬畝;栽植黑木耳100萬袋,經濟動物存欄2萬頭。林下經濟實現産值1.4億元,比2011年增長1.6倍,拉動第一産業增長9.1個百分點。

第二産業

2012年,漠河縣向省裡争取項目75個,到位資金5.47億元,比2011年增長76%;6個省地重點産業項目推進有力,完成投資6.2億元;城鎮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産投資項目開工71個,比2011年多29個;總投資63.7億元的13個項目集中開工進展順利。工業園區總面積擴大至5平方公裡,"三通一平"完成工程總量的60%,佰利食品野生漿果加工、五行健二期工程落戶園區,園區企業實現産值2.34億元,銷售收入7232萬元,稅收702萬元。

先後完成古蓮河露天煤礦、紅遠、宏偉煤礦的擴能增儲和改擴建,煤礦産能達到300萬噸。砂寶斯岩金生産金精粉1萬餘噸,百環礦泉水試生産。綠色礦業實現産值12.4億元。借助中俄原油管道,非國營貿易配額200萬噸,實現貿易額17.9億美元,比2011年增長107.2%,高于全年目标74.3個百分點。完成了漠河龍鑫境外采伐公司在俄方的注冊工作。

第三産業

2012年,漠河縣按照建設大北極村的旅遊發展格局,投資23.54億元,新建續建項目30個。北極村景區接待中心、北極廣場、恐怖森林、冰雕博物館等景點對外開放。旅遊旺季新開辟了上海、天津、呼和浩特、加格達奇4條航線,緩解了旅遊交通瓶頸。舉辦了北極光節、冬至文化節、冰雪汽車拉力賽、中國北極村2012全國冬季徒步大會等節賽活動,央視《國慶七天樂》欄目組走進北極村拍攝。漠河旅遊首次實現旅遊人數破百萬、收入超十億元。2013年全年簽訂招商項目30個,實際到位資金17.08億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3.9%,比2011年增長48.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漠河縣修建的封閉式高級中學主體工程完工,東城新區幼兒園完成主體框架,北極鎮和興安鎮幼兒園基本竣工;漠河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通過省政府标準化學校驗收,實驗學校晉升為"省級标準化建設先進校",立人和育才學校被評為全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醫療衛生

2012年,漠河縣标準化縣醫院主體封頂;各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了基本藥物制度全複蓋,在全國率先實行了公立醫院全部藥品零差率銷售,破除了以藥養醫,得到了國務院醫改辦的表揚。

社會保障

2012年,漠河縣補發曆史拖欠獨生子女父母獎勵166.5萬元;發放各類救助金、低保金2552.44萬元;結合産業發展和社會轉型,開發公益性崗位1275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人均籌資300元。

基礎設施

2012年,漠河縣建成标準化小區3個,新建棚戶區安置樓5.07萬平方米,完成平房改造3.57萬平方米,回遷690戶;2000套公租房開始基礎施工,更多職工群衆住有所居。完成了橋南區部分供水管網及配套設施改造、供熱管網擴容和維修。

地域文化

民俗文化

冰燈

在北方諸多民間藝術之中,冰燈可以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也是最能突現“北”、“寒”特點的藝術。在清代《黑龍江外紀》中就有這樣的記載:上元,城中張燈五夜,村中婦女來觀劇者,車聲徹夜不絕。有镂五六尺冰為壽星燈者,中燃雙炬,望之如水晶人。從此描述中可清晰看到當時民間十五元宵夜的繁華景象,尤其那“镂五六尺冰為壽星者”讓人領略到那時冰燈、冰雕水平已經相當高。在中國最為寒冷的北極漠河地區,冰燈、冰雕等自然更是不可或缺的。

秧歌隊

漠河秧歌隊規模一般在15~20人以上,樂器多為大鼓、鑼、钹、鎖呐等,樂曲則使用《百鳥朝鳳》、《金蛇狂舞》等民間歡快曲調。男子穿着大紅、大綠的衣褲裝,手持彩棍,扮相多為百姓喜聞樂見的神話人物,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女子多穿着彩色衣裙,手持花扇,其中必有一劃旱船者。秧歌隊中一般有扮騎驢的老頭,有舞動大煙袋的老妪。領舞的多為男子,身披大鬥篷。

自然條件

地域環境

漠河縣境内地質條件複雜,花崗岩分布廣泛,成為控制境内地貌和影響氣候、土壤、植被明顯垂直變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境内自然景觀既有區域性差異,也有垂直地帶性差異。

漠河縣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大風、雨雪和霜凍。境内河流(界河除外)均屬額木爾河系,河流岸線總長14831.4公裡。

漠河縣的土壤、植被較為複雜,主要為森林土、草甸土、沼澤土3大類。其中:可為農業墾種有17.55萬畝。全縣水平地帶性植被為寒帶針葉林和針葉混交林。但随海拔高度不同呈明顯的垂直分布。

氣候條件

漠河縣是全國氣溫最低的縣份,屬于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于大陸及海洋季風交替影響,小氣候變化多端,局部氣候差異顯着。冬季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氣候寒冷、幹燥而漫長;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氣候濕熱,日照時間長,适宜耐寒生作物生長,但易發生洪澇和低溫冷害;春、秋兩季,因冬夏季風交替,氣候多變。春季多大風,降水偏少,物燥幹旱,易發生森林火災;秋季降溫急劇,常有早霜和凍害發生。

漠河縣年平均氣溫在-5.5℃。各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月份長達8個月之久。氣溫年較差為49.3℃。平均無霜期為86.2天。年平均降水量為460.8毫米,全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7月份。5~6月份為旱季,7~8月份為汛期。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為96~107千卡每平方厘米,日照時數為2377~2625小時。≥10℃的積溫為1436~2062℃;最低氣溫已達到-45℃。

漠河為多年連續凍土區,凍土最厚達100米以下,凍土融凍最淺的地方,最大融凍上界面僅20厘米左右。對本地的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和生長,超過能耐受的低溫極值,并成為限控因素。但對喜低溫的耐寒的動植物,都是适宜的溫度範圍。

據資料顯示,1969年2月,該地區曾出現過零下52.3攝氏度寒冷天氣。2014年1月8日晚,位于中國極北的黑龍江省漠河縣2014年首次迎來零下40攝氏度的極寒溫度,黑龍江省氣象部門于當日發布了寒潮藍色預警。

風景名勝

景區的林海觀音聖像于2000年10月建成并安奉于海南南山佛教文化苑光明廣場中央,後經漠河縣與南山旅遊公司協商,将南山海上觀音原身像北遷漠河,于2006年9月22日,南山海上觀音原身像安奉在神州北極觀音山上。n

位于漠河縣内加485千米處。是天然形成的原生态濕地,占地面積2000餘公頃。n

位于黑龍江邊,在北極村通往北極哨所的途中,這裡是一處沒有景觀的“景觀”,遊人所面對的不過是一片柳條與灌木,但在1945年以前,這裡卻是日本人所建的一處60馬力的電廠。n

據漠河鄉老人講,1934年5月,日本人侵占漠河4個月左右,日本人就成立了采金株式會社,他們為了更快地掠奪中國的黃金,認為手工淘金太慢,不能滿足大量開采的需要,多次到呼瑪、漠河、歐浦等地進行考察,決定在漠河黑龍江上遊建造一座60馬力的發電機組。n

但這個計劃并沒有達到目的,直到1945年電廠的主要設備安裝完畢,還沒等投産,同年8月8日,前蘇聯就對日宣戰,電廠停建。8月11日,漠河解放,8月13日,前蘇聯紅軍撤回國時,将電廠進行破壞,并将主要設備全部拿走,就連深埋于地下的電纜也沒有放過。n

這個地方并不是當年電廠的原址,而是在上遊,1958年的一場大水,将一個巨大的水泥發電機座沖到了這裡,原址已無從考證,故将此處設為“日僞電廠遺址”。n

位于漠河縣興安鎮北4千米的黑龍江中,為黑龍江第二大島,距中國岸50米,距俄國岸350米。島嶼對岸為雅克薩城,今為俄國阿爾巴金諾。在雅克薩之戰間,清軍在島上築土城、建營盤,設置指揮部,成為清軍收複雅克薩的橋頭堡,因築土城而得現名。n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