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戲

滑稽戲

中國戲劇品種
滑稽戲是上海一帶的地方戲劇劇種之一,現主要流行于上海及其周邊吳語地區。 多以上海話作為表現語言,同時大量模仿吳語太湖片方言,偶爾也有對北方話、粵語等其他方言的模仿。2009年6月20日,滑稽戲(蘇州滑稽戲)列入江蘇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011年5月23日,滑稽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1]
  • 中文名:滑稽戲
  • 非遺級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 非遺編号:
  • 申報地區:江蘇省蘇州市
  • 起源地區:上海市
  • 起源時間:抗戰時期
  • 流行地區:上海、蘇南、浙江
  • 遺産編号:IV-156

劇種起源

滑稽戲是在抗日戰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新興戲曲劇種。它流行于上海、江蘇南部、浙江等許多地區,受到廣大觀衆的歡迎。1957年至1965年期間,南京市滑稽劇團常沿長江中上遊各埠及湖南、廣東、廣西等地演出。蘇州市滑稽劇團足迹也遍及江蘇、浙講、上海、安徽、湖北、河南等省市。

發展簡史

滑稽戲的形成與發展同文明戲(新劇)、獨腳戲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聯系。文明戲又稱通俗話劇或方言話劇,它是由“新劇”(又稱愛美劇)分化出來的。文明戲中角色有滑稽一行,與小生、悲旦、潑旦、老生合稱為“四庭柱一正梁”。

滑稽戲剛從文明戲派生出來之時,其表演藝術及腳色分行一仍文明戲體例,僅是改由大滑稽行的演員領銜,劇中安排較多笑料。後獨腳戲與文明戲合流,形成了一個有說有唱着重于制造笑料的特殊戲劇表演藝術。蘇州的滑稽戲在其形成的前期,全以對白為主,絕少唱的插入,後來劇中唱的成分逐步增加。張幻爾反對“硬滑稽”,主張,‘肉裡噱”,事事在情理之中,又處處出意料之外,才引起觀衆哄堂大笑。他追求笑料的幽默隽永,使觀衆看後,時隔多日還要發笑,這是蘇州滑稽戲一貫的風格。

演變曆史

滑稽戲是由文明戲演變、發展而來的一種獨特的喜劇藝術樣式,它主要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蘇、浙江的部分地區。

1920年前後形成于上海。如果說,在曆史悠久的中國傳統喜劇藝術中,從先秦時代的俳優、唐代的參軍戲到元明雜劇裡的滑稽穿插,是現代滑稽戲的遠祖,那麼曲藝獨腳戲則是滑稽戲的近親,而獨腳戲又直接源自民間說唱和文明新戲。

早在清朝末年,江南農村就出現了一種專門“說潮報”的民間藝人,演唱内容以新聞和時事為主,中間常穿插一些滑稽故事和笑話,又名“說新聞”。其中以自稱“小熱昏”的杭州藝人杜寶林最為有名,他以“說潮報”的形式在杭州街頭賣梨膏糖,出言诙諧,諷刺時弊,深受歡迎。文明戲演員江笑笑就曾深受杜寶林影響,并将杜寶林的“段子”加以改編和豐富,在杭州、上海登台演出,他的特長是以“說”為主,代表作有《火燒豆腐店》、 《瞎子借雨傘》等,因擅長反映社會現象,人稱“社會滑稽”或“文明滑 稽”。被稱為“獨腳戲創始人”的文明戲演員王無能也受到蘇州民間說唱的影響,并經常把賣梨膏糖中的滑稽段子用在文明戲的演出中。當時,文明戲的演員行當有五種,“滑稽”即為其中之一,王無能很早就是文明戲的滑稽演員,也曾在蘇州、上海接堂會,專演滑稽段子,1927年脫離文明戲後,正式在上海登台演唱獨腳戲,他以“學”為主,代表作有《哭妙根笃爺》、《各地堂倌》等,人稱“老牌滑稽”。劉春山原在上海城隍廟“說因果”,是城隍廟著名賣梨膏糖的朱品齋的學徒,擅長浦東說書和各種滑稽小調,以快“唱”著稱,能根據報紙新聞即興編演節目,故稱“潮流滑稽”,代表作有《一百零八将》、《遊碼頭》等。王無能、江笑笑和劉春山是最早登台演獨腳戲的老藝人,被稱為“滑稽三大家”,他們以各具特色的獨腳戲于20世紀20年代相繼出現于上海的曲藝舞台,從而宣告了一個新的曲藝形式——獨腳戲的誕生。

滑稽戲的誕生經過,一方面表明它與民間說唱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滑稽三大家”都曾直接受到都市民間藝人的影響,街頭賣梨膏糖藝人的“說新聞”、“小熱昏”等民間說唱是這一曲藝形式的藝術源頭,另一方面,獨腳戲又是直接孕育于文明戲之中的,早期的獨腳戲演員大多曾是文明戲演員,獨腳戲所說的段子,有的也是從文明戲的滑稽趣劇摘取改編而來,正如歐陽予倩所說:“上海獨角戲的藝人像江笑笑、王無能、張冶兒、陸笑(嘯)吾、伊(易)方朔等都是新劇演員,所以滑稽戲在表演方面可以說和新劇的滑稽戲是一脈相承的”。。

1930-40年代是滑稽發展的鼎盛時期,在上海各大遊樂場、電台播音和堂會演出的藝人最多時達到一百多檔。第一代著名的滑稽藝人還有鮑樂樂、趙希希、陸奇奇等人,繼起的第二代滑稽藝人有朱翔飛、程笑亭、範哈哈、笑咪咪、笑嘻嘻、姚慕雙、周柏春、袁一靈、楊華生、文彬彬等,其中很多人也都是後來滑稽的著名演員。

1941年底,太平洋戰争爆發,日軍進占租界,上海遊樂場營業蕭條,堂會生意清淡,電台被敵僞封鎖,獨腳戲藝人謀生困難,于是出現了獨腳戲藝人聯合起來演出的大型滑稽戲和滑稽戲劇團。1942年初,江笑笑發起和組織楊天笑、趙寶山、仲心笑等采用文明戲的體制,發揮滑稽的表演手法,演出了第一個有故事情節和扮演人物的正本大戲《一碗飯》,劇作諷刺囤積居奇的米店老闆,同情衣食無着的下層人民,引起市民廣泛共鳴,頗受歡迎,被認為是由獨腳戲到滑稽戲的第一個劇目。與此同時,江笑笑、鮑樂樂等又組織成立了第一個滑稽戲劇團“笑笑劇團”,最初演出的劇目有《荒乎其唐》、《五顔六色》等,随後,其他獨腳戲藝人和部分文明戲演員也紛紛組織滑稽戲劇團,至1940年代末,僅上海就有大小職業滑稽戲劇團40多個。此後,曲藝獨腳戲雖依然存在,戲劇滑稽戲卻從此誕生,很多演員也是獨腳戲與滑稽戲一身二任。滑稽戲因與話劇的淵源關系,它在藝術上保留了話劇的很多特點。

上一篇:九局下半

下一篇:屠夫狀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