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酒斬華雄

溫酒斬華雄

四大名著之一長篇曆史小說中的一個經典情節
“溫酒斬華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曆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情節。描述的是: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後,殘暴不仁、擅權于朝堂。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将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内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見于《三國演義》第五回。《斬華雄》也成為京劇中的一出著名的劇目。關公斬了華雄,于是名揚天下。
    中文名: 别名: 作者: 類型: 連載平台: 最新章節: 是否出版: 中文名稱:溫酒斬華雄 出 處:長篇曆史小說《三國演義》 性 質:小說中的故事情節 主要人物:華雄,董卓,袁紹,曹操等 所屬時期:三國時期 所屬回數:《三國演義》第5回

簡介

“溫酒斬華雄”是四大名着之一的長篇曆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情節。描述的是: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後,殘暴不仁、擅權于朝堂。以袁紹、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讨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耀武揚威、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将接連被華雄斬殺之時,關羽主動請纓前去戰華雄,在溫酒未冷卻的極短時間内斬殺華雄,關羽從此名震諸侯。見于《三國演義》第五回。

演義原文

《三國演義》第五回發矯诏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部分)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着孫太守赤帻,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骁将俞涉曰:“小将願往。”紹喜,便着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衆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将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衆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将顔良、文醜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願往斬華雄頭,獻于帳下!”衆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鐘,立于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瓒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

紹問現居何職。瓒曰:“跟随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衆諸侯無大将也?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酾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衆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衆皆失驚。正欲探聽,鸾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後人有詩贊之曰: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咚咚。

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曹操大喜。隻見玄德背後轉出張飛,高聲大叫:“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裡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袁術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曹操曰:“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袁術曰:“既然公等隻重一縣令,我當告退。”操曰:“豈可因一言而誤大事也?”命公孫瓒且帶玄德、關、張回寨。衆官皆散。曹操暗使人赍牛酒撫慰三人。

人物

華雄

華雄(154-191),中國東漢末年的武将,為董卓帳下都督。據正史記載,公元190年,關東軍閥聯合讨伐董卓,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大破董卓軍,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所殺。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對華雄這個角色有較多的發揮,描寫華雄為董卓的猛将,自薦抵抗山東地區反對董卓的諸侯聯軍于汜水關前,他先後斬殺濟北相鮑信之弟鮑忠、孫堅部将祖茂、以及袁術部将俞涉和韓馥手下潘鳳等人,最後關東聯軍派出關羽與之一對一決鬥而被殺。《斬華雄》也成為京劇中的一出著名的劇目。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

關羽

關羽(162-220),字雲長,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将領,自劉備于鄉裡聚衆起兵開始追随劉備,是劉備最為信任的将領之一,為三國當中的“義絕”。

三國志記載

靈帝崩,卓擅朝政,橫恣京城。諸州郡并興義兵,欲以讨卓。江表傳曰:堅聞之,拊膺歎曰:“張公昔從吾言,朝廷今無此難也。”堅亦舉兵。荊州刺史王叡素遇堅無禮,堅過殺之。案王氏譜,叡字通耀,晉太保祥伯父也。吳錄曰:叡先與堅共擊零、桂賊,以堅武官,言頗輕之。及叡舉兵欲讨卓,素與武陵太守曹寅不相能,楊言當先殺寅。寅懼,詐作案行使者光祿大夫溫毅檄,移堅,說叡罪過,令收行刑訖,以狀上。堅即承檄勒兵襲叡。叡聞兵至,登樓望之,遣問欲何為,堅前部答曰:“兵久戰勞苦,所得賞,不足以為衣服,詣使君更乞資直耳。”叡曰:“刺史豈有所吝?”便開庫藏,使自入視之,知有所遺不。兵進及樓下,叡見堅,驚曰:“兵自求賞,孫府君何以在其中?”堅曰:“被使者檄誅君。”叡曰:“我何罪?”堅曰:“坐無所知。”叡窮迫,刮金飲之而死。

比至南陽,衆數萬人。南陽太守張咨聞軍至,晏然自若。英雄記曰:咨字子議,颍川人,亦知名。獻帝春秋曰:袁術表堅假中郎将。堅到南陽,移檄太守請軍糧。咨以問綱紀,綱紀曰:“堅鄰郡二千石,不應調發。”咨遂不與。堅以牛酒禮咨,咨明日亦答詣堅。酒酣,長沙主簿入白堅:“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咨大懼欲去,兵陳四周不得出。有頃,主簿複入白堅:“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讨,請收出案軍法從事。”便牽咨于軍門斬之。郡中震栗,無求不獲。吳曆曰:初堅至南陽,咨既不給軍糧,又不肯見堅。堅欲進兵,恐有後患,乃詐得急疾,舉軍震惶,迎呼巫醫,禱祀山川。遣所親人說咨,言病困,欲以兵付咨。咨聞之,心利其兵,即将步騎五六百人詣營省堅。堅卧與相見。無何,卒然而起,按劍罵咨,遂執斬之。此語與本傳不同。前到魯陽,與袁術相見。術表堅行破虜将軍,領豫州刺吏。遂治兵于魯陽城。當進軍讨卓,遣長史公仇稱将兵從事還州督促軍糧。施帳幔于城東門外,祖道送稱,官屬并會。卓遣步騎數萬人逆堅,輕騎數十先到。堅方行酒談笑,敕部曲整頓行陳,無得妄動。後騎漸益,堅徐罷坐,導引入城,乃謂左右曰:“向堅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籍,諸君不得入耳。”卓兵見堅士衆甚整,不敢攻城,乃引還。英雄記曰:初堅讨董卓,到梁縣之陽人。卓亦遣兵步騎五千迎之,陳郡太守胡轸為大督護,呂布為騎督,其馀步騎将校都督者甚衆。轸字文才,性急,預宣言曰:“今此行也,要當斬一青绶,乃整齊耳。”諸将聞而惡之。軍到廣成,去陽人城數十裡。日暮,士馬疲極,當止宿,又本受卓節度宿廣成,秣馬飲食,以夜進兵,投曉攻城。諸将惡憚轸,欲賊敗其事,布等宣言“陽人城中賊已走,當追尋之;不然失之矣”,便夜進軍。城中守備甚設,不可掩襲。于是吏士饑渴,人馬甚疲,且夜至,又無塹壘。釋甲休息,而布又宣言相驚,雲“城中賊出來”。軍衆擾亂奔走,皆棄甲,失鞍馬。行十馀裡,定無賊,會天明,便還,拾取兵器,欲進攻城。城守已固,穿塹已深,轸等不能攻而還。堅移屯梁東,大為卓軍所攻,堅與數十騎潰圍而出。堅常着赤罽帻,乃脫帻令親近将祖茂着之。卓騎争逐茂,故堅從間道得免。茂困迫,下馬,以帻冠冢間燒柱,因伏草中。卓騎望見,圍繞數重,定近覺是柱,乃去。堅複相收兵,合戰于陽人,大破卓軍,枭其都督華雄等。

是時,或間堅于術,術懷疑,不運軍糧。江表傳曰:或謂術曰:“堅若得洛,不可複制,此為除狼而得虎也”,故術疑之。陽人去魯陽百馀裡,堅夜馳見術,畫地計校,曰:“所以出身不顧,上為國家讨賊,下慰将軍家門之私雠。堅與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軍受谮潤之言,還相嫌疑!”江表傳載堅語曰:“大勳垂捷而軍糧不繼,此吳起所以歎泣于西河,樂毅所以遺恨于垂成也。原将軍深思之。”術踧唶,即調發軍糧。堅還屯。卓憚堅猛壯,乃遣将軍李傕等來求和親,今堅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許表用之。堅曰:“卓逆天無道,蕩複王室,今不夷汝三族,縣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豈将與乃和親邪?”複進軍大谷,拒雒九十裡。

為何要溫酒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假托皇帝诏書,召集天下英雄圍攻董卓。兵臨城下,卻被對方手下大将華雄連斬三員大将。正當大家愁眉不展之時,一名馬弓手主動請纓。上陣之前,曹操特為他熱了一杯“壯膽酒”,此人卻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不一會兒,這人就提了華雄的頭凱旋歸來,舉杯飲酒時,酒,還是溫熱的。

這名馬弓手,名叫關羽;這個故事,史稱“溫酒斬華雄”。《三國演義》與酒有關的故事,還有“煮酒論英雄”。但凡三國人物喝酒時,都要“煮酒”或“溫酒”,即使在兩軍對壘的危急時刻,曹操敬關羽的“壯膽酒”,也都是熱的。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嗎?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假托皇帝诏書,召集天下英雄圍攻董卓。兵臨城下,卻被對方手下大将華雄連斬三員大将。正當大家愁眉不展之時,一名馬弓手主動請纓。上陣之前,曹操特為他熱了一杯“壯膽酒”,此人卻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不一會兒,這人就提了華雄的頭凱旋歸來,舉杯飲酒時,酒,還是溫熱的。

這名馬弓手,名叫關羽;這個故事,史稱“溫酒斬華雄”。《三國演義》與酒有關的故事,還有“煮酒論英雄”。但凡三國人物喝酒時,都要“煮酒”或“溫酒”,即使在兩軍對壘的危急時刻,曹操敬關羽的“壯膽酒”,也都是熱的。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嗎?

原來,在中國古代,人們喜歡喝溫酒。溫酒不傷脾胃,能夠起到保健作用。同時,經過溫熱的酒,喝起來更加綿甜可口,可以讓人體會到“溫酒澆枯腸,戢戢生小詩”的意境。此外,溫酒還有加熱滅菌的功能。

因為常常要溫酒,便有了專門用來溫酒的溫酒器。關于溫酒器的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漢代,人們把這種溫酒器叫“樽”,直到唐代,李白仍在他的詩中吟詠:“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由于氣候原因,三國時期南北方的飲酒習慣略有不同。

南方人用一種極為雅緻有趣的酒杯喝酒。據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載,三國曹魏時代,鄭公悫及其幕僚們發明了一種碧筒飲。所謂碧筒飲,就是采摘剛剛冒出水面的新鮮荷葉盛酒,再将葉心捅破,使莖葉相通,然後從莖管中吸酒。酒香夾裹着蓮香,實在是香冷美妙的天然飲品。

受碧筒飲的影響,唐宋的能工巧匠,用金、銀、玉、瓷、琥珀等質材,模仿荷葉的形狀,制作成各種各樣的酒杯,世稱“荷葉杯”。

魏晉不愧為“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除了充滿想象力的碧筒飲,更有巧奪天工的鹦鹉螺杯。現藏南京博物館的鹦鹉螺杯,高10.2厘米,寬13.3厘米,敞口外撇,純粹依照鹦鹉螺殼的自然形态制成。看上去,仿佛一隻栩栩如生的鹦鹉,轉過頭來梳理自己的羽毛,又像是把頭插入翅中酣然睡去的鳥兒。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鹦鹉螺杯。鹦鹉螺産自印度尼西亞的深海和中國的南方海域,它外形美麗,數量稀少,是極其珍貴的物種,迄今已有上億年的生存曆史,有“活化石”之稱。

更令人驚異的是,這隻鹦鹉螺杯不僅美麗非凡,還有藏酒的妙用。原來,鹦鹉螺殼内有許多隔層,隔層間有小孔相通,倒酒時,酒從小孔流入每個隔層中,使人不能将杯中酒一飲而盡,無形中,為那些不擅飲酒的人提供了藏酒的機妙。

因其自然天成的美麗,鹦鹉螺杯在曆史上享有盛譽,駱賓王的“鳳凰樓上罷吹箫,鹦鹉杯中休勸酒”;李白的“鸬鹚勺,鹦鹉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都是對鹦鹉螺杯的贊美。

而在北方,人們更喜歡用可以溫酒的銅酒樽。曹植的《七啟》詩:“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蟻鼎沸,酷烈馨香”,寫的就是銅酒樽溫酒,那熱氣騰騰的景象。但,為什麼“浮蟻鼎沸”呢?

原來,三國時期,以蒸餾法造酒的技術尚未發明,人們飲用的,一般是用黍或大米釀成的酒。這樣釀出的酒,酒面上會浮起一層淡綠色的糟沫。文人墨客便把這層糟沫,稱為“浮蟻”或“綠蟻”。詩中的“浮蟻”,指的就是酒糟。

說到釀酒方法,還有曹操的一份功勞。東漢末期,曹操發現家鄉一位已故縣令的家釀法新穎獨特,所釀的酒醇厚無比,便将此方獻給了漢獻帝。後來,這種家釀法成為釀酒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補料發酵法。

倡導了家釀法的曹操,在青梅煮酒之後,橫槊賦詩,留下了“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千古絕唱。當曆史的煙雲散盡,詩人的吟唱遠去,銅酒樽、碧筒飲、鹦鹉螺杯,一件件與酒有關的文化符号,又将我們帶回那個到處是酒香、到處見英雄的年代。

曆史背景

曆史背景戰争意義

“斬華雄”這場戰鬥,無論是對關羽還是對這次戰争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就關羽而言,這是他一生英雄的戰鬥曆史的開端,在這以前他隻不過是一個區區縣令手下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的馬弓手;從這以後,就一發而不可收拾,斬将立功,聲名大振。

就這次戰争的意義而言,他為這支讨董聯軍赢得了第一個勝利,鼓舞了聯軍的士氣,大大打擊了董卓的氣焰,為聯軍進入汜水關、大破虎牢關打開了勝利之門。

戰争背景

漢室不興,皇綱失統。董卓專權,濫殺君臣百姓,緻使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十七路諸侯響應了曹操的号召,公推袁紹為盟主,以長沙太守孫堅為先鋒,組成“多國部隊”聯合讨伐董卓。兵到了汜水關,首次與敵人交鋒,就遇上了勁敵董卓的部将華雄。華雄這個人勇猛善戰,十分厲害,第一陣交鋒就刀劈了“多國部隊”的部将鮑忠,接着又把“多國部隊”的先鋒孫堅趕得投無路,連頭上的帽子都作了敵人的戰利品;幸好部将祖茂以死相救,才掩護孫堅得以逃脫,不然的話連孫堅的性命也難以保住。

雙方交戰到天明,華雄引兵上關;兵臨城下,形勢十分危急。先鋒孫堅“傷感不已”,盟主袁紹這時也束手無策,隻好召集大家開會,商議退敵之策。衆諸侯也毫無辦法,一個個閉口不語。就在這種窘迫的形勢下,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又來寨前大罵搦戰,袁術骁将俞涉、韓馥上将潘鳳出去迎戰,接連都被華雄斬首。正在衆人大驚失色的時候,關羽毛遂自薦,在一杯酒還沒有涼下來的一刹那功夫,已提了華雄的頭擲于地上,為“多國部隊”解了圍。

小說評析

本來,這是一個戰鬥英雄斬将立功的戰鬥場面,一般的寫法總是要大寫特寫戰場的情景;然而在這裡,作者卻不直接去寫戰場,而是着意來寫會場;把戰場放在會場後面來寫。會場的空氣和人們的情緒又完全受着戰場的支配,就象是一幕劇,場景始終不換,戲一直在中軍賬裡開展,戰鬥放在後場進行。可是,戰場上的殺聲、鼓聲、喊聲卻一直震蕩着會場上人們的耳鼓和心弦。例如,鼓聲、殺聲、折兵斬将,這些戰場情景全是耳聞,這是虛寫;議論、争吵、派兵遣将,這些會場情景才是眼見,這是實寫。又如,全場的中心人物關羽往來于戰場、會場之間;他的沖鋒陷陣的戰鬥聲勢和神威,是耳聞,這是虛寫;“鸾鈴響處,馬到中軍”的刹那之間,可以說既是耳聞又是眼見;“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的英雄氣概,才是眼見,這是實寫。而會場上的人們,時而“大驚”,時而“失色”,時而“失驚”,時而又“大喜”,時而又“大怒”或“大叫”。這些在會場表現出來的人們的激蕩不安的各種情态,又無一不和戰場上的動靜緊緊相關。這樣就把戰場和會場緊緊連在一起了。同時,由于既有會場,又有戰場;既寫耳聞,又寫目睹;既有實際情景的描繪,又有情勢氣氛的烘托;即所謂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實結合,就對英雄人物的塑造,起到了一種傳神壯威的作用。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的具體運用就體現于此。

虛實結合使作品達到了異常精煉的程度,而且體現出了不同于其他戰争描寫的獨特的藝術風格。第一、這種實寫會場,虛寫戰場的藝術手法,有利于在有限的篇幅裡取得更大的容量,擴大了表現的内容,豐富了作品的思想和藝術,既不至于陷于孤立地去表現一個人或一件事,同時又可以通過一個人或一個件事巧妙地揭示諸侯聯軍内部的複雜性,使中心人物的形象在複雜的矛盾關系突現出來。“斬華雄”本是一個戰事,在這個有限的篇幅裡,既要寫戰争場面,又要表現各派勢力的複雜矛盾沖突,體現戰争的政治性和作品的思想性,還要突現中心人物形象,作者運用實寫會場,虛寫戰場的方法,就可以收到作者預想的藝術效果。第二、從會場的角度去寫戰場,有利于節省墨筆,又便于取舍,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戰場描寫。

按照一般的寫法,描寫戰争總是直接地、正面地去描寫戰場上将士們如何與敵搏鬥、厮殺﹑戰鼓催、戰馬叫﹑大戰幾百回合、你追我逃、人仰馬翻、火光一片、殺聲震天……等等,仿佛身臨其境。這樣的戰場描寫,在《三國演義》中并不少見。如“赤壁之戰”的戰争場面描寫就屬此類。然而,“斬華雄”則不是這樣。“溫酒斬華雄”同樣是描寫戰争,但不一味去寫。如華雄與俞涉、華雄與潘風﹑關羽與華雄的交戰等等,應該說這些都是惡戰,交戰的場面無一不是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然而作者在這裡把這些具體交戰的過程一概省去了,為的是抓住傳神之處,突出精彩的側面,收取以虛寫實、以實補虛的效果。那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的宏偉戰争場面和氣氛,始終強烈地鼓蕩着讀者的耳膜,依然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中心人物關羽敏捷、威猛的英雄形象依然表現得淋漓盡緻。由此可見,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已被作者運用到了非常娴熟的地步。第三、這種虛實相結合的手法,有利于創造一個富有特征的情勢和氛圍,從而烘托中心人物的英雄氣概和精神威力。人物的性格特征,就該融合在人物的一切行為當中。一個戰鬥英雄,在他是戰鬥行為裡自然會帶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三國演義》的作者就十分善于從他的人物的戰鬥行為中把握他的英雄性格。關羽的戰鬥行為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他不以玩刀弄杖﹑拳打腳踢或者酣戰幾百回合的血氣之勇來顯示自己的威猛,而是以凜冽的精神氣魄和逼人的威懾力量見長,所以常常以神速戰術顯示他的英風豪氣,以緻使得外來的強敵不可逼近他,就予以制服。誰要是與他交戰,總是手起刀落,人頭落地,行動異常迅速。神速,此乃關羽戰鬥行到動的一大特色。

在“斬華雄”這個情節裡,作者為了突現關羽“神速”的戰鬥風格,運用了虛實相結合的手法,創造了一個富有特征的情勢和氛圍,從而使中心人物關羽的形象得到了很好的烘托,可謂是匠心獨具。例如,作者并不直接描寫關羽的武藝如何高強,隻是着意渲染華雄如何勇不可擋,衆諸侯如何驚恐失色,這都是為了造勢。關羽在一杯酒尚有餘溫的頃刻間,已提了華雄的頭,擲于中軍帳前。雖然沒有直接寫關羽之勇,但卻通過華雄的骁勇、諸侯的驚恐創設了一個富有特征的情勢和氛圍,把關羽的威武形象襯托得更加鮮明生動。這裡有虛寫,有實寫,實寫會場,虛寫戰場;實寫戰鬥結果,虛寫戰鬥過程。由此可見,要烘托中心人物的特征,就必須為此創造一個富有特征的情勢氛圍;要創造這樣一個情勢和氛圍,虛實結合是理想的寫作手法;這也是作者巧妙的構思安排。

史實探詳

(一)陳壽《三國志·孫破虜讨逆傳》-------孫堅複相收兵,合戰于陽人,大破卓軍,枭其都督華雄等。

(二)小說《三國演義》中關羽斬華雄一段很是精彩,可惜不是曆史事實——據史書記載:初平元年(公元190)正月,關東州郡起兵讨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當時公孫瓒還在幽州,并沒有前來會合。劉備這時還沒有依附公孫瓒,怎麼會随公孫瓒前來呢?原來劉備鞭打督郵,棄官亡命之後,不久就趕上大将軍何進派遣都尉(貫guàn)丘毅到丹陽募兵,劉備一小夥人和他同行,在下邳遇到黃巾軍,力戰有功,劉備被任命為下密丞,後來又做了高唐尉,又升任高唐縣令。為黃巾軍所破,去投靠中郎将公孫瓒,被任命為别部司馬。劉備任别部司馬的時間,《三國志》沒有記載,《資治通鑒》和元人郝經的《續後漢書》都編排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十月,是在關東州郡結盟将近兩年以後。從當時的情勢來看,這還是較為符合實際的。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的年初,在各州郡起兵讨董卓的時候,劉備大約還在下密為縣丞,或在高唐為縣尉、縣令,并沒有在洛陽外圍的前線上,關羽是不會在那裡斬華雄的。

演義裡列舉的十八路諸侯,其中馬騰、公孫瓒、孔融、陶謙并未參加。也就是說,加上曹操、袁紹一共實際是十四路諸侯。而且這些諸侯們在酸棗會盟時,曹操、袁紹、孫堅等重要同志并沒到場。各路太守、刺史們你推我讓,誰也不肯登壇主持儀式,最後推出一個顯然不夠級别的廣陵功曹臧洪來。這臧洪居然也不推辭,于是慷慨登壇宣讀了讨董檄文。

檄文内容還是跟演義中基本一樣。不過,擔當這一重要曆史角色的人物被換掉了。

當然,錯過這一重要曆史時刻的還有大耳朵和他的兄弟,因為公孫瓒當時還在幽洲,而大耳朵此時也還沒來得及投奔他麾下做别部司馬,這其中相隔時間有兩年。因此種種原因,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成為了虛構,三英戰呂布也成為不可能發生的故事。

不過牛氣烘烘的華雄确實是死了,斬他的雖不是關羽,此人名聲卻也不辱沒他一顆好頭,正是長沙太守孫堅。

上一篇:養小鬼

下一篇:CS王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