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偉

溥偉

道光帝旻甯曾孫
愛新覺羅·溥偉(1880年12月30日—1936年10月10日),别稱錫晉齋主,清末宗室,道光帝旻甯曾孫,恭親王奕訢之孫,貝勒載滢之子。[1]溥偉于1880年(光緒六年)12月13日出生于北京,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承襲王爵。曆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煙事務大臣等要職。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東山再起,遭到溥偉和良弼的堅決反對,并組織宗社黨,企圖阻止南北和談。清朝滅亡後,溥偉勾結日本人,意圖恢複清朝統治,并在東北發起滿蒙獨立運動。不久又移居大連,九一八事變之後,為誘使溥儀與日本人合作,日本人别有用心的安排溥偉在沈陽祭陵。溥儀見狀決定和日本人合作。從此,溥儀對溥偉心存戒慮,未給溥偉一官半職,連零錢也不肯接濟,1936年,溥偉卒于新華旅社。時年五十六歲。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本名:愛新覺羅·溥偉 别稱:錫晉齋主 所處時代:清代 民族族群:滿族 出生地:京師順天府 出生時間:1880年12月13日 去世時間:1936年10月10日 主要作品:《春日》、《登崂山賦》 官職:官房大臣、禁煙事務大臣 王爵:恭親王

人物生平

襲承王爵

溥偉于1880年(光緒六年)12月13日出生于北京,系第一代恭親王奕訢的嫡孫。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承襲王爵。曆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煙事務大臣等要職。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曾被列為光緒皇帝繼嗣人選。慈禧太後死後,與攝政王載沣策劃誅殺袁世凱未遂。

妄圖複辟

溥偉在青島時,經常到三江會館與清朝遺臣們會面,溥偉派宗社黨骨幹升允去勾結日本人,聯系蒙古貴族進行武裝叛亂;并派自稱是曾國藩的孫子曾明本,去大連善耆處,擔任由日本人協助組建的複辟武裝參謀長。

1913年春,聯絡了在青島和外地的清朝遺宦有:劉廷琛、胡嗣瑗、于式枚、陳诒重、胡思敬、勞乃宣、王寶田、溫肅等為複辟而奔走的人,确定在争取北洋軍閥主要對象是馮國璋和辮帥張勳。企圖拉攏馮、張合二而一的兵力來實現複辟,一舉恢複清室。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乘機從德國手中将青島奪去。在日德交戰時,青島的遺老,大都離開青島,到外地避亂。

在日本的支持下,溥偉和善耆搞起“滿蒙獨立運動”,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黨,還在遼東一帶召納土匪,秘密組織“勤王軍”,為複辟清室費盡心機。1916年2月,溥偉在青島期間收到升允自東京送來的密函,信中叙述升允在日本聯絡上層力量支持複辟活動。見此信,溥偉遂和善耆加快了複辟步伐,并預謀6月中旬在遼南一帶舉事。不料6月6日袁世凱突然病死後,日本政府随之改變了對華政策,将宗社黨軍隊和蒙古騎兵解散,遼南舉事落空。

1917年張勳複辟,溥偉一旁觀望,沒有參加。

移居大連

1921年6月,溥偉偕同10餘人,由青島乘小火輪至崂山太清宮,遊覽了許多景點,并到宮内各殿禮拜,題太清宮三官殿匾額:“博施濟衆”。曾留有《登崂山賦》,又作《崂山歌》。1922年2月善耆死亡,溥偉複辟清室的希望成空。同年秋天,在中國收回青島之前,溥偉從青島移居大連,在黑石礁築室“星浦山莊”(今為大連星海賓館),閑居中廣交大連文人,賦詩作畫,以打發其惆怅無聊的日子。他的《春日》詩最能表達複辟無望的心情。

上一篇:underoath

下一篇:能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