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全日制高等職業學院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是以培養船舶工業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面向全國招生的全日制高等職業學院。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59年的國家級重點中專——渤海船舶工業學校,徐向前元帥、楊成武将軍曾先後為學院題寫校名,先後隸屬于國家第六機械工業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和國防科工委,2001年經遼甯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與葫蘆島師範學校、葫蘆島廣播電視大學合并組建而成。學院地處遼甯省葫蘆島市興城首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東側,占地面積728畝,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價值9700多萬元,圖書館藏書50萬餘冊,現有全日制在校生8200餘人。開設了面向船舶工業、軍工行業、機械行業、信息産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師範教育等開設了51個專業及專業方向。被國家教育部确定為“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和“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驗校”。[1]
  • 中文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 外文名: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
  • 簡稱:渤海船院
  • 辦學性質:公辦高校
  • 學校類别:理工類
  • 學校特色:省市共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
  • 主管部門:遼甯省教育廳、葫蘆島市政府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李榮軍
  • 高職專業:41
  • 校訓:厚德笃學 知行合一
  • 校歌:船院,我永遠的殿堂
  • 院校代碼:12931
  • 主要獎項:國家骨幹高職院校立項建設單位

曆史沿革

1959年,渤海造船廠工人技術學校定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渤海造船廠船舶制造學校,開始面向社會招生。

1962年9月,學校更名為渤海船舶工業學校,由第三機械工業部第九局領導。

1966年至1979年,渤海船校在文革動蕩中辦學,艱難前行。

1980年5月16日,原第六機械工業部下文恢複渤海船舶工業學校,隸屬于渤海造船廠。

1985年1月1日,渤海船舶工業學校從工廠劃出,成立獨立的地師級單位。

1991年,在錦西市教育的領導和支持下,遼甯廣播電視大學錦西分校成立,1994年更名為遼甯廣播電視大學葫蘆島分校。

1997年,葫蘆島師範學校成立,隸屬于葫蘆島市教育委員會。

2001年,經遼甯省政府批準,渤海船舶工業學校與葫蘆島廣播電視大學、師範學校合并組建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劃歸地方,實行省市共建。

辦學條件n

師資隊伍

學院擁有一支專業結構合理、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素質優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62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60人,副高級職稱206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182人;省級教學名師5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省級專業帶頭人5人;省級以上專家10人,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1人、千人層次1人;“雙師型”專業課教師比例超過90%。n

院系專業

學院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标,堅持“立足船舶、服務軍工、面向社會”的辦學定位,面向船舶工業、軍工行業、機械行業、信息産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師範教育等開設了41個專業及專業方向。

其中,遼甯省示範專業3個、遼甯省品牌專業7個,焊接技術及自動化專業、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為全國機械行業特色專業。船舶工程技術、船舶動力裝置技術、船舶電氣技術、數控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五大專業群,均屬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産業集群範圍。擁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遼甯省精品課程10門。

通過校企合作,制定了54門優質核心課程标準,開發建設了54門工學結合的優質核心課程,開發了與崗位核心能力配套的54個教學軟件包(包括課件、課程仿真軟件、網絡課程、習題系統、考試考核系統、課程評價系統),合作編印出版了專業教材61部,開發網路課程82門。

院系

開設專業

船舶工程系

船舶工程技術、建築室内設計、建築鋼結構工程技術、船舶舾裝工程技術、船舶塗裝工程技術、遊艇設計與制造、海洋工程技術、船舶檢驗

動力工程系

船舶動力工程技術、輪機工程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制冷與空調技術、船舶動力工程技術(船舶管系)

電氣工程系

船舶電氣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船舶通信與導航、智能控制技術

機電工程系

船舶機械工程技術、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模具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港口機械與自動控制、工業機器人技術

材料工程系

焊接技術及自動化、理化測試及質檢技術(無損檢測技術)、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鑄造)、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技術

信息工程系

軟件技術、數字媒體應用技術、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通信技術

管理科學系

電子商務、旅遊管理、市場營銷、酒店管理、空中乘務

師範教育系

小學教育、學前教育、老年服務與管理

學院現有八系四部,船舶工程系、動力工程系、電氣工程系、機電工程系、材料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科學系、師範教育系n

教學建設

立項時間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主要)

2010

船舶CAD/CAM

彭輝

立項時間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主要)

2006

船舶柴油機

聶雲超

焊接結構

鄧洪軍

2007

金屬學與熱處理

王學武

高職英語

付虹彩

2008

工程力學

張向陽

機械制圖

朱鳳豔

2009

模拟電子技術

李妍

2010

船舶輔機

許寶森

數控編程與加工

張麗華

質量工程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擁有遼甯省示範專業5個、品牌專業7個,全國機械行業特色專業2個;國家重點支持的産業集群範圍5個;擁有職業教育示範性虛拟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1個,國家精品課1門,遼甯省精品課10門。擁有4個國家級實訓基地,4個省級(行業)研究培訓基地,5個校内生産性實訓基地,141個實訓室,11個校外教學型實訓基地。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11月,學院有4個校級工程技術中心;有院士工作站、大師技能工作站和材料專家工作站。 

校級工程技術中心:船海工程技術應用研發中心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材料專家工作站。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超高強鋼氫緻延遲開裂與氫滲透行為的研究

萬榮春

原位聚合法制備酚醛樹脂/氧化石墨烯複合材料及性能

李輝

造船“老技術”升級--非焊接形式船舶分段裝配方法研究

陳宏宇

DP1000超高強鋼/6082鋁合金異種金屬MIG焊的研究

王博

汽車高強鋼的腐蝕行為研究

陳曦

高職院校院系兩級科研管理機制研究

劉月

終身教育視域下葫蘆島老年教育信息化的特點及可行性研究

紀丹

姓名

題目

李震

暢捷通T+管理系統的開發與實施

馬健

實戰型外貿人才專業培養研究

趙群

VR視頻教學系統插件編制

盧馨

遊艇設計研究開發

劉揚

音樂教育資源的共建與應用

蔡新梅

可報警溫度計的開發

關金名

企業職工計算機培訓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夏金迪

Camtasia Studio 微課制作技術研究

劉強

WIFI環境下的考勤管理系統

張岩

語文教育資源的共建與應用

王建紅

基于多媒體仿真的建築CAD系統模型建立

張躍

房屋拆遷管理系統的研究及應用

韓彩娟

冷庫節能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王楠楠

幼兒國學教學軟件課程體系設計

管旭

PLC在中央空調控制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王麗琴

庫房安防系統設計與調試

李娟

微課學習在企業培訓中的應用研究

李娟

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李娟

企業員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

陳磊

企業人員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馬蓉平

企業網站設計開發

嶽文軍

物流客戶信息管理系統的構建與應用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11月,學院有科研成果獲獎40項,橫向科研結題22項,2021年度科學研究經費項目7項。

姓名

項目名稱

類别

獲獎或産生效益時間

成果獲獎名稱

郝春玲

碼頭水動力特性對船舶航行的影響研究

省級三等獎

2017年

遼甯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

蔡新梅

船舶行業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運行模式研究

省級二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陳永慶

基于IC3标準的“教、學、考、賽”一體化項目研究與實踐

省級二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杜娟

室内設計技術專業“一個依托,三個對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省級三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馮海俠

船舶電氣專業信息化實訓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省級三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郭欣

高職船舶英語翻轉課堂與微課的融合與共建研究

省級三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劉凱

船機專業英語項目化教學研究與實踐

省級三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劉孝剛

船舶制冷設備三維實體仿真模型開發

省級三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劉雪梅

“工作坊”在船舶工程技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省級一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劉月

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機制研究

省級二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盧馨

“船體裝配”實訓教學在後骨幹校建設中的開發研究

省級二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彭輝

創新型實訓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

省級一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孫月秋

技能大賽引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 船舶管系實踐教學策略研究

省級二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王建紅

船舶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産業集群的對策研究

省級二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王金鑫

依托産業集群需求優化船舶塗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省級一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王麗琴

基于工作過程的船舶信号實訓教學研究與實踐

省級二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魏林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船用配件制造技術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

省級二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徐雙錢

大型船舶智能焊接機器人操作及編程培訓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省級三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趙群

基于信息化模式船舶電工工藝課程改革研究

省級三等獎

2017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王宇

船用汽輪發電機組多激勵振動特性分析

省級三等獎

2016年

2016年遼甯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

孫豔秋

《船舶信号與系統》(第二版)

省級一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魏林

以“教學産品”為紐帶的船用配件制造技術實訓基地建設研究

省級一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韓紅

一種船體分段焊接機器人改進設計研究

省級二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蔡新梅

船舶職業教育建立校企互動機制研究

省級二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劉凱

船機制造與維修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省級二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劉雪梅

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船舶識圖與制圖》課程建設

省級二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孫月秋

校企合作“引廠入校”共建實訓基地的實踐研究—以船舶管系實訓基地為例

省級二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王博

基于CELTS标準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省級二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常亮

高職“2+1”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調查研究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馮海俠

工學結合的船舶電氣專業AET課程建設與研究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郭欣

船舶專業外語産學合作項目課程動态管理機制研究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郝春玲

基于液壓系統的數控車床液壓三爪卡盤改造的研究報告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洪茜

船舶機艙動力設備振動監測系統研究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劉旭

基于國家骨幹示範校的船舶工程專業校企合作研究與實施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馬健

以就業為導向的船舶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王建紅

《骨幹校船舶建造工藝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研究報告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王金鑫

非船産品防腐塗裝生産設計的優化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王子瑜

船舶結構焊接結晶裂紋的産生與防止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趙群

一種用于船舶電網的并聯型APF仿真分析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周密

高職船舶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省級三等獎

2015年

船舶技術專業委員會優秀成果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多年來學院聯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47家環渤海區域地方主要船舶企業,組建了渤海船舶職業學院環渤海船舶行業校企合作委員會;由葫蘆島市政府牽頭,渤船重工有限公司、中航黎明錦西化工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38家單位加盟,組建了“四位一體”的葫蘆島區域政校企合作理事會;還與渤船重工有限公司在“前校後廠”辦學模式基礎上,重新組建了渤海船舶職業學院校企合作董事會;依托這三個校企合作平台,建成了校内生産性實訓基地5個,校外教學性實訓基地11個,校企合作企業總數達到了201個,頂崗實習基地總數達到了115個;與中軟國際、中興軟件等成立了3個“雙主體”學院,共建了“中軟國際軟件學院”、“北京凝思IM學院”和“中興通訊電信學院”。 

國際合作

據2021年11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先後與韓國巨濟大學、釜山情報大學、明知專門大學、湖西大學等院校簽署7份合作協議,接待了巨濟大學、湖西大學、釜山科學技術大學校等來訪學院;2010年,學院與韓國巨濟大學和韓資企業具體實施了《“校校企”國際訂單式聯合培養教育項目》;從2011至2014年期間,學院共派出近百名學生留學韓國巨濟大學;2013年,學院與韓國巨濟大學簽訂了“職業教育友好學校合作協議”。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以藍色作背景代表大海,用白色作為波浪,展現了學校在大海馳騁的海洋特色,體現了乘風破浪、英勇無畏的精神。 

校訓

厚德笃學 知行合一 

校歌

《我為祖國造大船》 

辦學理念

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立德樹人,踐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為未來的大國工匠打下基礎

n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李榮軍

院長、黨委副書記

何滿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