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大學

渝州大學

綜合類公辦院校
重慶工商大學(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TBU),于1952年始建,坐落于中國直轄市重慶,由中央和地方共建、重慶市人民政府主管的綜合類公辦院校。其前身是西南軍政委員會于1952年批準成立的重慶機電工業學校。該校由原渝州大學和原重慶商學院于2002年1月18日合并組建而成。并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是重慶市國際交流合作示範校、重慶市“數字校園”示範學校和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
    中文名:重慶工商大學 外文名: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簡稱:CTBU 創辦人: 辦學性質:公辦高校 學校類别:綜合類 學校特色: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主管部門:重慶市人民政府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 博士點: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 校歌:《大路漫漫其修遠長》 院訓:厚德博學、求是創新 院歌: 地址:南岸校區: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19号 院校代碼:11799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學校類型:綜合 主要院系:經濟學系、管理系、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

學校概況

重慶工商大學始創于1952年,2002年1月18日經教育部批準,由原渝州大學和原重慶商學院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法學、理學、藝術學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具有鮮明财經特色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提升計劃”重點支持高校,重慶市國際人文特色高校。學校黨委獲批全市黨建“雙創”示範高校創建單位,學校獲評“重慶五一勞動獎狀”。

學校傳承和弘揚“含弘自強、經邦濟民”的重慶工商大學精神,秉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辦學理念,遵循“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定不移地走内涵發展之路。構建了涵蓋7個學科門類、布局合理的學科體系。設有18個教學學院,80個本科專業(73個專業招生),其中有13個國家“一流專業”,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9個重慶市“一流專業”,5個市級特色學科專業群、22個市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改革試點項目。有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三峽庫區百萬移民安穩緻富國家戰略人才培養項目(應用經濟學),1個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2個重慶市“一流學科”(在軟科2020年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分别排名前第28位和前第67位),10個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工程學、化學進入ESI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排名前1%;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23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80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職工85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00餘人。有雙聘院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重慶市兩江學者特聘教授、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重慶市“特殊支持計劃”人選、重慶英才、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百人計劃”人選、巴渝學者特聘教授等高層次人才和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五一獎章獲得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優秀教師代表。

基礎設施

學校擁有先進的教學和實驗設備,有60個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1500多萬元。近年來已完成部、省、市和教委下達播送科研項目20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2500篇,申請專利19項,已獲授權的達13項。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尤其是真空濾油系列産品,榮獲第45屆“尤裡卡”國際發明博覽會銀獎,已形成規模開發,年産值達5100萬元,被重慶市政府列為“科技興渝百億工程”滾動項目,産品銷往國内包括台灣在内的所在省市,已出口美、德、泰、印、越、塞、緬、古巴等國。“藥用蚯蚓酶”、“便攜式摘錄”等項目顯示出較好的應用開發前景。學校辦有《渝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哲學社會科學版)、《渝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兩大學術期刊。

學校占地面積426畝,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建校20周年,已為國家培養了20000名建設人才。學校根據重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現代科學進步的需要,在發揮現有優勢,進一步強化骨幹基礎學科的同時,積極更新改造部分傳統學科、拓寬專業口徑、調整培養目标和科研方向,積極發展應用、新興學科。

學術期刊

《西部論壇》是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重慶工商大學主辦的經濟類專業學術期刊。期刊設有城鄉統籌與農村改革、西部研究、空間經濟與區域發展、産業經濟、綜合配套改革探索、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理論與經濟思想财政金融等欄目。期刊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9-2020)來源期刊(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年版、2017年版)來源期刊。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重慶工商大學主辦,中國國内外公開發行的人文社科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學報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經濟理論與實踐、管理論叢、社會學研究、社會工作研究、長江傳媒論壇、哲學研究、經濟史研究、法學研究、文學與語言研究、政治、法律、曆史、教育、重慶地域文化研究、教學研究、圖書館學等欄目。學報是《新華文摘》收錄期刊、《中國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收錄期刊、中國人大複印資料收錄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國報刊索引》《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

《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重慶工商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學術理論刊物。學報設有數學研究、物理學研究、化學及化學工程、機械工程、包裝與食品工程技術、自動化及計算機技術、電子信息技術、體育科學、環境科學與化學、生物與食品科學、包裝與印刷工程、綜述評論等欄目。學報是《中國學術期刊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計源期刊,被《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全國報刊索引》《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JST)》收錄,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CAJ-CD)》《中國期刊網(China Journal Net 》《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

專業設置

學校注意加強學科的交叉、結合和滲透,優化學科結構,形成了人文、社會、自然、技術、生命、現代工程和管理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學科結構格局。學校設有漢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管理學、旅遊學、經濟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物理學及儀表工程、化學及化學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及電子工程、包裝與食品工程、體育等12個系,按照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整理經教育部核定的本科專業有21個,即:金融學、社會工作、體育教育、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新聞、英語、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應用化學、統計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表、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包裝工程、食品工程、工商管理、旅遊管理和會計學;去年新申報的印刷工程、生物工程、環境工程和電子商務4個本科專業将在今年招生。

辦學宗旨

學校以育人為宗旨,以“厚德博學”為校訓,教育與經濟、社會相結合,堅持抓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形成了優良傳統和校風。學校大力推進素質教育,除在第一課堂列入素質教育的課程之外,還專門制訂了《渝州大學加強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實施方案》,面向學生開展學術講座,繁榮學生科技活動,活躍校園文體生活,舉辦科技文化藝術節,實施學生社會實踐和社團活動計劃等,并組織了學生藝術團、合唱團,舉辦戲劇節、文藝演出、音樂會,送文藝、文化下鄉,增設了售書亭、休讀點,活躍了第二課堂,進一步完善了素質教育體系。

學校有着“勤奮學習、立志成才、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良好學風,廣大學生勤學守紀,積極創建文明寝室和教室,文明寝室合格率在80%以上,見義勇為的學生相繼湧現,充分展現了新世紀青年大學生的風采。

教學成果

建校以來,取得科研成果50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3000多篇,出版學術着作300多部,一些研究領域已經成為西南地區的科研中心和學術交流窗口。學校逐步建立和健全了規範的科研管理體系,教師的科研意識不斷增強,争取的科研項目和科研經費逐年大幅度增長。“九五”期間,共獲得省部級以上項目22項,橫向課題14項,重慶市各委辦局項目73項。

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30多項,其中《中國水生雜草》獲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全國優秀圖書二等獎;TY-II透平油專用濾油機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學術講座、學術會議等學術活動豐富多彩,校外知名專家、學者及校内副教授以上的高職人員每年為學生、教師作學術報告80次以上,參聽人數達到1.8萬人次。

在教師科研的帶動下,學生也積極開展科技社團活動,參與全國及重慶市組織的“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制作等比賽,均獲得了良好的成績,例如數學建模獲全國一等獎1項、全國二等獎12項,重慶市一等獎3項、二等獎三等獎多項。2001年“挑戰杯”賽獲重慶市獎勵6項,其中2項代表重慶市參加全國比賽。一項取得全國特等獎在學校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學術交流

學校與國外學術交流日益擴大,先後與美、日、法等國的多所大學建立了固定的校際交流關系,與歐洲派斯集團合作創辦了渝大派斯國際經濟管理學院,還與全國各地院校建立了廣泛的校際協作關系,開辟了校際合作培養人才和合作科研渠道,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師資互聘以及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了一些實質性的合作。每年均邀請衆多國内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訪問、講學或進行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并多次選派優秀教師出國進修、學習或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會議。

上一篇:詭計對邏輯

下一篇:雨血前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