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

海盜

在海上搶劫其他船隻的犯罪者
海盜是指專門在海上搶劫其他船隻的犯罪者。這是一門相當古老的犯罪行業,自有船隻航行以來,就有海盜的存在。特别是航海發達的16世紀之後,隻要是商業發達的沿海地帶,就有海盜出沒。這種犯罪行業的主要特點是,海盜者多非單獨的犯罪者,往往是以犯罪團體的形式打劫。由于海盜的特殊性、神秘性,海盜已經成為人們觀念中帶有傳奇甚至魔幻色彩的元素。以海盜為主題的電影、電視劇、動漫、音樂、電腦遊戲層出不窮。而這些作品中呈現的骷髅海盜旗、獨眼海盜形象,更是成為受人追捧的時尚元素。
  • 中文名:海盜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
  • 職業:
  • 主要成就:
  • 英文名:Pirate
  • 解 釋:專門在海上搶劫其他船隻的犯罪者
  • 職 業:古老的犯罪行業
  • 起 源:公元前1000年船被發明的那一天
  • 地 點:海洋

海盜曆史

海盜行為的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但海盜行為的準确定義必須聯系到“海盜”這個詞。在英文中,海盜行為這個詞有很多不同的意思,而在現在這個詞本身的一些意思已經幾乎用不上了,海盜行為這個詞最早的使用是在17世紀之前。而海盜(peirato)這個詞則是在大概公元前140年被古羅馬的史學家波利比奧斯第一次使用。希臘的史學家布魯達克在公元100年左右給海盜行為下了最早的明确定義。他形容海盜為那些非法攻擊船隻以及沿海城市的人。海盜行為最早出現在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在之後的很多年裡海盜行為這個詞仍然沒有統一的定義。公元9世紀到11世紀的挪威掠奪者不被稱為海盜,人們叫他們“丹麥人”或者“維京人”,在中世紀英格蘭這個詞另外一個比較流行的意思是“海賊”。與現代詞彙連接最緊密的海盜解釋出現在在18世紀,即為“歹徒”;這表示即使你不是軍人也可以随時殺死他們。最早的國際法中也包括了關于針對海盜的法令。這是由于大部分海盜都在所有國家的國界之外活動。

有時政府賜予海盜代表本國參戰的權利。最流行的形式就是頒發給私人船隻的所有者一個許可,他們可以代表國王攻擊敵方船隻——也就是私掠者。但事實上很多私掠者在被敵國俘虜之後都會無視他們擁有的許可而被作為非法的歹徒審判。

在世界上有相當多的典籍記載海盜的行迹。也因此有許多古老的字專稱某一時期的海盜,如中文的倭寇,英文的“buccaneer”尤指17世紀與18世紀在西印度群島掠奪西班牙船隻的海盜(一般譯成“巴肯尼亞海賊”)。

在1691年至1723年這段時間,被稱之為30年的海盜“黃金時代”,成千上萬的海盜活動在商業航線上,這個時代的結束以巴沙洛缪·羅伯茨的死為标志。

此外,有許多偉大的政治家,探險家也都出身于海盜家庭。如台灣鄭氏王朝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原是海盜,英國探險家法蘭西斯·德瑞克,10世紀的丹麥國王哈拉爾德(Harald Gormsson)等。

現代著名的海盜民族是菲律賓的摩洛人。在印度洋的馬來西亞一帶的馬六甲海峽是海盜出沒最多的海域。

海盜的成型期

海盜的曆史可謂源遠流長,可以說有了海船也就有了海盜。最早的海盜記錄出現在公元前1350年,這被記載一塊黏土碑文上。在這期間,腓尼基人和其後的迦太基人都是優秀的航海家,其造船術和航海術遙遙領先于地中海的其他民族——當然,他們也是當時地中海橫行無忌的海盜,打劫商船、掠奪城鎮。所以在《帝國時代》中,腓尼基有最好的投石戰船,他們的弩炮戰艦攻擊快65%,而迦太基人則是噴火船的攻擊力增加了25%。在羅馬人征服了迦太基和埃及之後,整個地中海海域就沒有别的國家的船隊了,但是帝國境内,海盜活動依然很活躍。即使強大如羅馬帝國,也因為初成氣候的海盜而大傷腦筋。

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羅馬人就不得不煞費苦心地對付科西嘉和撒勒島上的海盜,雖然海盜活動的勢頭受到壓制,但是威脅仍然存在。散布在伊利裡亞海岸的衆多小島,竟然是那些搶劫過往船隻的“野蠻民族”的老巢。他們擅長造船,經常騷擾意大利海岸。女王特塔的王國成了一個正鎮的“掠奪者的國家”,不斷給羅馬帝國制造麻煩。直至公元前219年羅馬出兵,才結束了她的統治。

但是受到部分貪圖利益的商人影響,海盜活動并沒有受到更嚴厲的打擊,反而有了反彈的勢頭。在海盜活動日益猖獗的情況下,羅馬帝國終于忍無可忍,由龐培将軍率戰船5000艘、士兵12萬出征地中海,摧毀了海盜的老窩,讓地中海暫時恢複了一段時期的平靜。如果說這個時候的海盜們都還隻是些打劫商船、殺人放火的小角色,還無法和國家的艦隊相抗衡,沒有成為統治者們的心腹大患的話——那隻是因為他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而且,海洋的霸主——維京人此刻還在斯堪的納維亞的森林裡追逐着野鹿,在幾百年之後,他們将追逐整個歐洲。

與海盜曆史不可分割的維京人

說到維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歐,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将之稱為Northman,即北方來客。維京是他們的自稱,在北歐的語言中,這個詞語包含着兩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後是掠奪。他們遠航的足迹遍及整個歐洲,南臨紅海,西到北美,東至巴格達。但他們第一次在當地百姓面前出現,就是以海盜的身份搶劫掠奪。

海岸線上防止海盜入侵的預警台維京人是強悍的戰士,他們的人數較少,于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劃與出其不意的突襲。在戰鬥中他們又表現得異乎尋常的狂熱,悍不畏死,于是人們談海盜色變。他們的突擊常分成兩節:先在遠距離上投擲長矛和發射火箭;然後用劍和戰斧做近距離的了斷。在海上相遇時,海盜遵守古老的傳統,一聲不吭地将船系在一起。在船頭搭上跳闆,然後依次上場單挑,每個走上跳闆的人都面臨這樣的命運:或者将對方統統殺光,或者自己戰死,由後面的同伴替自己複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轉身跳進海裡,沒有人會追殺逃兵,但放棄戰鬥資格的人與死者無異,從此連家人都會忽視他的存在。因此排在船頭第一個上陣的,通常是最精銳的戰士,他們在戰鬥中赤裸上身,發着粗野的吼聲,忘情地享受戰鬥的酣暢。他們知道,腳下的跳闆浸透着祖輩的鮮血,自己的後代也會落腳在同一個地方。

憤怒使維京海盜顯得強大而駭人,這種戰士被稱為Berserker,即狂戰士。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種原始的戰鬥會激發出這麼驚人的人類本性,狂戰士的故事被代代相傳。公元789年,一夥維京海盜洗劫了多賽特郡,從此英格蘭就受到不斷的騷擾。當地人與強盜們英勇地戰鬥過,但更多的時候,他們繳納贖金,稱為Danegeld(今天丹麥的賦稅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讓災星快快離去。但錢不是總可以解決問題的,海盜有好幾股,這個大王離去,另一個頭領翩翩登場。在防守薄弱的地區,維京海盜很是猖獗。

強盜的斧頭畢竟無法和上帝的力量相抗衡,維京人在征服着,他們高傲地将歐洲大地踩在腳下,可是基督教卻慢慢地侵蝕了他們的靈魂,改變了他們的信仰,他們融入了曾經被自己征服的文化——征服者變成了被征服者。這樣,海盜們被沉入了海洋的最深處,等待着在未來被鮮血和烈火喚醒。陰郁的中世紀随後籠罩了歐洲大地,這就注定了無法出現像維京人那樣勇敢而偉大的海盜——雖然這個時候,北非的柏柏爾海盜在地中海橫行無忌,但是他們很快又被曆史的海浪給卷了下去。

正是因為曆史上維京人如此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大陸,所以與北歐海盜或者是北歐神話相關的遊戲很多——維京武士、北歐海盜、維京戰船、北歐天神奧丁……這些人物或者物品頻頻出現在各種各樣的遊戲裡面。

海盜的黃金時代

随着新航路的開辟,航海貿易業熱了起來。新大陸的發現,殖民地的擴張,令世界各地遊曳着各種各樣滿載黃金和其他貨物的船隻,各國的利益競争和對殖民地的野心提供了海盜活動最大的溫床。随着私掠許可證的出現,海盜活動甚至開始“合法化”了。私掠許可證聽起來有點強盜邏輯,例??能通過合法或外交手段來獲得對于他損失的補償,反而能得到一封荷蘭政府授權的私掠許可證,這樣的許可證允許他可以俘獲德國商船來祢補損失。

後來各國政府使用這些許可證作為國家工具來加強海軍,可以使本國在不增加預算的情況下,憑空多出一支能夠

攻擊敵國商船的海上力量。後來海上霸主英國,就是靠着一群海盜起家的,難怪有人曾戲說:全英國就是一大群海盜,伊莉莎白就是最大的海盜頭子。在這個自由與榮譽共重、炮聲伴随海風齊飄的海盜黃金歲月,一批著名的海盜頭子湧現出來,基德船長、“黑胡子”蒂奇、“黑色準男爵”羅伯茨等都成為了海盜史上的傳奇經典。

這個時期的海盜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短火槍和水手彎刀。短火槍攜帶和使用都非常方便,是海盜的最愛;水手彎刀比一般的刀劍略短,刀身呈弧狀,利于近戰劈砍,是海盜們的主要武器。除此之外,他們還配有利于狹小空間作戰的匕首、登船時用來砍斷索具和網的登船斧、較短火槍而言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火槍……海盜船上則裝備了大炮,可以發射單顆大鐵球,也可以同時發射多顆小炮彈,另外還可以發射專門用來對付敵人桅杆的鐵鍊彈——用長鐵鍊連接的兩顆大鐵球。

海盜的沒落

随着工業時代的來臨,各國海軍實力大大加強,海岸巡邏更嚴密,海盜們再也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幾乎銷聲匿迹。然而,海盜并未從此絕迹。1981年夏天,一艘“幽靈船”在巴哈馬群島附近被發現,它挂着滿帆航行,不回答任何訊号,側舷上布滿彈洞,甲闆上到處是血迹。經查,這艘叫卡利亞3号的帆船,兩天前曾發出求救電報,說受到四艘無标志快艇的攻擊。這一切顯示着:海盜們死灰複燃了。同時,更快的船,更具威力的武器都使海盜們變成了更難琢磨和更有危害性的暴徒。

死灰複燃

随着技術發展,尤其是蒸汽機的使用,以及各國海軍實力壯大加強了海岸巡邏,海盜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相當長時間裡幾乎銷聲匿迹,人們都是從小說、戲劇、繪畫中獲知海盜的故事和傳奇。

1981年夏天,一艘古巴船在巴哈馬群島附近發現了一艘“幽靈船”,它挂着滿帆行進,不回答任何訊号。側舷上布滿彈洞,甲闆上到處是血迹……後來查明,這艘帆船叫“卡利亞-Ⅲ”号,兩天前它曾發出求救電報,說受到四艘無标志快艇的攻擊。

此前,在距哈瓦那僅70海裡的海面上,幾艘标記不明的摩托艇追蹤并用機槍射擊一艘西班牙幹貨船“西那拉·阿蘭沙蘇”号。該船正駛向古巴,裝有糧食、布匹和兒童玩具。很快船上起火,船員們隻得棄船跳海,但海盜們卻早已安排好了一場“狩獵活動”,他們搜索落水者,并一個個射殺。現代海盜就此登場。

歐洲海盜史

羅馬帝國和拜占廷帝國先後都曾想在地中海确立自己的統治,可是他們最終徒勞無功,沒能鏟除地中海地區的海盜活動。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裡肆虐,活動範圍從地中海擴大到了英吉利海峽和大西洋。

帝國的難去之癢

公元前5世紀開始,羅馬人就不得不煞費苦心地對付科西嘉島和撒了島上的海盜。羅馬殖民統治的确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海盜活動日漸猖獗的勢頭,可是最大的威脅仍然來自這兩個難以靠近的島嶼。由于羅馬人抓不到神出鬼沒的海盜船,就想通過鏟除它們的後方基地來把海盜斬盡殺絕。在亞平甯半島的北岸,利古裡亞人頻頻襲擊一些小船。羅馬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在這裡站住了腳跟,并且把一部分利古裡亞人放逐到意大利中部地區。可散布在亞得裡亞海的伊利裡亞海岸的衆多小島,仍然是那些搶劫過往船隻的“野蠻民族”的老巢。他們擅長造船,經常騷擾意大利海岸。女王特塔統治的王國成了一個真正的“掠奪者的國家”。直至公元前219年羅馬出兵,才結束了她的統治。

羅馬人自己也受到克裡特島海盜的侵擾,公元前189年,有4000多羅馬人被擄掠到了島上。可是當時的羅馬已經同安條克國王統治的塞琉西王國開戰多年,不想再介入此事。而意大利商人也從海盜活動中看到了商機,因為海盜給他們帶來了馴服的勞動力。提洛島成了他們跟來自西裡西亞、克裡特島和埃托利亞的海盜進行人口交易的據點。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海盜們登上了西西裡島,他們劫掠羅馬的船隊,搞得東地中海地區雞犬不甯。

在小亞細亞南面的西裡西亞,有幾夥猖獗的海盜隐藏在迷宮般的小島上。他們還建起兩座堅固的城堡,向羅馬的領地挑戰。他們同小亞細亞勢力最強大的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結盟,惱怒的羅馬多次派兵攻打海盜,但都不夠徹底。

到了公元前1世紀,海盜活動更加猖獗,他們襲擊運輸糧食的貨船,甚至連羅馬行省總督的船也敢搶劫。這一次,羅馬動真格的了:公元前67年,羅馬決定派龐培将軍肅清海盜。龐培率戰船5000艘、士兵12萬出征地中海,摧毀了海盜的老窩。殘餘海盜要麼被收編進羅馬軍隊,要麼轉到一些農業地區開始務農為生。地中海又恢複了往昔的平靜。

後來,羅馬海上疆域的平靜又被海盜打破,這一次是以反抗羅馬統治的起義形式出現的。最不安全的是羅馬邊境的水域:大西洋、黑海和紅海。盡管這裡的港口都駐有軍隊,卻鞭長莫及,沒辦法監控遼闊的水域,所以海盜又得以孳生。公元3世紀以後,頻繁的戰争伴随着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為海盜的繁榮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羅馬帝國的和平年代一去不複返了,海盜的陰影重新籠罩着地中海地區。

拜占廷帝國的破國之痛

在幅員廣大的拜占廷帝國,地中海是交通運輸的要塞,所以需要嚴厲打擊海盜。帝國在對付傳統海盜方面也确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着7世紀征服這一地區的阿拉伯人和13世紀十字軍的到來,拜占廷帝國的制海權被徹底地動搖了。

信仰堅定的阿拉伯人發動了一場聖戰,他們為削弱敵人而不擇手段,他們搶劫财富,并把俘虜賣為奴隸。阿拉伯海盜荼毒生靈,人們紛紛逃離海盜出沒的地區。拜占廷不得不用黃金贖回被掠走的俘虜,緻使财富源源不斷地流入那些阿拉伯國家。在這一艱難時期,意大利海岸的海盜也讓拜占廷帝國深感頭疼。

1204年,東征的十字軍攻占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廷人把首都失陷看成是一幫殺人放火的醉漢對他們發動的一次真正的海盜襲擊。十字軍騎士在小亞細亞海岸燒殺擄掠,并在靠販賣奴隸謀取暴利。13世紀、特别是14世紀的時候,奴隸貿易格外紅火,“土耳其人”和“摩爾人”被掠到克裡特島的奴隸市場,然後賣給加泰羅尼亞人、威尼斯人和熱那亞人做奴隸。

但是,這些海濱城市并不隻靠奴隸交易,熱那亞和威尼斯還同東方開展海上貿易。通過這些港口,東方的香料、絲綢、象牙和黃金流向了西方國家。對這些财富垂涎三尺的加泰羅尼亞和西西裡島的海盜們,一直伺機搶劫運載這些貨物的船隻。

歐洲經濟的攔路之石

1350年以後,西西裡島、利帕裡和馬耳他島沿岸海盜活動的據點越來越多。守衛馬耳他島的騎兵對來自歐洲各地的冒險者在此的所作所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們的搶劫行為給該島帶來了繁榮。熱那亞人和威尼斯人的利益受到了威脅,他們于1381年對馬耳他島采取行動,但收效甚微。

與此同時,一些來自突尼斯的穆斯林海盜也開始進攻西西裡島。西西裡島的每個海岸都搭起了望哨。貧困的島民也加入了海盜的行列,一起抵抗“兇殘的”撒拉遜人(中世紀歐洲人對阿拉伯人或西班牙等地穆斯林的稱呼)。在維護宗教信仰的幌子下,巧取豪奪、暴力沖突和虐待奴隸的現象比比皆是。在14和15世紀的地中海港口,海上行劫幾乎成了“民族工業”,它是窮人謀生的手段,是維持經濟的支柱,甚至仿佛成了港口和國家存在的理由。

在威金人(劫掠歐洲海岸的北歐海盜)的侵擾下,歐洲大西洋地區的海上貿易受到了重創。到13世紀的時候,經濟的繁榮才開始使海上貿易得以複蘇:沿海航行的船隻越來越多,漁業也興旺起來,國際貿易形成兩條主線:一條向東,經布魯日和呂貝克,通向諾夫哥羅德;另一條向西,經荷蘭奔英國。

冬季蟄伏的海盜,春天一到就蘇醒過來,貪婪地窺視着海上往來的船隻。他們的目标非常明确:在丹麥海峽附近,他們要搶的是波羅的海沿岸國家的船隻;在英吉利海峽,他們搶劫從布爾讷夫灣運鹽的威尼斯和荷蘭貨船,還有運輸法國阿基坦葡萄酒的英國貨船。春季和秋季多發的大霧天氣使海上航行變得異常艱難,對海盜們來說,這正是大肆劫掠的天賜良機。“戰利品”少的時候,海盜們還會毫不猶豫地襲擊北海水域的漁船。

那些生活在偏僻小港或貧窮小島上的居民從海盜活動中得到了好處,把海盜看成能帶給他們富裕生活的救星。在哥得蘭島、黑爾戈蘭島、懷特島、馬茨島、韋桑島和格魯瓦島,每一艘經過的船隻都讓島民們垂涎,他們随時準備接待那些在惡劣天氣裡尋找避風港的船隻,隻要有可能,或者說隻要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占上風,他們就會毫不客氣地将這些船隻和貨物劫為己有。

在當時,暴力是海上司空見慣的事情,民族團結根本就不存在,家族之間的仇殺就是法律。很多時候,船員和漁民的辱罵和挑釁就是島民們劫掠船隻、大開殺戒的借口。13和14世紀,英吉利海峽和大西洋上到處可以看到捕鲸船,船主是那些想在海上冒險的貴族,他們很少結交朋友,也沒有什麼盟友,更不知道哪條航路比較安全。波爾多人、布列塔尼人、巴斯克人和英格蘭人對海上的航路了如指掌,他們不用費勁,隻須悄悄地等待獵物上鈎就行。

在船隻遭襲之後,俘虜們往往被痛打一頓,扔到艙底,海盜們還要他們保證不再尋求報複。有時候,被劫船隻的船員在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之後,又被海盜扔到一艘沒有食物和水的小船上。海盜們有時還會無情地截掉俘虜的手腳,或者幹脆把他們扔到海裡。

海盜分類

·PIRATE(海盜)

“PIRATE”的基本意思是指海上搶劫者。而“PIRACY”則是指在海軍部的司法權以内的海上掠奪。

注:英文“PIRATE”(海盜)一詞,源于希臘文中的“πειρατηζ”。這個詞在希臘出現的時間相對較晚,之前,通常用另一個詞來表示,即“ληιστηζ”。海盜可以被定義為:攻擊或企圖攻擊船隻的武裝的強盜。而海盜劫掠則是:“對于一些人在海上實施暴力搶劫和通過海路到一個城邦的領土上實施搶劫的行為的确定。”

·CORSAIR(回教徒海盜)

這個詞被用來指在地中海進行劫掠的海盜或私略者。他們中最著名的是從北非來的蠻族(歐洲人稱伊斯蘭教徒野蠻人)海盜。他們的政府授權他們以便攻擊基督國家的海上運送。名聲略遜的是由聖約翰騎士領導,不斷與土耳其人争鬥的馬爾他海盜。起初他們的熱情由宗教來推動,但是後來海上掠奪成了真正目的。

·PRIVATEER(私掠者)

“PRIVATEER”既可以指武裝的船隻(武裝民船),又可以指它的首領(私掠者)或它的船員。私掠者與海盜之間的主要的差别是:私掠者得到政府的命令及授權來俘獲敵對民族的商船。

來自政府或是商會的信件公文是國際通用的。戰時各國常采用武裝民船來攻擊敵對船隻,因為這樣既省下了造船費,又保存了正規海軍的實力。

中國的海盜

明朝時期,中國東南部沿海地帶海盜猖獗。他們被稱為:倭寇。

海盜守則

與一般人想象中不同,海盜船上紀律嚴格,而且頗為民主,人人都要遵守規則。船長要跟自己的手下講清規矩,犯規的人要受嚴懲。以下是流傳比較廣的18世紀一條海盜船上的行為守則。英文原文佶曲聱牙,可能是當時的文法,也可能是追求所謂法律上的嚴謹,但是反映了海盜生活的有趣方面,堪稱紀律和民主的典範。翻譯過來大緻是這樣的:

1、所有重要的決定都要經過投票。

2、任何人要是偷竊,被抓住就要放逐到荒島上。

3、所有刀槍要保持幹淨。

4、女人不得上船。

5、戰鬥中任何人棄船都要被處死。

6、船員之間的所有争執都留待上岸解決。

7、船長和舵手各得到兩份戰利品;軍械官和水手長各獲得一份半;其他軍官得到一份零四分之一;其他人得到一份。

8、受傷者獲得補償。任何人在作戰中失去肢體,都分得額外的戰利品。

各條海盜船的規則可能互有區别,但是大同小異,有的在分配比例上有所不同,有的特别強調了不得偷盜、賭博、欺侮婦女,有的訂了很具體的獎懲規定,例如這樣的條款:

要是有人逃跑,或者對其他人隐瞞秘密,就要被放逐到荒島上,隻給一瓶水,一件小武器和一發子彈。

任何人要是在團夥内偷竊或者賭博,其價值超過一個西班牙銀币,就要被放逐或者槍斃。

任何人執行任務時失去一個關節得到400個銀币;失去一個肢體得到800個銀币。

任何時候你要是遇到一個婦女,未經她同意就和她亂搞,要被當場處死。

(以上是著名海盜巴賽洛謬·羅伯茨海盜團的規矩并不代表其他海盜團也是這個規矩)

海盜旗

骷髅旗——也就是一個骷髅加上兩根交叉骨頭的旗幟絕對是海盜的标志。雖然來源已不可考,但很多人認為這個詞其實是來自法語單詞JOLI,“非常紅”的意思。從前的海盜們用這個詞來描述船桅上高高飄揚的血色旗幟。不管它源自何處,骷髅旗的作用是沒有争議的——将恐懼之箭深深射入海上獵物的心底。以前的海盜在平時使用稱為“假色”的任意國國旗,而戰時則升起“真色”——骷髅旗,來聯絡,以及恐吓那些犧牲品。

在18世紀時,第一面海盜旗由艾曼紐·韋恩船長在加勒比海升起。多數情況下,海盜在追逐獵物時,升起白色旗幟,表明身份——有時獵物會因此降下國王的旗幟而屈服;如果獵物拒絕投降,則升起黑白兩色旗幟,表明意圖;而若獵物繼續逃竄,或是海盜船長過于殘暴的話,紅色旗幟會在桅頂飄揚,意思是一旦捕獲獵物,不留任何活口。當然,海盜旗上的圖形也是為了表達其特定含義而被設計出來的。

象征符号

在各個時代和各個國家,船隻都在桅杆上挂各種不同的、标明它們的國别或其他屬性的标志——小旗、三角旗、大旗、軍旗。

海盜在這方面也不例外。他們在各個時代裡都在自己的船桅上升旗。各種各樣的旗子都有,它們并沒有規定得很嚴格的功能,因此無法對它們作明确的分類。我們也無法十分準确地說出,加勒比海的海盜在自己的桅杆上挂些什麼旗子,而地中海的海盜挂的又是什麼旗子。凡是想斷定哪些海盜升哪些旗子的人(好像他知道似的)定會徹底失望的。

例如,通常認為,所謂的“快樂的羅傑”——即畫着骷髅頭和骨架的旗子——是加勒比海的海盜或中世紀後期在其他海域行動的海盜們的“商行”旗。但是,最新的科學著作對這一個好像已被完全證實的事實提出了質疑。現在,從古代文獻資料出發,已經确定,奇裡乞亞的海盜為了吓唬敵人而在自己的船桅上升起畫着骷髅頭和骨架的旗子——即死亡的象征符号。就這樣,結果發現,不止一次被讴歌過的“快樂的羅傑”有着多麼深遠的淵源。

但是,這一符号并非是各個時代和各個民族的海盜們的唯一标記。例如,羅馬海盜很樂意用墨丘利神的權杖來裝飾自己的船帆。在那個時代的多神教象征符号中,這是一根纏繞着兩條蛇的權杖。權杖是羅馬的貿易神墨丘利的标志物,他還會保佑機靈鬼、騙子和賊。因此,羅馬海盜并不是無緣無故地把墨丘利選為自己的庇護神的。但是他們在這樣做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其他神明——用作海盜圖标的還有雅典娜的貓頭鷹、宙斯的鷹、狄安娜的鹿。

11世紀時,丹麥海盜用繡品來裝飾自己的旗子,繡的圖案是一隻展開翅膀和張着喙的黑烏鴉。征服者威廉的旗艦“莫拉号”的桅杆上有畫着十字架的紋章,而艉柱上則有吹号角的天使形象。

諾曼人的旗子上(指戰船)畫的一般都是龍;商船上用的圖案則是羊羔。在這兩種船上,旗子都是從右面安在船首的。

但是,最著名的海盜象征标記還是所謂的“快樂的羅傑”——海盜們在攻擊敵船前升到自己桅杆上去的畫着骸骸頭和骨架的黑旗。這面旗子的曆史又長又複雜,其中有許多模糊之處,但是它大緻可歸納如下。

曆史學家們斷言,畫在紅色大幅布上的裹着纏頭的白色骷髅頭起源于19世紀著名的瓦爾瓦裡海盜巴爾巴羅薩二世。這種旗子正是在他的船上開始升起來的。

至于說到較晚一些的時代,那麼英國的武裝民船按照國王的命令,從1694年起,在打接舷戰之前,除了國旗外,務必還要在自己的桅杆上升一面紅旗。它似乎是在警告被攻擊者:要是進行反抗,那就得不到寬恕。

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紅色的海盜旗開始越來越頻繁地讓位于黑色的海盜旗——”快樂的羅傑”。這一名稱的出處沒有弄明白。有人認為,它出現于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時,并且不是别的什麼東西,而正是法國海盜所使用的法國用語“Joli Ronge”的洋泾浜說法。

第二種推測是,這一名稱源自于東方海域,并表示封号“Ali Raja,(阿裡·拉賈)——即“大海之王”。英國人把這兩個詞讀成“Olly Roger”(奧裡·羅傑)。

還有下面這種解釋:這一說法源自于單詞“roger”——乞讨的流浪漢。英國1725年出版的詞典裡有一個詞組“Old Roger,'(老羅傑)——意思是魔鬼。

正如我們所見到的那樣,一開始,海盜們升的或是紅旗,或是黑旗,旗上均無圖案。有人認為,骷髅頭和骨架作為海盜的專用标志是于1700年出現在法國海盜伊曼紐爾·韋的旗子上的。除了骷髅骨頭,旗上還畫了一隻計時的沙漏。它同樣也有明确的意義:向被攻擊者暗示,在沙漏裡的沙漏光時,他們還有時間考慮一下自己的處境,并作出投降的決定。

還有一種旗子,上面畫的是一具骷髅,它的一隻手裡握着沙漏,另一隻手裡握着一顆還在滴血的被镖矛擊穿的心。

有證據說,一些海盜使用畫着黑色骷髅頭和骨架的白色旗子,圖案下面還有一勾題詞:“為了上帝和自由”。

海盜們還會經常升起兩面旗子——先升“快樂的羅傑”,然後升紅旗。第一面旗子似乎是邀請對方自願投降。要是這一邀請被拒絕,那麼海盜船的桅杆上就會飄揚起一面腥紅的旗子。它證明敵人将得不到寬恕。

曆史學家們斷言,畫在紅色大幅布上的裹着纏頭的白色骷髅頭起源于19世紀著名的瓦爾瓦裡海盜巴爾巴羅薩二世。這種旗子正是在他的船上開始升起來的。

至于說到較晚一些的時代,那麼英國的武裝民船按照國王的命令,從1694年起,在打接舷戰之前,除了國旗外,務必還要在自己的桅杆上升一面紅旗。它似乎是在警告被攻擊者:要是進行反抗,那就得不到寬恕。

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紅色的海盜旗開始越來越頻繁地讓位于黑色的海盜旗——”快樂的羅傑”。這一名稱的出處沒有弄明白。有人認為,它出現于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時,并且不是别的什麼東西,而正是法國海盜所使用的法國用語“Joli Ronge”的洋泾浜說法。

最早關于海盜的記載是在公元前1350年。北歐維京人和地中海的腓尼基人都是久負盛名的海盜。中世紀是海盜發展期,公元800年到1100年,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的祖先征戰于歐洲海岸,獲得了所謂“北歐海盜”的稱号。

武器裝備

當時流行的武器是手槍和水手彎刀——當然他們也使用其他各種各樣的武器。當歐洲海盜開始使用手槍時,多數他們的蠻族競争。

·匕首

匕首是用作突襲的理想武器,另外,在揮劍不便的狹小空間也十分有用。

·登船斧

這件武器的設計的确很妙.多數這種斧子都比較粗糙,鐵闆一塊加上木柄而已,但在登船時用來砍斷索具和網,倒是格外地有效。

·火槍

在海盜船上,火槍可是種比較豪華的裝備,不是人人都有的啦!當時的人們用碳,硫和硝酸鉀混合制成黑火藥,來驅動火槍所使用的圓形鉛彈。在十八世紀,多數火槍還是依靠燧石打火器來點火。燧石被緊緊夾在一個鉗子中,當扣壓扳機時,燧石撞擊對面的金屬塊而産生火花。火花被導入裝有火藥的盤子,引爆後,子彈就由槍口射出了,和今天的槍支不同,那時的火槍是沒有膛線的。

·霰彈槍

雖然找不到現成的名字,筆者認為叫它霰彈槍還是恰當的。這武器和火槍十分相似,隻不過後者一次發射一顆子彈,它能一次發射數顆。在這一點上,它和今天的獵槍有點象。霰彈槍通常比火槍短,還帶有一個張開的槍口,龇牙咧嘴地對着想射殺的家夥。

·手槍

和火槍功能相似,手槍在當時可是常用得多。雖然在射程上無法相比,但由于體積的關系,手槍在使用和攜帶上更為方便。海盜對手槍一向推崇倍至。通常第一個登上敵人船隻的船員有任意挑選戰利品的獎賞,而大多數人挑的第一件東東就是——手槍。傳說黑胡子有一條子彈帶,上面有好幾把裝在套子裡的手槍。

·水手刀

水手刀可以說是海盜最最主要的武器了。為了适應接近戰,水手刀被設計得比一般的刀劍稍短。它是一件劈砍用的武器,而且呈弧狀,以增加劈砍的威力。水手刀并不需要使用者有高深的技術,同時它也是海軍艦船上的标準武器。步兵所使用的軍刀和水手刀頗為相象。

·大炮

黑火藥出現不久,大炮也應運而生。其實,它的構造并不複雜。一根中空的粗管子,堵塞一頭,就是它的全部。大鐵球炮彈從空的一頭填入炮管,推到底。而炮彈和底部之間,就是火藥。大炮的末端有點火孔,可以用火柴來點燃火藥。大炮的威力是巨大的。大炮可以發射圓球彈,葡萄彈和鐵鍊彈。圓球彈就是一個大鐵球,用來在船闆上打洞十分有效;葡萄彈是好多小炮彈,用于撕裂敵船的帆,或是對甲闆上的人員造成大面積殺傷;至于鐵鍊彈,則是用長鐵鍊連接的兩顆大鐵球,打斷敵船的桅杆好用得很。當時的大炮是用“磅”來分級的,例如十磅大炮,或是十二磅大炮等等。

造型服飾

1、鹦鹉

貧嘴鹦鹉的形象因為《金銀島》而變得非常出名。大多數人認為海盜帶上這樣一隻寵物是沒有用處的。一隻鹦鹉永遠栖息于一名海盜的肩膀上,倒不如在海上物資極度貧乏的時候作為食物消耗掉。《加勒比海盜3》中的鹦鹉就非常“雞賊”,在大決戰前,它因為看到敵方艦隊的數量過于龐大而喊着“棄船”振翅高飛,等我方勝利後它又撲棱着翅膀回來了,并且高喊“一帆風順!”除了鹦鹉,片中還有另一隻寵物站在海盜的肩上,那就是猴子。有一幕它在海盜船航行于冰川世界中渾身打顫的戲,其實是把猴子放在一個震動器箱上拍成的。

2、木制假腿

原始形象仍來自于《金銀島》中的獨腳大盜郎約翰·斯爾維爾。其實他用的并不是木腿,而是一副拐杖,但這個誤傳已經在曆年來好萊塢的片子中根深蒂固了。在現實生活中有這麼一種說法:如果一名海盜傷了腿,那麼最大的可能是截肢來活命。通常海盜船上是沒有醫生的,所以廚師就成了截肢手術的主刀醫生。但是,這種拙劣的手術經常以失敗告終,因為缺少經驗的“外科醫生”不懂怎樣止血,很大可能是死于感染。萬一成功,就必須找到一個能代替腿的東西,而在船上最容易找的材料就是一小截木頭。

3、鐵鈎+獨眼龍

源于小說《彼得·潘》裡的“鐵鈎船長”。曆史上确實有很多的海盜在戰争中失去手臂,這樣的海盜都想尋找一個有用的替代品。鐵鈎在船上到處都是,所以它成為替代品的可能性很高。鐵鈎做起來很容易:用一個爛木樁做成碗一樣的托盤,再在上面插上一根鍛造好的鐵鈎,最後用皮革捆在一起即可。另外,當海盜被打瞎眼睛的可能性也極高,加上這種“輕度毀容”顯得很酷,所以獨眼龍在海盜題材的影視作品中非常典型,不過值得指出的是,《加勒比海盜3》是該系列電影中惟一一部出現了這一經典海盜形象的電影。

海盜食物

主食——發黴的面粉與米飯;腌乳酪;

菜肴——鹹肉與魚;蔬菜;

飲品——不新鮮的淡水;在太陽下曝曬了數星期之久的陳啤酒;蒸餾提取的白蘭地;由白蘭地、茶、檸檬汁與各種香料調制而成的奇怪混合飲品(加入檸檬主要是為了避免壞血病與佝偻病);

水果——釘着鐵釘的木菠蘿,芒果,香蕉與蘋果(釘上鐵釘是為了在水果裡加入鐵質來防止貧血);

非常時期的配菜——海鳥;貓;狗;老鼠與臭蟲。

海盜刑罰

在從前海上的日子裡,船長就是法律。船員如果對船長不敬或是在戰時表現怯懦,他将會付出巨大的代價。以下是當時常見的刑罰。

抛入海中:

受到該項懲罰的船員被從行進中船中扔到海裡,僅此而已。

抛入海中·改·拖曳:

受懲罰者被一條紮牢在船尾的繩子拖曳向前。受懲罰者通常在死前要遭受數天的痛苦。

放逐:

是指将受懲罰者獨自丢在荒島上。

放逐(One Man Island):

在附近沒有島嶼的情況下,受懲罰者被置于舢闆上獨自漂流,直到死于日射病或鲨魚之口。

貓的九條尾:

這個怪異的名字指的是一種用九股塗過柏油的繩子制成的繩鞭。有些殘忍的船長還特地在繩鞭的末梢裝上魚鈎或是火槍的彈丸,并且在受鞭笞者的背部塗上鹽及醋來增加痛苦。

貓的九條尾·改·摩西之法:

一種專為船長的侍從保留的鞭打變化形式稱為摩西之法,通常在星期一執行。之所以有這個名字是由于耶稣從前也受過同樣的三十九鞭。大家相信這種刑罰能夠平息神的情緒并給下個禮拜帶來好天氣。

浸水:

将受懲罰者殘酷地浸在水裡,再在刺骨的海風中将他懸挂在主桅下數小時。

浸水·改·船底拖曳:“

浸水”的緻命版是聲名狼籍的“keel hauling(船底拖曳)”。繩通過船底從右舷拉到左舷,将受懲罰者固定在船底的繩上,使其受到來自龍骨的摩擦。大多數的木制船底滿是剃刀般鋒利的毛刺與碎片。

代表人物

·海盜學識家者:威廉·丹彼爾

·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

獨一無二的海盜女皇紅發女海盜:埃斯坦巴·卡特琳娜

·海盜的王者海盜中的達·伽馬:托馬斯·圖

·辛格爾頓的原型:亨利·埃夫裡

·被逼的海盜之路:基德

·标準黑胡子海盜:愛德華·蒂奇

·海盜準男爵:塞亨馬缪爾·羅伯茨

中國海盜人物

中國封建王朝重農抑商,對外壟斷 “ 貢市 ” ,禁止商民出海活動。明清王朝厲行海禁,嚴禁商民出洋貿易,下海出洋者被視為奸徒、海盜。縱觀中國曆史,許多所謂海盜,并非殘忍好殺之海盜匪類,應該肯定他們是海上英雄豪傑之士。近年來,有識之士開始重視和研究中國曆史上海盜活動問題,這反映中國學者和文學家對曆史上海盜有了新的認識。

海盜 “ 祖師 ” 孫恩

東晉末年,孫恩和盧循領導的海上大起義,從公元398 年至 411 年,前後曆時長達 13 年,有近百萬人的海盜大軍,轉戰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縱橫東海、南海兩大海洋。如此波瀾壯闊的海上武裝起義,是中國海盜史上所罕見的。

孫恩,字靈秀。世奉五鬥米道。東晉孝武帝時,其叔父孫泰為五鬥米道教主,在民衆中有威信,敬之如神,教徒分布于南方各地。至孫泰遇害,孫恩逃于海,在海上聚合亡命,志欲複仇。公元 399 年,自海島帥其黨,殺上虞令,乘勝攻取會稽,隊伍迅速擴大,壯大至數十萬人。孫恩轉戰紹興、甯波、舟山、台州、溫州、南京、楊州等地。

盧循,字于先,“ 神彩清秀,雅有才藝 ” ,善草隸、弈棋,是個文雅之士,公元 402 年,孫恩作戰失敗投海自殺。餘部由盧循為主,轉戰廣州、長沙、南昌、南京和廣東各地,于公元 411 年失敗。孫恩、盧循海上反亂被稱為 “ 中原海寇之始 ” ,為後世海盜活動提供了經驗。後人常稱海盜為孫恩,孫恩成了海盜的代名詞,這就是海盜祖師孫恩的由來。

浙東 “ 海精 ” 方國珍

方國珍是浙東台州黃岩縣洋山澳人,出身貧苦。史書說他 “ 身長七尺,貌魁梧,面黑體白,堅毅沉勇,力逐奔馬 ” ,有歌謠 “ 楊嶼青,出海精 ” ,為方國珍起義作輿論準備。元朝未年,公元 1348 年方國珍海上起兵,轉戰浙蘇,二十年間分居浙東三郡,威行海上阻搶糧運,在推翻元王朝的武裝鬥争中起了重大作用。方國珍後歸順朱元璋,被朱稱為威行海上的英雄豪傑。

東南私商領袖 —— 淨海王王直

王直,徽州歙縣人,少任俠,多智謀。衆所周知,明王朝閉鎖國,實行海禁。王直長期從事海外走私貿易,開辟甯波雙嶼港,他既是海商集團首領,又是海盜魁首。那時候,江浙海上海盜分群分黨,形勢複雜。 “ 素有沉機勇略 ” 的王直依仗強大實力,攻滅多股海盜,千裡海疆悉歸王直控制。王直靖海有功,多次上疏請求朝廷開放海上通商貿易,被拒絕,反遭官府水師圍攻。王直突圍逃到日本,重振旗鼓,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 1552 年,率龐大的武裝船隊進犯東南沿海,攻城掠地,江浙為之動搖,官軍望風披靡。王直占據定海,自稱“ 淨海王” ,後稱“ 徽王 ” 。

明朝廷武力征剿失敗,就改換手法,逮捕了王直徽州老家的妻兒母做為人質, 派員日本,欺騙王直同意解除海禁開市通商,設計誘捕王直,王直入獄後兩年,被朝廷下令斬殺于杭州官巷口,至死不屈。當時人言王直以威信雄海上,無他罪狀,殺之無理。徐光啟為他鳴不平說:“ 王直向居海島未嘗親身入犯,招之使來,量與一職,使之盡除海寇以自效。 ” 十分明顯,捕殺王直是不得人心的。王直臨死前預言:“ 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 ” 王直是明嘉靖時期徽州商人和東南海商代表人物,東海枭雄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明末 “ 海上大王 ” 鄭芝龍

鄭芝龍,字日甲,福建南安縣石井鄉人,明末著名海盜兼大海商。在海上拼搏幾十年,演出獨具特色的三部曲:早年離鄉背井闖世界;繼而當海盜,兼營海商,亦商亦盜;最後由盜而官,亦商亦官。像他這樣一身商、盜、官三種名份與經曆的人,中國曆史上實不多見。

鄭芝龍從事海商活動範圍廣泛,從海上到陸地,從國内到國外,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有過接觸。在海外商業競争中,他善于經商,大獲其利,成為富可敵國的大海商。當海盜時,擁有千艘艦船與十萬部衆,入仕明王朝後控制各種海船萬艘,能号集大海船三千艘,可稱之為世界史上第一個船王。明末,鄭芝龍率領武裝船隊縱橫海上,沖擊閉關鎖國的明王朝,屢敗官兵,擊退荷蘭殖民者幾次入侵福建沿海,消滅其它海盜集團,統一海洋,威震東南海上;後入仕任海疆将官, “ 坐論海王,奄有數郡 ” ,專制海濱,壟斷海外貿易。

縱橫東南海上的福建海盜蔡牽

蔡牽,福建同安縣西浦鄉人,出身貧苦,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被迫出海為盜。至嘉慶時,部衆發展至 2 萬餘人,大海船二百餘艘,蔡牽縱橫海上十五年,曾攻略台灣,稱鎮海威武王。

中國曆史上最神奇的海盜

明至嘉靖中期,倭患猖獗,波及從遼東到廣東的全部沿海地區,并彌漫到東南内陸,海盜們往往動辄糾集數千甚至上萬人馬,深入内地數百至數千裡,圍攻州府,攻占縣城,大肆燒殺搶掠,掠虜人口,搶劫财物而去,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動蕩。

當時倭寇的主要軍事力量來自當時海上走私集團。嘉靖二年,按大學士夏言建議,朝廷取消市舶司,中止了對外的官方和半官方的貿易,繼而嘉靖二十五年,浙江巡撫朱執為防倭,推行了更加嚴厲的海禁政策,不但禁止民間出海貿易,甚至連出海捕魚也在禁止之列,沿海之間的交通也都被阻斷。斷了财路的海上走私集團遂由以前亦商亦盜變成純粹的強盜。由于東南沿海地區人多地少,很多平民均“資衣食于海”,或依附于海上貿易為生,嚴厲的海禁使他們衣食無着,相當—部分人投入海盜行列或與山賊合流,倭遂患達颠峰。

嘉靖三十四年,戰事擴展到了江浙,倭寇不僅橫行江南,出入于長江下遊。甚至圍攻蘇州、杭州、揚州、溫州、泰州等城市。這一年七月,一支僅有一百多人的小規模海盜登陸,深入内地轉戰千裡,制造了一個奇迹。

這一路倭寇從上虞的爵溪登陸,當時大約六千倭寇圍攻蘇州,被抗倭名将任環殲滅。本來這批倭寇登陸大約是聞風而來,想分一杯羹的。但到了紹興,方知情形有異,隻得轉向,占領了會稽的高埠,盤據民宅觀望。當地知府劉錫、幹戶徐子鰓聞報,率兵圍攻。海盜趁夜紮木筏渡江沖出包圍,轉道杭州向北而去,一路劫掠于潛、昌化,一直到嚴州的淳安。官府下令追剿,浙江各路軍馬逼得甚緊,雙方一路皆有小遭遇戰,但始終無法将其成功圍剿。

這股海盜在官軍追剿之下,一路皆有傷亡。至嚴州淳安縣時,隻剩下大約六十多人。因迫于追殺,乃晝赴夜行翻山越嶺,進歙縣殺奔江蘇。官府急調江蘇兵扼守。在旌德,典史蔡堯率當地民兵千餘迎敵,但海盜們再次突破封鎖線,在南門外大肆劫掠之後揚長而去。随後在泾縣,又擊敗率兵前來圍剿的知縣邱時庸。七月十三日,這幾十名海盜抵達南陵縣城,守城軍民望風而逃,海盜不費吹灰之力就攻占了縣城,在城中再度燒殺劫掠,這時,建陽指揮廖印、當塗縣丞郭耿郊、蕪湖縣丞陳一道、太平府知事郭章,分别領兵起來增援,與海盜們在縣城東門外遭遇。雙方正面交戰。廖印等拉弓射擊,海盜們缺少箭矢,順手接過官軍箭矢反射,就這麼區區幾十個海盜,竟然殺的各路兵馬潰敗。陳一道帶兵獨進,奮力拼戰而不克,終被殺死。

出南陵之後,海盜們又流竄于蕪湖,但遭當地平民百姓抗擊,隻得後撤向東,轉道太平府,殺入江甯鎮。指揮朱襄率幾百名勇士奉命守衛。海盜們趁其不備,忽施偷襲。朱襄等人不知敵情,正在縱酒狂歡之際被劫營。朱襄奮力拼殺,身中數槍倒馬而死,官兵死亡三百多人,全部被幾十個海盜殲滅。

海盜們一路殺到了南京城下,耀武揚威地從大安德門經過,城上戒備森嚴,但竟無人出城迎擊。海盜們大搖大

擺又奔秣陵關去了。

從南京城下示威而過的海盜,一路劫掠溧陽、宣興,因聽聞官兵在太湖出現,又跨過武進,越過無錫,一晝夜奔走了一百八十餘裡,到達濟墅關。這時,有一路圍攻杭州的倭寇殘部正據此不遠,會師在即。

到這個時候,南京方面才作出了反應。南直巡撫曹邦輔親自督促副使王崇古,集各部軍隊,扼守要路,四面圍剿。儉事董邦政、把總婁宇率兵在陶宅鎮終于捕捉到了敵蹤。兩軍合剿,斬獲敵首十九級。海盜們這時方才窮途末路,想逃向太湖時,被官兵一路攔截,在楊林橋被追上并全部殲滅。

就這樣,這支曆史上最神奇百人海盜隊伍在橫行幹裡,殺戮戰傷官民四千人,經曆了八十餘日之後,終于結束了其傳奇般的旅途。

這股海盜是中國人還是倭國人,史料并無說明。但從轉戰曆程看,其熟悉民情和地理,善于隐匿,能捕捉到官軍的弱點和心理,長于靈活機動的遊擊戰,當非語言不通,水土不服的外國人。且按《明通鑒》記載,“其酋皆黃衣紅蓋”,這也不是倭國裝束,故應為中國人無疑。

故事還有個尾聲。事後,嘉靖派往江浙的欽差大臣,工部尚書趙文華聞訊後,火速趕往當地,意欲搶一份功勞。但殊不知他上奏時,曹邦輔奏章已提前呈上。趙文華為此生氣,正巧從杭州退下來的另一路倭寇正在附近活動。趙文華從浙江兵中選出精銳四幹,親自率領圍剿,但一照面卻吃了個敗仗。趙文華是嚴嵩的親信,朝中有人,順勢将這個責任轉嫁到曹邦輔頭上,指責其延誤軍機。結果是曹邦輔被問罪,不久便貶職戍邊了。

海盜電影

《喋血船長》(CapTaIn Blood1935年)

點評:在這部影片中,海盜不再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而是亦正亦邪、俠盜兼之,正如我們熟知的梁山好漢一樣,身手不凡,豪情萬丈。這是埃洛爾·弗林一鳴驚人的俠盜處女代表作,他因本片的成功而赢得“風流劍俠”的稱号。導演邁克爾·柯蒂茲以嚴謹态度拍攝這部古裝動作片,甚至以一比一的實際比例搭建兩艘大船來進行壓軸高潮的鬥劍場面,因此氣氛特别刺激逼真,而這種紳士式擊劍場面也大量出現在日後的海盜電影中。

《小飛俠》(1953年動畫片)

點評:作為迪斯尼的頭号偶像,小飛俠彼德潘是迪斯尼最早出現的帥哥型人物,也是所有迪斯尼動畫人物出現在續集裡卻不會變老的,隻因為他永遠住在“夢幻地”。這是一部洋溢着童趣的海盜冒險影片,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過于小飛俠與虎克船長勢不兩立的對抗。時隔五十年,迪斯尼小飛俠重返大銀幕,這部小飛俠續集《小飛俠之夢不落帝國》将于2003年聖誕節期間上映。

《虎克船長》(Hook1991年)

點評: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執導的《虎克船長》(又稱《鐵鈎船長》)是《小飛俠》真人版的續集,他将小飛俠彼得潘改造成中年男子,引起不少争議。不過該片的明星陣容可謂強大,其中羅賓·威廉斯飾演長大後的彼德潘,達斯汀·霍夫曼飾演邪惡的虎克船長,朱麗娅 羅伯茨飾演小叮當。

《金銀島》(Treasure Island1950年)

點評:這是迪斯尼推出的第一部完全由真人主演、沒有動畫成分的電影,改編自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所著的偉大的經典冒險故事《金銀島》一書。這部講述海盜寶藏故事的影片因其故事扣人心弦、富于想像力而廣受好評。不過50多年後,迪斯尼欲再度重溫舊夢,2002年年底以動畫方式、結合3D技術,将整個故事挪進充滿夢幻色彩的星際太空,耗資1億4000萬美元打造的太空海盜動畫片《星銀島》卻慘遭厄運,血本無歸。

《A計劃》(1984年)

點評:香港開埠之初也深受海盜之苦,《A計劃》是成龍自編自導自演拍攝的一部清剿海盜的電影。影片風趣幽默,片中的海盜也笨得厲害。成龍模仿英雄楊子榮,大搖大擺地進入匪穴,整個影片成為《林海雪原》的海盜版本。由于影片票房很理想,成龍于1987年開拍《A計劃續集》。當然,嚴格來說這并非一部海盜電影,而是一出精彩的警匪片。倒是狄龍在1973年接拍過一部《大海盜》的影片。

《加勒比海盜》系列──嗨喲,我的海盜生活

《加勒比海盜》也是一部老幼鹹宜的影片。本應是兇神惡煞、粗鄙成性的“海盜”變得溫和、文雅了不少;片中不乏搏鬥、殺戮的場面,更有大規模骷髅變身,不過不必擔心,這些都在保證影片具有一定驚險、刺激的前提下處理得毫無血腥、驚悚之感,能使大人小孩始終保持舒暢的心情踏上這個快樂的冒險之旅。說到打鬥,自然是“海盜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但以往的“海盜電影”最使觀衆遺憾的又多是打鬥場景,你來我往的西方紳士的擊劍式戰鬥顯然有點乏味。而在本片中注入了不少東方功夫元素,踢翻、空翻、跳躍等東方式的優美動作使整體武打風格更添了幾分飄逸、節奏輕快,觀賞性大大加強。尤為值得一贊的是,該片盡管不靠血腥、驚悚作噱頭,故事依舊引人入勝,最出色的無疑是對懸念包袱的處理設置上,諸如伊麗莎白(凱拉·奈特莉飾)挂着的那個神秘的骷髅金币、傑克(約翰尼·德普飾)的來曆、威爾(奧蘭多·布魯姆飾)的身世、以巴布薩(傑弗瑞·拉什飾)為首的海盜為何晚上會變骷髅等等謎底都抖得很适時,一個接一個解開,環環相扣,結構緊湊,使得本來隻是個英雄救美、官兵抓強盜的俗套冒險故事變得曲折有趣,讓所有觀衆都像小孩一樣抱着好奇心,在兩個多小時裡看得津津有味。導演戈爾·維賓斯基(曾執導《捕鼠記》、美國版《午夜兇鈴》等)對影片節奏的控制也非常到位,張弛有度,時而羅曼蒂克,時而刀光劍影;時而插科打诨,時而緊張刺激,使影片始終在明快流暢、清晰曲折中進行。

歌曲

蔡依林,周傑倫演唱歌曲

蔡依林

蔡依林(3張)

歌曲:《海盜》

作詞:陳鎮川

作曲:周傑倫

RAP:周傑倫

蔡依林:黃色煙硝還在飄

頭頂風帆在鼓噪

一瞬間的風暴

濕透雙腳幹不了

曬傷眼角顧不了

對着狂風咆哮

頭巾纏繞着驕傲

淚藏在黑色眼罩

長發在船頭舞蹈

周傑倫:盡頭當找到那些寶藏以後

當滿足了冒險的念頭

幸福是否在岸上等候

故事對它細說從頭

合:啦啦啦啦

冷漠背後躲着溫柔

我還記得誰在此候

看你低着頭我站在船頭

啦啦啦啦

黑色的風吹襲着我

暴風臨來那片天空

幸福在招手

蔡依林:冰山一角在竊笑

險惡暗潮在圍剿

沒目标的目标

鼻間酒意還沒消

受潮煙草怪味道

寫封信寄不到

擾人清夢的号角

船舵瘋狂的奔跑

永遠下不了的錨

周傑倫:終點就在盡頭前頭盡頭

當找到那些寶藏寶藏以後

當滿足了冒險的念頭

幸福是否在岸上等候

細說從頭

蔡依林:盡頭當找到那些寶藏以後

當滿足了冒險的念頭

幸福是否在岸上等候

合:啦啦啦啦

冷漠背後躲着溫柔

我還記得誰在此候

看你低着頭我站在船頭

啦啦啦啦

黑色的風吹襲着我

暴風臨來那片天空

幸福在招手

蔡依林:等候好不了的傷口

在美麗的港口

寂寞的出口

發燙的胸口

等候好不了的傷口

在美麗的港口

寂寞的出口

電視劇

海盜(12集)

1984年

主演:李顯剛趙越

ISRC:CN-G08-02-0165-0/V.J9

産地:中國大陸

漁霸逼迫,浪裡豹投身當海盜,日軍殘暴,真英雄危難顯身手!

在父親被漁霸殺害後,年輕的朱二虎報仇不成就投奔了海盜馬三保,後又因海盜之間的紛争,朱二虎轉投海盜“潘字号”的頭目潘開堂,改名為浪裡豹。

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到處燒殺搶掠,浪裡豹救下敢與日寇拼殺的漁民,并手下留情,使在敵占區搞群衆工作為逃脫日寇追捕而落入海盜手中的金蓉免遭毒手。新四軍政委石華救了浪裡豹又随他一起投奔了潘開堂,并取得了潘開堂的信任。

背着浪裡豹和石華已經叛變投靠日本人的潘開堂,想借日本人和僞軍之手除掉浪裡豹和石華,在他們的船隻被四面包圍的危急關頭,新四軍及時趕到解救了他們,至此浪裡豹徹底看清了海盜潘開堂的真面目,毅然與其分道揚镳,參加了新四軍。

上一篇:阿爾瑪

下一篇:伊琳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