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甯市

海甯市

浙江省嘉興市代管縣級市
海甯市位于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東鄰海鹽縣,南瀕錢塘江,與紹興上虞市、杭州蕭山區隔江相望,西接杭州餘杭區、江幹區下沙,北連桐鄉市、嘉興秀洲區。東距上海100公裡,西接杭州,南瀕錢塘江。1986年撤縣設市。海甯市是王國維、徐志摩、金庸、蔣百裡等名人的故鄉。海甯曆史悠久,文化燦爛。距今約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在春秋戰國時,先後歸吳屬越、複為楚地,秦時(公元前221年)為長水縣(今嘉興市)縣治,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始稱鹽官縣,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設海甯郡。元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升鹽官州,因錢塘江潮溢不斷,為祈“海濤甯谧”,于元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改名海甯州,海甯之名沿用至今。新中國建立後為海甯縣,1986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1]
    中文名:海甯市 外文名:hai ning 别名: 所屬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 下轄地區: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馬橋街道、許村鎮、長安鎮、周王廟鎮、鹽官鎮、斜橋鎮、丁橋鎮、袁花鎮、黃灣鎮 建立時間:1986年11月 面積:699.92平方公裡 人口:66.03萬(2010年) GDP:349億人民币(2008年) 地理位置:北緯30°32',東經120°41' 著名景點:錢江潮、陳閣老宅、海神廟、觀潮勝地公園、風情街 主要街道: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馬橋街道 地域名人:金庸、陳學昭、徐志摩、穆旦、王國維、王士雄、李善蘭 地方特産:紫薇甘蔗、斜橋榨菜、海甯三把刀、燈彩 知名産業:旅遊業、皮革業 知名企業:海甯中國皮革城 電話區碼:0573 郵編區碼:314400 火車站:海甯站、海甯西站 行政類别:縣級市 地方方言:吳語太湖片 車牌代碼:浙F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面積:699.92平方公裡 人口:66.03萬(2010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方方言:吳語太湖片 行政類别:縣級市 電話區碼:0573 郵編區碼:314400

基本概況

海甯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東距上海100公裡,西接杭州,南瀕錢塘江。全市陸地面積近700平方公裡。現轄8個鎮,4個街道,總人口64萬(2009)。海甯曆史悠久。距今約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新中國建立後為海甯縣,1986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海甯自古學風興盛,民風淳厚,名人輩出,為文化之邦,尤以燈、潮、名人三大文化獨具地方特色。海甯經濟發達,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一。2012年海甯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服裝協會評為“中國皮革皮草服裝名城”。

自然地理

海甯屬北亞熱帶海洋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較豐,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氣溫15.9°C,年均降雨量1187毫米,日照2002.9小時,無霜期233.5天。因地處中緯度,冷暖空氣經常在此交會,有旱、澇、風等災害性天氣出現。市域地處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内陸面積699.92平方公裡,其中平原占87.94%,山丘占1.81%,水域占10.25%。地形狹長,東西長51.65公裡,南北寬28.94公裡。地勢平坦,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高程4米—8米(吳淞高程。下同)。古陸殘嶼與低丘集中分布在境東北和東南部,海甯地居錢塘江河口北岸。區域内高陽山最高,海拔253.3米,其他在200米以下。海甯屬太湖流域水網地帶,境内有上塘河和運河兩個水系,河道總長1865.4公裡,河網率為5.1%。水資源以河網徑流量為主,外來水利用率高,地下水控制開采,水資源總量6.62億立方米,能滿足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生活需要。境内岸線長55.92公裡,水域21730公頃;海塘長53.6公裡,占北岸海塘總長的33.5%。“海甯潮”是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觀,黃灣鎮大尖山附近江面是湧現“海甯潮”的起點。

曆史沿革

海甯是良渚文化發源地之一。

據考古資料證明,距今6000-7000年間,在海甯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

在春秋戰國時,海甯是越、吳、楚武原鄉、李鄉、禦兒鄉屬地。秦時在海鹽縣、由拳縣境内。

東漢建安八年(203)陸遜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領縣事。

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析海鹽、由拳置鹽官縣,屬吳郡,隸揚州,為海甯建縣之始。

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錢塘縣,貞觀四年(630)複置鹽官縣。

元元貞元年(1295)升鹽官州,天曆二年(1329)改名海甯州。

明洪武二年(1369)降為海甯縣,屬杭州府。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複升為州。

民國元年(1912)改州為縣,直屬浙江省,民國37年(1948)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5月解放,建海甯縣,屬嘉興專區。

1958年10月海鹽縣并入海甯縣,至1961年12月複建海鹽縣。

1986年11月,撤海甯縣,設海甯市,屬嘉興市。

曆史上海甯縣治長期在鹽官鎮。抗日戰争期間,曾先後遷移袁花一帶鄉間及縣境以外,抗戰勝利後設于硖石鎮,後還治鹽官鎮。1949年6月,縣人民政府移駐硖石鎮。

人口

繼續保持低速增長。2003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62‰,死亡率7.25‰,自然增長率0.37‰,年末戶籍總人口641253人,比上年末增加935人。

 勞動就業工作繼續加強。充分關心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着力解決失業人員再就業。全年共舉辦各種勞動力交流專場21期,提供就業崗位24432個,舉辦各種再就業培訓24期,使2260人次得到了專業技能培訓。同時,充分發揮“海甯市勞動力交流中心市場”功能,年内共安置城鎮失業職工5769人。失業率得到有效控制,據勞動部門統計,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4.0%。

社會保障事業逐步完善。努力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全力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年末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99萬人,其中企業參保人數11.0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62萬人。收繳基本養老保險基金28982萬元,收繳失業基金達1723萬元,勞動部門為3.86萬人次發放了失業救濟金。穩步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13萬人,其中大病統籌1.91萬人。

行政區劃

浙江省東北部,北緯30°32',東經120°41'。管轄4個街道、8個鎮:硖石街道、海洲街道、海昌街道、馬橋街道、許村鎮、長安鎮、周王廟鎮、鹽官鎮、斜橋鎮、丁橋鎮、袁花鎮、黃灣鎮 

硖石街道 

2003年,轄8個行政村(荷葉、聯和、軍民、永豐、南漾、雙合、西環、楊彙橋)、18個社區(南苑、東苑、東山、由拳、新華、西山、相院、鵑湖、東關廂、水月亭、沙泗浜、南關廂、海青橋、農豐、長田、高豐、長園、群利),辦事處駐地公園路21号。 

海洲街道 

2003年,轄5個行政村(民和、伊橋、金龍、張店、雙鳳)、14個社區(塘橋、海洲、文苑、成園、梨園、梅園、白漾、聯塘、南郊、新莊、新橋、聯合、東長、西郊),辦事處駐地南苑路402号。

海昌街道 

2003年,轄12個行政村(迎豐、利民、雙喜、雙山、雙馮、泾長、長山、星光、金星、光耀、勤民、黎峰)、8個社區(碧雲、硖西、金利、火炬、隆興、硖東、東郊、丁公堰),辦事處駐地碧雲北路88号。

馬橋街道 

2003年,轄15個行政村、1個社區,辦事處駐馬橋社區62号。

許村鎮 

面積91.1平方千米。2003年,轄30個行政村、3個社區,鎮政府駐地許村閘口路88号。

長安鎮 

面積91.9平方千米。2003年,轄28個行政村、7個社區,鎮政府駐地長安鎮青年路49号。

鹽官鎮 

面積56.0平方千米。2003年,轄24個行政村、3個社區,鎮政府駐地原郭店集鎮建設路。

斜橋鎮

斜橋鎮由原慶雲鎮和原斜橋鎮組建而成,現轄16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村民小組341個,總人口6.2萬人,總戶數17074戶,區域總面積64.5平方公裡,土地總面積62164畝,耕地面積51163畝  

丁橋鎮

丁橋鎮轄14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5萬人(2007年),區域總面積61.24平方公裡。  

袁花鎮

以鎮人民政府駐地袁花得名。袁花曆史上人文荟萃,是清代查慎行、查嗣僳和現代沙可夫、查濟民、查良镛(金庸)等名人故裡。袁花鎮現轄14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總面積74.7平方公裡,總人口5.31萬人。

黃灣鎮

黃灣全鎮總面積47.5平方公裡,轄7個行政村,總人口23697人。

交通概況

海運方面上海港、甯波港環抱周圍。航空方面距上海浦東機場車程1.5小時、虹橋機場車程1小時,杭州蕭山機場車程40分鐘。公路有滬杭甬高速、杭浦高速、杭州繞城高速、嘉紹高速(在建)、320國道越境而過,01省道橫貫全境。市内河港交錯,連接京杭大運河。動車組停靠鐵路海甯站。貨物周轉量160846萬噸公裡,客運周轉量83150萬人公裡,全市公路通車總裡程達1227公裡。全市所有鎮、街道實現15分鐘上高速,實現村村通公交。

名人

自唐至清末,海甯共有進士366人。清代海甯陳家,“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

海甯名人有:東晉學者幹寶,唐代忠臣許遠、詩人顧況,宋代女詞人朱淑真,明代戲曲家陳與郊、史學家談遷和查繼佑,清代三閣老(大學士)陳之遴、陳元龍、陳世倌,詩人查慎行,棋聖範西屏、施定庵,書法家陳奕禧、查升,女詩人陳慧殊(張問安妻),藏書家吳骞、蔣光煦,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詩人徐志摩、穆旦,作家金庸、陳學昭,醫學家王士雄,數學家李善蘭,軍事理論家蔣百裡,佛學家太虛法師、印順法師,學者、書法家張宗祥,訓诂學家朱起鳳,鐵道學家徐骝良,文史學家宋雲彬,紅學家吳世昌,戲劇家沙可夫,教育家鄭曉滄,植物學家錢崇澍,中國電影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電影藝術家史東山,版本目錄學家趙萬裡,漫畫家米谷,科學家沈鴻,英語教育家和翻譯家許國璋,美術理論家吳甲豐,香港實業家查濟民,古書畫鑒定家徐邦達。

皮影戲

位于錢塘江北岸的浙江省海甯市境内,至今流傳着具有南宋風格的古典劇種——海甯皮影戲。

海甯皮影戲自南宋傳入,即與當地的“海塘鹽工曲”和“海甯小調”相融合,并吸收了“弋陽腔”等古典聲腔,改北曲為南腔,形成以“弋陽腔”、“海鹽腔”兩大聲腔為基調的古風音樂;曲調高亢、激昂,宛轉幽雅,配以笛子、唢呐、二胡等江南絲竹,節奏明快悠揚,極富水鄉韻味。同時将唱詞和道白改成海甯方言,成為民間婚嫁、壽慶、祈神等場合的常演節目。再則,海甯盛産蠶絲,民間有祈求蠶神風俗,皮影戲也因長演“蠶花戲”,稱作“蠶花班”。

海甯皮影的人像用羊皮或牛皮為材料,通過繪圖、剪形、勾線、上色、縫制插簽等工序制成,主要特點是:“少雕镂、重彩繪、單線平塗”,臉形圓活、單眼側面、少誇張、近實像、富“人情”味;整體以單手、并足(側身)為主,頗具民族民間特色。

海甯皮影戲演繹至今,已有近千年曆史,至20世紀三四十年代,海甯境内尚有戲班20多個,劇目達300餘個,演員120多人。随着時代的變革,皮影藝術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影響。50年代,浙江省文化部門為組建劇團赴京演出,經調查全省惟海甯尚存技藝精湛的皮影老藝人。但時至今日,僅存的幾位老藝人年歲均逾七旬,後繼乏人,已屬重點搶救的傳統民間藝術項目之一。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海甯皮影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皮貼畫

皮貼畫:三年前誕生于“中國皮革之都”浙江省海甯市的皮貼畫,經過海甯市有關部門精心培育,如今已經從海甯皮革産業鍊中脫穎而出,發展成為蘊含深厚文化的旅遊産品。

經濟概況

海甯市2009年實現國内生産總值317.77億元,比上年增長10.4%;财政總收入48.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75元,增長10.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960元,增長5.2%;城鎮登記失業率3.54%。

2012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位列第90名。

中國皮革城

海甯中國皮革城建成于1994年,是浙江省重點市場,我國規模最大的皮革專業市場,2001年入城經營企業2000餘家,市場成交額39.06億元,2002年,市場成交額40.16億元,2003年市場成交額50.26億元。中國皮革城展覽館是“2000海甯中國皮革博覽會”的重要配套工程,由皮革城管委會籌資建設,總投資626萬元,展覽館占地面積2435平方米,可設置标準展位104個。海甯中國皮革城是一座大型現代化專業市場,外牆采用鋁塑闆和玻璃結構相結合的裝飾,是海甯的标志性景觀。 皮革新城總面積18萬平方米,1300間商鋪,共有4層,皮包、皮衣、皮裙、皮鞋、皮手套、皮背心、皮披肩等。

海甯潮

海甯潮又稱錢江潮,是世界一大奇觀,錢江潮以其磅礴的氣勢和壯觀的景象聞名于世,以“一線橫江”被譽為“天下奇觀”。錢江觀潮始于唐,盛于宋,海甯觀潮自明清以來也有400多年曆史。古之觀潮以杭州江幹三郎廟一帶為最盛,宋代以後,由于河道的變遷,觀潮最佳點逐漸東移至海甯境内。海甯潮以其潮高、多變、洶猛、驚險而欽譽海内外,海甯潮一日二次,晝夜間隔12小時,一年有150多個觀潮佳日。自明清以來,海甯民間一直都有農曆八月十八觀潮的傳統習俗,這一日,遊客雲集,熱鬧非凡,海塘上更是出現“江潮人潮兩相湧”的壯觀;現在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期間都舉辦中國國際錢江(海甯)觀潮節。自2000年9月16日中央電視台、浙江電視台聯合直播錢江湧潮後,海甯觀潮更是名聲大振,“天下奇觀”海甯潮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海内外遊客。

海甯美景

天下奇觀——錢江潮nn華彩皮都——海甯中國皮革城nn廟宮迷蹤——海神廟nn觀潮勝地——觀潮勝地公園nn紫薇攬秀——西山公園nn智标晨旭——智标塔nn詩樓新月——徐志摩舊居nn靜安精舍——王國維故居nn路仲探幽——路仲裡nn龍渡流霞——龍渡湖nn修川古韻——運河古鎮nn瑞雲騰龍——“荊鬥雲”(雲龍村)nn花漾風情——興城村nn錢塘競秀——鹽官百裡錢塘生态長廊nn夾塘聽濤——梁家墩nn書劍俠影——金庸舊居nn尖山旭日——大尖山nn寬塘绮步——寬塘nn關廂燈影——南關廂曆史文化街區nn鵑水毓秀——鵑湖公園

上一篇:天福集團

下一篇:簡曆模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