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

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

德國物理學家
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年2月22日-1894年1月1日),于1888年首先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1]并對電磁學有很大的貢獻,故頻率的國際單位制單位赫茲以他的名字命名。
  • 中文名: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
  • 外文名:Heinrich Rudolf Hertz
  • 别名:赫茲
  • 民族:
  • 出生地:德國漢堡
  • 畢業院校:柏林大學
  • 職業:物理學家
  • 代表作品:
  • 主要成就:用實驗證明電磁波存在測出電磁波傳播的速度跟光速相同觀察到電磁波有聚焦、直進、反射、折射和偏振現象證明了當原子受到電子的沖擊激發而發射譜線,能量是分立的

人物生平

天才出世

1857年(丁巳年)2月22日赫茲出生在德國漢堡一個改信基督教的猶太家庭。父親是漢堡城的一名顧問,母親是一位醫生的女兒。

求學經曆

在他去柏林大學就讀之前就已經展現出良好的科學和語言天賦,喜歡學習阿拉伯語和梵文。他曾經在德國德累斯頓、慕尼黑和柏林等地學習科學和工程學。他是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和赫爾曼·範·亥姆霍茲的學生。1880年赫茲獲得博士學位,但繼續跟随亥姆霍茲學習,直到1883年他收到來自基爾大學出任理論物理學講師的邀請。

主要貢獻

赫茲實驗

赫茲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很大貢獻,正當人們對他寄以更大期望時,他卻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僅36歲。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各種波動頻率的單位,簡稱“赫”。赫茲也是是國際單位制中頻率的單位,它是每秒中的周期性變動重複次數的計量。赫茲的名字來自于德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魯道夫·赫茲。其符号是Hz。電(電壓或電流),有直流和交流之分。在通信應用中,用作信号傳輸的一般都是交流電。

呈正弦變化的交流電信号,随着時間的變化,其幅度時正、時負,以一定的能量和速度向前傳播。通常,我們把上述正弦波幅度在1秒鐘内的重複變化次數稱為信号的“頻率”,用f表示;而把信号波形變化一次所需的時間稱作“周期”,用T表示,以秒為單位。波行進一個周期所經過的距離稱為“波長”,用λ表示,以米為單位。f、T和λ存在如下關系:f=1/T,v=λ.f,其中,v是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于3x10^8米/秒。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以符号Hz表示。

赫茲(H·Hertz)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1887年,是他通過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後人為了紀念他,把“赫茲”定為頻率的單位。常用的頻率單位還有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等。在載帶信息的電信号中,有時會包含多種頻率成分;将所有這些成分在頻率軸上的位置标示出來,并表示出每種成分在功率或電壓上的大小,這就是信号的“頻譜”。它所占據的頻率範圍就叫做信号的頻帶範圍。例如,在電話通信中,話音信号的頻率範圍是300~3400赫;在調頻(FM)廣播中,聲音的頻率範圍是40赫~15千赫,電視廣播信号的頻率範圍是0~4.2兆赫等。

上一篇:維托·柯裡昂

下一篇:巴隆·葛雷喬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