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縣

泾川縣

甘肅省平涼市轄縣
泾川縣位于甘肅東部、陝甘交界處,因地處泾河川腹地而得名。曆史文化悠久,早在4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境内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建郡置縣曆時2100多年,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為代表的特色地域文化交相輝映、獨具特色。自然條件優越,境内海拔930-1460米,年均日照2274小時,平均氣溫10.4℃,年均降雨量555毫米,相對濕度69%,無霜期174天,是國家農業部劃定的全國優質蘋果最佳适生區。區位優勢獨特,泾川居絲綢古道要沖,為華夏文明腹地,自古以來是西出長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鎮。[1]全縣轄14個鄉鎮,212個行政村,總面積1409.3平方公裡。截至2017年,泾川縣有回族、滿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等21個少數民族,占泾川縣總人口的0.6%。其中回族1922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95.2%,其他少數民族共97人。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泾川縣常住人口222210人。初步核算,泾川縣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40.3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4%。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1.2億元,比上年增長6.0%;第二産業增加值4.89億元,比上年下降4.3%;第三産業增加值24.27億元,比上年增長4.9%。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為27.7:12.1:60.2。
    中文名:泾川縣 外文名:JingchuanCounty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甘肅省平涼市 地理位置:甘肅省東部 下轄地區:14個鄉鎮,21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城關鎮 電話區号:0933 郵政區碼:744300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西王母浴苑 機場:慶陽機場 火車站:泾川站 車牌代碼:甘L 人口:22221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地區生産總值:40.36億元(2020年) 面積:1409.3平方公裡

建制沿革

約公元前11世紀的商代末年,泾川境内有當地曆史上最早的兩個國家——阮國和共國,兩國都是商的諸侯國。阮國疆域在今城關、羅漢洞、泾明、紅河之間,共國疆域在今城關水泉寺一帶。後來均被周文王所滅。

約公元前768年的西周末年,義渠戎逐漸強大,在今慶陽市甯縣焦村鄉西溝村建立西戎古國——義渠國,泾川境屬之。

周赧(nǎn)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滅義渠戎,置北地郡,轄今平涼東5縣、慶陽和甯夏的固原地區。泾川境屬之。

西漢時期,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十三刺史部。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分北地郡而設安定郡,安定郡屬涼州刺史部管轄。安定郡治高平(今甯夏固原),管轄今甘、甯、陝交彙的關隴廣大地區。下轄21縣:高平、複累、安俾、撫夷、朝那、泾陽、臨泾、鹵、烏氏、陰密、安定、參、三水、陰盤、安武、祖厲、爰(得、眴卷、彭陽、鹑陰、月氏(zhī)道。其中臨泾縣(今泾川城關水泉寺)、安定縣(今泾川北塬至慶陽鎮原)、爰得縣(今泾川南部)、陰盤縣(今泾川南塬與長武、靈台接壤處)轄境在今泾川一帶。

東漢時期,漢順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羌族勢力衰敗,安定郡遷回。連年戰亂導緻人口數量大幅減少,安定郡由東漢初的20縣合并為8縣,即臨泾、朝那、烏氏、高平、三水、彭陽、陰盤、鹑觚,這次調整保留了原來安定郡的大縣而擠掉了小縣。郡治高平被毀嚴重,遂将安定郡治所設在臨泾(臨泾水之意)縣,而且原來西邊較遠的縣也未返回舊治所,都設置在新郡治所周圍。其中臨泾縣在今城關水泉寺一帶,朝那縣在泾川西北,烏氏縣在泾川東,高平縣在泾川南。8個縣的轄境占有今泾川、靈台、鎮原三縣之地及陝西部分地區。

三國時期,安定郡轄境屬魏國。曹操平定關中隴右之後,安定郡随涼州刺史部被并入雍州。

西晉時期,安定郡下轄安定、臨泾、烏氏、都盧、鹑觚、陰密、西川7縣,其中安定縣、臨泾縣、烏氏縣三縣的全部地區或部分地區在今泾川境内。

十六國時期,晉愍(mǐn)帝建興五年(公元317年),安定郡歸前趙(漢);公元328年,安定郡歸後趙;公元351年,安定郡入前秦。公元360年,置安定為雍州治所。公元370年,複置雍州于安定(指安定郡的治所臨泾,今泾川城關水泉寺);公元385年,安定郡入後秦。

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神麚三年(公元430年),設泾州,領6郡17縣。安定郡領安定(今泾川南部)、臨泾(今泾川北部)、朝那(今鎮原西南,包括泾川黨原)、烏氏(今泾川東北)、石堂(疑為今靈台百裡)5縣;隴東郡領泾陽、祖居、撫夷3縣;新平郡領白土(今陝西彬縣)、爰得(今泾川、長武交界)、三水(今陝西旬邑)、高平(今泾川、長武交界)4縣;趙平郡領鹑觚(今靈台邵寨)、東盤(今長武東南)2縣;平涼郡領鹑陰、陰密(今靈台)2縣;平原郡領陰盤(今崆峒)。當時,泾州、安定郡、安定縣三級治所均在泾州古城内。

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廢臨泾縣,分臨泾縣與朝那縣的一部分置安武縣。并在泾州治總府,治所安定(原臨泾城,今泾川城關水泉寺),先後曾轄泾州,邠(bin)州、鹽州、靈州、顯州、雲州。

隋炀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撤州而複置郡,安定郡統7縣:安定、鹑觚、陰盤、朝那、湫古。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改湫古縣置臨泾縣,治所在今慶陽市鎮原縣境内。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安定郡改名泾州;太宗貞觀時,全國設10道,泾州屬關内道。泾州領5縣:安定、鹑觚、臨泾、良原(今靈台梁原)、陰盤;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全國改10道為14道,改州為郡,泾州為安定郡;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因“安史之亂”,避安祿山之諱,改安定郡為保定郡,安定縣改為保定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複為泾州,領保定、靈台、良原、臨泾、潘原(今崆峒四十裡鋪)5縣;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春,設泾原節度使,管理泾州、原州,治所在泾州;光化二年(公元899年),隴山以東屬岐王李茂貞的彰義軍節度使管轄,治所在泾州。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莊宗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李茂貞向後唐朝貢稱臣,泾州并入後唐。

北宋時期,宋初泾州為彰義軍節度,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改彰化軍;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全國設15路,泾州屬秦鳳路,領保定、靈台、良原3縣;真宗鹹平四年(公元1001年),升保定縣長武鎮(今泾川泾明長武城)為縣,一年後改降為長武寨;徽宗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複設長武縣。泾州領保定、靈台、良原、長武4縣。時泾川分屬保定、長武2縣;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分陝西沿邊為秦鳳、泾原、鄜(fū)延、慶環四路,泾州屬泾原路。範仲淹、韓琦開府泾州。

金時,泾州屬慶原路。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改保定縣為泾川縣,意為泾水之川。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遷州治于長武(今泾川泾明長武城),不久又遷回泾川。泾州領泾川、長武、良原、靈台4縣。

元時,泾州初屬都元帥府,曾在泾州立總司,轄邠州,後屬鞏昌總帥府;忽必烈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靈台并入泾川;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長武縣并入泾川,複靈台縣,将良原縣并入靈台;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泾川改屬陝西行中書省平涼府;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泾州改為直隸州,領泾川、靈台2縣。

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泾州降為散州,屬平涼府,撤泾川縣,縣事由州直理。由于洪水沖毀泾州城,州衙由水泉寺古城遷至泾河南的皇甫店,即今縣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泾州屬陝西承宣布政使司平涼府,領靈台1縣。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分陝西布政使司為左、右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領平涼、慶陽、臨洮、鞏昌四府。乾隆六年(公元1667年),右布政使司改為鞏昌布政使司。次年又改為甘肅布政使司,治所由鞏昌移至蘭州,泾州屬甘肅布政使司平涼府。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泾州升為省直隸州,領靈台、鎮原、崇信3縣。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泾州改名泾縣,屬泾原道,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複名泾川縣。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改泾原行政區為甘肅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泾川屬之。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泾川縣改屬甘肅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0年,泾川縣轄4個鎮、14個鄉。城關鎮、玉都鎮、高平鎮、荔堡鎮、梁河鄉、黑河鄉、汭豐鄉、王村鄉、羅漢洞鄉、泾明鄉、紅河鄉、窯店鄉、飛雲鄉、太平鄉、黃家鋪鄉、豐台鄉、黨原鄉、合道鄉、張老寺虛拟鄉。

2003年12月8日,泾川縣撤銷合道鄉,将該鄉并入黨原鄉;撤銷梁河鄉、黃家鋪鄉,将梁河鄉和黃家鋪鄉并入高平鎮;撤銷黑河鄉,将該鄉并入太平鄉。

2016年7月,經甘肅省民政廳批複,平涼市有13個鄉完成撤鄉改鎮工作,其中撤銷泾川縣太平鄉、汭豐鄉,設立太平鎮、汭豐鎮。

2016年,泾川縣轄1個街道,8個鎮,7個鄉,分别是:城區街道、城關鎮、玉都鎮、高平鎮、荔堡鎮、王村鎮、窯店鎮、汭豐鎮、太平鄉、羅漢洞鄉、泾明鄉、紅河鄉、飛雲鄉、豐台鄉、黨原鄉。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10月,泾川縣轄11個鎮、3個鄉、1個開發區,215個行政村,1466個村民小組。

11個鎮:城關鎮、玉都鎮、高平鎮、荔堡鎮、王村鎮、窯店鎮、飛雲鎮、豐台鎮、黨原鎮、汭豐鎮、太平鎮。

3個鄉:羅漢洞鄉、泾明鄉、紅河鄉。

1個開發區:溫泉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泾川縣位于甘肅省,在東經107°15′—107°45′,北緯35°11′—35°31′之間,黃土高原中部秦隴交界處。東與甯縣及陝西省長武縣交界,西接崇信縣、崆峒區,南鄰靈台縣,北靠鎮原縣。.東西長57公裡,南北寬36公裡,總面積1409.3平方公裡(2016年)。

地形地貌

泾川縣地貌地形屬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内海拔930-1460米。境内占總面積63.4%的丘陵溝壑區梁峁起伏,溝壑縱橫,此外,破碎塬區和河谷川區分别占總面積的23.6%和9.4%。

氣候

泾川縣氣候大陸性顯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氣溫11.4℃,無霜期174天。年平均降雨555毫米,日照2274小時,相對濕度70%,常年多東北風,年蒸發量1339.6毫米。自然災害有幹旱、洪澇、冰雹、風雷、病蟲害等,其中以幹旱為主。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至2012年,泾川縣境内有泾河及其支流汭河等五條河流,年平均徑流量124億立方米,其中可利用6.9億立方米。水力發電站1處,年發電量25萬千瓦小時。

礦産資源

截至2012年,泾川縣已探明有銅、鉛、鈾等金屬礦點,煤、溫泉等非金屬礦點多處。其中位于縣城東7.5公裡何家坪村的溫泉日出水1920立方米,水溫37℃至38℃,水質優良,富含氟粒子,為重碳酸型醫用礦泉水。

森林資源

截至2012年,泾川縣現有林地面積69.6萬畝,森林覆蓋率34.9%,林木蓄積量146.4萬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泾川縣戶籍人口35.62萬人,戶數11.28萬戶。根據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全縣常住人口28.74萬人,城鎮人口10.57萬人,城鎮化率36.78%。人口出生率11.08‰,死亡率5.78‰,自然增長率為5.30‰。

2019年末,泾川縣戶籍人口35.3萬人,戶數11.14萬戶。根據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全縣常住人口28.82萬人,城鎮人口10.8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37.54%。人口出生率10.22‰,死亡率5.88‰,自然增長率4.3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泾川縣常住人口222210人。

民族

截至2021年,泾川縣有回族、滿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苗族等21個少數民族成份,人口2152人。其中回族205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95.5%,其他少數民族共97人。

宗教

泾川縣共有道、佛、天主、基督、伊斯蘭五大宗教,現有宗教團體5個,依法批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17個(道、佛、天主教各一處,基督教一堂七點,清真寺6個)。現有宗教教職人員105人,其中:基督教57人,伊斯蘭教6人,佛教2人,道教37人,天主教3人。信教群衆約5000人。具有健全的縣、鄉(鎮)、村三級宗教網絡,其中:鄉有專兼職宗教幹事34人,村宗教信息員215人。

政治

呂鵬舉:縣委書記

王廷佐:副書記、縣長

景宗剛:副書記(挂職)

李衛東:常委、紀委書記

齊雪琴:常委、宣傳部長

陶梅:常委、常務副縣長

李永成:常委、政法委書記

趙小軍:常委、副縣長

張小平:常委、統戰部長

慕曉雲:常委、組織部長

經濟

綜述

2015年,預計全縣生産總值完成55.8億元,比“十一五”末翻了一番;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1.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53億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5億元,分别達到“十一五”末的3倍、3.3倍和3.5倍;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由35.3:28.6:36.1調整到34.6:25.8:39.6,經濟發展的協調性、持續性進一步增強。

2016年底,全縣生産總值達到51.24億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78.6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82億元,地方财政收入達到1.81億元,分别較2011年增長1.6倍、2.6倍、1.2倍和2.8倍。

2017年,全縣完成生産總值53.5億元,固定資産投資50.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億元,公共财政預算收入1.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2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11元。

2018年,全縣全年生産總值37.7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環比下降14.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7.67億元,環比下降38.3%;第二産業增加值9.38億元,環比下降6.3%;第三産業增加值20.67億元,環比下降6.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實現13154元,按可比價計算,環比下降14.6%。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為20.3:24.9:54.8。

2019年,泾川縣地區生産總值38.1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環比增長6.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8.35億元,環比增長6.2%;第二産業增加值6.51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7.0%;第三産業增加值23.29億元,環比增長6.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産總值實現13254元,環比增長6.2%。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為21.9:17.1:61。

2020年,泾川縣地區生産總值40.3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4%。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1.2億元,比上年增長6.0%;第二産業增加值4.89億元,比上年下降4.3%;第三産業增加值24.27億元,比上年增長4.9%。三次産業結構比例為27.7:12.1:60.2。

第一産業

2019年,泾川縣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7.6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8.51萬畝,糧食産量8.81萬噸;蔬菜面積2.43萬畝,蔬菜産量2.21萬噸;油料面積4.01萬畝,産量0.49萬噸;瓜類面積1.61萬畝,産量4.15萬噸;藥材面積0.35萬畝,産量0.015萬噸;其它農作物面積0.77萬畝。挂果果園面積16.31萬畝,水果産量16.38萬噸。其中:蘋果挂果面積14.25萬畝,産量13.83萬噸。牛、豬、羊、雞飼養量分别為3.2萬頭、12.1萬口、2.18萬隻、114.5萬隻。年末牛存欄1.63萬頭、豬存欄6.23萬口、羊存欄1.62萬隻、雞存欄66.67萬隻。

2020年1月2日,泾川縣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第二産業

2019年,泾川縣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2051萬元,環比增長5.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116萬元,環比增長7.1%;實現産值40196萬元,環比增長9.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290萬元。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6個。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3092萬元,環比增長7.5%。

第三産業

2019年,泾川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063.9萬元,環比增長7.8%。按行業劃分,批發業零售額6773萬元,環比增長7.2%;零售業零售額197458.8萬元,環比增長8.1%;住宿業零售額5439.8萬元,環比增長8%;餐飲業零售額69392.3萬元,環比增長7.1%。限額以上企業實現商品零售額1514.7萬元,環比增長7.6%。商品銷售(營業)額663982.8萬元,環比增長10.2%,其中:批發業商品銷售額67518.9萬元,環比增長7.5%;零售業銷售額420704.1萬元,環比增長9.5%;住宿業營業額17742.2萬元,環比增長8%;餐飲業營業額158017.6萬元,比上年增長13.8%。出口創彙2318萬元。

交通運輸

公路

國家高速G70福銀高速公路,國道312線,省道302線、304線構成了泾川交通大骨架。

2019年,泾川縣全年公路運輸貨運量213.48萬噸,貨運周轉量61385萬噸公裡,客運量218.38萬人,客運周轉量10805.64萬人公裡。境内公路總裡程1258公裡,年末全縣民用汽車保有量10027輛。

鐵路

西平鐵路在泾川縣設有泾川站,于2014年年底開通客運業務,對外交通便利。

航空

泾川境内沒有民用機場,其北距慶陽機場96km,全程高速直達。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堅持發展抓項目不動搖,争取實施各類建設項目629項,完成投資60.3億元,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工程等中省重大項目進展順利,高平中學等66個災後重建項目全面竣工,農村飲水安全等49個擴大内需項目加快實施,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平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西長鳳高速公路、西平鐵路建設進展順利,結束了我縣境内沒有高速公路和鐵路的曆史;建成中山大橋、安定大橋等橋梁5座,實施泾荔、後黨、高邵、高太、蔣豐、縣城至張老寺等通鄉油路165公裡、通村油路262公裡,提前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的目标;新增自來水用戶28960戶,自來水通村率、入戶率分别達到95%和85%,基本實現了自來水化縣目标;實施城鄉電網升級改造208.1公裡,電力、通訊網絡實現了全覆蓋;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造7.3萬畝、荒山造林6.1萬畝,新修梯田14.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5.4平方公裡,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稱号。

城鎮開發建設步伐加快。集中實施職教中心、法院、社會福利中心、泾川三中等城北開發重點工程,縣城規模進一步擴大,城鎮化水平提高到31.07%;加大舊城區改造提升,建成回中廣場、新景花園住宅小區等重點項目,完成中山街、青年路、泾州街等街路改造,城區基礎設施更趨完備;堅持城鄉統籌、一體推進,高平、玉都、黨原等中心小城鎮開發邁出新的步伐,産業集聚功能進一步增強。

教育

截至2019年,泾川縣各級各類學校(不含成人教育機構)345所,教職員工4552人,專任教師4134人,年末在校學生44333人。其中:職業中專1所,在校學生4447人;高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4675人;初級中學15所,在校學生7059人;完全中學2所,在校學生1803人;九年制學校2所,在校學生373人;小學183所(含教學點17個),在校學生17139人;幼兒園139所,小學附設幼兒班16個,在園幼兒8709人;特教學校1所,在校學生128人。義務教育階段中學及小學入學率均達到100%。本年度全縣高考上線人數2114人,上線率99.4%,其中本科上線人數1695人,上線率79.7%。

文化

截至2019年,泾川縣有縣級藝術表演團體1個,縣級文化館和公共圖書館各1個。全縣文化廣播服務站14個,農家書屋215個。年末擁有廣播電視台1座,廣播綜合覆蓋率99.7%,電視綜合覆蓋率99.3%。有線電視用戶3675戶,廣播電視戶戶通覆蓋215個村,受益6.02萬戶。全年體育獲得市級以上獎牌8枚,其中省級以上1枚。

衛生

截至2019年,泾川縣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85個,其中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康複醫院各1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37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個,其他衛生機構141個。實有床位1593張,衛生技術人員1502人,其中執業醫師341人,執業助理醫師193人,注冊護士969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167人,征繳醫療保險費6364萬元,參加生育保險職工8635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298144人。2019年末城鎮新增就業4680人,登記失業率3.36%;考錄引進安置高校畢業生414人,新增公益性崗位131個,下崗人員實現再就業1041人;年末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297人,其中:新增繳費102人,征繳養老保險費3714萬元;失業保險參保職工7446人,征繳失業保險費633萬元;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人數207567人,征繳養老保險費3266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加人數9138人,征繳養老保險費13423萬元,職業年金654萬元。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數393張,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297人。

地方特産

罐罐蒸馍

罐罐蒸馍,因上大下小,形如小罐,故得此名。色白如雪,皮薄如紙,熱柔冷酥,醇香味長,含水量少,長期存放不馊。用開水浸泡,像白蓮初綻。

火燒子

火燒子是泾川獨獨的特産,做法是:将上等麥面和好,每斤面加大油二兩,揪成劑子擀圓,擦上大油,再将面拉開卷起,卷起拉開,揉圓,放入蔥花、大油、調料包好壓扁,入鏊,約半小時即成,還有的包上糖餡,如法制作而成。

蒸雞肉

蒸雞肉制作方法:1、宰雞洗淨,剁成小塊,将蔥、姜、蒜剁成米粒狀待用;2、面粉打入雞蛋,用水攪拌成糊狀,雞肉塊中放入蔥、姜、蒜粒用熱油炝味後,上調料攪勻;3、用發酵後的白面擀成面皮攤開上籠,将雞塊糊倒在面皮上,上鍋用慢火蒸4小時後,出鍋即成。

千層家常餅

千層家常餅制作方法:1、将面粉用溫水加鹽揉成面團,分成若幹份小面團;2、将小面團用擀杖推開,抹上清油,折卷成三層,再擀再折兩次後,推擀成圓形;3、鍋熱後倒油少許,均勻,餅子入鍋用手輕輕旋轉至上色,翻轉數次,待上策均勻後出鍋,用濕毛巾包嚴3-5分鐘即成。

風景名勝

西王母浴苑

西王母浴苑依托得天獨厚的溫水資源優勢而建成,地處縣城以東7.5公裡處,旁依312國道,依山旁水,環境優雅。溫泉水溫常年恒溫38.2℃,日出水量1920m3,水中含有13種有益于人體的活性微量元素,屬氟離子重碳酸鈉型醫用礦泉水。

回山王母宮

西王母宮位于中國絲綢古道甘肅泾川縣城以西1華裡處,泾汭二河交彙的回山之上。西王母大殿為王母宮的主殿,東王公大殿為王母宮主殿,配殿左殿為三皇殿、周穆王廟;右殿為五帝殿、漢武帝廟。

瑤池

瑤池位于回山南麓,是傳說中西王母舉辦蟠桃會、宴群仙的地方。這裡環境幽雅,綠樹成蔭,水從石隙浸出,流向汭河,形成瑤池溝流域自然風景區,拾級而上,曲徑入幽,奇花異草,美不勝數。特别是“夜月亭”更具特色,古時就已成為泾州八景之一。

王母宮石窟

王母宮石窟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回山下,屬北魏時期開鑿的佛教石窟。窟内為方形中心塔柱,四面和窟内三壁分三層雕有大小造像1000餘尊,具有北魏太和年間風格,距今約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曆史。

皇甫聖母廟始建于清代之前,現存的大殿,為清代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四月重修。廟院中保存有重修皇甫聖母祠古碑一通。上有泾州州衙11名武官題名捐銀記載。

榮譽稱号

2019年12月25日,入選“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第五批)”。

2020年5月26日,被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甘肅省ETC發行服務工作先進縣”。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8月,入選“2020中國職業教育百佳縣市”。

2021年6月21日,被農業農村部确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上一篇: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下一篇:山東技師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