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孟海

沙孟海

書法家、篆刻家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決明,鄞縣沙村人。出生于名醫書香之家,幼承庭訓,早習篆刻,就讀于慈溪錦堂學校,畢業于浙東第四師範學校。曾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美術學院教授、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代表作有《印學史》、《沙孟海書法集》、《沙孟海真行草書集》等。是現代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之一。
    中文名:沙孟海 外文名: 别名:沙文若,沙文翰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省鄞縣塘溪鎮沙村 畢業院校:浙江第四師範 職業:書法家 代表作品:《印學史》;《沙孟海書法集》;《沙孟海真行草書集》;《蘭沙館印式》;《中國書法史圖錄》;《沙孟海論書文集》;《中國新文藝大系·書法卷》等。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00年6月11日 星座:雙子座 去世年月:1992年10月10日

簡介

沙孟海,原名沙文若,又名沙文翰,字孟海(以字行),别号石荒、沙村、蘭沙、決明等,别署勞勞亭長,浙江省鄞縣塘溪鎮沙村人。出生于一個中醫家庭,1919年畢業于浙江第四師範。早年從馮君木學古典文學,從吳昌碩學書法篆刻。曆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省博物館名譽館長,浙江美術學院終身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名譽理事、顧問,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名譽主席,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等職。多才多藝、學識淵博、成績斐然的大家。中國當代著名書壇巨擘,現代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之一。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印學家、篆刻家、曆史學家和教育家。

其書法遠宗漢魏,近取宋明,形成自己“雄強”書風。兼擅篆、隸、行、草、楷諸書,所作榜書大字。沙氏學問淵博,識見高明,于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主要着作有《印學史》、《沙孟海書法集》、《沙孟海真行草書集》、《蘭沙館印式》、《中國書法史圖錄》、《沙孟海論書文集》等。并主編《中國新文藝大系·書法卷》等。

人物年表

1900年沙孟海出生于沙村,自幼愛好書法、篆刻。

1920年畢業于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先後任甯波屠姓、蔡姓的家庭教師,又一度執教鄞縣(現鄞州區)梅墟求精小學,以所入養家,資助衆弟求學。

1925年赴滬進修能學社教書,後任教商務印書館圖文函授社。其間,從馮君木、陳屺懷學古文字學,從吳昌碩、馬一浮等學書法篆刻,獲益良多,書藝大進,章太炎主辦的《華國月刊》多次刊載其金石文字,名聲漸着。1928年至1929年上半年任職浙江省政府。

1929年夏應聘任廣州中山大學預科教授。

1931年春起曆任南京中央大學、教育部、交通部秘書。

1941年6月在重慶經陳布雷推薦,在蔣介石侍從室二處任職,從事應酬筆墨文字,業餘仍堅持書學研究。1946年至1948年應蔣介石請,參與編纂《武嶺蔣氏宗譜》。

1949年春躲開蔣介石等糾纏,拒去台灣。新中國成立後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

1952年任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兼調查組組長。

1954年兼任省博物館曆史部主任,擘劃“浙江曆史文物陳列”。

1963年任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書法科教授。

1979年任西泠印社社長。尚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會長、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省文聯委員等職。

1992年6月,鄞州區人民政府于東錢湖畔建沙孟海書學院,10月10日逝于杭州。

生平

民主革命時期,幼承庭訓,早習篆法,在父親指授下“日臨數紙,從不中辍”。書法由篆隸入手,下逮漢魏碑版,恣意摹習,領略其體勢。又得吳昌碩指授,複博涉陳秋堂、趙之謙、吳讓之的治印風格,深得其理。

後刻苦自學,并拜馮君木、陳屺懷為師,至上海又轉益多師。

大革命時期,在上海鬻文賣字。此時,逐漸形成自己“雄強”書風。兼擅篆、隸、行、草、楷諸書,所作榜書大字,雄渾剛健,氣勢磅礴,堪稱曠世罕見。

土地革命戰争時期,1929年任廣州中山大學預科教授。

抗日戰争時期,經同鄉陳布雷介紹,在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兼中央統計局(簡稱“中統”)局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部長朱家骅手下任秘書,書法多作真行草書。

解放戰争時期,1949年後任浙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

1963年任浙江美院書法篆刻科專業教授。

1979年起為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導師。曆任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西泠印社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顧問等職。知識淵博,學貫古今,對書學、文字學、篆刻學、文獻學、金石考古學均有高深造詣,并有專着。書法由篆隸入手,下逮漢魏碑版,恣意摹習,領略其體勢。尤以行草書最佳,尤其善作孽窠大字。

1992年10月10日,92歲高齡的沙孟海因病在杭州逝世。

成就

但求平正

30歲以前,沙孟海先生臨寫的碑帖有《集王聖教序》、《鄭文公碑》、《張猛龍》等。這一階段,可稱為但求平正階段。綜觀沙先生這一時期的書法作品,在為數不多的作品中,楷書作為先生書作的主要書體占據着首要地位。而其精工小楷尤甚多。這可能與先生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與文化環境有着重要關系。

務追險絕

進入中年以後,随着學養的日漸豐厚和閱曆的漸次拓展。沙孟海先生多用功地關注字的

“體勢”和章法的“氣勢’當然,原有精耕細作的楷書不是全然放棄,偶作楷書。譬如48歲所作《修能圖書館記》和50歲所作《葉君墓志銘》即是中年時期楷書的優秀作品,也是沙先生的得意之作。但以楷書為主的創作轉向以行草為主的創作是沙孟海先生“既知平正,務追險絕”的藝術觀念的轉換之始,從以往的以“尚韻”為主的追求到對北碑一派“尚勢”為主的追慕,沙先生将自己的藝術觀念融于帖學與碑派的熔爐裡,燃燒着,冶煉着,企冀藝術個性化的涅盤與再生。沙先生也深知,帖學與碑派是書法藝術不同類型的兩種風格,盡管它們之間有着不可分割的姻緣關系和千絲萬縷的藝術内在的相同規律,然而畢竟尚韻崇勢,各領風騷,既非互相對立,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在帖學與碑派中融化自我,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實非容易之事。但撷取意态揮灑的帖學和雄渾樸拙的碑派之長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古代崇碑尚帖的書法藝術家都從此中領悟到藝術的無限玄機,使自己的藝術個性得到了淋漓盡緻的宣洩。

這一時期沙先生的作品可謂是“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時期,橫跨時近四十年。概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大人相

進入80年代以後,随着“新時期”文藝事業的複蘇,沙孟海先生迎來了他書法藝術蓬勃向

上的春天。沙先生精神勃發,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書法藝術創作之中。先生說:“自從林彪、‘四人幫’被粉碎以來,全國形勢大好,文藝得到了春天。我雖80之年,還是壯心未已,正想與中年人一道來繼續上進,昌碩先生講‘謂我何求颡有眦,八十翁猶求不已’。”這一時期,沙先生的創作進入一個鼎盛時期:“既能險絕,複歸平正。”陳振濂先生在《沙孟海書法篆刻論》文中分析沙先生80年代書風特征時說:“有意為之強調氣勢和刻意求全的強調技巧,逐漸地為爐火純青地信手拈來所代替。一切猶豫、彷徨和偶有小獲的喜悅,被一種更為大氣的風度所淹沒。”

先生這個時期的作品,行草書和擘窠大字占據了先生鼎盛時期的主導地位。也正是行草書和擘窠大字使人們看到了有希望的當代書壇。

這一時期的作品,是先生千折百磨後的峰回路轉,歸于平正,一派玄機。先生的書法風格由秀逸儒雅到渾厚華滋最終歸于古拙樸茂,一如草木之由春之絢麗多姿到夏之煊赫燦爛而人于深秋的豪邁深遠最終歸于冬之空曠無際。先生結字的斜畫緊結,不主故常;用筆的側鋒取勢,迅捷爽利,鋒棱躍然;線條的渾厚樸拙,于縱橫之間任其自然,令人羨歎不已。董其昌雲:“漸老漸熟,漸熟漸離,漸近于平、淡自然,而浮華利落矣。姿态橫生矣,堂堂大人相獨露矣。”此語可為沙孟海先生獨特書法藝術風格寫照。

人物評價

沙孟海積七十年之書法功力,被人們尊為當代書法泰鬥。他一生親曆自民國以來現代書法的發展。50歲以前,他的書法廣涉篆、隸、真、行、草各體,晚年尤精行書、草書。他的書法氣勢磅礴,雄渾厚重,剛健有力,自成一體。可以說,他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他知識廣博,閱曆宏富、治學嚴謹,對書法學、古文字學、篆刻學、金石學、考古學都有精深研究。沙孟海先生在書法藝術創作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與其他藝術大師的成功既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相同處如同是注重學問修養、講究傳統法度、從師從友交遊、請業問教等。先生的幼秉庭訓、少年得志以及轉益多師等方面則是有些同輩或先輩大師所不具備的。

主要作品

主要着作

著有《近三百年的書學》、《印學概述》、《浙江新石器時代文物圖錄》、《蘭沙館印式》、《印學史》、《沙孟海論書叢稿》、《沙孟海書法集》、《沙孟海寫書譜》、《中國書法史圖集》,并主編《中國新文藝大系•書法卷》等。

詩詞作品

萬寬

春縷如絲織錦華,龍遊居子一夢暇。

同書寶殿枝頭月,自卷珠簾影底花。

心味不緣虛竹苦,情腸應是老槐嗟。

誰家墨池清光在,耐得風吹西子沙。

書法作品

作品

書院

沙孟海書院坐落在景色宜人、風光旖旎的甯波東錢湖畔,一座青磚碧瓦、具有民族特色的三層樓房掩映于湖光山色之間,散發着陣陣醉人的翰墨香味,近300平方米的展覽廳和可容納200餘人的多功能廳,位于主樓之後,為前來書學院進行學術研讨和作品交流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場所。“翰墨香凝幹秋績,柳蔭育成萬杆綠。”這就是沙孟海書院真實寫照。

上一篇:力量組合

下一篇:瑛貴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