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天香陣透長安

沖天香陣透長安

唐末詩人黃巢的《不第後賦菊》中詩句
沖天香陣透長安出自唐末詩人黃巢的《不第後賦菊》,此詩借題菊花寄寓抒寫自己傲世獨立、沖天淩雲之志。
  • 作品名稱:
  • 作者:黃巢
  • 創作年代:
  • 作品出處:《不第後賦菊》
  • 作品體裁:
  • 中文名:沖天香陣透長安
  • 身份:農民起義領袖
  • 時代:唐末

原文

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作者簡介

黃巢是今山東荷澤人,從小讀過書,又能騎馬射箭。他曾經到京城長安去參加進士考試。考了幾次,都沒有考中。公元875年率領數千人在曹州起義,878年繼王仙芝(農民起義領袖,自稱天補平均大将軍)死後被推為領袖,稱沖天大将軍。

881年攻破唐朝京都長安,建立農民政權,國号大齊。但由于沒有建立較穩固的根據地和未乘勝追殲殘餘勢力,使敵人得以反撲。後因彈盡糧絕,被迫撤出長安,轉戰山東,884年在泰山狼虎谷戰敗自殺。

賞析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重陽節(九月九)賞菊的風俗,相沿既遠,這一天也無形中成了菊花節。這首菊花詩,其實并非泛詠菊花,而是遙慶菊花節。為什麼不用“九月九”而說“九月八”呢?是為了與後面的“殺”、“甲”字葉韻。一個“待”字是充滿熱情的期待,是熱烈的向往。“待”到那一天會怎麼樣呢?作者以石破天驚的奇句-“我花開後百花殺”接應上句。

菊花開時百花已凋零,這本是自然規律,也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這裡特意将菊花之“開”與百花之“殺”(凋零)并列在一起,構成鮮明對照,以顯示其間的必然聯系。

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是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麼,與之相對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了。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着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的陣陣濃郁香氣,直沖雲天,浸透全城。想象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采的壯偉,意境的瑰麗,都可謂前無古人。

菊花,在封建文人筆下,最多不過把它作為勁節的化身,贊美其傲霜的品格;這裡卻賦予它農民起義軍戰士的戰鬥風貌與性格,把黃色的花瓣設想成戰士的盔甲,使它從幽人高士之花成為最新最美的農民革命戰士之花。

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一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态美,顯現出一種豪邁粗犷、充滿戰鬥氣息的動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鬥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

“沖”、“透”二字,分别寫出其氣勢之盛與浸染之深,生動地展示出農民起義軍攻占長安,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可見,此詩就是寫了作者的堅定信念和傲氣,總會在菊花盛開的季節,帶領起義軍颠複長安城.

上一篇:地球帝國3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