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豐英

沈豐英

昆曲旦角 國家一級演員
沈豐英,昆曲旦角,國家一級演員[2]。1998年7月畢業于蘇州評彈學校昆劇班。曾主演《青春版牡丹亭》中的杜麗娘、《玉簪記》中的陳妙常。2007年獲第23屆戲劇梅花獎(中國戲劇最高獎項)2008年5月22日,參加奧運火炬在蘇州的接力。
    中文名:沈豐英 外文名:Shenfengying 别名: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省蘇州市吳縣 身高: 體重: 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 職業:昆曲演員 經紀公司: 代表作品:青春版牡丹亭 主要成就:2007年獲第23屆戲劇梅花獎 性别:女

簡介

沈豐英,女,昆曲旦角。現為蘇州市昆劇院演員。

經曆

1998年7月畢業于蘇州評彈學校昆劇班,之後又于南京藝術學院表演專業學習畢業。1998年8月參加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從事昆劇藝術工作。

師從柳繼雁、王芳,2003年拜張繼青為師。在《牡丹亭》、《題曲》、《活捉》中塑造了各種性格的古代女性形象。

曾随溫家寶總理訪日,作為中國昆曲代表演出;赴法國參加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藝術節”唯一代表昆曲的演出。

獎項

2000年榮獲中國首屆昆劇藝術節表演獎。

2002年蘇州專業團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金獎。

2007年第23屆戲劇梅花獎(中國戲劇最高獎項)。

2007年榮獲“全國昆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十佳演員獎。

2007年第五屆江蘇省戲劇節優秀表演獎。

2007年随溫家寶總理訪日,作為中國昆曲代表演出。

2007年赴法國參加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藝術節”唯一代表昆曲的演出。

2007年被評為“感動蘇州”十佳人物。

2007年參加全國政協元旦晚會,為胡錦濤主席等九大中央政治局常委獻演昆劇《遊園》。

2008年5月在蘇州擔任奧運火炬手。

代表作

沈豐英與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現場版,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開始在世界巡演,獲得極大成功,引起海内外強烈凡響,使昆曲重新進入了大衆視野,為保護昆曲作出了貢獻。  青春版《牡丹亭》選中了沈豐英分飾演杜麗娘,這位青年演員屬于蘇州昆劇院的“小蘭花”班,形貌唱作俱佳,是極具潛力的一塊璞玉,但玉不琢不成器,于是劇組敦請汪世瑜及江蘇省昆劇院飲譽中國昆曲界的“旦角祭酒”張繼青跨省跨團進駐蘇州,親自指導并傳授。這也是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宗旨之一,借着一出戲的排演,完成世代傳承的重要工作。

昆曲這項曾經獨霸中國劇壇二百年,有過輝煌曆史的表演藝術,從上個世紀初,一直遭到傳承危機。民國初年,昆曲幾乎消失于中國舞台,幸虧有心人士在蘇州成立“昆曲傳習所”,訓練出一批“傳”字輩的優秀演員,日後成為二十世紀昆曲薪火相傳的旗手。汪世瑜、張繼青正是這些“傳”字輩老師傅親手調教的接班人,汪世瑜師承周傳瑛,張繼青受教于姚傳芗。而今“小蘭花”班的俞玖林拜師于汪世瑜門下,而沈豐英亦由張繼青正式收為門徒,在傳承意義上,二人也就隔代繼承了“傳”字輩老師傅一脈相傳的表演風格。這是屬于昆曲表演藝術中正宗、正統、正派的格調。

中國昆曲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青春版”《牡丹亭》的顧問、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周秦說:“青春版《牡丹亭》的兩個主演非常本色,來演繹年齡比較相仿的杜麗娘和柳夢梅是比較合适的。當然他們還需要磨練,火候還不是很到位,做演員是一個漸學漸進的過程。他們目前的表演是激情多過于技術,等他們演了50到100場以後,可能就是技術多于激情,這兩樣是魚和熊掌,他們還需要慢慢地體會其中的關系。在他們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我們希望他們去讀戲劇戲曲學的碩士,以幫助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不可否認的是,這兩個演員的扮相非常的漂亮,事實證明白是很有眼光的。”

沉豐英和俞玖林是戲校的同學,後來又一起進了昆劇院。白先勇先生對他們的要求是一定要下一年苦功夫。汪世瑜老師說,你們兩個演員的形象不錯,但是基本功都不夠,差到看不下去的地步。于是,白先勇先生和汪世瑜老師制訂了完備的訓練方案,為他們進行包括形體、唱腔、表演、文學鑒賞在内的系統強化訓練。每天早上7點開始排練,晚上6點結束,雷打不動,晚上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後來汪世瑜老師請來舞蹈教師用芭蕾的方法開肩,開胸腰,以改變他們含胸和内斂的習慣。因為他們的年齡已經過了發育期,骨骼已經成型,訓練的難度不小,訓練現場有時哭聲和慘叫聲響成一片。沉豐英至今還對一年前的魔鬼訓練記憶猶新,很難想像如果再來一次這樣訓練的話,她還能不能堅持。那時候,天天扳着手指過日子。白先生對她們的要求非常嚴格,他告訴我,和柳夢梅第一次見面,要有初戀和一見鐘情的感覺,你看柳夢梅不能瞪着眼睛去看,大家閨秀一定要半帶羞怯地去看。在排了幾百遍之後,隻要沉豐英一有松懈,白先生馬上便指出,要求重新來過。今年5月去香港演出的時候,氣候變化大,白先生擔心沉豐英和俞玖林身體出問題,就一直把他們關在酒店裡喝參湯。

青春版《牡丹亭》贊譽

這個幽奇絢麗的愛情故事,從古到今,傾倒衆生,令人如醉如癡。它當時一出現,立即掀起劇壇的旋風,沸沸揚揚。——新浪網

《牡丹亭》是一出足以讓人感動得頻頻落淚的戲,因為其中纏綿悱恻的愛情故事,也因為極盡被人淡忘已久的昆曲之美。——《南方周末》

這是我一生中看過最偉大的一出歌劇。——加州大學戲劇系教授麥唐娜(MarianneMcDonald) 

沒有比這出三晚連台愛情傳奇昆曲《牡丹亭》更『縱情享樂』的了。如同經曆一段如此奇異陌生的旅程令人興奮莫名,然而卻發覺自身原來仍在熟悉的人間。——英國《每日電訊報》劇評人伊絲嫚·布朗

本質上這是一堂美極而又奇異的景觀,我看完第一場深感看到這出戲是一種榮幸,沈豐英的杜麗娘演得『高雅精緻』,閨女的一場春夢引人遐思。我沒料到會如此感動。是這種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以及華麗的服裝、閃耀發光的音樂、以回生為主題的劇情使我打算再回到薩德勒斯韋爾斯去經曆冥府重返人間。  ——英國《泰晤士報》劇評人唐諾·胡特拉

沈豐英與青春版

《玉簪記》,高濂著。寫道姑陳妙常與書生潘必正愛情婚姻故事。事見《古今女史》和明人雜劇《張于湖誤宿女貞觀記》。劇中寫少女陳嬌蓮在金兵南下時與家人離散,入金陵女貞觀為道士,法名妙常。觀主之侄潘必正會試落第,路經女貞觀,陳、潘二人經過茶叙、琴挑、偷詩等一番波折後,私自結合,終成連理。作者把陳妙常對愛情既熱烈追求又害羞畏怯的複雜心理,描寫得玲珑剔透。《秋江哭别》一出,情景交融,富有詩意。《琴挑》、《秋江》等零出,被各種地方戲作為保留劇目,盛演不衰。

從《牡丹亭》到《玉簪記》經曆了百多場舞台曆練,走過的“碼頭”不但遍布全國,還遠及歐美,見慣大陣仗的俞玖林、沈豐英顯然已沒有了當年初演青春版《牡丹亭》時的青澀,與當時把握機遇、初出茅廬相

比,《玉簪記》的演出讓這兩位昆曲界備受矚目的梅花獎得主頗感壓力。“一個好演員怎能隻有一出戲?”沈豐英說,演員要靠自己塑造的形象說話,“藝無止境”是年輕演員對自己應有的要求。俞玖林的壓力似乎還多了一層,他告訴記者,《玉簪記》是典型的生旦戲,與一般昆曲傳統戲中花旦為主線不同,這出戲小生的戲份相當吃重。“青春版《牡丹亭》已經嘗試了雙線并重,但對于大多數觀衆來說,還是一個女子為愛而死、為愛而生的故事。這次的《玉簪記》書生的線索很鮮明,潘必正喜歡上陳妙常,很主動地去試探、去追求,演起來很過瘾。” 

《玉簪記》不靠本色靠塑造,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與俞玖林、沈豐英青春靓麗的形象不無關系,外型俊朗的俞玖林不化妝就是個儒雅書生,蘇州姑娘沈豐英則是眉間眼角都流淌着柔情,即便是平時閑談也是氣質娴靜的。兩位演員與柳夢梅、杜麗娘的角色很接近。并不諱言當年的“本色”出演的俞玖林、沈豐英對于《玉簪記》有着新的定位——靠表演來塑造角色。沈豐英為演好陳妙常下足了功夫,在接受華文漪老師指點之外,她特别注意觀察和體會。“陳妙常是出家人,神态、語氣等都有不同。”曾經學過一陣的古琴這次也讓沈豐英派上了用場,雖然不是真的在舞台上彈奏,可指法和感覺都在,表演中像模像樣。

經曆了青春版《牡丹亭》近200場的舞台曆練,俞玖林、沈豐英已沒有了當年的青澀。但《玉簪記》讓這兩位昆曲界備受矚目的梅花獎得主感到了另外一種壓力。

活動年表

2005年2月8日,農曆甲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5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7年3月18日,農曆丁亥年正月廿九日,19時30分: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第一場

2007年4月28日,農曆丁亥年三月十二日: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戲曲文藝晚會舉行

2007年5月17日,農曆丁亥年四月初一日,14時:2007年全國昆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第三天

2007年12月3日,農曆丁亥年十月廿四日,晚:首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揭曉

2007年12月21日,農曆丁亥年十一月十二日,晚:“巾生今世”嶽美缇藝術傳承新年曲會舉行

2007年12月23日,農曆丁亥年十一月十四日,14時:北方昆曲劇院建院五十周年紀念演出第五天

上一篇:殷文琦

下一篇:斯日其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