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凱

汪玉凱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汪玉凱,出生于陝西橫山,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專家。主要從事公共管理、行政改革、電子政務以及非盈利組織等領域的研究。因提出加快省直管縣改革的五條建議而為業内典範。2013年初主持《中國特色官邸制課題》研究,7月撰寫的實行官邸制建議稿經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上報中央。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确提出“探索實行官邸制”。多次為地方黨政機關的省委中心學習組、市委中心學習組進行專題講授。
    中文名:汪玉凱 外文名: 别名: 國籍:中國 出生地:陝西橫山 性别:男 主要成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民族:漢族 職業:教授

職務成就

現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教授,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政府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社會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東北大學工商學院博士生導師,招收行政管理、電子政務、轉軌經濟學三個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兼任中組部等多家中央部委培訓中心客座教授,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公共管理學院兼職教授,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交通部、中國科學院等多家中央部信息化專家,北京、福建、上海浦東、甯波等多家地方政府決策咨詢專家或顧問,美國思科公司、微軟公司電子政務專家俱樂部專家等。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同年被陝西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有突出貢獻專家,并擔任陝西省政協委員。

1996年進入國家行政學院以來,長期為學院的各類班次講授多門課程及專題,包括省部長專題研究班、司局長任職班、進修班,香港、澳門高級官員培訓班以及日本、韓國、印度等世界多個國家來中國培訓的班次。同時,還多次為地方黨政機關的省委中心學習組、市委中心學習組進行專題講授。

個人作品

近年來出版各類着作20餘部,主要包括:

個人專着7部:

1、《界定政府邊界》,2010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公共治理與公共權力研究》,2009年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

3、《改革沒有回頭箭》,2013年9月安徽人民出版社

4、《公共管理與非政府公共組織》,2003年2月中央黨校出版社

5、《公共治理與非營利組織管理》,2011年3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6、《社會變革與科學進步》,1989年陝西人民出版社

7、《電子政務在中國》,2006年7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合着6部:

8、《中國行政體制改革30年的回顧與展望》,2008年人民出版社

9、《中國與韓國行政體制改革比較研究》,2001年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10、《中國現代行政管理體系研究》,2012年4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11、《政治主體論》,1995年12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12、《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1988年,陝西人民出版社

13、《現代行政與管理》,1989年7月陝西人民出版社

主編10部:

14、《中國行政體制改革20年》,1998年12月,中州古籍出版社

15、《公共管理》,2006年,第二版,中央黨校出版社

16、《基層領導者公共管理教程》,2010年5月,中央黨校出版社

17、《互聯網發展戰略》,2011年4月,學習出版社

18、《中國電子政府:模式與選擇》,2010年5月,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19、《電子政務基礎》,2002年2月,北京中軟電子出版社

20、《電子政務基礎知識讀本》,2002年4月,電子工業出版社

21、《社會主義處級階段與改革》,1988年5月,陝西人民出版社

22、《現代政治學》。1989年7月陝西人民出版社

23、《公務員公共管理核心内容讀本》,2006年3月,中國人事出版社

24、《公共經濟》,2008年4月中國人事出版社

25、《公共危機管理》,2006年3月中國人事出版社

26、《公共政策》,2006年3月,中國人事出版社

27、《公共行政》,2006年3月中國人事出版社

發表論文300餘篇,多次獲獎。曾在中央電視台《新聞1+1》、《央視論壇》、《焦點訪談》、《百家講壇》、《法治在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重要媒體制作有關節目,或進行專題講演。目前在《光明日報》“國是版”擔任“國是漫議”欄目主持人和撰稿人。

多次赴歐美等國進行學術交流與考察,主持過多項國内外研究課題或咨詢課題。參與由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組織實施的電子政務示範工程總體方案的制定。主持中德國際合作項目:中德公共政策對話項目;主持中韓行政體制改革比較研究項目等。

主持制定國内多家城市電子政務總體規劃項目,主持完成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國電子政務法律法規環研究;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戰略研究等課題。主要業績被收入《中國新一代思想家自白》等多部辭書。

重要提案

按照中央部署,調整行政管理的縱向層級管理,必須實行強縣擴權戰略,減少管理層次,實現管理重心的下移。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博導、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汪玉凱教授接受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采訪時認為,要把省直管縣放在未來我國城鄉一體化大戰略中來觀察。在城鄉一體化大戰略下,加快省直管縣改革步伐,減少行政層級、強縣擴權、管理重心下移,為未來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提供體制保障。

汪玉凱表示,加快省直管縣的改革,正是實施縱向層級管理所采取的重大步驟。

第一,适度微調省級行政區劃,增加直轄市的數量。對一些大省、或者行政區劃有明顯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對省級行政區劃作一些微調。但這樣的微調,很難增加省級建制,隻有增加直轄市,如把大連、青島、廈門、甯波、深圳等設置為直轄市,才能增加省級單位的數量。按照我國的區域面積和人口,我們認為,未來我國的省和直轄市的建制,加起來至少應該不要少于40個。

第二,要進一步劃清中央政府、省、縣、市的職責權限。明确不同層級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并建立中央與地方規範的财政轉移支付制度。

第三,要通過省管縣改革,推動管理重心的下移。縣是我們定位的重要城市化工業化載體,縣級政府的權力還遠不夠,大量權力集中在省、市,财權和行政能力不匹配。縣級、市級政府承擔了更多的社會管理和公共管理職能,但相匹配的财政能力是遠不足的。通過省管縣改革,要進一步把更多權力直接下放到縣,推進管理重心下移,使得縣上财權、事權相匹配。

第四,要在省級範圍内建立财政轉移支付制度。在縣财政并入省财政之後,平均每個省都近百個縣,但縣和縣之間發展極不平衡,因此在省級範圍内建立起規範的地方财政轉移支付就非常重要。這可以使得縣域的強縣擴權在一個相對公平的狀态下推進,而不是強縣越強、弱縣越弱。

第五,經過嚴格的論證和測算,可以考慮對縣的行政級别升級。或者将縣委書記、縣長領導職務升為副地級,把鄉鎮長升為副處級,這樣有利于穩定基層管理隊伍,調動基層領導幹部的積極性

2013年7月,由汪玉凱撰寫的官邸制建議方案,經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上報中央。作為“中國特色官邸制研究”課題負責人在今年6月初步完成課題,共形成三個研究報告:《國外官邸制研究》、《中國古代官邸制研究》、《當前我國領導幹部住房現狀分析與改革趨勢》。

建立“官邸制”的四點建議

第一,明确實行官邸制的适用範圍和主體資格條件。從國外經驗和我國的實際狀況看,我們認為,在我國建立官邸制首先必須明确實行官邸制的範圍。确立官邸制範圍不一定隻與官員的行政級别挂鈎,主要是從國家尊嚴、工作性質、工作需要、有利于廉潔四個原則出發。鑒于此,我們認為合理的官邸制範圍宜限定在:一是黨和國家領導人中的總書記、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及其他政治局常委;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二是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書記、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人大主任、政協主席以及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三是市、縣(含縣級市)兩級的書記、市長(縣長)、人大主任、政協主席、法院院長和檢察院檢察長;四是異地交流的領導崗位,如組織部長、紀委書記、公安局長等。如果不屬于異地交流任職的官員,可以執行正常的房改政策,不屬于适用官邸制的範圍。

對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可以實行公宅制。實行公宅制度的官員群體,主要指那些不參加房改的正部級以上,但又不屬于實行官邸制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為他們在任職期間提供公宅,卸任後搬出。具體來說主要包括除政治局常委以外的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等。

在确定實行官邸制和公宅制的範圍時,有兩個問題至關重要:一是要堅持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也就是從新擔任領導職務的幹部中實施,原領導人以及離退休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可采取自然過度的辦法。二是研究建立原領導職務和新任職務之間的對接機制。比如原來一位參加過部長級房改的領導人如果提升為國家領導人了,那麼可在保留原來房改房的同時,享受國家提供的官邸或者公宅,任期結束後應該搬出。可在保留現行正部級領導幹部享受220平方米住房的基礎上,再給予一定補償。隻有這兩個問題解決好了,這項改革才有可能真正啟動。

第二,要積極探索異地任職幹部“官邸制”的改革路徑。在異地交流任職的領導幹部中,最高的隻涉及到正部級。鑒于我國正部級以下的領導幹部都參加了房改,所以原則上在異地任職入住官邸時,不管其是否攜帶家屬前往,領導人的原房屋都應該保留,但任職期滿後必須從所住官邸搬出。考慮到房屋在不同地區間的價格差異很大,對那些從低房價地區交流到高房價地區的領導人(比如進京),就要考慮相應的補償政策,如确保在原地的房屋出售之後,可以容許其在京購買相應面積的經濟适用房。

在實行官邸制的過程中,還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比如考慮到未來絕大多數異地任職的年輕領導幹部都沒有參加過房改,因此這些人到新的任職地可以有多種解決住房的方式:一是可以選擇由國家提供的公宅。二是可以按市場價租房或買房,國家提供租房補貼,不擔任領導職務後就不能繼續享受租房補貼。三是對一些退休後願意回原籍頤養天年的官員,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

第三,官邸和公宅一律由國家統一建造、購買或租賃,并按照嚴格的制度配置設施和修繕。按照國際慣例,絕大多數官邸和公宅都是免費入住,即使交費也是象征性的。按照我國國情,我們認為,對于國家擁有的官邸和公宅實行免費入住較為合适。這些官邸和公宅的内部設施配置與維修,國家要建立統一制度,予以規範。

我國過去雖然沒有建立起官邸制度,但國家所擁有的公房數量還比較多。因此,在建立官邸制和公宅制的過程中,首先要按照實行官邸制和公宅制的範圍、對象等,明确現有房源;對曆史上形成的包括已經離退休的黨和國家領導幹部的住房現狀等,進行詳細的統計和調查。隻有做好這些基礎性工作,處理好多方面關系,才能減少建立官邸制的阻力。

第四,建立嚴格的住房監察制度。首先要全面清理領導幹部的現有住房。特别對那些曾經在多地任職、交流、進京的領導幹部的住房情況,進行認真清理,對多占住房的要限期清退,逾期不退的除按市場标準加倍收取租金外,同時按照幹部管理權限及程序,交由紀檢監察部門嚴肅處理。其次要建立領導幹部住房申報制度及住房檔案,加強動态管理。同時要建立和健全領導幹部住房腐敗問責制度,明确住房腐敗的問責對象、程序、内容、方法和責任追究範圍。

第三要推進幹部住房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一方面公開實行官邸制和公宅制的範圍、對象,國家對官邸和公宅的配置标準、補貼标準,其他級别官員的住房标準,幹部購買或建造住房的申報和審批程序,以及違規超标占有或建造住房處罰的具體規定等。另一方面要暢通群衆對幹部住房腐敗的投訴、舉報、反映機制,加大社會監督力度。

人物觀點

近年來注重公共管理、行政改革、電子政務等領域研究。在行政改革方面,2012年在國内第一個提出“三灰理論”(即灰色權力、灰色資本、灰色暴利);

2011年提出中國已經形成“三大既得利益(即以貪腐官員為代表的權貴既得利益、以壟斷行業為代表的壟斷既得利益、以及以房地産和資源行業為代表的地産和資源既得利益);

2007年提出未來中國公共治理的十四字方針:即嚴治官、善待民、創新政體,穩定銀根;

2013年在中央黨校學報發表的《政治體制改革五議》中對未來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要堅持“三清四權”的主張:即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廢除特權、弘揚民權、約束公權、保護私權,産生了廣泛影響;

在電子政務這一跨學科領域,有較大影響,并在2005年第一次提出中國電子政務發展道路應該是:“集約化、低成本、見實效”,被國内所公認,并得到業界廣泛認同。其撰寫的研究報告,受到到中央領導的批示。

2013年7月,由汪玉凱撰寫的官邸制建議方案,經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上報中央。作為“中國特色官邸制研究”課題負責人在今年6月初步完成課題,共形成三個研究報告:《國外官邸制研究》、《中國古代官邸制研究》、《當前我國領導幹部住房現狀分析與改革趨勢》。

人物言論

汪玉凱近日撰文稱,民富優先的本質,說到底就是要把提高民衆的收入、改善民衆的生活、維護民衆的利益、提升民衆的尊嚴和幸福感,真正放在政府所有工作的首位,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為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對政府來說,不應該把民富優先簡單地定位為一種施政策略,而應該上升到重要的國家戰略;不應該看作是一種權宜之計,而應該是一種長期的戰略。隻有樹立了這樣的理念,才能把民富優先戰略落實到公共治理的日常工作中。這無疑是一個曆史性的變化。

上一篇:柳承龍

下一篇:百萬工時傷害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