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鎬

汪忠鎬

中國科學院院士
汪忠鎬(1937年9月-),血管學家,男,1937年9月生,浙江蕭山人。現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教授。1961年畢業于上海醫學院(現複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汪忠鎬為布加綜合征提出全方位診治體系,術式引入牛津外科學和美國脈管學教科書。在國外62所大學做70多次特邀報告或手術,建立我國血管專業并将其推向世界。汪忠鎬是血管學家,主要從事動脈造影及内皮細胞種植人工血管的研究。
    中文名:汪忠鎬 民族: 出生地:浙江蕭山 畢業院校:上海醫學院 學位/學曆: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人物經曆

1937年9月,生于浙江蕭山。

1956年,考入上海醫科大學醫療系。

1961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協和醫院工作。

1979年,在美國Duke和北卡羅來那大學任訪問學者。

1981年,回國。

1986年,轉到北京市心肺血管中心—安貞醫院。

1992年,調入北京大學第八臨床學院—郵電總醫院血管外科研究所。

2000年,受聘于浙江大學醫學院第一醫院血管研究所。

2004年1月,轉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外科研究所工作。

2005年12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

2006年,于火箭軍總醫院創立血管外科及國内首家胃食管反流病中心。自1961今創立了七個血管外科,自2006年相繼創立多個胃食管反流病中心。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為布加綜合征提出全方位診治體系,術式引入牛津外科學和美國脈管學教科書。在國外62所大學做70多次特邀報告或手術,建立我國血管專業并将其推向世界。以網膜内皮和骨髓細胞實現靜脈人工血管快速内皮化,提高遠期通暢率,基本解決移植物不可用于靜脈系統的舉世難題、開創大動脈炎嚴重腦缺血的多種術式、首先完成全主動脈夾層和減速傷的腔内治療。

在國内首先完成頸動脈内膜剝脫和糖尿病足的血管重建術。發現嚴重哮喘常源于胃食管反流,并以劫後餘生救治同病相憐者,受益者已成千上萬。

學術著作

汪忠鎬發表英文論文127篇、中文論文(650篇):《元素飲食療法糾正術前分解代謝狀态》、《鎖骨下靜脈插管術的新倂發症》、《外科縫合材料近展——合成縫線》、《胃血管阻斷術在大量出血性胃炎中的應用》、《胃鏡下食管下括約肌射頻術治療胃食管反流病在中國的發展》

汪忠鎬主編中文專著16部:《全國血管外科講學班教材》、《實用血管外科與血管介入治療學》、《食管反流與呼吸道疾病——胃食管喉氣管綜合征》等。主編英文專著6部(包括文章84篇)、參編英文專著17部。

成果獎勵

汪忠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0項,國家專利12項。

人才培養

汪忠鎬十分重視醫德,經常告誡學生要在理解、同情、一絲不苟和千方百計治病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醫德。“在我自己患病中,我更深刻地感到,對于一個醫生,醫德和醫技最重要。

”汪忠鎬說,“年輕的大夫應該認識到,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好醫生,就要先看到病人的疾苦,并想方設法解決它!也就是要培養自己的醫德,有了良好的醫德,就會不斷琢磨技術,醫技自然也就提高了。”汪忠鎬雖然經常遇到疑難雜症,但從沒有推诿過一個病人,為給病人解決問題,僅做實驗的狗他就用了600多條。他經常要求醫護人員“要把躺在手術台上的病人當做自己”。正如裘法祖院士所說的“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

榮譽表彰

1996、1998、2002和2004年分别獲國際脈管學院、國際血管聯盟、國際布加綜合征學會和印度總統頒發的研究成就獎、功勳獎、終身成就獎和為發展血管外科事業和亞洲血管學會的成就獎。1996年,獲國際脈管學院首次頒發的每年一度一人的研究成就獎,被美國傳記學院列入世界500名人之一,授予20世紀成就獎。

1997年,美國傳記學院再次授予世界終身科技成就獎。1998年,在十八次國際血管聯盟大會上,當選為國際血管聯盟副主席,授予國際血管聯盟功勳獎。2007年獲“吳階平醫學獎”、中華醫學雜志90周年紀念金筆獎。2010年,獲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傑出成就獎。2010年恩德思科學技術獎——國際傑出成就獎。2012年國際肝膽胰學會亞洲分會傑出成就獎。2014年國際血管外科學會終身成就獎。

社會任職

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血管學組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科技獎和青年獎評委、紐約科學院院士、美國和印度血管外科學會名譽會員、亞洲血管外科學會主席、國際脈管雜志副主編、國際血管聯盟副主席和顧問、國際布加綜合症學會創始主席。

出版圖書

實用血管外科與血管介入治療學

作者名稱:汪忠鎬

作品時間:2004年9月1日

《實用血管外科與血管介入治療學》是2004-9-1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忠鎬。

上一篇:劉玠

下一篇:張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