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采萍

江采萍

唐玄宗寵妃之一
江采萍(公元710年-公元756年),号梅妃,閩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寵妃之一。在今莆田亦稱江東妃(興化平話:Gang-dang-hui)。帝王後妃八大才女之一。江采萍自幼陪穎,父親極賞識,自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不僅長于詩賦,還精通樂器,善歌舞,琴棋書畫無所不通。[1]開元中,唐玄宗遣高力士出使閩越,江采萍被選入宮。唐玄宗愛如至寶,大加寵幸賜東宮正一品皇妃,号梅妃。後被楊貴妃貶入冷宮上陽東宮。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安祿山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落逃沒帶冷宮中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盡。[2]
    本名:江采萍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今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江東村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姓名:江采蘋 别稱:江梅妃;江東妃 國 籍:中國 唐朝 民族:漢族 職 業:妃嫔,詩人 代表作品:《謝賜珍珠》《樓東賦》 丈 夫:唐玄宗

出處

至于“采萍”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父親以《詩經·召南》裡《采蘋》一詩的題目為女兒名字,對她期望甚高。

另外則說父親根據《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一詩給女兒起名。

梅妃的事迹出于宋代傳奇小說《梅妃傳》,正史無載。收入陶宗儀《說郛》卷三十八,亦見顧元慶《顧氏文房小說》,前本較後本為詳,均不題撰者姓名。

清代陳蓮塘《唐人說荟》題曹邺作,似即根據傳文跋語所雲“此傳得自萬卷朱遵度家,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所書”,而有此說。

魯迅《稗邊小綴》則認為傳後無名氏跋文“亦僞”,故仍“次之宋人著作中”,選入《唐宋傳奇集》。

個人生平

身世背景

梅妃,人如其名,飄逸俊秀,清麗可人。她本姓為江,祖籍福建,生長在懸壺濟世的醫道世家。父親江仲遜是秀才出身的儒醫,弟弟叫江采芹。江仲遜三十多歲的時候才有了這個寶貝女,所以對她疼愛有加,梅妃9歲的時候就能吟誦《詩經》中的《周南篇》和《召南篇》,還對父親說:“吾雖女子,當以此為志。”父親見女兒小小年紀就有如此的志向,便為女兒取名“采萍”。

梅妃自幼陪穎,她父親極賞識,自小就教她讀書識字、吟誦詩文。十四歲善吟詩作賦,自比晉朝才女謝道韫,也精通琴棋書畫。年将及笄,好淡妝雅服,姿态明秀,筆不可描畫有也。

梅妃愛梅如狂,江仲遜不惜重金,尋各種梅樹,種滿房前屋後。在梅花熏陶下,梅妃烙下了梅的氣節,高雅娴靜。因此,遠近的年輕人都感歎道:“不知誰家兒郎有此福氣,能夠娶得梅妃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啊!”

選美入宮

最終這朵惹人愛慕的梅花落到誰家園中了呢?這有福氣的兒郎不是别人,正是風流豪邁一世的當朝皇帝唐玄宗。唐玄宗元中,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後,太監高力士自湖廣曆兩粵為玄宗選美。高力士到了閩地後,探聽到江家有女清麗絕世。于是以重禮相聘,攜梅妃回長安。

進宮得寵

當時宮中嫔妃幾近四萬,個個濃妝豔抹、盛裝俗飾,采萍的到來,仿佛為宮中送來一縷清風,她溫柔婉約,淡妝素裹,清爽宜人。最難得的是,采萍不僅容貌秀麗,而且才高八鬥,擅樂器、曉歌舞,還尤其喜愛梅花,她的住所周圍,梅樹随處可見,花開時節,便徘徊其間,賞花作賦,悠然忘我。

玄宗憐惜她這份對花的癡愛,大加寵幸賜東宮正一品皇妃,稱她為“梅妃”。命人給其宮中種滿各式梅樹,并親筆題寫院中樓台為“梅閣”、花間小亭為“梅亭”。梅妃的愛梅之情,惹得皇帝戲稱她為“梅精”。

被困冷宮

梅妃得寵數年後,已到花甲之年的唐玄宗,未免喜新厭舊,招兒媳楊氏為貴妃,不務朝政。梅妃知情後觐見皇帝,贈詩諷刺。楊妃聽聞不悅,多番撒潑陷害,設法将梅妃打入冷宮。

盛筵難再

梅花綻放之季,趁楊妃不在,唐玄宗密遣貼身小太監,用梨園戲馬到上陽東宮安請梅妃到翠華西閣。不料被楊妃知曉,不宣自闖,玄宗吓得抱起梅妃藏到屋内夾牆中。對于楊妃的咄咄逼人姿勢,玄宗把楊妃趕回了娘家。皇帝回頭再去找梅妃,卻得知梅妃已被小太監送走,就将小太監賜死。叫人把梅妃留下的鞋子和頭上插的钗飾封起來送去給梅妃。

梅妃問使者說:“皇上是堅決不要我了?”使者回答說:“皇上并不是抛棄妃子,實在是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說:“怕因為愛我會惹胖丫頭不高興,這不是等于抛棄我嗎?”。

寫賦寄情

梅妃得寵時,各地争相進獻梅花;可當她失寵之時,她聽到外面有驿馬快跑的聲音,一問方知是忙着給楊貴妃送荔枝的,而不是給她送梅花的此時的梅妃不禁淚流滿面,想起了漢代長門宮陳阿嬌的故事,陳阿嬌千金買司馬相如一賦。梅妃為打動皇帝,贈高力士千金,請他找文人寫賦。

高力士介于楊妃,借故推辭。梅妃便親自寫篇《樓東賦》,随附白玉笛派人送給唐玄宗。楊妃探知,請皇帝賜梅妃死,皇帝沉默不語。

謝絕賜珠

後來,唐玄宗對梅妃心有愧意,命人把外國使節進貢的一斛珍珠送給梅妃。梅妃回詩《謝賜珍珠》,不受。皇帝看完詩,指示樂府為這首詩譜一個新曲子,取名《一斛珠》。

死于叛亂

至德元年六月十三日,黎明,玄宗隻與楊貴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孫、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及親近宦官、宮人從延秋門出走。妃、主、墾孫在外者,包括困于冷宮的梅妃,皆棄之不顧。這一天,百官皆不知皇帝已出逃。

等唐玄宗回京,派人找梅妃,下诏,隻要有人找到她,官升兩級,賞錢百萬。有一宦官獻了一幅梅妃畫像,皇帝說:“挺像,隻恨不是活的啊”,再在上面題了一首詩懷念梅妃。

某天梅妃托夢給皇帝,梅妃說:“當年陛下逃難時,我死在亂兵的手上,有可憐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東邊的梅樹下”。最終在溫泉池邊梅樹底下,找到了梅妃屍體,外面用錦褥裹着,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唐玄宗放聲大哭,以妃禮改葬。又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種滿各種梅樹,并親手為她寫下祭文。

人物争議

認為虛構

魯迅認為,從《梅妃傳》跋文分析的話,是南北宋人僞作,梅妃是虛構人物。

有關梅妃事迹《舊唐書》、《新唐書》、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均不載。

新舊唐書,沒有高力士使閩的記載。

從地理演變看,唐明皇在位的時候江東村這個地方可能還不曾存在。

據當地“民間”傳說,江采萍是個放鴨女,與能詩善賦的梅妃相去甚遠。

其他雜疑:

據《梅妃傳》記載推測,宋代仕女畫中的梅妃,人們對她的身世卻不大了解。

上陽東宮在東都洛陽,與長安相距數百裡,而洛陽上陽東宮又無翠華殿西閣。

《梅妃傳》玄宗夜召梅妃被楊妃撞破一節,寫得活靈活現,若非虛假怎麼有别于《楊太真外傳》。

認為真實

《梅妃傳》創作時間與跋文,與梅妃有無其人沒有因果關系。且梅妃事迹記載最早在宋朝的《莆陽比事》。

《舊唐書》、《新唐書》所能傳載的人物極少,唐明皇時代,嫔妃宮女近四萬人,但能立傳的隻有直接參與一些重大事件的4人。

跟據《江氏族譜》載,梅妃家世顯赫能歌善舞多才多藝,即使高力士沒有使閩,梅妃也同樣可以被選入宮為妃。

這一推論沒有對唐時的江東是否存在進行認真考證。其二,這一推論也曲解了莆田舊縣志。

至于民間流傳梅妃原為牧鴨女的故事,不足為據,非但不能證明她無才、更不能說明史無梅妃。而《江氏族譜》載,梅妃有良好的教育氛圍。

答其他雜疑:

梅妃是唐朝人,宋人不了解詳情情理之中。

宮名随時可以更改,何況《梅妃傳》是經過修飾冶煉的。不管上陽東宮距長安多遠,據《梅妃傳》記載“密以戲馬召妃至翠華西閣”,是用馬接梅妃過來的。

每個著作都有自己的特點,寫作手法不應相提并論。并且《梅妃傳》是小說題材,而非正史,難免要添首加尾秀潤一番。

認為暗指

也許作者形勢所迫,原型不一定叫“梅妃”:

⑴.就像很多故事,也可能是暗指她人。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後妃中的柳婕妤被記載着有才,而其他嫔妃基本沒這種記載,隻是婕妤是後宮等級,柳氏非妃。

⑵.另有白居易的詩《上陽白發人》也能推測出,有人被楊貴妃逼進上陽東宮。

也許原型不一定是“妃”:

⑴.唐玄宗寫給梅妃的詩《梅亭》中說“亭名梅矣雪霏霏,傲骨清香百卉稀。卓卓不群如玉狀,從今呼爾為梅妃”,梅妃回詩道“天恩浩蕩布霏霏,梅潔冰清舉世稀。秀實和羹花結子,蘭香王者愧稱妃”。從中不難看出梅妃沒有接受妃的冊封。既然梅妃傲骨清香,沒接受冊封也不難理解,不接受也不代表唐玄宗不會稱呼她為梅妃,因為他認為她就像梅,“從今呼爾為梅妃”。

⑵.開元年間,玄宗将皇後之下的四妃改為三妃。這個很有蹊跷,綜上所述、也可能是因某人不肯受妃的冊封,所以把一個妃位特意空出。

⑶.柳婕妤生下延王李玢後便消失在史書中。開元十四年初唐玄宗對後宮改制時也把婕妤的封号去除了,如果柳婕妤活到了那個時候,她的新封号是個迷。

⑷.柳婕妤的兩個子女歲數應該相差不少。據《梅妃傳》記載,梅妃被困冷宮後,趁楊妃不在,唐玄宗把梅妃偷偷接回寝宮重溫舊夢。如果柳婕妤是梅妃的話,說不定這時才懷上兒子李玢的。

不一定隻指“一人”:經過演變代代相傳,不免存在失誤,也許《梅妃傳》其中不隻包含一人故事,而是參雜了多人故事。

結局争議

版本二

等唐玄宗回京,派人找梅妃,終于在上陽東宮井中找到她的遺體。梅妃為了守住清白,讓人用白绫緊裹全身投井。

版本三

梅妃遇難的消息傳回莆田,鄉親們深情地懷念她,興建浦口宮供奉她,以為永久紀念她。

相傳梅妃之父(或兄弟)曾要求朝廷以妃骨歸葬故裡,明皇準許。葬地就在江家祖墳。“墓下種梅數十株,鹭鳥宿焉”。

版本四

安祿山叛亂,唐玄宗來不及帶上冷宮中的梅妃就出逃。後長安陷落,城中一片兵荒馬亂,梅妃孤苦無依決定自盡之時,被一白衣女子所救,用白驢把她載到了白雲山中的小蓬瀛修真觀。

衆叛親離的唐玄宗飽嘗失意,才切身體會當初梅妃冷落在上陽東宮的十餘年。後來有人探來消息,說動亂之中梅妃曾被人救走。唐玄宗随即下诏全國:有知梅妃下落者,立即奏報,必予重賞;有護送來京的,獎予六品官,賜錢百萬。幾經周折,最後廣平王探得了梅妃的消息。廣平王奉诏派遣香車寶馬、内監宮女,隆重地迎接梅妃入宮。

玄宗攬住梅妃說:“向來疏遠了梅卿,心中殊感不忍,故有珍珠投贈,并非無情;今當重叙舊好,怎麼能離開我呢?”梅妃于是留在興慶宮中,與玄宗重溫鴛夢。當時京城中流傳着這樣的民諺;“楊花已逐東風散,梅萼偏能留晚香。”說的就是楊貴妃紅極一時之後,終在馬嵬坡香消玉隕;梅妃則在受盡冷落後,在興慶宮又重新伴君得寵。

選美日期

梅妃出處《梅妃傳》裡的内容記載着“唐玄宗元中,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死後梅妃選美入宮”、“梅妃出生時間大約是公元710年”、“梅妃早于楊玉環10年入宮”——這些與正史記載的“武惠妃去世時間為公元737年”、“楊玉環入宮時間與武惠妃去世同年”有明顯出入!

曆史考證

首先,正史上關于楊貴妃的記載很多,而隻字未見有載梅妃其人其事。不論是《舊唐書》、《新唐書》,還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其次,有關梅妃的書籍,其内容是從《梅妃傳》衍化而來的。而《梅妃傳》一文無作者(有人認為是唐曹邺所著,并無實據。)抄錄者也不知作者是何人,隻知他是北宋、南宋之交的人。而《梅妃傳》是最早記載梅妃其人其事的作品。其它所有關于梅妃的記載都是晚于該文,而且大多是該文的轉抄,或者增加了傳說部分。

其三,在《梅妃傳》裡有這樣幾句話,值得注意:“今世圖畫美人者,号梅妃,泛言唐明皇時人,而莫詳所自也。”其意思說,當今(宋代)仕女畫中的梅妃,人們隻泛泛地說她是唐明皇時的人,而對她的身世卻不大了解。因此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到:“《梅妃傳》一卷亦無撰人,蓋見當時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時人.因造此傳……”治學嚴謹的文學家鄭振铎也否認梅妃的存在。

最後,查考唐代史籍,并未發現有高力士到閩粵選美的記載;《梅妃傳》所記梅妃被貶所居之上陽東宮在東都洛陽.它與長安相距數百裡,而洛陽上陽東宮又無翠華殿西閣,何以會出現唐玄宗夜召梅妃,當被楊貴妃發覺後,又怎會有梅妃“步歸東宮”之事?《梅妃傳》一文至少有以上幾處與史實不符的地方。但江國興等學者通過大量的考證,對魯迅的觀點提出了質疑。

民俗傳說

1200年前,莆田江東村出了一個傳奇式的女子,名叫江采蘋。她是唐明皇的愛妃。

江采蘋的父親叫江仲遜,是個醫生。他很重視兒女攻讀詩書。采蘋自幼聰明,九歲就能背誦古代許多詩歌名篇。

一天,采蘋趕鵝放牧,忽聽到一陣鬧哄哄的聲音:“朝廷選秀女來了。”她回頭一看,一群官兵正緊緊追趕幾個鄰居的姑娘。采蘋慌了,撒腿就跑,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弄得滿身滿臉泥污。她趕快鑽進附近的草叢中躲起來,等那班官兵過去後,才跑到江邊洗臉。奇怪,水裡竟映出一張非常美麗的臉龐。她吃了一驚,以為自己花了眼,用手抹了幾下臉,水裡那張臉龐越發漂亮了。這時,那班官兵忽然又折了回來,見到采蘋,如獲至寶,立刻帶她回京都去。

在成千上萬秀女中,江采蘋不但姿容出衆,談吐舉止也優雅大方。唐玄宗非常喜歡,不久便封她為妃;因采蘋愛梅花,又戲稱為“梅妃”。

有一次,玄宗帶她到勤政殿觀看魚龍百戲。回來時興緻很高,問梅妃:“你家中尚有何人?朕封他為官。”梅妃說:“父親已故,家裡再沒有人了。願陛下以蒼生為重,施恩百姓”。玄宗說:“好,朕就送一個梨園戲班到莆田,讓你家鄉百姓一飽眼福,也顯顯皇妃的榮耀,你看如何?”梅妃立即下跪謝恩。玄宗又說:“你為何郁郁寡歡?有什麼不遂心的,盡管說來,朕必令愛卿心滿意足。”梅妃說:“昔太宗有貞觀之治,百姓安樂。願陛下也有開元之治。”玄宗聽了,怔了一怔,然後拈須笑道:“朕早有此志,愛妃不言,朕幾乎忘了。”次日,玄宗即罷了遊宴,親理萬機,勵精圖治。

哪知好景不長,沒多久,唐明皇把百般妖媚的楊玉環封為貴妃,“三千寵愛集于一身”,每日同她飲酒賞花,不理朝政。楊貴妃最會忌妒,而梅妃生性溫柔善良,鬥不過她。皇帝為讨好楊貴妃便把梅妃遷到皇宮外的上陽東宮去。

一次嶺南送來荔枝,玄宗想分一點給梅妃嘗嘗,但不敢,怕楊貴妃發威,便叫人偷偷送去一斛珍珠賜于她。梅妃婉言謝絕了,還寫了一首詩給玄宗,抒發自己心中抑郁的心情。那詩寫道:“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绡。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這就是後人傳誦的《一斛珠》。

安祿山造反,唐明皇帶着楊貴妃倉皇出走,途中被迫賜貴妃自盡。平亂後回朝,唐明皇又想起梅妃,派人四處查訪,終于在上陽東宮的枯井中找到她的遺體。老宮人說,梅妃在兵亂時,全身用白绫緊裹投井全節。玄宗聽了,對她更加愛憐了。

在梅妃的故鄉--莆田縣黃石鎮江東村,有一座“浦口宮”,殿中有梅妃塑像。

詩詞

梅妃江采萍是大唐王朝有名的才女妃子,也是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為數不多的才女妃子,相傳她寫了《箫》、《蘭》、《梨園》、《梅花》、《鳳笛》、《玻杯》、《剪刀》、《絢窗》八篇文賦。其最有名的詩作莫過于選入了《全唐詩》的那一篇《謝賜珍珠》。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绡。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玉階生寒,珠淚盈眶。我念我皇,今夜,歡歌燕舞,可千萬千萬,别夢寒。——《全唐詩》

此外還有《謝賜珍珠》的起因——《樓東賦》:

玉鑒塵生,鳳奁杳殄。懶蟬鬓之巧梳,閑縷衣之輕練。苦寂寞于蕙宮,但疑思乎蘭殿。信标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況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樓上黃昏兮,聽風吹而回首;碧雲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遊;長門深閉,嗟青鸾之信修.憶昔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宴,陪從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畫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綢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亡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于幽宮。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胧。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屬愁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鐘,空長歎而掩袂,躊躇步于樓東。

另有江采蘋向唐明皇起訴楊貴妃的一首雜詩:

撇卻巫山下楚雲,南宮一夜玉樓春。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

後世紀念

梅妃故裡

梅妃故裡,位于木蘭溪畔,遊甯海橋畔的莆田縣黃石鎮江東村。占地300多平方米,宮殿式建築,供奉着儀容端莊的梅妃塑像的浦口宮。宮殿中央的神龛上,奉祀着“祖姑皇妃”神像,雕刻着一對楹聯,明朝太守王光業的手迹:“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上面懸挂着“精神萬古”、“德配昊天”巨匾。汀州知府伊秉绶題上“貞烈垂芳”;國民黨元老張群題寫“正氣浩然”;當代八閩書法大家沈觐壽書寫“人民德心”。

東湖梅園

東湖梅園(武漢東湖磨山梅園),為全國四大梅園之首,既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中國梅文化館所在地,又是全國著名的賞梅勝地,設有“梅妃亭”。

大明遺址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是世界文化遺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西安市太華南路,地處長安城北部的龍首原上,始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毀于唐末。麟德殿乃大明宮内庭宴舞之地,設立有“梅妃亭”與梅妃雕塑。

梅花花神

梅妃被民間視為“女十二花神之一月梅花花神”。

詞牌悼念

梅妃所寫的詩《謝賜珍珠》被唐玄宗指示樂府譜成曲,取名《一斛珠》。後《一斛珠》成為詞牌名。

影視形象

1962年香港邵氏電影《楊貴妃》,李麗華飾梅妃

1976年香港電視劇《楊貴妃》,呂有慧飾梅妃

2000年電視劇《楊玉環》,吳美珩飾梅妃。

2003年電視劇《大唐歌飛》,呂麗萍飾梅妃。

2010年電視劇《楊貴妃秘史》,池華瓊飾梅妃

2013年範冰冰黎明主演電影《楊貴妃》,甯靜飾梅妃

上一篇:赢渠梁

下一篇:張志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