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中學

江蘇省蘇州中學

位于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的一所中學
江蘇省蘇州中學,簡稱蘇州中學、蘇高中、九中、蘇中,位于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蘇州中學2004年首批成為四星級中學,教育家葉聖陶,作家陸文夫等知名校友先後在此就讀。2011年7月蘇州中學第四次入選“中國百強中學”。2013年蘇州中學榮獲清華大學頒發的“中學畢業生清華成長獎”。
    中文名:江蘇省蘇州中學 外文名: 簡稱: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誠、思、信、勇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王國維,錢偉長,周永康,葉聖陶 知名教師: 别名:蘇中 創建時間:1904年 類别:公立中學 現任校長:張昕 學生人數:4161人 教師人數:348人 所屬地區:中國,蘇州

曆史沿革

蘇州府學

蘇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公元1035年,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在現蘇州中學校址上創辦蘇州府學。範仲淹創建的蘇州府學是中國曆史上首次将文廟與州學(府學)相結合的創舉。在1035-1113年為蘇州州學,1113-1276年改稱平江府學,1276-1367年稱為平江路學,1367-1904年才叫蘇州府學。

紫陽書院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理學家、江蘇巡撫張伯行在府學中創設紫陽書院。當時,官辦學校一律以科舉考試為教學内容,而紫陽書院堅持主要講授朱熹理學,輔以有關科舉考試的内容。1874年,巡撫張樹聲耗費巨資在原址重建。

民國時期

1911年,學校改名為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7年7月,中華民國政府大學院(原教育部)院長蔡元培實施大學區制,省立一師與省立二中、工專高中部與補學科三校合并為第四中山大學區蘇州中學,1929年2月和4月分别又因大學改名而易名為江蘇大學區蘇州中學、中央大學區蘇州中學。汪懋祖定英文校名為Soochow Academy,志在進行培育園型教育,注重因材施教,設立了學分制和選科制,蘇州中學的國學教育得到複興。

1928年,學校更名為江蘇省立蘇州中學。1932年,在中華民國教育部要求下,蘇州中學被迫放棄了學分制,但仍保留了選科制。1932年7月,蘇中開始招收女生,在省内起到了開創新風氣的作用。

在1933年的全省第一屆高中畢業會考中,蘇州中學學生獲全省前三名,前十名中有六人,前100名中占了24人,媒體紛紛以“新三元坊”為題進行報道,引起全國關注。一二·九運動爆發後,蘇中學生在蘇州市率先舉行愛國遊行示威,随後東吳大學、萃英中學的學生也參與進來。

抗戰時期

1937年11月19日,日軍侵占蘇州,校舍成為日軍馬場,師生被迫遷移。抗日戰争期間學校先後七次搬遷、兩次更名,起初遷至宜興(亳陽蘇中)。蘇南地區被日軍占領後,蘇中租用上海公共租界福州路威利翰大廈三至五層複校,為避免引起日僞注意,改名為蘇中滬校。1941年12月8日,日軍占領上海公共租界,蘇中再次搬遷到常州(私立青雲)、宜興(私立弘毅)等地以私立學校的名義繼續辦學。

1945年10月,蘇中在原址複校,恢複校名為江蘇省立蘇州中學。私立弘毅中學回到蘇中原址辦學,私立青雲中學則并入常州當地的中學。20世紀40至50年代,蘇州中學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的人數位居全國前列,每年都有四五十人,部分年份居全國首位,被稱為“交通大學的先修校”,但也僅限于此,再也難以恢複往日的學術環境。此外,那時的蘇州中學以課業負擔重而聞名。

1949年4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蘇州市,顧鐘骅繼續擔任校長。随後,蘇州市軍事管理委員會接管蘇州中學,後又按照蘇南行署令由蘇南行署直接管轄。

建國以後

1951年8月,學校更名為蘇南蘇州中學。1952年7月,高中部與 

東吳大學附屬中學合并,初中部并入蘇州市第一中學,合并後改稱江蘇省蘇州高級中學,簡稱“蘇高中”。第二年即成為教育部确定的全國首批二十四所重點中學之一。

1985年,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作創辦少年班。20世紀末期,學校與美國、日本、英國、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的教育機構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并積極推行國際合作項目。1996年創辦初中部——蘇州市立達中學。

2004年12月5日,蘇州中學揭開了“府學千年,新學百年”校慶序幕。2005年12月6日,蘇州中學正式舉行雙慶活動。

教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止2009年初,學校有教職工235人,其中專任教師205人(專任教師是指至少具有本科學曆),其中中學一級教師50人,高級教師有109人。

學校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地理等多個教研組。

張昕校長在近幾年的辦學實踐中,提出“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好的發展,以科學的方法求和諧的發展”的教育目标,制定“将素質教育與教育質量落實于學校工作的每個人每件事”的行動計劃,樹立“有底蘊,更要有底氣”的創新曆史觀,确立“為人正,為人真”的校訓,要求教師做到“愛校如家,愛生如子”,要求學生成為“陽光少年、學習能手”,努力把學校辦成“教育淨土、讀書樂園”。

教學研究

截止2007年,老師夏炎主編了《“問題解決”與中學數學教育》、《數學思想與數學教學》、《實驗手段的教學價值探讨》等論著。截止2009年,老師朱浩編撰了物理用書20餘本,代表性著作《龍門專題高中物理》、《中學物理金牌教程》等。

截止2007年,胡企中獲全國模範教師,獨立與合作完成科技部重點課題《學生社團在學校科技教育中的作用》、省級課題《運用CAI優化生物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中國教育學會課題《信息技術與中學生物教學整合》、市課題《生物學素質教育與高考命題走勢》等課題多個。

教學建設

蘇州中學自1987年設有與中國科技大學合作的科大少年班預備班,使得學生有資源以補充學業并且能夠最大程度地提供學生機會培養社會實踐能力。

藝術教育和體育教育是蘇州中學的重要特色, 蘇州中學擁有文化研究、社會探索、舞台表演、體育競技等方面的課程,在省内甚至全國都具有影響力。

校園環境

蘇州中學位于蘇州市姑蘇區人民路旁的三元坊,占地90983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45288平方米,綠化面積31844平方米。據記載:“蘇州府學是宋代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官辦地方學府,号稱東南學宮之首。”

學校的标志性建築紅樓前有座“智德之門”,智德之門在1920年代由省立蘇州中學首任校長汪懋祖建造并題詞,1950年代拆除重建。

教學區環繞着中心地帶的道山,位于碧霞池、春雨池兩側,主要包括西白樓、東白樓、東紅樓、西紅樓。2009年還建造了實驗樓、科技信息樓等。

2013年6月,蘇州中學新校史館尊經閣開館,上下兩層800平方米,一樓展館分為蘇州府學、紫陽書院、江蘇師範學堂、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4個展區,二樓展館則是色彩分區:青磚牆展區為蘇州中學至1949年間的辦學曆史,紅磚牆區是蘇州中學的發展曆程和未來規劃。除此之外,還有校歌牆、校徽樹展區及名人廊等。

文化傳統

蘇州中學自從成立以來,就形成了豐富的學校文化。汪懋祖掌校期間,提出了文化名校、學術名校的思想,希望打造與歐美名牌高中媲美的名校,并聘請學術名流進行文化教育。此後,由于抗日戰争、“文化大革命”的嚴重破壞和其後應試教育的盛行,曾經的學術氛圍也明顯減弱。

校刊

1927年至1931年,汪懋祖在任省立蘇州中學校長期間最早創辦了《蘇中校刊》,當時錢偉長等人探究學習的成果就發表在這本刊物上。蘇州中學的校園出版物主要可分為報刊和雜志兩類。其中報刊有面向全體師生的《蘇州中學報》、面向特定人群的《蘇中班主任報》、《蘇中學生報》等等。雜志種類較多,包括了文學、曆史、心理、社團等多個方面。學校在舉行大型活動時會出版專刊,例如2004年至2005年“府學千年,新學百年”校慶時,出版了名為《千秋業》的校慶專刊。

校歌

1911年左右,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校歌由汪東作詞、程懋均作曲。20世紀末期,此校歌被重新填詞,成為蘇州中學新的校歌。

歌詞

至德稱泰伯,文學推言遊, 

專諸任俠兮,孫武兵謀。 

伊茲邦之含宏兮,籠萬象于一丘。 

思我先民兮,抗志雲浮, 

學端其始兮,六藝是求。 

文事既饬兮武備修, 

張廣樂兮佩吳鈎。 

以和制國兮,以勇事仇。

校标校徽

蘇中的校标和校徽由時任校長張昕設計,主體都是寫有“蘇中”二字的松樹。在20世紀末,蘇中校門口有一棵松樹,是蘇中的象征之一,但是在被風吹倒後被移除。張昕認為:“校園中的樹倒下了,但是蘇中的精神之樹不能倒。”松樹同時代表了對學生成長為人才的期待,而它沒有頂是寓意着學校、老師與學生的發展是無止境的。

社團組織

蘇州中學共有45個學生社團,包括了文化研究、社會探索、舞台表演、體育競技等方面,在省内都具有影響力。學生社團每年10月底舉行招新活動。

所獲成就

2007年9月蘇州中學的心理劇“我有好多話要對你說”在全國第六屆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三個一”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2010年8月蘇州中學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理事會第四屆年會評選及表彰活動中,榮獲心理健康“先進學校”,戴克明書記榮獲“先進個人”。

2011年7月蘇州中學再次入選“中國百強中學”,這也是蘇州中學連續第四次入選“中國百強中學”;張昕校長榮獲“中國百強中學傑出校長獎”。

2012年蘇州中學榮獲“改革開放三十年全國基礎教育影響力形象(中小學)學校”稱号(全國共30所)。

2013年蘇州中學榮獲清華大學頒發的“中學畢業生清華成長獎”,同時增加清華大學領軍計劃校薦名額。

傑出校友

府學時期

宋代,安定書院創始人胡瑗、北宋名相範仲淹、範仲淹次子範純仁等都是蘇州中學的校友。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也曾在此學習。清代則有錢大昕、沈德潛、翁心存、翁同和等人。

新學時期

清朝時期的27任講學者全部是進士出身,其中有狀元、榜眼

數人,還有詩學家沈德潛、乾嘉名家

錢大昕

、近代改良家翁心存等著名學者。在名師的指導下,紫陽書院培養出彭啟豐、石韫玉、吳鐘駿、錢棨、陸潤庠等狀元,鄒福保、王鳴盛等榜眼。

晚清及民國時期國學家羅振玉、王國維、吳梅、錢穆、語言學家呂叔湘、史學家呂思勉、美術家顔文梁、地理學家胡煥庸、教育家汪懋祖、邵鶴亭等人先後在此執教。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07年,蘇中學子當中,擔任省部級領導的有70多名,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38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有四人,擔任大學校長的有40多名。

教育家葉聖陶、匡亞明;曆史學家胡繩、顧颉剛;物理學家李政道、吳健雄、錢偉長、馮端;數學家馮康;生物學家馮元桢;規劃大師阮儀三;作家陸文夫、李善基(即還珠樓主);體育官員袁偉民;萬科集團總經理郁亮等人先後在此就讀。此外中國共産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博古、金人慶、周永康等人也是蘇州中學校友。歐美教授中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物理、化學雙聘教授莊小威等等也曾在此就讀。

上一篇:福特Escort

下一篇:宿遷市衛生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