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礐石風景區

汕頭礐石風景區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汕頭礐石風景區是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位于汕頭市南、北市區之間,背靠南市區、與北市區隔海相望。礐石風景區内有43座山峰,香爐山為風景區最高山峰,海拔高度198米。礐石因石而得名,景區的地貌多屬花崗岩丘陵,景區由嘯石景區、塔山景區、焰峰景區、香爐山景區、筆架山景區、蘇安景區6個景區構成,區内草木青蔥、怪石嶙峋,飛瀑流泉,風景絕美,另外還有汕頭第一座基督教堂、原英國領事館、白花尖大廟等人文景觀。
  • 中文名:汕頭礐石風景區
  • 外文名:Shantou Queshi scenery district
  • 地理位置: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
  • 著名景點:
  • 區 位:位于汕頭市南、北市區之間,背靠南市區、與北市區隔海相望。
  • 特 點:風景绮麗、丘巒簇擁、怪石奇峭。
  • 景 觀:以“海”、“山”、“石”、“洞”為構成要素。
  • 交 通:市内乘坐11路,夏季線37路到蜈田村下。

發展曆史

1989年6月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礐石風景名勝區是廣東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潮汕地區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區,汕頭八景之首。

地理環境

雄——礐石風景區内塔山、焰峰、筆架山、香爐山層巒叠嶂,海闊天空,磅礴蒼溟,氣象不凡,構成了“雲翻峻閣千層浪,袖拂蘭台萬裡風”的雄偉壯觀場面。塔山的摩崖石刻“春潮八百裡,南國第一州”、“海納三江,氣吞百粵”、“雲衢天街”、“百載商埠,樓船萬國”,形象的表述了礐石氣魄雄渾的特征。

奇——礐石的石景以其獨有的花崗岩地質地貌為基礎,球狀風化使岩石形态各異,或洞、或穴,鬼斧神工,雕镂百态,出奇制勝,可用“山岩多勝景,洞府獨稱奇”來贊美這奇妙絕倫的景觀效果。

秀——礐石的風景山清水秀、雲影海濤、鳥語花香,秀麗的亞熱帶風光,景色非常迷人。如桃花澗水波不興,曲折深邃,小橋流水,修篁異卉,有江南水鄉之秀美,更多潮汕風情之隽秀,令人回味無窮。

幽——礐石的風景洞穴幽奧,山岩幽境,石階通幽,層次幽遠,清靜幽然,都突出“幽”字。塔山的垂虹洞、焰峰的幽谷松濤,均是品“幽”的絕佳所在。礐,音确(què)。可于《辭海》或《康熙字典》查到此字的二個析義:一是風或水擊石成聲,為象聲詞;一是山多大石。以此解釋,“礐”字不僅有巍峨巨石之形,且有海浪擊石之聲。礐石因瀕臨大海,山多巨石而得名。

主要景點

白花尖大廟(九天聖母廟)

位于礐石風景區東麓海濱,有一座單體面積居全省之冠的大廟——白花尖大廟,也稱九天娘娘廟,1993年10月落成時,有海内外人士多達五萬之衆參加了開光大典,盛況空前,此後成為汕頭旅遊熱點。

白花尖大廟由港胞陳錫謙等海外僑胞倡議,并誠捐巨資所興建,由古建築工程師紀傳英所設計、承建,以其規模宏偉,典雅别緻,充滿民俗文化藝術景觀,堪稱“潮汕民俗文化大觀園”而備受海内外遊客贊賞。

大廟主神九天娘娘,又名“九天玄女”,傳說為上古女神,人頭鳥身,是聖母元君弟子、黃帝之師,輔助黃帝戰勝蚩尤安定天下而得敕封為女神。柳錫旺先生在香港九龍官塘區建百花尖廟奉祀。并因夢見女神囑咐:改“百”為“白”,遂改稱“白花尖廟”。陳錫謙先生來汕頭倡建天壇花園工程時,遂移九龍娘廟香火來礐石創九天娘娘廟,故稱為“白花尖大廟”。

大廟門前廣闊的石闆埕,寬40米、深40米。中間裝飾石刻雙龍奪寶,還配有雕刻各種龍的白石欄杆,是從江西井岡山運來的石料刻制,莊重雅觀。加之各種花卉盆景,使廣埕别有一番風景。

大埕正中,設立“天地父母”亭,鑄聯雲:“天恩普施世民沾霖露,地靈人傑安樂升平”。亭後置一對鐵鑄大香爐。即接近大門之埕置有一對雕藝精湛的大石獅,兩個寶鼎,兩株高聳的木棉樹,還有一口泉水充沛的“青蛙泉”古井。

大廟門樓

大廟門樓立有4枝盤龍大柱,南、北牆各有一幅高2.6米,寬8.75米的大型泥塑浮雕壁畫。北有《女娲補天》,大廟左、右門匾刻“骊山聖母”、“天後聖母”,門聯木刻:“九天廣恩四海直同天,對母渡世衆生施雨露”。大廟門六幅彩繪文武大将尉遲恭、程咬金、魏征、徐茂公、謝映登驅邪的油畫,給遊客以威嚴之感。

大廟分三進

一天井

總深60米、寬40米、最高22米,地面全由光滑的石闆鋪成,頂蓋橙式琉璃瓦,并飾陶瓷雙龍奪寶,與南鄰寶塔下方周圍神仙祠的青色琉璃瓦對比鮮明,相映成趣。

大門樓南北兩側,築有高3.6米的四大天王塑像,威風凜凜。大門樓挂着嶺海詩社副社長蔡起賢所撰、市書協副主席蘇伯炯所書隸體木刻長聯:“九天秀色奇南粵可侔唯石,聖母恩光遠白花普照到城。”在南北走廊,各有一幅高2米,闊16米的大型泥塑浮雕《骊山懿德》,《天後顯聖》。北廊牆上嵌有陳錫謙先生所撰的《礐石白花尖》大廟碑記》。

第二進是拜亭

上方兩根橫梁繪有《萬紫千紅總是春》、《江山留勝迹》兩大幅彩色國畫。地面上,巧用色石鋪成個“福”字,别開生面。

第三進是主殿

由蔡起賢先生撰聯曰:“九天靈雨沾南粵,聖母慈雲蔭我潮。”市書協主席楊锴先生所書聯:“九宮霧裡虛化災難佑萬民,天将英明威震顯赫驅妖邪”。主殿兩側置“肅靜”、“回避”木牌及刀、槍、戟、捶等神具。兩端安放着大鐘、大鼓。正殿塑立九天聖母,左、右奉天後聖母、骊山老母、玉皇大帝、姜太公、大聖佛祖、七聖娘娘、華佗仙師、大德伯公神像。

殿頂天井正中,倒嵌有直徑5米的大型木質八卦圖,賀周雕刻有貼金的十二生肖動物,四條浮塑飛龍繞着八卦圖,還嵌有彩繪仙鶴等壁畫,使整個畫廊圖案絢麗,五彩缤紛。

龍船舫

岩石白花尖大廟門前西北側,有一處四周是雕梁畫棟的船形建築物、中間是一個活水大深潭“放生池”的新景觀,于1996年12月峻工,稱龍船舫。

設計者巧妙利用人工采石所遺下來數米深(最深10米)、距海水隻有數十米,但水質卻淡而清甜充沛。面積約600多平方米。四周四船,皆寬3.5米,長16至20米。木石結構,紅色走廊,内設石椅,彩瓷船頂。

西船

它最先映入遊人眼簾,長20米,南端兩個紅色的龍頭,高仰海灣,揚威醒目。歇山式脊頂正中,嵌有陶瓷的和合兩仙,高1.2米,坐于蓮花上。又嵌麒麟、天狗等60隻脊獸,形象逼真。

東船

長16米,與北船同。塑有三龍頭,船之首尾各站兩位高1.6米的泥塑仕女,脈脈含情,别有風韻。卷棚式船頂上,嵌瓷薛丁山、樊梨花兩位古代名将,各高1.6米,背西向東,望海觀城。

南船

長20米,與西船同,一龍頭、一龍尾。船上築兩頭重檐角亭、中間硬山厝式的石木結構,飾木雕花果,并嵌脊獸。

北船

長16米,也塑一龍頭、一龍尾,建重檐3個圓亭,異于它船,别具一格。北、東船交界處,天生一塊12米高的醉翁石,上下榕樹青翠。

思親堂

汕頭天壇花園位于石南濱大道中段,占地449畝,已建成園83畝。花園依山傍海,環境優美,交通方便;園内白花尖大廟和萬佛寶塔,巨構奇偉。香火鼎盛,香客不絕;尤以奠基時顯現之“八卦圖”風水寶地和九天聖母諸佛披澤而聞名于世。已成集民俗、文化、宗教于一體的旅遊勝地。

思親堂共設13個廳,各廳正中敬奉地藏王菩薩,設神7個,分“長生祿位”和“往生蓮位”兩大類。廳中間設神椟,兩旁設神主位牌,椟、牌均雕花漆盒、貼金、精緻典雅,品味之高為全國罕見。

各廳均擺設神桌、香爐、法器、長明燈、柱燭,長期供奉鮮花水果。每日梵音缭繞,燈火通明;逢初一、十五,高僧誦經,聖母諸佛庇佑,神位增輝。“長生祿位”,保生者平安,延年益壽;“往生蓮位”,讓先人安息,福蔭子孫。

塔裡乾坤大,神前福澤長。天壇花園思親堂竭誠歡迎海内外人士前來捐款置德。一次置位,長期享用,永久服務。置德善款蔣用于花園建設、神位供奉和完善諸佛配套。

汕頭天壇公園粵東第一寶塔

塔,源于古印度興建的年代,一說佛陀在世時王舍城有一位孤獨長者就已開始建造用以供養佛陀的頭發、指甲來表達人們對佛陀的崇敬。一說是佛陀湟磐後才建造,用作安置佛骨舍利的塔,梵文音譯“施堵坡”(Stupa)巴利文音譯“塔婆”(Thupo),别音“兜婆”或稱“浮屠”漢文意譯為“聚”、“高顯”“方墳”、“圓冢”、“靈廟”等,另有“舍利塔”“七寶塔”等異稱。

在礐石白花尖大廟東側,聳立着一座高插雲天的廣東“塔王”——56.5米高,直徑28米的九天玄女寶塔。塔下周圍都是神仙塑像,兩層八角形琉璃青瓦建築群,把寶塔襯托得更為雄偉壯觀。

寶塔坐西向東,與大廟同向,相距僅數十米。塔前有寬廣的850平方米的石闆大埕。埕前築一紅磚牆小廟,内祀伯益公和福德爺(即土地公)兩神。埕上南北兩側,築有12位小沙彌泥塑,形态各異。

塔下祠門樓設三個大門,正門前一對石鼓,各高達1.4米,上下雕有小石獅戲球。三大門門扇,各彩繪秦瓊與尉遲恭(正門)、神荼與郁壘(北門)、範蠡與比幹(南門)的油畫,以示驅邪逐鬼。門樓頂部,正中有1.5米高的大峰祖師泥塑像,旁築三小亭,飾之青色陶瓷的脊獸。

恩親祠,圍繞于寶塔四周,祠外牆距塔14米,呈八角形,外牆邊長25.98米,建兩層,共高12米,總建築面積4121平方米,青瓦紅磚,典雅别緻。紅磚牆上,除門樓外,其餘七面,共設有高1.5米,闊1米,深0.5米的凹形位32個,每個内飾泥塑一幅古代故事人物浮雕,如《武松打虎》、《嫦娥奔月》、《穆桂英》等,牆上端橫形連續嵌有彩瓷壁畫花、鳥、蟲、魚、人等。

祠堂及寶塔,由古建工程師紀傳英設計、承建,采用古今結合的建築法。寶塔建築面積隻3485平方米,共分九層。地面為首層,高6.93米,建築面積776平方米。第9層高3.3米,建築158平方米。最頂端是貼金葫蘆,上豎一根以不鏽鋼制作的避雷針。寶塔每層築有水磨石欄杆,下方飾青色琉璃瓦,塔牆嵌白色石闆,外觀研麗。

第1至7層各設一門,并各設七個假窗,實系以聚脂(俗稱“玻璃鋼',)雕塑佛和菩薩,其中第一層為彌勒佛(高1.5米,闊1.2米),二至三層為普賢菩薩(高1.4米,闊1.1米),四至五層為文殊菩薩(高1.2米,闊1米),六至八層為如來佛(高0.9米,闊0.7米),九層設八個門。

該塔除高度居全省前列,還在塔内築有常規螺旋形樓梯情況下,仍首創建築了電梯,可上至第七層,讓老幼也能輕松登上高塔。

在這巍峨寶塔南側有一高約60米的半綠半赤的高峰拔地刺天,且有一30多米高的天然石靠于前,刻着“南天一柱”四大行書。

門神戶尉二将軍

據《搜神記》載:門神乃是唐朝名将秦叔寶、胡敬德二将軍也。按傳唐太宗夜不安寝,因宮門外有鬼抛磚弄瓦,鬼魅号叫,害得三十六宮,七十二院夜無甯靜。唐太宗懼之,以告群臣。秦叔寶出班奏曰:臣平生殺人如剖瓜,積屍如聚蟻,何懼魍魉乎!願同胡敬德戎裝立門以伺。

唐太宗聽其奏,夜果安甯無驚。太宗嘉賞之,但看二老将沏夜無眠,于心不忍,遂謂二人守夜無眠。即命畫工圖二人之形像,戎裝手執玉斧,腰帶鞭鍊弓箭,怒發一如沙場嘶殺之威,懸挂于宮掖之左右門。果然邪祟以息。

後世沿襲,遂永為門神。西遊記有小詞曰:“本是英雄豪傑舊勳臣,隻落得千年稱戶尉,萬古作門神。”之句而傳世也。

今白花尖大廟,其門神畫得活靈活現,那紅面者是秦叔寶(即秦瓊),黑面者即是唐初大将,尉遲恭(胡敬德)。但無見此記載者,往往會将門神說是神荼郁壘混為一談。神荼郁壘者,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蟠屈三千裡,樹枝伸向東北,樹下是囚禁萬鬼出入的“鬼門”。把守鬼門者就是神荼郁壘二神,閱領衆鬼之出人。若有鬼魅再害人者,“執以飼虎"。

黃帝命畫工畫其像,立桃闆于門戶上,以禦兇鬼之入室。往後民間沿襲此法,将神荼、郁壘畫于門闆上,以抵惡鬼入門。今錄此以飨遊客知其門神出實。

中山公園假山中的“汕頭商埠圖”

在公園假山的朝曦洞口,有一幅面積約10平方米的“汕頭商埠圖”,經文管專家鑒定,具有很高的曆史研究價值,被贊譽為“汕頭的敦煌壁畫”。日前,汕頭市園林綠化管理服務中心已緻函市文物保護管理辦公室,要求為“汕頭商埠圖”以及中山公園“三絕之一”的假山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有關史料記載,中山公園裡有名的“假山”景點,是由已故華僑知名人士胡文虎先生捐建的。始建于1931年,曆時6年之久,至1936年才竣工。

2004年4月份,有關方面開始對中山公園假山這座嶺南園林建築傑作重新進行修繕。當工程進行到弈亭的017區位時,首先發現了亭邊一個洞上有一個被泥灰遮蓋了的“牌匾”。承接維修任務的工人小心鑿開,發現是“朝曦洞”3個字。

接着,工人們又驚喜地發現,環朝曦洞洞口一周竟然有一些精美的彩色圖案:有蔥郁的綠樹,飛翔的海鷗,穿梭的漁船……于是他們馬上報告了中山公園。中山公園管理處非常重視,請來專業技師,細緻地把石壁一點一點鑿剝開來。一幅栩栩如生的“汕頭商埠圖”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這個朝曦洞洞口長約2.5米,寬2.6米,厚度約0.29米,洞心寬直徑約1.7米。浮雕環繞洞口石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從石壁彩圖上可以清晰地辨認出當年氣派十足的商會館、親切熟悉的鐘樓、久違了的舊電船、神秘莊嚴的領事館、蜿蜒伸展的老式火車道……更令人稱奇的是,在火車道的東側,建築設計者還别出心裁地“創造”了一條跨海的“高壓電線杆”,其泥塑線條雖然纖細卻絲毫畢現。

據市文管專家介紹,這幅彩圖體現的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時期,汕頭作為當年國内開埠最早的港口城市繁盛一時的景象。其雕塑手法,采用的是造詣頗深的水泥浮雕,加上礦彩而成,基本與我國著名的敦煌壁畫相一緻,堪稱為“汕頭的敦煌壁畫”,對研究汕頭的人文、習俗、建築文化、貿易往來,具有相當高的曆史價值。

旅遊信息

用時參考n

1天n

交通n

1、汕頭市區乘坐37路或11路。49路直達礐石風景區;n2、汕頭市區乘坐9、12、13、17、19、23、24、25、101、103、46、52、53路公車至廣場輪渡,搭乘輪渡過海至礐石風景區。n

門票n

聯票15元/人(含塔山和焰峰景區)塔山景區平時10元/人,節假日15元/人;焰峰景區10元;龍泉洞6元;纜車10元/人,節假日15元/人。n

開放時間n07:00-19:00(春夏季)(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n

08:00-18:00(秋冬季)(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

上一篇: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

下一篇:手繪牆顔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