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鎮

水頭鎮

浙江溫州市轄鎮
水頭鎮地處浙江省東南沿海,鳌江流域中上遊,與國家級風景區南雁蕩山毗鄰,距溫州市區90公裡、鳌江港30公裡;曆來是瓯江南岸經濟、文化、交通重鎮和物資集散地是中國最大的豬皮革生産基地、中國鞋都鞋料的基地,裡革、皮帶、寵物用品三大支柱産業在全國市場占60%以上,獲得了“中國皮都”、“中國鞋料加工生産基地”的稱号。先後被評為全國民政工作全優鄉鎮、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文明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體育強鎮、浙江省愛心城鎮,是浙江省百強鎮、浙江省區域中心鎮、省級抗台先進單位、溫州市首批小康鄉鎮之一、溫州市現代化建設示範試點鎮。[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中國皮都 中文名稱:水頭 外文名稱:Shuitou town 行政區類别:鎮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浙江溫州市 下轄地區:9個社區一個居民區10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水頭鎮劇院路 電話區号:0577 郵政區碼:325405 地理位置:浙東南沿海 面積:179.80平方公裡 人口:21萬 方言:閩南語溫州話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浙江省一大會址鳳卧冠尖、馬頭崗 機場:溫州龍灣國際機場 火車站:鳌江火車站 車牌代碼:浙C 鎮長:陳賀

曆史沿革

水頭鎮地處浙南閩北,古東瓯之地,屬吳越文化範疇。因其地四面屏山,自成一統,遠離紛擾,又攬山水之勝,擁魚米之饒,土著居民稀少,曆代有人口遷徙于此繁衍生息。有譜可考,唐代以來,閩南泉州、漳州人口絡繹來此安家落戶,宋室南遷,在這樣一個依山面水空間閉塞的獨特地理環境中,在漫長的歲月裡,瓯越文化、閩南文化、在這裡交相侵潤,融會貫通,孕育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古時,大海的潮汐可以直接到達水頭,水頭原名泾口後來,元末将領周成德攻下平陽城後,幹脆把原來叫“泾口”的這個北港第一大鎮易名“水頭”,原來叫“泾水”的這條江也慢慢地叫做“鳌江”

據乾隆及民國《平陽縣志》載,水頭古名泾口,因地處泾川(今金溪)彙入橫陽江(今鳌江)之口而得名,始稱于宋。南宋時,泾口有兩條著名的街道,一曰“杉橋街”,其地水網交錯,古有杉木橋架設,故名杉橋。後當地朱氏造石橋三條,兩條為北宋治平丙午年(1066年)朱有直所建(位于原平陽二中廚房西側的茭白河石橋、南側的水澗橋),一條是南宋紹興癸酉年(1153年)朱汝建所建的紹興橋,故衫橋又名三橋。南宋年間,百年之内,三橋一地出了朱黼(1140-1215)人稱永嘉先生、朱熠(1192-1269)武舉狀元、朱元升(?-1275)武舉進士三位名人,三橋街聲名遠播。南宋淪亡,三橋街随之沒落(舊址為現平陽二中範圍内);一曰“寺前街”,東起詹家埠壽安橋,中經智覺寺,西止五闆橋。其時詹家埠南浦洪波湧起,江面樯桅林立,是北港地區物資集散地。順溪、山門、麻步、騰蛟之物流源源來聚,甯波港、溫州港、鳌江埠之船舶紛至沓來,一時間,萬商雲集,寺前街便應運而生

水頭之名,最早見諸蔡芳的《遊南雁蕩山記》。蔡芳,平陽榆垟人,時任福建轉運副使,明正德戊寅秋(1518年),其相邀平陽縣丞馬性魯遊南雁,記曰:“……潮來發棹,抵詹家埠,乘月行二三裡許,至徑川(徑同泾),憩智覺寺。明日雞初号,鐘聲方盡,遂出寺。不數裡,過水頭,前見數岫遠露,如抽亂筍,如架筆格,如橫修眉,争獻奇狀。”大清康幹盛世,四海晏清,水頭統稱水頭街。這裡居民密集,市聲鼎沸,一派繁榮。當時水頭小南塔園的黃斯統(1796~1861),貨殖水頭,經營有道,成為富甲一方的名流。其在水頭街埠頭殿周邊購置店面數十間,在埠頭殿腳下,駁溪坎,壘青石,築碼頭,讓外埠船舶可以直接駛入水頭街的腹地,同時還建設埠頭殿至中街的石闆路面,以便于北港的鄉鎮,還有文成、泰順、蒼南等地的貨物紛抵埠頭殿下集散

鼎盛時期的水頭街,是北港的貿易中心。貨物近通南北港,遠銷閩滬甬,八方商賈攘來熙往的,吳侬軟語、閩南話、畲族客家話、金鄉話、蠻話在一條街上流淌着。那杏黃色的酒旗迎風招展,古銅色的牌匾熠熠生輝,腳步聲,吆喝聲,銅錢聲,風吹鬥笠聲,在那低矮的屋檐下交會着。一條老街,那名噪一時的商行比比皆是,上街白洪興的白益大布店、李招湘的喜元樓打銀店、翁吉文的翁源茂糖店、張承培的張源豐油坊、詹滋祥的詹公茂易經選日館、張日濤的張順發糕餅店、陳德發油行、德順記油行、宋國甫的老宋肉松店,陳良山的釘稱店,薛阿華的糖店,徐京修的圓木店,林開标的寬仁堂草藥店,葉資川的竹篾坊;後街的池家打鐵行、圓木行、竹篾行、木器社、米行、鹽行;新街的林益盛南貨店、陳恒泰南貨店、通記魚行、順昌魚行;中街陳恒元南貨店、張公泰南貨行、李仁和豆腐坊、白質彬的白益新布店、朱劍臣的朱濟生藥房、謝清幹幹煙店、謝清問幹煙店、陳日豐的南北貨商行、溫同盛南北貨商行、周源豐、周阜豐、周盈豐文具顔料五金店、董寶生桐油行、徐源盛紙行、王阿鄧的天成百貨店、錢菽棠的濟甯堂藥店、黃振興糕餅店、蔡大同糕餅店、同壽堂藥房、王茂記花紗行、信大祥布店、吳合昌釘稱行、陳奕樹的厚泰花紗茶葉行、顔水興茶行、陳濟生藥房、張繼平的張源隆茶行

行政區劃

2011年4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銷鳳卧、鶴溪、鬧村、南湖、朝陽五個鄉鎮建制,并入水頭鎮,該鎮共轄9個社區(望雁、城中、振德、泾川、泾口、鳳尾、騰龍、鳳林、樂溪)、1個居民區(鶴秀)、101個行政村:内岙、金山垟、外岙、三橋、水鳳尾、中後、金鳳、龍垟、仕靜、溪心、下林、詹江、下埭頭、鹭鸶灣、寺前、上林、周山、鳳岩、青岙、南山腳、金塔、上店、麻園、龍涵、清河、銀溪、小南、章岙、蒲潭、建安、雅嶼、湖橋、鳳塆、石牌、霞溪缸窯、溪尾、下村、南一、烏秋坑、内村、速成、水上垟、長安、新鶴、中元、秀溪、南二、蔡垟、鳳林、馬頭崗、吳潭橋、西塔、垟頭、蒲山、赤砂、平鳳、鳳卧灣、鳳東、内塘、平馬、玉軒、淨涼、吳嶺、玉聯、南垟、上南、小施、上浪、中村、盧家、橋頭、東北、龍鳳、楊美、光輝、季山、黃山、秀尖、大施、西垟、蒼南、湖濱、清江、湖北、增光井、橫山、嶺後、塔院、後街、湖南、龍湖、前街、普美、趙陽、新東、雙溪、新溪、新聯、雙峰、同盟。

曆史沿革

水頭鎮地處浙南閩北,古東瓯之地,屬吳越文化範疇。因其地四面屏山,自成一統,遠離紛擾,又攬山水之勝,擁魚米之饒,土著居民稀少,曆代有人口遷徙于此繁衍生息。有譜可考,唐代以來,閩南泉州、漳州人口絡繹來此安家落戶,宋室南遷,在這樣一個依山面水空間閉塞的獨特地理環境中,在漫長的歲月裡,瓯越文化、閩南文化、在這裡交相侵潤,融會貫通,孕育了獨特的地域文化

古時,大海的潮汐可以直接到達水頭,水頭原名泾口後來,元末将領周成德攻下平陽城後,幹脆把原來叫“泾口”的這個北港第一大鎮易名“水頭”,原來叫“泾水”的這條江也慢慢地叫做“鳌江”

據乾隆及民國《平陽縣志》載,水頭古名泾口,因地處泾川(今金溪)彙入橫陽江(今鳌江)之口而得名,始稱于宋。南宋時,泾口有兩條著名的街道,一曰“杉橋街”,其地水網交錯,古有杉木橋架設,故名杉橋。後當地朱氏造石橋三條,兩條為北宋治平丙午年(1066年)朱有直所建(位于原平陽二中廚房西側的茭白河石橋、南側的水澗橋),一條是南宋紹興癸酉年(1153年)朱汝建所建的紹興橋,故衫橋又名三橋。南宋年間,百年之内,三橋一地出了朱黼(1140-1215)人稱永嘉先生、朱熠(1192-1269)武舉狀元、朱元升(?-1275)武舉進士三位名人,三橋街聲名遠播。南宋淪亡,三橋街随之沒落(舊址為現平陽二中範圍内);一曰“寺前街”,東起詹家埠壽安橋,中經智覺寺,西止五闆橋。其時詹家埠南浦洪波湧起,江面樯桅林立,是北港地區物資集散地。順溪、山門、麻步、騰蛟之物流源源來聚,甯波港、溫州港、鳌江埠之船舶紛至沓來,一時間,萬商雲集,寺前街便應運而生

水頭之名,最早見諸蔡芳的《遊南雁蕩山記》。蔡芳,平陽榆垟人,時任福建轉運副使,明正德戊寅秋(1518年),其相邀平陽縣丞馬性魯遊南雁,記曰:“……潮來發棹,抵詹家埠,乘月行二三裡許,至徑川(徑同泾),憩智覺寺。明日雞初号,鐘聲方盡,遂出寺。不數裡,過水頭,前見數岫遠露,如抽亂筍,如架筆格,如橫修眉,争獻奇狀。”大清康幹盛世,四海晏清,水頭統稱水頭街。這裡居民密集,市聲鼎沸,一派繁榮。當時水頭小南塔園的黃斯統(1796~1861),貨殖水頭,經營有道,成為富甲一方的名流。其在水頭街埠頭殿周邊購置店面數十間,在埠頭殿腳下,駁溪坎,壘青石,築碼頭,讓外埠船舶可以直接駛入水頭街的腹地,同時還建設埠頭殿至中街的石闆路面,以便于北港的鄉鎮,還有文成、泰順、蒼南等地的貨物紛抵埠頭殿下集散

鼎盛時期的水頭街,是北港的貿易中心。貨物近通南北港,遠銷閩滬甬,八方商賈攘來熙往的,吳侬軟語、閩南話、畲族客家話、金鄉話、蠻話在一條街上流淌着。那杏黃色的酒旗迎風招展,古銅色的牌匾熠熠生輝,腳步聲,吆喝聲,銅錢聲,風吹鬥笠聲,在那低矮的屋檐下交會着。一條老街,那名噪一時的商行比比皆是,上街白洪興的白益大布店、李招湘的喜元樓打銀店、翁吉文的翁源茂糖店、張承培的張源豐油坊、詹滋祥的詹公茂易經選日館、張日濤的張順發糕餅店、陳德發油行、德順記油行、宋國甫的老宋肉松店,陳良山的釘稱店,薛阿華的糖店,徐京修的圓木店,林開标的寬仁堂草藥店,葉資川的竹篾坊;後街的池家打鐵行、圓木行、竹篾行、木器社、米行、鹽行;新街的林益盛南貨店、陳恒泰南貨店、通記魚行、順昌魚行;中街陳恒元南貨店、張公泰南貨行、李仁和豆腐坊、白質彬的白益新布店、朱劍臣的朱濟生藥房、謝清幹幹煙店、謝清問幹煙店、陳日豐的南北貨商行、溫同盛南北貨商行、周源豐、周阜豐、周盈豐文具顔料五金店、董寶生桐油行、徐源盛紙行、王阿鄧的天成百貨店、錢菽棠的濟甯堂藥店、黃振興糕餅店、蔡大同糕餅店、同壽堂藥房、王茂記花紗行、信大祥布店、吳合昌釘稱行、陳奕樹的厚泰花紗茶葉行、顔水興茶行、陳濟生藥房、張繼平的張源隆茶行

水頭人分布地區

水頭人大部分分布在杭州(水頭人在外擁有房産最多的地方)、鳌江(水頭人在外擁有房産第二多的地方)、靈溪(水頭人在外擁有房産第三多的地方)、上海(水頭人在外擁有房産第四多的地方)、義烏(皮)、廣州三元裡(皮)、東莞厚街(皮)、深圳、有煤礦的地方(山西、貴州、新疆等)、蘇南(很大一部分在常熟)。

重點工程

環城北路主體工程實現貫通,小南二橋、57省道複線水頭段等交通工程有效推進。飲用水管網改造、污水管網項目加快實施。防洪工程二期基本完成,三期工程積極推進,鳳卧、鶴溪、南湖小流域整治工程紮實開展。寺前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拉開序幕,市政道路工程基本完成,農房集聚項目順利開工。五星級皇廷大酒店順利開工。同時,平二醫、平二職遷建完成征地工作,水浦公路、昆水公路、“龍麗溫·甬台溫”高速連接線、北港新城建設等前期準備工作紮實推進。

第一、進一步深化文明細胞創建活動。幾年裡,文明單位創建面達60%以上,文明小區創建面達100%以上,文明村創建達80%以上,文明家庭創建面達80%以上。全鎮已創建縣級以上文明單位20個,其中市級文明單位7個,縣級文明單位13個;創縣級以上文明村6個,其中市級文明村1個,縣級文明村5個;創縣級文明社區2個。

第二、進一步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占地13畝、投資約3500萬元的水頭文體中心已開工建設;幾年裡共組織了元宵晚會、健身舞大彙演等多場文藝演出以及“溫州市‘水頭生态環保杯’成人遊泳比賽”、各種征文比賽、攝影比賽等。此外,該鎮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投資4000多萬元的新水頭一中占地100畝,是省級重點工程,也是全縣規模最大、設施最齊全的初中,現已投入使用。經通過綜合評估,該鎮成為浙江省教育強鎮。水頭一中成為省示範性初中、省級文明學校;水頭職高晉升為省一級文化技術學校;水頭二中被命名為浙江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鎮一小是全省雛鷹行動的模範學校。一批中小學校獲得市、縣級文明單位。

相關文學

平陽竹枝詞(錄其二首)

南湖

曾為海角浪湯湯,嬗作明湖接大江。

那歲泥平新水退,舊時魚宅已栽桑。

【原注】湯湯(shāngshāng):浩茫貌。]新水退:猶“水新退”,意為湖水剛剛退去。

江嶼

分杈江夾好河山,簇落人家涘甸間。

到埠天天兩潮水,運輸忙煞闆車班。

【原注】分杈江:指鳌江幹流中遊“水頭江”和支流“騰蛟江”,二流形如樹之分杈,江嶼則處其所夾也。

水頭名人

朱熠(1192~1269)字明遠,号肅庵,泾口杉橋人。官至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是平陽曆朝任職最高的官員。

朱元升(?~1275)水頭(一說桂陽軍平陽——今湖南桂陽)人。着十卷《三易備遺》,對當時的經學界産生了較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