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

漢語漢字
歲(拼音:suì)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本義其說不一,一說指歲星(木星),一說指割。“歲”在古代有木星的含義。古人認[2]識到木星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其軌道與黃道相近,因将周天分為十二等分,稱十二星次(星空區域)。古人[3]根據木星在哪個星次來紀年,所以歲有“年”“年齡”的含義。[1]
  • 中文名:歲
  • 拼音:suì
  • 繁體:歲
  • 部首:山
  • 五筆:MQU
  • 倉颉:UNI
  • 鄭碼:LLRS
  • 字級:一級
  • 平水韻:去聲八霁
  • 總筆畫:3 3
  • 四角号碼:2220₇
  • 異體字:亗、㞸、嵗、歳、?、?、?
  • 統一碼:CJK統一漢字-5C81
  • 造字法:會意字
  • 注音字母:ㄙㄨㄟˋ

文字溯源

“歲”構型和本義說法不一。《說文解字》認為此字“從步,戌聲。”是就訛變形體而言。也有人認為,甲骨文的“歲”字是個會意字,字形像用大斧斬斷人的兩隻腳的形狀。本義是砍斷,是“刿”的本字。“歲”的早期甲骨文寫作圖1,像一把寬刃長柄大斧的樣子,與“戉”古本一字,戉就是钺,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吳其昌《殷虛書契解诂》說:“其原始之本義,乃斧钺之象形也。”郭沫若先生在其《甲骨文字研究》中的結論是:“一、歲戉古本一字。二、古人尊視歲星,以戈為之符征以表示其威靈,故歲星名歲。”斧钺在商代是處刑的用具,不是戰鬥的兵器。戉(钺)是帝王威權之象征,商人用此武器來命名歲星大半也有特别的用意。在後世,歲星被認為是軍事行動的征兆,如《史記·天官書》說:“其所在國不可伐,可以罰人。”處罰罪人正是商代使用斧钺的目的。漢代的歲字已演變得不像是斧钺的形狀,而仍以為歲星是處罰罪人的預示,可能就是繼承自前代的觀念。歲星的運行看起來出沒無常,難以預測,有異于他星。大概因此才被認為是由上帝控制,表示天命的所在,故以主處罰罪犯的斧钺去命名它。

歲、戉二字的作用既然發生了分化,字形也就相應地發生變化,歲字構形後增以“步”字,甲骨文作圖2;金文作圖3、4,或将表示钺刃的部分擴大作圖5、6。歲字字形增以步形,這應當與行星圍繞太陽,沿着黃道自西向東一步一步前進,古人又稱五大行星為“五步”有很大的關系,所謂“律曆書名五星為五步”。

戰國時期楚國文字中的歲字又或從月作圖11,又或從日作圖12,構形從月或從日,顯然是與歲用作年歲之歲相關,更凸顯了歲月之意。大約從戰國開始,用金木水火土命名五大行星,使稱歲星為木星。小篆繼承金文形體。隸變便完全破壞了先秦文字的形體結構,戈口變為一撇,戈柄變為捺,分離的兩隻“止”也變為筆畫化了。于是在這基礎進一步發展為楷書。

在後世的文字使用過程中,歲又寫作嵗。這是因為“止”“山”二字字形相近而将“歲”字上部的“止”訛混作了“山”。又或許是因為延續這一訛混,歲的異體又或寫作亗。《字彙補·二部》:“亗,古歲字。”又或與作㞸。《中國歌謠資料》第一集第七部分所引地方志有張江裁纂《北京㞸時志》,“㞸時”即“歲時”。現代所使用的簡化字從山從夕,寫作“歲”,就是這一訛混的遺留。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suì

名詞

歲星。即木星。

Jupiter

《國語·周語下》:“昔武王伐殷,歲在鹑火。”

顧炎武《日知錄·歲星》:“慕容超之亡,歲在齊。”

年,一年為一歲。

year

《尚書·堯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王安石 《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歲末

年齡,表示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年數。

age

屈原《九歌·山鬼》:“歲既晏兮,孰華予?”

《詩經·魯頌·閟宮》:“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老舍《上任》:“胖胖的,四十多歲,重眉毛,黃淨子。”

年歲;周歲;足歲;實歲;虛歲;歲數

〈文言〉指年年,每年。

《荀子·正論》:“日祭,月祀,時享,歲貢。”

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條例》:“諸路上貢,歲有定額。”

〈文言〉光陰;年月。

time

《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宋玉《九辯》:“歲忽忽而遒盡兮,老冉冉而愈弛。”

歲月

〈文言〉一年的農事收成。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闵闵焉如農夫之望歲。”

歉歲

量詞

〈文言〉祭名。

《墨子·明鬼下》:“歲于社者考,以延年壽。”

動詞

〈文言〉通“刿”。割。

銀雀山漢墓竹簡《孫子兵法·九地》:“投之無所往者,諸歲之勇也。”

近義辨析

年、歲、祀、載

四字都表示“一年”的意思。《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日祀,周曰年,唐虞曰載。”郭璞注:“取歲星行一次,取四時一終,取禾一熟,取物終更始。”也就是說,來源不同。“歲”本指歲星,它十二年行一周天,稱十二次,歲星每行一次為一歲。“年”本指谷物成熟,所以谷物成熟一次為一年。“祀”是“祭祀”的意思,對祖先四時祭祀,祭祀一遍為一祀。“載”是“始”的意思,萬物更新重新開始為一載。它們所經過的時間都是現代人所說的一年。不過《爾雅》所說的時代的分别并不絕對,周亦稱“祀”,商亦稱“歲”。古籍當中“年”“歲”用得較多,“祀”用得最少。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二】【步部】相銳切(suì)

木星也。越曆①二十八宿,宣遍②陰陽③,十二月一次④。從步戌聲。《律曆書》⑤名五星為五步。

〖注釋〗①越曆:同義複合詞,經過。二十八宿:古代把日月經過的天區(黃道)的恒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座,叫二十八宿。②宣遍:同義複合詞。③陰陽:徐锴《說文解字系傳》:“自子至巳為陽,午至亥為陰。”④一次:王筠《說文解字句讀》:“次者,日之躔次也。”躔(chán)次,日月五星運行時經過天空的某一區域。王筠《說文解字釋例》:“起建子月,畢建亥月,歲星乃移一宮,十二年一周天矣。”⑤律曆書:指《漢書·律曆志》。

說文解字注

木星也。

段注:五星:水曰辰星,金曰太白,火曰熒惑,木曰歲星,土曰填星。

越曆二十八宿。

段注:歲越疊韻。

宣徧陰陽。

段注:宣歲雙聲。此二句謂十二歲而周十二次也。

十二月一次。

段注:《釋天》雲: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孫炎雲:歲星行一次也。賈公彥引《星備》雲:歲星一日行十二分度之一。十二歲而周天。

從步,

段注:行於天有常,故從步。

戌聲。

段注:戌,悉也。亦是會意。相銳切。十五部。

律曆書名五星為五步。

段注:此釋從步之意。《漢書·律曆志》雲五步。

廣韻

相銳切,去祭心 ‖歲聲祭1部(suì)甲金文戉分化字,《說文》戌聲非

歲,《釋名》曰:“歳,越也,越故限也。”從步、戌。相銳切。四。

康熙字典

【辰集下】【止字部】歲

古文:

《唐韻》相銳切。《集韻》須銳切,并音帨。《釋名》:歲,越也,越故限也。《白虎通》:歲者,遂也。《易·系辭》:寒暑相推而歲成。《書·洪範》:五紀,一曰歲。傳:所以紀四時。又:王省惟歲。傳:王所省職,兼總群吏,如歲兼四時。

又星名。《爾雅·釋天》: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郭注:歲,取歲星行一次也。疏:按《律曆志》分二十八宿為十二次,歲星十二歲而周天,是年行一次也。《周禮·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又: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觀天下之妖祥。疏:此太歲在地,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歲星右行於天,一歲移一辰,十二歲一小周,千七百二十八年一大周。太歲左行於地,一與歲星跳辰,年數同。歲星為陽人之所見,太歲為陰人所不覩,故舉歲星以表太歲。歲星與日同次之月,一年之中惟於一辰之上為法。若元年甲子朔旦冬至,日月五星俱赴於牽牛之初,是歲星與日同次之月。十一月鬥建子,子有太歲,至後年,歲星移向子上,十二月日月會於玄枵。十二月鬥建醜,醜有太歲。推此已後皆然。

又歲星木會在東方,為靑龍之象,天之貴神福德之星,所在之國必昌。

又《史記·天官書》:歲星,一曰攝提,曰重華,曰應星,曰紀星,營室為淸廟,歲星廟也。《孝經·鈎命決》:歲星守心年谷豐。《左傳·昭三十二年》:史墨曰: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兇。

又嶽珂《桯史》:今星家以太歲為兇星。王充《論衡》:抵太歲兇,負太歲亦兇。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

又年谷之成曰歲。《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杜注:歲,年谷也。《前漢·武帝诏》:為歲事曲加禮。

又周制有歲計、歲會。《周禮·春官》:職歲。注:主歲計者。又:歲終,則令百官各正其治,受其會。三歲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又:司會以參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歲會考歲成。

又《史記·天官書》:臘之明日曰初歲。《四民月令》:亦曰小歲。

又始歲曰獻歲。《楚辭·招魂》:獻歲發春。注:獻,進也。歲始來進,春氣奮揚也。

又《東京夢華錄》:除夕夜,士庶之家圍爐團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又《風土記》:除夜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祝頌而散,謂之分歲。

又蘇轼《饋歲詩序》:蜀中値歲晚閑遺,謂之饋歲。酒食相邀為别歲。

又萬歲,山名。在桂陽。《水經注》:萬歲山生靈壽木,溪下即:千秋水。水側居民号萬歲村。

又水名。伏琛《三齊略記》:曲城、齊城東有萬歲水,水北有萬歲亭。

又湖名。《廣輿記》:萬歲湖,在建昌府南豐縣。

又宮名。《三輔黃圖》:汾陽有萬歲宮。

又木名。《爾雅·釋木》疏:杻一名檍,今宮園種之,名萬歲木,取名於億萬也。

又《集韻》相絕切,音雪。義同歱。曹植《平原公主诔》:城阙之詩,以日喻歲。況我愛子,神光長滅。歲亦讀雪。

又《集韻》蘇卧切,音䐝。䮑歲,谷名。

《說文》:從步戌聲。律曆書名五行為五步。一說從步者,躔度之行,可推步也。從戌者,木星之精,生於亥,自亥至戌而周天。戌與歲亦諧聲,别作嵗、歳,并非。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筆順】①丨(豎)②㇗(豎折)③丨(豎)④ノ(撇)⑤㇇(橫撇)⑥丶(點)

【規範提示】“山”3畫,第二筆㇗(豎折)一筆寫成。

【寫法】❶“山”窄、扁,“夕”寬、長。❷“山”,居上居中;中間豎在豎中線。❸“夕”,主體居下半格;撇起筆于豎中線;㇇(橫撇)的橫段在橫中線,撇段收筆超出上部;點收筆豎中線。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

i̯wad

王力系統

s

ǐwat

董同龢系統

s

juæd

周法高系統

s

jiwar

李方桂系統

skw

jadh

西漢

東漢

juad

juad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祭霁

jiɑd

北魏後期北齊

祭霁

jiwɑd

齊梁陳北周隋

祭霁

jiwæi

隋唐

高本漢系統

s

i̯wɛi

王力系統

s

ǐwɛi

董同龢系統

s

juæi

周法高系統

s

iuæi

李方桂系統

s

jwäi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去聲

十三祭

合口呼

全清

相銳切

sjuæi

集韻

去聲

十三祭

合口呼

次清

須?切

siuæi

入聲

十七薛

合口呼

次清

蘇絕切

siuæt

韻略

去聲

須銳切

增韻

去聲

須銳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合口呼

全清

sui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桑醉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七隊

全清

須銳切

suei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二十二雖髓歲

上一篇:

下一篇:溝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