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濟

楊昌濟

中國教育家
楊昌濟(1871.4.21——1920.1.17),又名懷中,字華生,湖南長沙縣人,倫理學家,教育家。曾赴日本、英國留學。關心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一批進步青年,鼓勵他們努力向上,樹立正确的人生觀,促使新民學會成立。任北京大學教授期間,協助蔡和森等籌措赴法勤工儉學旅費,介紹毛澤東去北大圖書館工作,以“欲栽大木拄長天”詩句明志。著有《勸學篇》等文,譯有《西洋倫理學史》等書。他最鐘愛的兩個學生:蔡和森和毛澤東實現了他“欲栽大木拄長天”的宏願。[1]
    中文名:楊昌濟 外文名: 别名:楊懷中 民族:漢族 籍貫:湖南長沙 畢業院校: 職業:倫理學家,教育家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871年4月21日 星座:金牛座 去世年月:1920年1月17日

人物信息

中文名:楊昌濟

别名:楊懷中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湖南省長沙

出生日期:1871年4月21日

逝世日期:1920年1月17日

職業:教育家

人物生平

悲苦童年

楊昌濟的高、曾祖父都是“太學生”,祖父楊萬英是“邑庠生”,但沒有做過官,一生在家鄉以教書為業。父親楊書祥,字書樵;母親向氏,平江縣石洞人,其父出身進士,做過前清國子監學錄,乃詩書世家。向家與楊家世代聯姻,對楊家子弟影響甚深。

清同治十年(1871年)四月二十一日(農曆),楊昌濟誕生于長沙縣清泰鄉闆倉沖下屋楊家(今長沙縣開慧鎮開慧村)。楊家原居長沙縣金井的蒲塘,十八世紀末,在楊昌濟高祖父時遷移至此。

楊昌濟,字華生,一九零三年留學日本前改名懷中。父親楊書祥情,宇書樵,讀過不少古書,但積學不第,長期在鄉下教私塾。母親向氏,出身于理學世家,住平江石洞。楊昌濟的長兄楊昌運,字榮生;一個姐姐,弟弟楊昌恺,字瑞生,過繼給叔父為子。楊昌濟排行第三。

清光緒三年(1877年),7歲進館發蒙,蒙師是自己的父親楊書祥。

入學第二年(1878年)父親病逝,母親也相繼撒手歸西,楊昌濟開始了一個人求學之路。

考取功名

光緒十四年(1888年),17歲的楊昌濟與表妹向振熙結婚。

光緒十五年(1889年),應長沙縣學試,補邑庠生,為學政張亨嘉賞識。張亨嘉取士不重八股,重通經史,留心經世之學,很欣賞楊昌濟的才識。

私塾教學

光緒十六年(1890年),應試舉人不中,為生活計,在家設館授徒,常與密友楊守仁讨論國事,認為“非改革不足以圖存”。

光緒十七年(1891年),在家鄉教私塾,同時繼續準備舉業,潛心研究宋明理學。《達化齋日記》從這年記起,其内容大多記述其排除各種雜念專心讀書的心得及個人思想修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經驗體會。

光緒二十年(1894年),在家鄉教私塾。生一女名楊瓊。七月,中日甲午戰争爆發。楊昌濟對戰事十分關心,見清兵一敗塗地,而清朝當局還一味妥協,非常着急。冬天,寫《雜感》詩八首,抒發自己對時局的憂慮。同時,對清政府仍然存在幻想。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楊昌濟進入嶽麓書院讀書,積極參加譚嗣同、唐才常等在湖南組織的維新改良活動,加入了他們組織的“南學會”,成為通訊會友,借此機會向譚嗣同等求教學問,交流思想。同年,兒子楊開智出生。

戊戌變法失敗後,避居家鄉,研究經世之學。無論是研究學問還是做人,都具有堅忍精神,他說:“吾無過人者,惟于堅忍二字頗為着力,常欲以久制勝。”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楊昌濟繼續隐居鄉間授徒、自學。這一年,長女楊瓊不幸夭亡。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楊昌濟繼續隐居鄉間授徒、自學。11月,女兒楊開慧出生。楊開慧(1901—1930),号霞,字雲錦,湖南長沙闆倉人,楊昌濟之女。1920年冬,楊開慧和毛澤東結婚,1922年初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毛澤東的助手。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去領導秋收起義,開展井岡山根據地鬥争;楊開慧則獨自帶着孩子,參與組織和領導了長沙、平江、湘陰等地武裝鬥争,發展黨的組織,堅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楊開慧被捕,她拒絕退黨并堅決反對聲明與毛澤東脫離關系,随之被害。

赴日留學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繼續隐居鄉間授徒、自學,參加赴日留學考試,獲官費留日資格,回鄉作出國前的準備。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東渡日本留學,主攻教育學。啟程前,改名“懷中”,表示身在異邦,心懷中土。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楊昌濟從弘文學院順利畢業,升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專修教育學。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東京高等師範學校肄業。是年,在楊毓麟、章士钊等好友的極力推薦下,清政府派往歐洲的留學生總督蒯光典,調楊昌濟去英國繼續深造。

上一篇:黃達亮

下一篇:李成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