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妝

梅花妝

中國古代婦女的裝飾
又稱落梅妝,乃古婦女之妝飾;指女子在額上貼一梅花形的花子妝飾。相傳始于南朝宋壽陽公主[1],唐朝時(武周)因上官婉兒而再度興起。
    中文名:梅花妝 外文名:Plummakeup 别名:落梅妝 類型:古婦女之妝飾 時期:南北朝 型狀:梅花形

曆史沿革

南朝

南朝時期,梅花妝起源于壽陽公主在額上印下梅花。

據北宋初年所編撰的大型類書《太平禦覽》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來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額上,而且怎麼都揭不下來。于是,皇後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邊,觀察了好長時間。三天之後,梅花被清洗了下來,但公主額上卻留下了五個花瓣的印記。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都想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貼于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梅花妝”。其式,在額上畫一圓點,或多瓣梅花狀,唐時很流行。宮女們覺得額頭上裝飾幾朵梅花花瓣,更顯嬌俏,也學着在額頭上粘花瓣。這種妝就成了宮廷日妝。但臘梅不是四季都有,于是她們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貼在額上或者面頰上,叫做“梅花妝”。這種裝扮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們争相效仿的時尚妝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

相關延伸:五代前蜀時期詩人牛峤《紅薔薇》:“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争肯學梅妝。”

南宋汪藻舟行汴中,無意中看見了水中畫舫上的美人額妝,于是作《醉花魄》,在詞中他以陶醉的心情吟詠道:“小舟簾隙,佳人半露梅妝額,綠雲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銀蟾白。”

《木蘭詩》中木蘭恢複女兒身後,“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

“梅花妝”後來有所發展,不隻是黃色,還有紅色綠色;也不隻是梅花形,也有動物形,比如小鳥小魚小蝴蝶;材料也不隻是金箔,還有紙片、玉片、幹花片、魚鱗片,最妙的是用蜻蜓翅膀。宋人陶谷在《潸異錄》上說:“後唐宮人或網獲蜻蜓,愛其翠薄,遂以描金筆塗翅,作小折枝花子。”“花子”就是貼花,把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塗上金粉,貼在額上,比金片更輕薄精緻。到宋代以後,女子漸漸不貼花钿了,但後來隻要形容豔妝或精緻的妝容,就用“梅花妝”一詞。

唐朝

唐朝時期,梅花妝的盛行是因上官婉兒眉間被刺紅梅而起。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裡有這樣一段記載:“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兒。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戶錄》裡叙述得比較詳細:“天後每對宰臣,令昭容卧于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覺。退朝,怒甚,取甲刀劄于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

曹麗芳介紹,他們的記載後來在民間演變成了一個首尾完整的故事。

第一說:武則天将上官婉兒倚為心腹,甚至與張昌宗在床榻間交歡時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兒免不得被引動,加上張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兒與張昌宗私相調谑,被武則天看見,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當處死。”虧得張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兒因額有傷痕,便在傷疤處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以遮掩,誰知卻益加嬌媚。宮女們皆以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漸漸地宮中便有了這種紅梅妝。

第二說:因上官婉兒厭惡武則天男寵對自己的調戲而關閉甬道,緻使皇權象征的明堂因報複被毀,武曌大怒,下旨欲殺之。在宮内臨刑前,改變主意,賜給了婉兒生存的機會,卻在她額頭上刻了忤旨二字。自此,婉兒一為紀念李賢,二是因為無欲無求,整日素衣打扮,再不梳妝照鏡。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聖曆元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第三說:有一次,武則天粉碎了一起宮廷政變,不料在策劃政變的人員名單中,竟有她最重用的上官婉兒!武則天大怒,令将婉兒黥面,她喝道:“昔日你祖父(上官儀)有罪被誅,我念你才華出衆,才重用你為禦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報,竟欲謀殺我。真是氣死我了!”婉兒聽了坦然一笑,道:“陛下可曾記得奴婢三次擋駕之事嗎?”武則天細想一下,是有幾次傳旨到禦花園擺宴,臨起駕都被婉兒勸回宮的事情,便點頭說确有此事。上官婉兒道:“陛下可知那禦花園中,已經危機四伏?若不是我表面參與謀反,和他們攪和在一起,如何暗中保護您呀?”武則天似有所悟,點頭稱是。但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還是要執行的。不過,行刑時改用朱砂點額,僅刺了紅梅花一朵。上官婉兒本來就面容姣好,恰在眉間刺上一朵小巧玲珑的紅梅花,猶如二龍戲珠,又好似印度美女,煞是好看。以緻于後來宮中的年輕女子紛紛效仿,都在額頭配以花钿,一個個顯得更加楚楚動人。

詩詞

《訴衷情》宋·歐陽修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拟歌先斂,欲笑還颦,最斷人腸。

上一篇:獵戶座

下一篇:沐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