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信軍

梁信軍

民營科技企業家
梁信軍,1968年10月出生于浙江台州。(董事長)梁信軍在1992年從複旦大學畢業後,與郭廣昌及其他三個夥伴共同創辦了複星集團。如今,梁信軍主要負責重大項目投資、信息産業和媒體投資。其中主要的項目包括控股南鋼股份等。現任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上海英富信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市普陀區人大常務委員,上海市科技企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為本公司董事。
    中文名:梁信軍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漢族 籍貫:浙江台州 畢業院校:複旦大學 職務: 就職企業: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8年10月 星座:天蠍座 職業:董事長,高級工程師,大常務委員 政黨:中共黨員

個人簡介

梁信軍,大學本科畢業。他的頭上頂着無數光環:複旦大學天之驕子、台州商會會長、上海複星集團副董事長、集團副總裁兼黨委書記……然而這一切都掩蓋不住他的友善與謙和。

15年來,他和他的團隊伴随複星一同成長,從一家自有資産僅3.8萬元的小型公司,逐步發展壯大,成為涉足醫藥、房地産、鋼鐵、零售等諸多行業的内地最大的綜合類民營企業集團,并于香港聯交所主闆實現整體上市。在他的眼中,創業艱難,卻不應以“成敗”論英雄。

無論成功與失敗,比結果更重要的永遠是對過程的體味:雖甘苦自知,但唯有經曆,方可笑對人生。梁信軍榮膺“2013年度華人經濟領袖”

2016年5月4日,《新财富500富人榜》出爐,複星國際的梁信軍排名最靠前,列第110名,較上年的75名下跌35名,個人财富185.7億元。

個人經曆

1968年10月出生于浙江台州。

1987年9月-1991年7月,複旦大學遺傳工程系(學習)。

1992年複旦大學畢業後與郭廣昌及其3個夥伴共同創辦了複星集團。

1991年1月-1992年11月,複旦大學團委1992年1月-1994年1月,上海廣信科技發展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

1994年1月-1994年11月,上海複星實業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

1994年1月至今,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副總經理)、上海複星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上海複星信息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信軍在1992年從複旦大學畢業後,與郭廣昌(第13名)及其他三個夥伴共同創辦了複星集團。

如今,梁信軍主要負責重大項目投資、信息産業和媒體投資。其中主要的項目包括控股南鋼股份等。

兒時夢想

做一名物理學家

梁信軍出生于軍人家庭。由于家庭的影響,梁信軍最初的夢想與軍人有關。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成為一名高大威武、保家衛國的戰士,成為孩子們眼中的英雄。

随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曆的加深,梁信軍的夢想也逐漸發生了轉變。初中時,物理課的開設刺激了他的興趣,浮力、電流等奇怪而又常見的現象于他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大概從那個時候開始,梁信軍産生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個夢想——物理學家,從事科學研究,去探究宇宙的奧秘。

1987年,梁信軍以優異成績考入複旦大學,但是在專業選擇上卻遇到了難題。梁信軍坦言,出于愛好,他本想選擇無線電物理專業,但以他當時的成績,完全可以進入複旦大學最好的也是錄取分數最高的遺傳工程系學習。在父母的堅持以及任課老師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梁信軍隻得忍痛割愛,放棄了物理,踏踏實實地步入了遺傳工程學的殿堂。

當被問及是否後悔過當時的選擇時,梁信軍一臉的欣慰。的确,如果當時沒有選擇遺傳工程系,也許現在呈現在他面前的将會是另外一番完全不同的人生,也許他正在一家科研所裡搞着科研。那樣,他就不會遇到像郭廣昌、王群斌、範偉那樣的同窗摯友,也就不會有複星的誕生。

艱苦創業

複星航母揚帆啟航

1991年,梁信軍大學畢業留校,成為複旦大學校團委的一名教師。而在此前,由于學生活動頻繁,他與同樣留校任教的郭廣昌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系。一次偶然的機會,兩人共同帶領學生赴浙江某地進行實踐考察。

考察歸來,兩個年輕人深受震顫。學校作為象牙塔畢竟不比社會開放,他們相信,以自己的學識和能力,一定能在“自我創業”的道路上幹出一番成績來。

經過短期籌劃,1992年兩人決定一同下海。從兩人名字中各取一字,組建“廣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即上海複星集團的前身),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成立初期,上海“廣信”隻是一家小規模的科技咨詢公司,主營業務為市場調查和咨詢,自有資産不過3.8萬元。創業之初着實艱難,梁信軍也曾騎着自行車滿上海找項目。這與柳傳志當年的“自行車創業”頗有幾分相似,但與其不同的是,“廣信”的工作從一開始就卓有成效——成立僅10個月後,梁信軍便和他的同伴賺到了創業後的第一個100萬。

1993年,“廣信”更名為複星,複星“五劍客”中的其餘三位,王群斌、談劍、範偉也在此時加入了進來。在談到改名複星的初衷時,梁信軍微微一笑:“新成員的加入為公司帶來了新的契機,這時再選用‘廣信’作為名稱就有些狹隘了。”他同時介紹說,選用“複”字,是因為幾位創業者都是複旦出身。

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随着市場競争的加劇,複星最初設想的科技轉化已經變得不再可行。如此背景下,“我們開了一個會,正式給公司的未來發展定了位。當時定的調子是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梁信軍回憶說。

也正是從那時起,複星科技開始了戰略轉型。此後一路走來,進展還算順利,以至于後來搞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大獲成功,為複星賺到了其成立後的第一個1億元——那一年,複星年僅3歲。

如今,15年過去了,複星集團在醫藥、房地産、鋼鐵、商貿流通等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并在少數戰略投資領域中也大有斬獲。2007年7月16日,複星國際以10.98港元的開盤價,于香港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也許在一貫低調的梁先生看來,與他們心中真正遠大的理想相比,複星這艘“航母”走到今天,才剛剛啟航而已。

一技之長

在梁信軍眼中,創業雖艱難,卻不可簡單地以成敗來劃分。誠然,人生萬事,如果僅以結果判斷,那就隻有成功與失敗兩種可能。而如果以過程來判斷的話,人們或許可以從中收獲更多。其實比結果更重要的,是人生對創業過程的體嘗。

梁信軍認為,年輕人創業最重要的是“一技之長”。

在梁信軍看來,複星集團的“獨門暗器”主要有三點:

其一是敢為天下先的嗅覺與勇氣。複星的成功,在于領導層能夠快速反應,發現商機,并在短時間内作出決策。從最先開始從事的市場調查,到之後介入房地産銷售、醫藥領域,再到後來進行多元化經營,複星邁出的每一步都比同行競争者快半拍。主動出擊為複星赢得了不少商機。

其二是領導層能力的相互補充。這其中,郭廣昌善于指揮,創新能力強;王群斌、範偉兢兢業業,執行能力強;而梁信軍,人脈資源豐富,融資渠道非常廣泛。幾個人強強聯合,成為複星成功的巨大優勢。

其三是不屈不撓的精神。當被問及是否因為創業艱難而産生過放棄的念頭時,梁信軍的回答異常堅定:“沒有!”也許,在他的人生字典裡,就從未收錄過“放棄”二字。

企業标準

梁信軍,複星集團副董事長。35歲的他忙碌了一天,坐在位于上海複興東路的複星商務大廈辦公室的落地窗前,霓虹閃爍的黃浦江夜色盡收眼底。他正在浏覽行業信息網站。這個證券界人士視為“資本運作”的“天才”——複星系2号人物,多年來養成了每天抽出時間浏覽行業動态的習慣。

在他看來,在這一非常時期裡,随着複星搶購國資步伐的加快,複星也随之處在了一個風浪尖上,人們對他的各種評論甚至非議也甚嚣塵上。複星需要的不是沉默,盡管是非常時期。

在梁信軍看來,複星收購企業的目的不是在資本市場上作秀,不是“這裡撈一把那裡炒一把”的做法,畢竟炒作對企業和地方的危害都非常大。所以複星的目标是長期成為行業前三名,在做産業經營的過程中整合所參與行業,最終做成龍頭老大。

第三屆中國(台州)民營經濟發展論壇上,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梁信軍向廣大民營企業家發出呼籲:“從自身做起,做财富來路清楚、透明陽光的民營企業;做有能力參與國際上競争、戰而能勝的民營企業;做率先認同大衆價值觀、踐行社會責任的民營企業;做善于創造價值、樂于分享發展的民營企業!”

創建于1992年的複星集團,目前擁有鋼鐵、房地産、醫藥、零售和金融服務以及戰略投資業務,已經成為就業6.7萬人、年納稅45.8億、中國500強利潤的第43位、中國大企業集團納稅第16位的企業。已連續四年蟬聯中國民營企業納稅總額第1位,今年納稅可能近80億。今年7月16日,複星成功在香港主闆整體上市,募集資金132.7億港元,成為迄今最大的民企海外融資案。

随着企業的飛速發展,複星集團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除了壯大規模、提高利潤之外,壯大了的民企還應該給社會、給民衆、在國際上塑造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呢?或者說,民營企業家應該怎樣才能實現作為先富起來的一批人超越财富的新跨越呢?

梁信軍提出了建設新型民營企業的四點标準:

第一、應該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競争力,做讓國人自豪、受國際市場尊敬的中國企業。

中國迅速成長,某種程度上得益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湊巧與第三次産業革命信息化同步,湊巧與全球化進程同

步。全球化使中國在自身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就迅速、全面地融入全球經濟,迫使中國企業在成長初期就被逼着在自家的後花園裡跟最強大的跨國公司直接過招,這是很大的壓力、挑戰,但是反過來,也是中國企業難得的機會——活下來的企業都是很強大的企業,至少生存能力特别強。

同樣在這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信息化和全球化使資本、技術和人才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能實現全球性流動,越來越多的産業更容易在全球範圍内進行水平分工,世界變得越來越扁平,在這樣的競争格局下,隻要真有能力,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比原來更容易在全球範圍内配置資源、赢得優勢。

台州商人、溫州商人乃至整個浙商群體,在不斷解除束縛的過程中,以西方人難以想象的方式嘗試創新,一再突破西方領先者們所固守的可能性邊界,将低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發揮到極緻,使一個又一個手工作坊蛻變成國際水準的現代化工廠,實現了規模浩大的多行業、多環節的系統的追趕和超越。

中國老百姓期待看到中國企業成為國際産業競争的優勝者,先壯大了的民企,有責任跨越财富的追求,實現産業強勢的夢想。

第二、應該更加透明、更重規範,做讓政府放心、讓公衆認同的企業。

2004年德隆事件後,全社會、尤其是部分金融和輿論界都開始帶上放大鏡審視民企。複星正是在這個時候公開财

務,主動曝光,事實證明,透明可以赢取社會和各界的信任。2007年7月16日,複星集團在香港整體功上市,不僅在香港、大陸二套标準監管下,而且子公司、母公司都是公衆公司,公衆更容易了解複星的運作、關聯交易情況,使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容易赢得國際和國内投資者、監管者的信任。規範透明意味着在稅收、節支方面的運作空間減少了,但也意味着在這些方面栽根鬥的機會減少了。

做到了制度化透明規範的企業,更容易赢得資本市場的信任,更容易融到低成本、大規模的錢,從而長期看可以賺得更多、發展得更快。

第三、應該認同和踐行最廣泛大衆的價值觀,做受國人尊敬的企業。

在中國,民營企業家作為創富者,正成為最受人矚目、最被關注的人群之一。一方面,大衆、政府普遍認同中國的進步,主要源于增量财富的創造,認同這些财富主要是釋放出了巨大能量的民營經濟創造的;另一方面,具體到某一個民營企業,不少民衆、輿論甚至政府,更願意認為這些财富的積累可能帶着原罪,可能是轉移來的、甚至是掠奪來的。

這裡既有一個如何界定、評判财富的創造、轉移的性質、數量的标準和工具、社會體系問題,乃至追究下去的責任是否屬于企業家的問題;也有民營企業由于低調被誤讀為神秘,由于不透明被指責來路不明、增長可疑的問題;更有這群源于社會最低層的工人、農民、學生、知識分子、軍人出身的創業者成功後被别人、被自己異化為特殊階層的社群分化問題。

民營企業家身上其實充滿了平民意識,應該堂堂正正地彰顯出來,比如對民工待遇的同情,為什麼不可以說,不可以做些什麼?民營企業家經常被描繪成擺闊鬥富、奢侈無度、勾結盜竊、損害他人,在呼籲他人改變目光的顔色同時,民營企業家更需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來共同進行群體形象再塑。比如在環境保護問題上,比如在勞動者權益上、比如在生産的道德上,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意識還需要大大提高。

第四、應該在善于創造價值的基礎上學會分享發展,做讓大衆受益的企業。

創造價值是企業能夠更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符合企業短期和長期利益。與創造相比更難掌握的是分享。從企業内部的激勵角度,最好的激勵制度就是讓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分享到發展。但從企業外部可持續環境的建設來看,單純的“按勞分配、不勞不得、優者多得”不一定全面。

把稅收做大,把就業做多,是企業家的“大善”。比如複星去年納稅45.8億,安排了6.7萬個員工就業,就是穩定6.7萬個員工家庭的小康生活的同時,協助政府安頓了另外20多萬個城市低保家庭生存。另一方面,熱心慈善和社會公益,投身光彩事業,是企業家的“小善”。大善是企業家的本份,小善體現了企業家的心态。

企業還應該學會創造價值與員工幹部分享,與社區分享,與股民、國民分享,還要與環境和諧。同樣是2006年,複星大約創造了100多億财富,除上繳國家45億多元稅收外,發放員工薪資福利25億元左右,大小股東應享利潤30多億,員工幹部切切實實地享受到了企業的發展成果。2007年複星及下屬企業在投資開礦的海南、山東、甘肅分三次向社區捐贈了超過7000萬元,大部分是通過光彩基金捐贈的,切切實實體現了複星與社區和諧發展的願望。

創業夥伴

談郭廣昌

當年創辦廣信科技(源于郭廣昌和梁信軍的名字,1993年更名為複星科技)時,郭廣昌是複旦大學團委幹部,梁信軍是校團委調研部長,汪群斌是生命學院團總支書記,範偉是學校謄印社的經理,談劍還在讀書。

如今,在複星多元化的産業鍊條中,郭廣昌成了整個企業集團的靈魂;梁是副董事長兼副總裁,成為複星投資和信息産業的領軍人物;汪是複星實業總經理,專攻生物醫藥;範偉掌管房地産;談劍負責體育及文化産業。如今複星董事會的人數已由最初的5個增加到7人,新增的是财務、法律、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專家。“做重大決策我們從來不舉手表決,遇到矛盾時通過充分溝通以達到共識,沒有形成共識的就放棄,以做到科學決策。”梁信軍說。

在梁信軍眼中,郭廣昌是個極有魄力的領導者。13年前,郭廣昌帶着一幫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靠38000元開始創業,如今已經坐擁200多億元資産,複星集團也成為中國民營企業三甲,并在醫藥、房地産、鋼鐵、商業四個領域都有出色表現。雖然涉及的行業不少,但郭廣昌有其原則:即能買的不租,能租的不建。他選擇擴張對象的底線是,非要行業龍頭不可。

在去年5月複星投資的甯波建龍項目被曝光後,作為領軍人物郭廣昌更是在風口浪尖上展現了一個領軍人物的魄力。輿論一度猜測甯波建龍可能成為“鐵本第二”,同時坊間對複星集團的資金鍊也一度産生疑問。面對這次危機,郭廣昌果斷地采取了兩條應對措施———聘請著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安永對複星集團(包括非上市部分)進行了全面的财務審計,把有關的報告提供給利益關系人;對戰略進行了調整,提出适度的多元化,但要堅決貫徹經營的專業化,同時請權威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複星集團的競争力作評估。後來,郭廣昌把這一場風波看成是對複星的“體檢”:檢查民營企業的心态是否健康、體質是否健康。事實證明複星集團經受住了宏觀調控的考驗,甯波建龍也沒有成為“鐵本第二”。

當年推舉郭廣昌做領頭人時,梁信軍這樣表述他的理由:他情商高,能很好地整合與協調團隊。另外在戰略思考上,每次當一件事達到一個水準,覺得可以歇一口氣的時候,他都能提出一個新的像大山一樣的目标。他善思辨,新奇的想法從來不斷。

談自己

2004年,在王均瑤去世後,浙江東陽人郭廣昌接任上海浙江商會會長,“在我和郭廣昌身上表現出來的更多是浙商與台州商人的共性”。梁信軍說。

梁信軍坦言,浙商以“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道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著稱,台州商人有浙商的共性,也有差異,比如低調,比如喜歡單打獨鬥(很多在外地的台州商人,當年都是背着修鞋機、挑着貨郎擔白手起家的),但在複星集團,他們把企業文化與團隊精神放在一個戰略高度。

梁信軍的口才好、反應快、精力充沛、善于溝通交流,這些特點幾乎是複星創業團隊公認的,所以讓他做了集團的黨委書記和新聞發言人。

梁信軍稱自己其實也是性情中人,坦言今天很多人都看到了複星成功的一面。“其實是‘一将功成萬骨枯’”,梁信軍慨歎,“複星走過的13年中,民營企業面臨的難題,我們都經曆過,隻是在大的成功面前,外界都習慣于把小的失敗淡化。”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這是另一位浙商阿裡巴巴公司CEO馬雲的經典名言,梁信軍頗有同感。“我們認為許多行業明年會更嚴峻,所以在冬天來臨之前就要準備柴火和棉衣。”梁信軍說,事實上複星一直給自己施加壓力,把未來想象得比現在更艱難。

談其餘三人

當年五虎将裡的另外3個,如今都在複星多元化産業裡獨擋一面,“當年分工時就考慮到汪群斌、範偉和談劍可能更适合做産業,做具體事情。”梁信軍說。

“如果沒有汪群斌、範偉和談劍他們兢兢業業地去操勞,再好的戰略也等于零。”在複星的5人團隊中,英俊的範偉略顯沉默,也極少在媒體露面,不過他麾下的複地集團在房地産業倒是讓人刮目相看。“他做的比說的要多。”梁信軍評價道。

在五人之中,梁信軍、汪群斌、範偉均為複旦遺傳學畢業,這樣的一個團隊注定了會與醫藥行業結下不解之緣。汪群斌最早和研究部門的技術人員開發成功了複星第一個核酸試劑———乙肝DNA核酸試劑盒,為複星進軍醫藥行業打下了堅實基礎,後來他提出的“生物醫藥新經濟”概念也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1995年,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的成功為複星的“五劍客”賺到了第一個1億元。“汪很擅長組建聯合艦隊似的企業團隊,在制造業上很有優勢。”

而5人中唯一的女性談劍的特殊優勢則在政府公關等事務,同時她還是上海星之健身俱樂部總經理。從2000年複地房産在開發樓盤時,為了制造賣點,在小區内建設了一個足球場的無心插柳開始,如今,“星之”已有了12家門店,她的身影出現在很多住宅小區的會所中。這樣的選址,既避開了市中心商務樓昂貴的租金壓力,也讓健身與普通市民走得更近,這樣一舉多得的策略是談劍成功的秘笈之一。

對此梁信軍稱他們5個人就像5根手指,哪根也少不得。5根手指攥緊,就是一隻拳頭。複星強調的是團隊管理。梁信軍認為,創業團隊要經得起成功、失敗的考驗而不散,僅靠友誼是不夠的。他們幾個人除了在學校就建立起來的良好關系之外,浙商的精神也在他們身上有所體現,由這種共同的文化演繹而成的企業文化,是五人同心的最大基礎。

建議創業

對于大學生創業,梁信軍曾建議“如果現在還從38000元起家的話,可能會投資手機傳媒業務,把手機打造成為一個傳播媒體,或者會在互聯網上做個電視台。”他建議創業的大學生們:由于沒有多少資金和經驗,最好是舍棄傳統行業,選擇一個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的新領域,這樣容易拿到風險投資,成功率也會高一些。大學生選擇創業的領域時,一定要注意兩個因素,一是該領域要具備爆發性成長的潛力,而且競争者不能多;二是該領域的發展代表着未來的趨勢。

事業與生活

事業、生活,總有一方做出犧牲

和很多人一樣,工作之外的梁信軍有自己喜愛的休閑生活。他喜歡打電腦遊戲,特别是“三國演義”。在公司裡,他的嗓音是最洪亮的,管理層中,他是最善于歌唱的一位。他經常在員工面前高歌,制造大家一同聯歡的氣氛。對于事業與生活的關系,他習慣用皮球與玻璃球的概念做比。

這其中,事業是皮球,落到地上還能彈回來;而生活是玻璃球,摔到地上就會破裂,因此要倍加珍惜。梁信軍也承認,這個比喻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但是在實際中卻很難“兩全”。他認為,人生是一條很長的路,在不同的階段,應該有不同的理想與追求。既然之前選擇了“創業”這條道路,就意味着必須比他人付出更多。

梁信軍對此也表現出些許無奈:“從創業初期一直到現在,自己的愛好、生活、親情都受到了影響,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好在家人、朋友對我的工作都很支持。”梁信軍一臉欣慰。

榮譽獎項

2010年10月31日,第四屆中國CEO高峰論壇在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隆重舉行,梁信軍榮獲“2010年度中國十大傑出CEO”稱号。榮膺“2013年度華人經濟領袖”。

企業家精神

談到複星成功的經驗,梁信軍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重視人。而在吸引人才和培養人才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家精神。什麼是企業家精神呢?

第一,要對結果負責。做事情的目标,就是要看結果。

第二,要能做對過程,這樣才能保證一直做對的事情。

第三個,要善于聽和說。聽比說的能力還重要。不僅要聽得懂别人的話,還要聽得懂别人的話外之音。

第四,企業家要勇于設定高的目标,并且經常能實現。

第五,要經曆過環境的變化,并成功從低潮中走出來。企業家的使命就是管理高潮低潮的波動。要在低潮中找到路徑,要能夠成功從低潮中走出。

第六,善于培養團隊。如果一個企業家出來還是他,三年後還是他,他領導的事業一定做不大的。為什麼呢?就算他全身心投入,他也就隻有一個人嘛。關鍵這個人要把事業做大,一定要有自己的團隊,要越來越多。要善于培養人。

第七,要善于管理變化。變化本身有的時候是一種資源,如果沒有波動,就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投資機會,企業家要善于發現這種機會。

上一篇:袁楊純子

下一篇:王玉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