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帝國建立者
查理曼大帝,也叫查理(742年4月2日-814年1月28日)或作查裡曼,查裡大帝,卡爾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768年-814年),800年由教皇利奧三世加冕于羅馬,成為他所擴張地區的皇帝,後人稱他查理曼。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歐大部分地區的龐大帝國。他在行政、司法、軍事制度及經濟生産等方面都有傑出的建樹,并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是他引入了歐洲文明,被後世尊稱為“歐洲之父”。查理曼還是國際上最流行的法國式撲克牌上的紅桃K人物。[1]
    本名:查理曼大帝 别名:查理大帝 字: 号: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法國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統一西歐,加冕稱帝 外文名:Charlemagne 出生年月:公元742年4月2日 去世年月:公元814年1月28日 民族:法蘭克 國籍:法國 重要事件:戰勝了來自東北亞的遊牧部落 妻子:法斯特拉達 信仰:羅馬天主教

人物簡介

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或Charles the Great,742-814),或稱偉大的野蠻人查理曼等,是中世紀800年左右的法國國王,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任君主(Charles I)。是羅馬帝國被“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在公元450年左右驅趕着剛從森林裡出來的西哥特人滅調西羅馬帝國後,再次統一西歐的第一人。

查理曼勇武善戰(被形容成20尺的巨人),善惡分明。他在位的14年期間,發動過對倫巴德人、撒拉森人、撒克森人等的大大小小50多場戰争,控制了大半個歐洲的版圖,并在天使的指引下挑起了保衛基督教世界的重任。

他在位之初,适逢阿拉伯異教徒大舉西侵,最強盛時曾達法國中部,整個歐洲為之震驚。基督教國家生死存亡系于一線。查理曼大帝背水一戰,将阿拉伯人趕出歐洲,改寫了曆史。之後他一統歐洲,降服北方的野蠻人,頒布新法,提倡教育,成立樞機主教團,控制了整個歐洲的世俗和宗教事務。

成長經曆

早年經曆

741年查爾斯出生在亞琛市的附近,該市後來成了他的都城。他的父親是矮子王丕平,他的祖父是偉大的法蘭克領袖查爾斯·馬特爾。馬特爾在732年奪取了圖爾戰鬥的勝利,粉碎了穆斯林征服法蘭西的行動計劃。

751年丕平宣稱自己為法蘭克國王,從而結束了昏庸無能的梅羅文加王朝的統治,建立起一個新王朝,今稱加洛林王朝,是根據查理曼的名字命名的。768年丕平駕崩,法蘭克王國被查爾斯和他的長兄卡洛曼兩人瓜分。

771年卡洛曼猝然去世,這對查爾斯和法蘭克的統一來說卻是幸運降臨,使二十九歲的查爾斯成為法蘭克王國唯一的君主,該王國當時已是西班牙最強大的國家。

征戰歐洲

查爾斯登基之時,法蘭克王國主要包括今日的法國、比利時和瑞士以及今日荷蘭和德國的許多地區。查爾斯不失時機地開展領土擴張。此時卡洛曼的遺孀和孩子已在意大利北方的巴倫第王國避難。查理曼和他自己的倫巴第妻子蒂賽德拉塔離了婚,随即揮軍進入意大利北部。774年倫巴第人大遭慘敗,意大利北部被并入了他的版圖,不過為了鞏固他的統治還需要四次進攻。卡洛曼的遺孀和子女都落入查理曼手中,從此再未露面。

也許更重要當然也更困難的是對薩克森——德國北方一個廣大地區的征服,進攻的總數不下十八次。第一次發生在772年,最後一次在804年。反對薩克森人的戰争打得如此持久和殘忍,宗教因素肯定是其原因的一部分。薩克森人是異教徒,查理曼堅持要讓他所統治的薩克森人改信基督教,拒絕接受洗禮和後來又改信異教的人均被判處死刑。在這些強迫改宗運動的過程中,據估計有多達四分之一的薩克森人被殺害。

查理曼還出征德國南部和法國西南部,以鞏固他對這些地區的控制。為了确保帝國和東部邊界地區的安全,查理曼同阿瓦爾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戰争。阿瓦爾是一個與匈奴族有血緣關系的亞洲民族,他們占有一片廣闊的領土,即今日的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查理曼最終徹底打敗了阿瓦爾軍隊。

雖然薩克森和巴伐利亞以東的國家未被法蘭克人占領,但是在從德國東部到克羅地區一條寬廣的地帶上的那些國家,卻都承認法蘭克的宗主權。查理曼也努力确保他的南部邊疆的安全。778年,他對西班牙發動了一次侵略,雖未獲得成功但卻在西班牙北部建立起一個邊境國,叫做西班牙三月國,該國承認他的主權。

由于查理曼許多次戰争的勝利(法蘭克人在他的四十五年的統治期間進行了五十四次出征),成功地使西歐大部分地區都歸屬于他的統一領導之下。他的帝國實際上達到包括今日的大部分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和低地國,以及意大利的一個地區和許多的邊界地區。自從羅馬帝國衰亡以來,歐洲還沒有這麼廣闊的領土被一個國家控制過。

在整個統治期間,查理曼一直堅持與羅馬教皇保持密切的政治聯盟。但是在查理曼在世期間,人們顯然可以看出,總是處于支配地位的夥伴是查理曼而不是教皇。

重要事件

查理曼統治的高峰或至少是最著名事件于800年聖誕節發生在羅馬。這一天,教皇利奧三世把一頂皇冠戴在查爾斯的頭上,宣布他為羅馬皇帝。從主要方面來講,這意味着在三個多世紀前被毀滅的西羅馬帝國正在複辟,查理曼現在是奧古斯都·凱撒的合法繼承人。

實際上堅持認為查理曼帝國是羅馬帝國的複辟肯定是荒唐的。

第一,這兩個帝國所統治的範圍大不相同。查理曼帝國在鼎盛時期也大約隻有西羅馬帝國的一半大。兩個帝國先後統治過的相同地區包括比利時、法國、瑞士和意大利北部。但是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非洲北部——共同構成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都不在查理曼的控制之下;而德國——構成了他的領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從未在羅馬人的統治之下。

第二,查理曼無論從哪方面來看,從血統、外貌和教養來看都不是羅馬人。法蘭克人是一個條頓部落,查爾曼的母語是一種古日爾曼方言,雖然他學會了講拉丁語。查理曼一生的大部分時間住在歐洲北部,特别是住在德國。他隻對意大利做過四次訪問。他的帝國的首都不是羅馬而是亞琛,位于今日的西德,距荷蘭和比利時的邊界不遠。

家庭

查理熱愛家庭生活。查理的母親貝爾特拉達(Bertrada of Laon)一直與查理同住到老年。死後,被安葬在他父親埋骨的聖德尼大教堂裡,備極哀榮。查理的姊妹吉斯拉,早查理幾年死于她在其中度過一生的修道院裡。

婚姻

查理一生娶過五個妻子。

766年娶赫羅特魯德(Himiltrude),後因政治和宗教原因解除婚約,生子駝背丕平(767年-813年)。

768年奉母命娶倫巴底國王德西德裡烏斯的女兒Gerperga,771年離婚,這也導緻了773年的意大利戰争和其後倫巴底王國的覆滅。

771年娶出身于士瓦本族(Suabia)的希爾迪加爾德(Hildigard),生有九個孩子,包括——小查理、意大利丕平和虔誠者路易(Louis the Pious)。

784年娶日耳曼人法斯特拉達(Fastrada),她是一個殘暴的人。

794年法斯特拉達死,又娶阿勒曼尼族的柳特加爾德(Liutgard),無子女。

另外還有過五個侍妾。

子女

792年,駝背丕平在法蘭克貴族的慫恿下企圖害死查理。事情敗露後丕平被送往修道院度過餘生。

意大利丕平在810年去世,查理即指定其繼承人伯納德繼承其父在意大利的職位。

小查理在811年去世。

于是查理在813年9月于亞琛加冕虔誠者路易為皇帝。

查理一生都不肯把他的女兒們嫁出去,這一點令人感到費解和猜測。

過世

814年冬天,天氣極為寒冷,查理堅持外出打獵,感染風寒。1月28日,在首都亞琛宮中逝世,時年72歲。

查理死後不久,帝國就出現了分裂。843年,他的三個孫子各自為王,帝國一分為三。東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神聖羅馬帝國,西法蘭克王國成了以後的法蘭西王國,中法蘭克王國之後則被西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瓜分。法蘭克人的語言也出現明顯的分化,形成了法語、德語和其他西歐國家的民族語言。

撲克紅桃K原型是查理大帝讓不少網友頗為驚訝。随着查理大帝的骸骨被證實,對于查理大帝的人生有了更好的诠釋,查理大帝曾被譽為“羅馬人的皇帝”!一輩子做得最多的就是兩件事:結婚和打仗。一輩子一共結了5次婚,另有侍妾5名,前後生了十多個子女。同時他一輩子東征西讨,幾乎占領了整個歐洲大陸,到今天全世界還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在紀念着這位偉人。

一直以來千年遺骨的主人是誰一直是個謎底,雖然很多猜測都指向查理曼大帝,科學家宣布,1988年在亞琛大教堂發現的千年遺骨的主人确實是查理大帝。通過研究這些遺骨,科學家重繪出查理大帝的身形體态:高1米84,體重78公斤,偏瘦,這在當時,算是巨人的個頭。

2014年2月,在進行26年研究後,蘇黎世大學解剖學教授弗蘭克·呂厄宣布:“我們現在可以說,所有的可能性都指向,它就是查理曼的遺骨。”

參與研究的還有人類學家約阿希姆·施萊弗林,他26年前參與了聖物箱的開啟,見證了94塊遺骨的“秘密問世”。

傳奇故事

有三個關于這位大帝的有趣的故事。

一是說他對教皇加冕的“謙讓”,最後在一次重要的節日活動中,教皇“出其不意”地把王冠戴在了他頭上,大帝裝作很不高興的樣子,意思是說教皇陷他于不義了。其實後來他對大帝的差事幹得還是很惬意的,而且還把這個“不義”的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孫,到他的三個孫子手裡把帝國分成了三塊,這也是打打鬧鬧一千多年的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據說現在英國的議會,新當選首相也要象查理曼大帝一樣,說一些表示自己“能力有限”,“當之有愧”之類的話,當然最後還是“卻之不恭”,“勉為其難”地當上了,任期到了一個個都還不想下來。

二是說他很孝順母親,但就是把母親給他娶來的媳婦給休了,然後自己又找了一大堆妻妾,看來說他孝順是後來史者的“春秋筆法”,“為尊者諱”了。他的成群的妻妾為他生的兒女們很得他的寵愛,據說每次出征都要帶着。

三是說查理曼國王年老時愛上一位年輕貌美的日耳曼姑娘。鎮日沉迷美色,荒廢國事,美少女突然意外死,他下令将屍體用香料防腐處理,擺在他的寝宮内與之日夜相守。國王此種與屍厮守的深情作為令杜賓主教不寒而栗,懷疑有魔咒作祟,遂有探勘屍體的念頭。結果在死屍舌頭下方發現一隻鑲嵌美麗寶石的戒指。

戒指落入杜賓主教手中後,查理曼國王随即遣人迅速埋葬屍體,而且款款深情立刻轉移到主教身上。主教為避免這尴尬的窘狀﹐便将戒指扔到康斯坦茨湖。查理曼國王從此醉心悠遊湖畔,生生世世不願遠離。

曆史功績

查理曼帝國生産組織基本形式是封建莊園。國王及其臣下,教俗封建貴族都有許多莊園分布全國各地。莊園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産單位,一切生産主要為領主及其服役人等提供生活資料,其次也為生産者提供有限的生産與生活資料。在莊園裡從事農業和手工業生産者大都是農奴或依附農民。

莊園的土地一般分為兩部分:最好的土地為領主的自營地,另一部分是農民的份地。領主自營地由服役的農民耕作,每周通常服役2~3天,最多4天,收獲全部歸領主所有。服役農民除為領主無償耕作外,還要負擔砍柴、築路、修宅、運輸等各種雜役。此外,農民還必須向領主交納各種實物和名目繁多的其他費用。教會的什一稅也是農民的沉重負擔。由于教俗封建主的殘酷剝削,農民的處境極為困苦,因此經常爆發農民起義。

查理曼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君主,他不僅文治武功顯赫,而且也注意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他興辦學校,聘請知名學者講學。搜集和抄寫古代拉丁文和希臘文的手稿,抄寫的文字是用所謂加洛林小草書體,這是一種清秀優美的拉丁字母,後來稍加修改一直使用至今。

修道院設立圖書館,收藏教父作品以及古希臘羅馬作家的作品。查理曼還邀請歐洲最好的建築師、雕刻家和畫家,為帝國修建修道院和教堂。查理曼的文化教育政策對于恢複古典文明和提高日耳曼人的文化水準,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在位這一時期的文化成就被後世譽為“加洛林文藝複興”。

世俗政權與教會的結合是查理曼政權的重要特征。加強與教會的結盟,是查理曼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查理曼以教會保護人的姿态,極力維護和提高羅馬教會的權益。他每征服一地都強化基督教勢力,如征服薩克森人後強迫他們皈依基督教。不僅重用主教、修道院長,分封他們土地,讓他們參與國家政要,還極力維護羅馬教皇的統治地位。

795年教皇立奧三世以陰謀手段登上教皇寶座,遭到羅馬一些大貴族的反對。立奧派使者赴法蘭克王國向查理曼求救,并把彼得大殿的鑰匙和羅馬城的旗幟呈獻查理,以示臣服與忠誠,得到查理的支持,從而保住了地位。

799年4月,立奧三世又被羅馬貴族廢黜,隻身逃離羅馬。800年,查理曼把立奧三世救出,并親自送回羅馬,扶其複位。因此這一年聖誕節,感恩圖報的立奧三世為查理加冕,授予他“偉大的羅馬人皇帝”稱号。

自此,法蘭克王國遂成為查理曼帝國。查理曼的統治為歐洲新興的封建制度的創立和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對後來的西歐封建社會産生了巨大影響。但是由于當時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帝國内部缺乏經濟文化聯系,基礎很不牢固。

所以,雖然查理曼實行采邑分封的願意是為了加強集權統治,其結果卻導緻封建割據。因此,查理曼死後不久,帝國分裂。843年,查理的三個孫子瓜分了帝國,在此基礎上形成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負面評價

他在王位繼承問題上犯下了嚴重的錯誤。雖然他在大半生的戎馬生涯中統一了西歐一個廣大的地區,但是他卻認為最明智的方法是他死後把帝國分給他的三個兒子。他認為這樣做通常是避免戰争的一劑靈丹妙藥。不料在他臨死之前,他的兩個長子就先見上帝去了,結果當查理曼814年在亞琛死去時,他的三子路易接管了查理曼的整個帝國。

然而路易在繼位問題上所作出的決斷還不如他的父親:他也希望把帝國分給他的三個兒子。經過某種鬥争,路易的三個兒子終于簽署了凡爾登條約(843年),根據這項條約,法蘭克帝國被劃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今日法國的部分地區構成;第二部分包括德國的一個廣大地區;第三部分包括意大利北部和一個橫跨法德邊界的寬闊地帶。

在查理死後還不到三十年,他的帝國就崩潰了,而且随後從未得到恢複。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目前的邊界實際上與查理曼或路易都毫無關系。意大利的北部邊界基本上與阿爾卑斯山脈的地理邊界相吻合。法德邊界基本上是沿一條語言邊界,而這條語言邊界反過來又大體上與舊羅馬帝國的北部邊界相吻合。

把傳播基督教的任何真正的功勞歸于查理曼是完全不合理的。基督教在查理曼統治以前幾個世紀中一直通過歐洲向北傳播,此後又傳播了幾個世紀。查理曼強迫薩克森改宗,除了完全是一種可怕的道德行為外,絲毫沒有别的必要。不用屠殺手段,英國的盎格魯薩克森人也改信了基督教,而且在随後的幾個世紀裡,通過說服而不是動用武力,各個斯堪的納維亞民族也改變了宗教信仰。

那麼查理曼的軍事勝利成功地捍衛了西歐,使其免受外來襲擊,這種說法對不對呢?不對。在整個第九世紀期間,歐洲北海岸和西海岸遭到了北歐海盜即斯堪的納維亞人的一系列掠奪性的襲擊。與此同時,馬紮爾的騎兵從東方入侵歐洲,穆斯林的襲擊者騷擾大陸的南部。這是歐洲史上最不安全的時期之一。

行政當局和教會之間争權奪勢的鬥争是歐洲史上的一種僵持不化的特征,甚至在非屬于查理曼王朝所統治的地區也是如此。這樣的鬥争實際是由中世紀教會的遠大目标所決定的,沒有查理曼也會出現(雖然也許會以稍微不同的形式出現)。他在羅馬加冕是一個有趣的事件,但是算不上是導緻全部鬥争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查理曼的生涯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長期影響。在他死後的數百年中,德國皇帝進行了一場控制意大利的鬥争,結果以徒勞而告終。沒有查理曼的榜樣,他們完全有可能不會那麼肆意地侵犯意大利,而是集中更多精力向北或向東擴張。還有查理曼所開創的聖羅馬帝國,也确實是持續到了十九世紀初期(但是在這一階段的許多時期内,聖羅馬帝國的實權很小,而德國的實權被許多小諸侯國掌握着)。

查理曼最重要的成就也許就是他征服了薩克森,把這個重要的地區引入了歐洲文明的主流。這是一項與儒略·凱撒對高盧的征服相類似的成就,但是不完全那麼重要,因為薩克森實在是一個較小的地區。

延伸閱讀

聖騎士

聖騎士(Paladin)又或叫聖戰士、聖武士、聖堂武士等,其實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當年跟随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東征西讨的十二位(如加上查理曼大帝就是十三位)戰士。

之所以叫聖騎士的原因是:「聖」是因為他們的故事廣為流傳在基督教的正史裡,而查理曼大帝又是基督教的忠實衛道者,他們的事迹也多是發生在基督教國家與撒拉森人(Saracen,中世紀入侵歐洲的阿拉伯人)的戰争中,其中加雜了很多有關神話魔法、愛情等的故事,而「騎士」之由來,是因為别看這些人之中有的善于弓箭,有的善于陸上打鬥,有的善于馬上戰鬥,有的善于魔法,有的善于妖術但卻都是受封的騎士。

十二聖騎士的故事出現在查理曼大帝的傳說之中,那是公元800年前後的事情。之所以有12位聖騎士,是取自基督教中耶稣的十二門徒中的12,實際上是指查理曼大帝的近位部隊和近身待臣等。最常見的12聖騎士有:

1.最偉大的騎士羅蘭德(Roland,法國版),或稱奧蘭度(Orlando,意大利版),查理曼大帝的遠親;

2.名聲僅次于羅蘭德的蒙特班(Montalban)的野蠻人李拿度(Rinaldo或朗拿特Renault),羅蘭德的遠親;

3.大主教托賓(Turpin),僅次于梅林(Merlin)的魔法師;

4.魔法師和妖人馬拉吉吉(Malagigi);

5.被六仙女祝福的丹麥王子奧吉爾(Ogier);

6.不列坦尼國王(KingofBrittany),所羅門;

7.英格蘭美男子艾斯佗弗(Astolpho);

8.那墨(Namo或那密Nami),法華利亞公爵(DukeofFavaria);

9.撒克森人斐蘭巴拉斯(Fierambras或Ferumbras);

10.森林之塔的領主,最偉大的騎士之一,弗羅雷斯馬特(Florismart);

11.羅蘭特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奧利弗(Oliver)

12.背叛者加尼隆(Ganelon或蓋恩Gan)。

當然,在其它的神話中也有另一批聖騎士的名字:艾文(Ivon)、艾弗利(Ivory)、奧多(Otton)、拜倫格爾(Berengier)、安賽斯(Anseis)、格爾恩(Gerin)、吉瑞爾(Gerier)、安傑利爾(Engelier)、參孫(Samson)和吉拉德(Gerard)。

上一篇:嚴順開

下一篇:BRENT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