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愛樂樂團

柏林愛樂樂團

德國管弦樂團
林愛樂樂團(Berlin Philharmonic),是1882年,由解散了的畢爾瑟管弦樂團的大約50名團員作為中心,加上部分業餘人士組成的德國管弦樂團。[1]樂團的曆任首席指揮有弗朗茨·維爾納、漢斯·馮·彪羅、J.利比切克、阿瑟·尼基什、威爾海姆·富特文格勒和H.von卡拉揚等。柏林愛樂樂團在聽衆的音樂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演奏曲目範圍廣泛,傳統風格的作品得心應手,尤其是演奏德、奧作曲家的作品時更是首屈一指。該團錄制了大量唱片,其中以卡拉揚指揮的貝多芬交響樂全集和K.伯姆指揮的莫紮特交響樂全集最有代表性。樂團的常任指揮和經理由選舉産生,新參加的人員須經在全體成員面前演奏,試用期滿,經全體讨論合格後,才能成為樂團的正式成員。
    中文名:柏林愛樂樂團 外文名:Berliner Philharmoniker 組合成員: 經紀公司: 代表作品: 國籍:德國 簡稱:BPO 主要成就:2008年《留聲機》雜志“全球20大交響樂團”榜單排名第二

樂團簡介

20年代,該團演出了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曾在柏林轟動一時;此後又演出了莫紮特、舒曼、肖邦、海頓等作曲家的作品,受到人們的歡迎。卡拉揚擔任常任指揮後,樂團經過他的嚴格訓練,在世界各地演出了大量古典和近代的音樂作品,赢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樂團團員都是來自德國和世界各國的出類拔萃的演奏家,具有高超的演奏水平。愛樂大廳在1939~1945年期間由于戰争被毀,由1963年新建的現代化音樂廳所替代。

如果跟歐洲較具傳統的樂團相比,柏林愛樂的曆史雖然較淺,但從彪羅後,擔任長期指揮的人,全是該時代最偉大的指揮界巨擘。

樂團特點

1.愛樂大廳在1939~1945年期間由于戰争被毀,由1963年新建的現代化音樂廳所替代。

2.民主管理。樂團實行民主管理,樂團的首席指揮需要通過樂隊成員秘密投票,并且獲得多數贊成的情況下才被認可。

樂團源起

1882年,德國指揮家本傑明·比爾瑟原計劃帶領自己的樂團繼續一次巡演,樂團中一部分演奏員由于無法忍受過低的收入,其中50位演奏家離團共同組建了一支新的交響樂團,這支規模不大的樂團就是柏林愛樂樂團的雛形。但這個新樂團成立初期經濟緊绌,直至1887年柏林音樂會代理人沃夫接手行政事務,才終于為樂團的前途打下穩固基礎。沃夫把樂團的名稱改為「柏林愛樂樂團」,把一座滾軸溜冰場重新改裝成首個「愛樂音樂廳」,同時四處為樂手找尋當時最出色的指揮。

戰争影響

國家社會黨(納粹黨)的專制統治為德國的文化局面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害,柏林愛樂樂團是受害者之一:統治政權推行的瘋狂種族政策,令樂團失去了多位珍貴的樂師;樂團發現自己地位孤立,無法再與國外交換獨奏家和指揮;同時,政府又有意要把德國這個代表樂團變為官方文化政策的工具。即使如此,在二次大戰期間,富特文格勒與樂團仍能使樂團固有的藝術内蘊幸存。

但在戰後初期,樂團仍面對種種困難。1945年5月26日,戰火剛停,樂團已在由電影院改成的泰坦尼亞宮演出第一場音樂會,由裡奧·波查德指揮,但8月,波查德卻慘被占領軍的一個兵士誤殺,獲選接替他的是一位籍籍無名的年輕羅馬尼亞人,剛由柏林音樂學院畢業,他就是謝爾蓋·切利比達奇,他憑着活潑的性格和編排的廣泛演奏曲目,表現令人矚目。他在任至1952年,樂團再次由富特文格勒正式掌舵。

曆任指揮

漢斯·馮·彪羅

1887年,德國指揮家漢斯·馮·彪羅正式出任首席指揮,用其經驗與人脈為正處于上升期的樂團帶來幫助,初步奠定了樂團的演奏基礎;同年10月21日,彪羅以首席指揮身份完成首場演出,曲目以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作品為主,包括海頓的《第十二交響曲》、莫紮特的《第四十一交響曲》、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

1888年1月23日,德國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首次與樂團合作,演出他的《意大利交響詩》;同年2月8日,俄羅斯作曲家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以客席指揮身份,與樂團合作他的《第一鋼琴協奏曲》與《1812序曲》。1889年1月21日,在彪羅主持的音樂會中,挪威作曲家格裡格首次執棒樂團,演出由他創作的《培爾·金特》組曲。

1890年10月17日,奧地利指揮家漢斯·裡希特首次與樂團合作。1893年12月29日,齊格弗裡德·瓦格納首度與樂團合作,演出其父親理查德·瓦格納的音樂作品。

阿瑟·尼基什

1895年,匈牙利指揮家尼基什正式接掌樂團,在他的手中,柏林愛樂形成了其聲音特征、良好的控制力以及優美的音色;同年10月14日,在尼基什就任的首場音樂會中,演出貝多芬、肖邦、瓦格納的音樂作品,同時首次诠釋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同年12月13日,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古斯塔夫·馬勒與樂團首演了由他創作的《第二交響曲》。

1899年3月6日,在尼基什執棒下,比利時小提琴演奏者尤金·伊薩伊與樂團合作演出了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

1899年4月至5月,在尼基什的帶領下首次赴俄巡演,在聖彼得堡、莫斯科等地舉辦音樂會。

1911年1月16日,在尼基什執棒下,庫賽維斯基首次以低音提琴家身份與樂團合作。1912年5月17日,荷蘭指揮家門格爾貝格首次亮相,與樂團演出馬勒的《第八交響曲》,這也是樂團首次演出該曲;同年10月28日,時年12歲的美籍俄裔小提琴演奏者亞莎·海菲茲首次與樂團合作,诠釋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

1913年9月,與德國指揮家阿爾弗雷德·赫茨錄制了瓦格納的《帕西法爾》,該專輯采用了七十八轉的黑膠唱片,是樂團的錄音處女作;同年11月,與尼基什首次完整錄制交響曲唱片,曲目為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同年12月29日,猶太裔指揮家布魯諾·瓦爾特首次亮相,與樂團合作舒曼的《第一交響曲》、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1922年1月9日,尼基什以柏林愛樂首席指揮的身份完成最後一場演出,此後于同年1月23日卒于萊比錫,時年67歲。

富特文格勒

1922年,時年36歲的富特文格勒接任首席指揮,他在前任彪羅、尼基什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樂團的聲譽,并以貝多芬、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為基礎,同時也與樂團演出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普羅科菲耶夫等現代作曲家的作品;同年10月9日,在其作為首席指揮的首場演出中,選擇以布魯克納的《第七交響曲》開始,以瓦格納的《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作結,體現出曲目編排的新理念。

1924年12月,在富特文格勒執棒下,美籍俄國作曲家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首次與樂團合作,以鋼琴獨奏的身份參與到由他創作的鋼琴協奏曲演出中。

1926年10月25日,美籍俄羅斯鋼琴演奏者霍洛維茨首次亮相,與富特文格勒及樂團合作李斯特的《A大調鋼琴協奏曲》。

1927年12月,富特文格勒率團首次赴英國巡演,在倫敦的女王大廳、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以及曼徹斯特的自由貿易廳演出

1928年12月2日,富特文格勒執棒樂團,完成了美籍奧地利作曲家阿諾爾德·勳伯格《樂隊變奏曲》的世界首演,評價褒貶不一。

1933年,因納粹當權者的種族主義政策,樂團受到影響,一些優秀的猶太音樂家被趕出樂團;同年1月3日,俄羅斯指揮家裡奧·波查德首次與樂團聯袂演出,曲目為海頓、貝多芬與勃拉姆斯的作品。

1934年2月18日,美籍德裔作曲家、指揮家保羅·欣德米特在Gala音樂會中第一次與樂團合作;同年3月12日,與富特文格勒演奏欣德米特的《畫家馬蒂斯》,這也是該作的世界首演,但作品内容觸動了納粹官方,後遭禁演;同年12月,富特文格勒憤然辭職,以聲援欣德米特。n

卡拉揚

1954年11月,富特文格勒去世。翌年4月,柏林愛樂樂團選出的新藝術總監,是成立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一位,那就是卡拉揚。他與樂團緊密合作,琢磨出獨特又前所未有的樂聲,使樂團在國内外備受推崇,無論是音樂廳的演奏,抑或灌錄成數之不盡的唱片,都是凱歌高奏。

不單如此,卡拉揚還為樂團拓展出多個新路向。1967年,薩爾斯堡複活節音樂節成立,從此樂團擁有專屬的國際音樂節,并赢取了成為歌劇樂團的機會。接下來是開辦柏林愛樂樂團管弦樂學院,讓年輕有才華的器樂手從實踐中學習,以達到頂尖樂團的嚴格要求。新愛樂音樂廳也是在卡拉揚時代建成。自1963年10月起,樂團已以這個由沙隆設計的音樂廳為總部;1987年,音樂廳更于添置了一個室樂廳。

阿巴多

卡拉揚當了樂團藝術總監近35年後,于1989年7月辭世。他的繼任人可不是無名之輩,阿巴多1966年已首度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出,赢得樂師贊口不絕。阿巴多編排的節目,每期音樂會都有一個主題焦點,例如:「浮士德」、「流浪者」、「音樂人人愛」等。這種觀念的現代化,正好與樂團本身重拾活力互相配合,目前樂團的成員一半就是在那個時代加入的。

1998年2月,阿巴多宣布于2001至2002年樂季之後不再與樂團續約。于是在翌年6月,柏林愛樂樂團以大比數選出新的總指揮。

西蒙·拉特爾

1999年6月23日,柏林愛樂樂團的樂師投票選出西蒙·拉特爾接替阿巴多為樂團的總指揮。在樂團成立了120年之後,拉特爾于2002年9月7日以第六任總指揮及新藝術指導的身份,指揮樂團演出第一場音樂會,拉特爾當上柏林愛樂樂團的總指揮之前,與樂團合作已有十五年之久。新任的樂團總指揮是年輕一代最成功的指揮之一,他的加入,為樂團注入了新活力,也帶來了新意念,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把樂團正式轉變為受公法管轄的組織「柏林愛樂樂團基金會」,歸柏林城邦監督保護。此舉為樂團确立了最符合現代精神的架構,容許樂團有全新的創作自由與穩固的财政,德意志銀行擔任樂團的主要贊助商,讓基金會得到更進一步的支持。而另外一個支援則來自「柏林愛樂樂團之友協會」。在2003至2004樂季中,柏林愛樂樂團基金會共安排了131場音樂會,其中86場由柏林愛樂樂團演出。

基裡爾·别特連科

2019年8月23日,俄羅斯指揮家基裡爾·别特連科正式上任,成為柏林愛樂樂團曆史上的第七任首席指揮,并于當晚的就任音樂會上指揮樂團演奏了阿爾班·貝爾格的《璐璐》組曲、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同年8月24日,别特連科率團在柏林的勃蘭登堡大門前演出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這是柏林愛樂樂團首次在該地演出,也是慶祝柏林牆倒塌30周年活動的一部分。

2020年4月20日,柏林愛樂樂團發布2020年至2021年音樂季,這也是指揮基裡爾·别特連科就任樂團首席指揮的第二季。

上一篇:王喜慶

下一篇:虛無吞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