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祥

林鳳祥

太平軍将領
林鳳祥(1825年—1855年),太平天國北伐軍主帥,廣西桂平(一作廣東揭陽縣)人,一說壯族,太平天國名将。早年參加金田起義。1851年9月攻克永安州,授禦林侍衛。翌年,随前軍主将蕭朝貴入湖南,攻長沙,升土官正将軍。年底,進克嶽州,升殿左一指揮。克漢陽,升殿左一檢點。1853年1月攻武昌率兵先登,升天京副丞相。2月沿江東下,3月抵南京,率先攻破儀鳳門。繼與李開芳東下鎮江、揚州。5月,洪秀全、楊秀清決計北伐,至10月抵天津靜海,被洪秀全封為靖胡侯。在等候援軍的過程中,因糧盡衣單,突圍南撤,遭僧格林沁及勝保所部清軍追擊,傷亡頗多。1854年3月撤至阜城待援,吉文元陣亡。5月5日又突圍至運河岸上之東西連鎮據守。28日由李開芳率600精騎急馳南下山東探迎援軍,時援軍已敗,遂占據高唐,勝保追來圍攻,兩地遂失去聯絡。僧格林沁在連鎮挖濠築牆,長期包圍。鳳祥堅守待援,消極防禦,而援軍又久等不至,遂陷于孤軍死守的困境。1855年初,殘餘士兵饑疲不能再戰。2月19日清軍攻入西連鎮,林鳳祥迎戰負傷,3月7日在東連鎮地窖中被清軍尋獲。林鳳祥被押解北京,淩遲處死。後太平天國追封林鳳祥為求王(一作彰王)。[1]
  • 本名:林鳳祥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廣西南甯市武鳴
  • 中文名:林鳳祥
  • 籍貫:廣西桂平
  • 國籍:中國(清朝)
  • 民族:壯族
  • 職業:太平軍北伐名将,太平天國求王
  • 性别:男
  • 信仰:拜上帝教

人物生平

窘迫生活

清道光年間,地方官府巧立名目,随意向百姓增派捐稅,并四處出告示,聲言如有違抗則捕殺。百姓負田租沉重,苦不堪言。

當時有人描寫農民受剝削的狀況是:“六月新債催,十月新租急,兩禾造谷穰穰,終歲無一粒”;“八百苗疆亭甲差,散為官司三十六,隊隊狐行而虎威,村村騎馬又食肉。騎馬食肉鋤頭錢,鋤到七鋤噫可憐。郁郁菁林成黑地,漫漫煙瘴無青天。”

武緣縣旱地雖多但田地少,在農耕又封閉的封建社會,田地多才能自給自足,農民還受地主剝削、壓迫更重,百姓苦不堪言。

道光二十四年(1844)夏天,洪秀全、馮雲山從廣東到桂平、貴縣一帶從事革命的組織宣傳活動。在紫荊山區創立拜上帝會,宣傳上帝、基督教的人人平等思想,宣傳各族團結起來滅妖精(清朝官吏),得到各族人民的擁護,他們紛紛加入拜上帝會。

林鳳祥、李開芳也不願忍受剝削和壓迫,與十幾個青年人一道棄家離鄉,滿腔熱血,投奔桂平紫荊山,參加拜上帝會。鹹豐元年(1851)1月11日,林鳳祥、李開芳等參加舉世聞名的金田起義。這次起義是漢、壯、瑤等族人民共同發動的,它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英勇善戰

林鳳祥和李開芳自參加太平軍後,在前軍主将蕭朝貴的率領下,帶頭沖鋒陷陣,攻城奪寨,屢建戰功,在永安建制時,林鳳祥被授為禦林侍衛、李開芳為金一總制。太平天囯壬子二年(清文宗鹹豐二年,1852)4月,林鳳祥、李開芳随軍從永安北上,6月進入湖南,占道州,連克江華、永明、桂陽州、郴州等。9月11日,太平軍進抵長沙城下,林鳳祥搶占城南高峰,踞高發炮轟擊,清軍大潰。

李開芳率部入長沙城與清軍展開激戰,殺死清兵數千人。由于林、李堅毅果敢,骁勇善戰,林鳳祥被提為土官正将軍,李開芳也被提為金一正将軍。12月2日,太平軍攻克益陽,楊秀清命令林鳳翔、李開芳率領先鋒部隊攻打嶽州和漢陽,僅10天時間,就占領了湖北重鎮漢陽。因卓著戰功,林鳳祥升為殿左一指揮,李開芳升為殿右二指揮。

太平天囯癸好三年(清文宗鹹豐三年,1853)1月12日,太平軍結船為橋,跨長江向武昌進攻。林鳳祥在李開芳的配合下帶領先遣隊埋地雷,炸毀文昌門,入城與清軍展開激烈的巷戰,擊潰了清軍,占領了武昌城。同月14日,東王楊秀清升林鳳祥為殿左一檢點、李開芳為殿右二檢點。

不久,“天王”洪秀全又加封林鳳祥為天官副丞相、李開芳為地官正丞相。2月9日,太平軍分水陸兩路揮師東下。林、李受命統領陸路大軍,速克九江、銅陵、蕪湖、太平府、和州等地。3月中旬,太平軍包圍南京城,李開芳率部攻克聚寶門入城。3月19日,攻占南京。

北伐未捷

太平軍定都南京之後,骁将林鳳祥、李開芳奉命率部東進,4月初攻克揚州。5月,林、李統率太平軍兩萬餘人,從揚州北伐,目标直搗清王朝的心髒北京。經儀征攻入安徽,連克滁州、鳳陽等地。6月,在皖時得到撚軍的配合,挺進河南,大攻河南巡撫陸應谷所部4000餘名清軍,繳獲火藥1萬餘公斤,占領了豫東重鎮歸德府。後包圍開封,紮營在朱仙鎮。從朱仙鎮西進,時逢暴雨,平地水深盈尺,經中牟、鄭州、荥陽到鞏縣,在鞏縣洛河得到當地百姓支持,利用民船渡過黃河。9月,太平軍挺進山西,旋又折回河南,由武安東進直隸,29日攻克臨洛關,大敗直隸總督讷爾經額所部清軍1萬餘人。進而揮師北指沙河、任城、藁城、深州等地。10月13日,直逼保定城南30公裡的張登鎮,北京大為震驚,京城内官紳3萬多戶逃出。

捷報傳至天京,合朝喜慶,封林鳳祥為靖胡候、李開芳為定胡侯。鹹豐帝急令惠親王錦愉、科爾沁王僧格林沁負責京畿防務,帶兵堵截。由于太平軍轉戰千裡,兵員不斷損耗,糧食彈藥供應不上,戰鬥力大大減弱。林、李雖盡了最大的努力,終因孤軍深入,未能突破保定清兵的防線,隻好改變從保定直取北京的計劃,決定沿滹河東進,從晉州、深州、獻縣、滄州一帶進占天津,再從天津側翼橫插北京。10月29日,太平軍攻克了距天津僅40裡的靜海縣和獨流鎮。天津知縣謝子澄組織地方團練4000餘人抵抗,并掘開南運河堤岸,使天津城外成為湖澤,太平軍攻勢受阻,隻好退守靜海,與清軍對峙3個多月,攻勢受挫,漸入困境。

被俘就義

林、李所部由于斷絕了與天京的聯系,又得不到糧食冬衣的接濟,處境十分艱難。

太平天囯甲寅四年(清文宗鹹豐四年,1854)2月5日,主動南撤,退踞阜城,又受清軍重重包圍。5月,林、李率部從阜城突圍至連鎮,挾運河固守以待授軍。時聞援軍已北上,遂由李開芳分騎兵迎接,行至山東高唐州,知援軍已在山東臨清潰散,李開芳部被圍于高唐州。翌年2月中旬,清軍急攻連鎮,林鳳祥督師苦戰,屢創敵軍。但因長期缺糧,軍士羸餓至不能舉戈矛,連鎮失陷。3月,林鳳翔率餘部6000多人突圍,不幸中箭受傷被俘,解送北京。3月15日(一說13日),在北京被處以磔刑,壯烈獻身。就義時,“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終年30歲。

太平天囯壬戌十二年(清文宗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國追封為求王(系銜:殿前夏季電察天軍頂天扶朝綱求王協千歲)。

轶事典故

林鳳祥兵至揚州城外,先将壁壘布得十分嚴整,旗幟遮夭,戈矛蔽日。清兵大懼。琦善恐軍心散亂,欲先立戰功,以鎮人心;時交初夏,大時酷熱,林鳳翔亦恐攻城不利,将各軍依山傍木為營,以避暑氣:再從内河掘通水道,以備不虞。一面聽候清軍來戰。忽聽得清廷再調漕督楊殿邦,領兵萬人;前來助戰“林鳳祥大喜。先鋒朱錫琨問道:“今聞滿人加兵,元帥喜形于色者何也?”林鳳祥道:“揚州城内兵官,不是欽差,就是總督,必不用命。且兵符操于勝保,而琦善以相臣統兵,必不甘受令。不久自生意見矣。吾此時卻好用兵也。

三軍聽了,皆為忭舞。實則清國兵符,本在琦善。林鳳祥作為此言,不過恐軍心聞清國增兵,緻生疑懼,故為此言耳。

話休煩絮。到次日黎明,林鳳祥見軍移動,即對衆将道:“清軍以時方酷熱,不便用兵去故清晨來戰,彼先攻紫徒廟無疑矣。”少時,又見清軍旗幟不多。林鳳翔對衆将道:“清隊此來,必非大隊人馬,不過欲立小功,以定軍心耳。吾可讓之。待其小小立志,再興大隊前來,吾将可以二鼓再戰也。”遂傳令偃旗息鼓,不令出戰。說猶未了,隻見清軍望紫徒廟擁進,約是三五千人馬,軍中打着雙來旗号,直攻洪軍。

這一路正是朱錫琨的營盤。清軍幾次沖突,不能得進;林鳳翔見了,果令朱營退二三裡下寨。雙來見是不能得志,又見洪軍衆盛,恐防有失,即乘勢收軍。

說稱擊退而回。琦善聽得勝仗,不勝之喜。次日續遣各軍出城:先令本部以馬隊先攻計四橋;以楊殿邦與雙來仍攻紫徒廟。方調動間,适向榮令張國梁,以本部林鳳祥夜奪揚州府韋昌輝怒殺楊秀清兵五千人到來會戰。琦善都令随勝保而去。兩路人馬,以五更造飯,平明起兵。

安排既定,早有細作,報到林鳳祥軍裡。鳳祥道:“吾固知彼以為昨日小勝,必以全軍求一戰也。”遂令曾立昌伏兵于廿四橋西,待勝保過橋時,先折橋以斷彼後路;随令朱錫琨以大兵從林裡橋東深山,乘夜開地穴埋伏,待勝保過橋後,留軍一半,截擊清兵,卻以一半直趨勝保大營;再以周文佳為前部,迎勝保接戰。分撥既定,自與諸将來戰楊毆邦。

鳳翔又下令道:“清軍如攻紫徒廟,本營且勿理他。待我軍在廿四橋得勝,則彼全軍皆亂矣。吾因而攻之,可獲全勝。”三軍得令,都于四更造飯,以待清軍。

且說勝保以本部人馬令張國梁為先鋒,直望廿四橋殺來。時天色初明,遠望洪軍不多,卻靠廿四橋駐紮。勝保以為洪軍精銳,必在紫徒廟大營,故不以廿四橋一軍為意。到時勝保拔隊攻進洪軍隊裡。周文佳略應一陣,都望橋西而退。張國梁不舍,直趨過橋來。勝保見洪軍敗得容易,且退時旗幟齊整,乃驚道:“彼非真敗也,吾中計矣。”急令前軍休進,奈軍士進如蜂擁,令傳到時,已過了大半。勝保道:“此時便不可退矣。不如齊進,或可并力支持也。”遂督親軍并渡過橋來:隻見周文佳的人馬,在草地上亂走。

張國梁依然趕過來。不上四五裡,隻見伏兵四面齊起,金鼓響天,喊聲震地。勝保太驚。回頭望時,又見東南角上伏兵,皆從林裡地道而出。而朱錫琨一支人馬,如自天而降。勝保與張國梁,隻得合力混戰。争奈洪軍人馬多衆,憑高看下,勢不能抵敵。清兵折傷大半。勝保知不是頭路,急傳令退過橋來。奈橋已折斷,不能得過。軍心益懼,更不敢回戰。曾立昌人馬銳氣倍增,逢者便殺。

張國梁馬下早着一槍,急向左右換了一匹馬,奮力望北方殺來,并呼道:“今不盡力,是死地矣。當于死裡求生。”清軍聽得,膽氣一振,就殺條血路,直出重圍。張國梁在前,勝保在後,且戰且走。

是時洪軍又複大至,盡把清軍圍住。勝保傳令軍士:一頭混戰,一頭築造浮橋過河,無奈對岸的洪軍,把擡槍亂行轟放過來。軍心愈慌,紛紛逃走。勝保歎道:“吾死于是矣。”張國梁聽得大怒,立刃數人。軍士畏懼張國梁,此時不敢逃遁。于是奮力複出重圍,迤北而遁。

洪軍随後趕來。降者死者,不計其數。勝保奔到上流,見追兵遠去,即令軍士填造浮橋,奔回大營。誰想營中,已換了旗幟。早被朱錫琨分軍奪了。勝保仰天長歎,欲拔劍自刎。張國梁急奪其劍搶救。随勸道:“勝敗兵家之常耳!何必學小丈大為短智哉?”勝保道:“吾以精銳馬隊,一旦中了奸計,喪于敵人之手,還有何面目見人?”說罷放聲大哭。左右皆來相勸,方始收淚。張國梁便收拾殘兵,不過二三千人,自與勝保欲回揚州城。

方欲行時,忽見前途喊聲大震,原來楊殿邦往攻紫徒廟之兵,因聽得廿四橋清兵大敗,并相傳勝保不知下落,故人心惶恐,不戰自亂。林鳳祥統率各路人馬,如排山倒海趕過來,勢不可擋。

楊殿邦正在危急,張國梁欲領殘兵相救;怎奈曾立昌、朱錫琨已追到了,隻得望後而逃。曾、朱二将就分軍,以曾立昌阻擊勝保,以朱錫琨截擊楊殿邦。因此楊殿邦不能得脫。雙來已死于亂軍之中,楊殿邦死命殺出重圍,軍士大半逃走。林鳳祥大殺一陣。正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清兵皆不敢回揚州城去。

林鳳祥即傳令收軍。是役毀營壘六十九座,倒大旗十餘面,部将死者二十名。餘外清軍死傷,及所獲辎重,皆不計其數。

這一場大戰,三尺小兒,也識得林鳳祥名字了。鳳祥遂大犒三軍。會議攻取揚州城。有說明攻的,有說暗攻的,不能勝記,鳳祥奮然道:“用兵全憑一股銳氣耳。今方乘勝,何患不得?”說罷,即點精壯軍上百餘人,皆身材矯健者,皆着随自己而行。約定朱錫琨三鼓時分,帶兵到揚州城附近,呐喊助威。朱錫琨領諾。

林鳳祥又令軍士,各帶堅固麻繩一條,繩約二丈,繩上各束鐵條一枝。二更時分,悄悄到了城外。

影視形象

2000年電視劇《太平天國》,盧勇飾演林鳳祥。

上一篇:肖燕

下一篇:付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