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凝眉

枉凝眉

小說《紅樓夢》詞曲
《枉凝眉》(案:“戚序本”作“枉凝眸”)本是“紅樓夢”書中第五回十四支曲中第三首的名字。第一支紅樓夢引子;第二支《終身誤》;第三支《枉凝眉》。第四支《恨無常》寫元春;第五支《分骨肉》寫賈探春;第六支《樂中悲》寫史湘雲;第七支《世難容》寫妙玉;第八支《喜冤家》寫賈迎春;第九支《虛花悟》寫賈惜春;第十支《聰明累》寫王熙鳳;第十一支《留餘慶》寫賈巧姐;第十二支《晚韶華》寫李纨;第十三支《好事終》寫秦可卿;第十四支收尾《飛鳥各投林》。除了《終身誤》與《枉凝眉》外,各曲所寫内容所指人物,大家并無異議。曲子同《金陵十二钗圖冊判詞》一樣,為了解人物曆史、情節發展起重大作用。
    中文名:枉凝眉 外文名: 所屬專輯: 歌曲時長: 歌曲原唱: 填詞: 譜曲: 編曲: 音樂風格: 歌曲語言: 演唱者:陳力 作詞者:曹雪芹 作曲者:王立平 創作年代:清代 所屬專輯:歌聲伴随您——向改革開放30年緻禮

簡介

《紅樓夢》中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中,警幻仙子讓人給賈寶玉演唱了十二首曲子,預示了金陵十二钗的命運。其中第三首即是《枉凝眉》。

在87版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中,《枉凝眉》由王立平譜成曲子,作為電視劇的主題曲,由陳力演唱。

由來

紅學一詞,開始出現的時候,帶有半開玩笑的性質。據中國清代晚期李放《八旗畫錄》注記載:“光緒初,京師士大夫尤喜讀之(指《紅樓夢》),自相矜為紅學雲。” 民國初年,有個叫朱昌鼎的人,對《紅樓夢》十分入迷。有人問他“治何經”,他對人家說,他所治的“經”,比起一般的經,少“一橫三曲”。原來繁體字的“經”字去掉“一橫三曲”,就是個“紅”字。

典故

“紅學”一詞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自清乾隆以後,社會上不少人熱衷于研究“經學”,埋頭鑽研《易》、《詩》、《書》、《禮》、《春秋》等幾部經書。在民國初年,松江縣有個叫朱子美(昌鼎)的人,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學者,不攻《四書》《五經》,喜讀小說。自言“平生所見說部有八百餘種,而尤以《紅樓夢》最為笃嗜”。一天有個朋友來看朱子美,進門見他正埋頭讀書,便笑着問:“先生現治何經?”他答道:“吾之經學,系少一橫三曲者。”朋友不解,他說:“無他,吾所專攻者,蓋‘紅學’也。”原來“經”的繁體字寫作“纟巠”,“纟巠”去掉一橫三曲正是個“纟工(紅)”字,這個小故事流傳開來,不久“紅學”一詞就約定俗成,成為研究《紅樓夢》這門學問的名稱。

發展

紅學的出現幾乎與《紅樓夢》的出現是同步的。也就是說,《紅樓夢》尚未完成,紅學就出現了。脂硯齋所作的評語,就是在《紅樓夢》的創作過程中所作的。脂評牽涉到《紅樓夢》的思想、藝術、作者家世、素材來源、人物評價,是标準的而且十分可貴的紅學資料。

歌曲簡介

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說的“枉自嗟呀”。凝眉,皺眉,悲愁的樣子。第五回乃是書中預言之筆,對于整部書起到很大的駕馭作用。因此,曆代紅學家對第五回格外重視。

歌曲歌詞

《紅樓夢曲·枉凝眉》【案:“戚序本”作“枉凝眸”】

一個是阆苑①仙葩②,

一個是美玉無瑕③。

若說沒奇緣,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說有奇緣,

如何心事終虛化④?

一個枉自嗟呀,

一個空勞牽挂⑤。

一個是水中月⑥,

一個是鏡中花⑥。

想眼中⑦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盡,

春流到夏!

注釋

①阆苑(làng yuàn 浪院):傳說中神仙所住的地方。

②仙葩(pā趴):仙花。“阆苑仙葩”自然指绛珠仙子林黛玉。

③ 瑕:玉的疵斑。“美玉無瑕”指賈寶玉,賈寶玉本是赤瑕宮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瓊瑛瑛瑤皆謂美玉),“瑛”即美玉。

④須化:成空,化為烏有。戚序本誤作“虛花”,變動詞為名詞;程式乙本改作“虛話”,變心事為明言;甲戌本經塗改作程乙本的“虛話”,但仔細辨認可看出“須”字,今從周汝昌校本。

⑤一個枉自嗟呀, 一個空勞牽挂:——一個常因寶玉而流淚(指黛玉),一個常因黛玉而感歎(指寶玉)。很顯然這裡說的就是正文以及脂批所提示的寶玉對黛玉訴肺腑等事。年年歲歲風刀霜劍打擊是促使黛玉殒命的主要原因。嗟呀,因悲傷而歎息。牽挂,在情況不明時對人的懸念。它與前面晴雯判詞中“多情公子空牽念”的“牽念”以及後面寫探春的《分骨肉》曲中“奴去也,莫牽連”的“牽連”意思相同。

⑥水中月、鏡中花:都是虛幻的景象。說寶玉與黛玉的愛情理想雖則美好,終于如鏡花水月一樣不能成為現實。

⑦想眼中:曹雪芹八十回後原稿中有《證前緣》一回(靖臧本第七十九回批),寫黛玉“淚盡夭亡”。從多方面線索确知,“賈府事敗”、“樹倒猢狲散”的變故發生在秋天,所謂“到頭來,誰見把秋捱過?”林黛玉因寶玉的獲罪而恸哭,自秋至冬、自冬曆春,她的病勢迅速加重。“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顔老死時。”還沒有到第二年的夏天,她就用全部淚水報答了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她的恩惠,實現了眼淚還債的諾言。故曲中所寫“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并非泛泛之言。“秋流到冬盡”,程式乙本無“盡”字,為後人所删。有人以為此處無“盡”字更妥,筆者以為不然。即使從句式的音節上看,亦當有。

詳細注釋

一個是阆苑仙葩【林黛玉绛珠仙草轉世】

一個是美玉無瑕【賈寶玉神瑛侍者轉世】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 】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誰知公子無緣,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一個枉自嗟呀【黛玉轉世為還淚】

一個空勞牽挂【寶玉常慨歎月不常圓,花不常開】。

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水月鏡花,虛無飄渺,終是一場空】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正應绛珠還淚之說】

創作背景

這支曲子是詠林黛玉的。寫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預示林黛玉将因“心事終虛化”而淚盡夭亡。凝眉,即蹙颦、皺眉。林黛玉”眉尖若蹙“,又名颦兒,故此曲名曰《枉凝眉》,即妄自蹙眉妄自愁的意思。

品評鑒賞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之死與續書中所寫的完全不一樣,在第八十回後的原稿中,黛玉之死與婚姻問題無關,她既不是死于外祖母及其周圍的人對她的冷淡厭棄,或者在給寶玉娶媳婦時選了寶钗,也不是由于誤會寶玉對她的薄幸變心(如果說這種誤會曾經有過的話,也早已成為過去)。黛玉的“淚盡”,原因更重大、深刻、真實得多,那就是後來發生了對全書主題和主線起決定作用的大變故——脂批稱之為“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的“賈家之敗”(見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回批),它包括着獲罪、“抄沒、獄神廟諸事”(庚辰本第二十七回批)。

這個突然飛來的橫禍降于賈府,落到了寶玉等人的頭上,也給了黛玉緻命的一擊。寶玉被迫出走,黛玉痛惜憂忿卻無能為力,她為寶玉的不幸而不幸,因寶玉的受苦而受苦,她日夜悲啼,毫不顧惜自己,終至将她衰弱的生命中的全部熾熱的感情化為淚水,報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

黛玉之死

黛玉之死非續書所寫那樣,證據甚多。第二十五回中鳳姐一次當衆與黛玉開玩笑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作媳婦?”她還指着寶玉對黛玉說:“你瞧!人物兒、門第配不上,還是根基配不上?模樣兒配不上?是家私配不上?那一點還玷辱了誰呢?”衆人聽了一齊笑起來,黛玉紅了臉,不言語,連李纨都說:“真真我們二嬸子的诙諧是好的。”對于這段描寫,讀過作者全稿、已知人物将來結局的脂硯齋是怎樣批的呢?他說:“二玉事在賈府上下諸人,即看書人、批書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書中常常每每道及,豈其不然!歎歎!”(甲戌本)庚辰本作“二玉之配偶,在賈府上下諸人,即觀者、批者、作者皆為[謂]無疑,故常常有此等點題語。我也要笑。”

作者自己對寶黛之成為配偶是否懷疑,看書人、批書人如何預料,都不必去管它,問題是這裡說:“賈府上下諸人”“皆信定”寶玉、黛玉将來“是一段好夫妻”。試問:續書中施“調包計”的賈母、鳳姐(還有以為作主的應是賈政、王夫人),他們在不在“賈府上下諸人”内?倘原稿也象續書那樣寫法,脂硯齋會不會說那樣的話?可見,“豈其不然”——說二玉不能成夫妻,正是出于“賈府上下諸人”始料未及的原因。在上一首寫寶钗的曲子中同時寫了寶玉不忘死去的黛玉,在這一首寫黛玉的曲子中隻寫了寶玉“空勞牽挂”,竟無一字涉及寶钗,這沒有别的緣故,就是因為寶钗的終身寂寞與黛玉有關,黛玉的枉自悲愁與寶钗無關。

以續書所寫《苦绛珠魂歸離恨天》與此曲的後半對照,竟無一語能合。續作者為了在安排他自以為相當巧妙的情節時不至于遇到任何困難,就先使寶、黛這兩個性情“乖僻”、不好對付的叛逆者,變成可以任人擺布的木偶人:一個無意中聽說一句“寶二爺娶寶姑娘的事情”,就在“急怒”之下迷了“本性”;一個莫名其妙地失了玉便成了“瘋颠”。于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時,“兩個人也不問好,也不說話,也不推讓,隻是對着臉傻笑起來”(第九十回),然後各自走開。這樣,就以“一個傻笑,一個也傻笑”代替了“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寫黛玉死時,有“吐血”,有“暈倒”,有“喘氣”,有“發狠”,有“回光返照”,有“渾身發冷”,有“兩眼一翻”……就是沒有流淚。倒是寶玉後來流了不少眼淚。

這樣,就使曲子的末句也非改寫不可了。但是,說也奇怪,黛玉剛死,寶玉便“病勢一天好似一天”(這時再不必擔心他會執拗、反抗、向黛玉表白、使續作者為難了,倒是一直讓他傻下去文章不好做),于是就讓他到靈柩前去痛哭一場。到容許他清醒的時候,他什麼都想起來了:“寶玉一到,想起未病之先(原文如此),來到這裡,今日屋在人亡,不禁嚎啕大哭。想起從前何等親密,今日死别,怎不更加傷感!……哭得死去活來”(第九十八回)。

這就是所謂“病神瑛淚灑相思地”。然而,這樣就使人更加糊塗了:難道曲子末幾句是說寶玉的?難道黛玉所欠的“淚債”早償過了頭,難道能把寶玉的眼淚也算在内?倘若說寶玉的“牽挂”是指他婚後終不忘黛玉,那末另一個又如何還能“嗟呀”呢?倘若說曲子的末句是指黛玉平日總愛哭,那末她來到賈家已經多年,怎麼說她的眼淚流不到一年就要流光呢?何況,也未見黛玉接連不斷地天天流淚呀!八十回以前,她眼淚流得最多的也還是因為寶玉被賈政打得半死、吃了大苦頭的那一次。那一次黛玉為寶玉整天“抛珠滾玉”地流淚,正是為後來流更多的眼淚伏下的重要一筆。

黛玉還淚的願意

曹雪芹寫黛玉“還淚”的原意,在第三回脂批中說得最清楚。寶、黛初見時,一個因對方沒有通靈玉而狠命摔玉,罵這玉“連人之高低不擇”,一個則因之而流淚,說“倘或摔壞了那玉,豈不是因我之過”。這裡脂批說:“這是第一次算還,不知下剩還該多少!”“應如些非傷感,還甘露水也。”指出了黛玉這種“體帖”、“知己”的心思和痛惜其自毀而引咎自責的落淚,就是“還債”。戚序本保存的一條脂評更點出它對整個悲劇的象征意義:“補不完的是離恨天,所餘之石,豈非離恨石乎?而绛珠之淚,偏不因離情而落,為惜其石而落。可見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計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淚,至死不幹,萬苦不怨,所謂‘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悲乎!”

離恨

所謂“離恨”,實即愁恨、怨恨、憾恨。石頭有被棄置的憾恨,黛玉也有被收養的身世之感,但她的淚偏“不自惜”而落,作為寶玉的“知己”,這種“千方百計為之惜”,就是“绛珠之淚,至死不幹,萬苦不怨”的原因,也即所謂“春恨秋悲皆自惹”。這說得還不清楚嗎?批書者若未讀過八十回以後的原稿,是無從這樣說的。眼淚“至死不幹”,正合曲中之所言;自身“萬苦不怨”,才稱得上真正的“報德”。襲人勸黛玉說:“姑娘快休如此,将來隻怕比這個更奇怪的笑話兒還有呢。若為他這種行止,你多心傷感,隻怕你傷感不了呢。”清蒙古王府本《石頭記》脂批說:“後百十回(原稿回數)黛玉之淚,總不能出此二語。”這就更無疑地證明黛玉最後是為寶玉“不自惜”的“這種行止”所闖的禍而流盡眼淚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寶玉才終身不能忘懷他唯一的“知己”。

解析

在太虛幻境,警幻仙姑讓十二個舞女上來,為賈寶玉演唱新制《紅樓夢》十二支曲,并讓他邊聽邊看原稿,但書上開列出的唱曲,并不是十二支而是十四支,也許,是把開頭的“引子”和最後的“收尾”不予計算吧?這倒不是什麼太大的令人疑惑處,最令人費猜疑的,是“引子”後的頭兩曲,特别是第二曲“枉凝眉”。

去掉“引子”和“尾聲”的十二支曲,按一般讀者的推想,應該是恰好給金陵十二钗的

每一钗分别安排一曲,但細讀這十二支曲,就發現從第三曲起才是一曲概括一人的命運,依次是元春、探春、史湘雲、妙玉、迎春、惜春、王熙鳳、巧姐、李纨、秦可卿。第一曲“終身誤”,一般都認為是将林黛玉和薛寶钗合起來說,而且是以賈寶玉的口氣來詠歎,是否一定應如此理解,其實也還有商量的餘地,不過我以為這樣理解大體上是過得去的。第二曲“枉凝眉”,也是以賈寶玉的口氣來詠歎的:

一個是阆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去掉這一曲,十二钗也都涉及到了,那麼,非安排這一曲幹什麼呢?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二版)是這樣注解的:

曲名意謂徒然悲愁。曲子從寶黛愛情遇變故而破滅,寫林黛玉淚盡而死的悲慘命運。阆苑仙葩:指林黛玉。阆苑:神仙的園林;仙葩:仙花。美玉無瑕:指賈寶玉。

乍看似乎說得通,但細加推敲,問題就來了。流淚當然可以聯想到林黛玉,但《紅樓夢》全書“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不能僅從“淚珠兒”就判定為說的隻是林黛玉。第三回寫黛玉進京到榮國府見到賈寶玉已是隆冬,鳳姐出場穿着銀鼠褂,賈母交代說:“等過了殘冬,春天再與他們收拾房屋。”林黛玉的“還淚”應從這個冬天開始,不是從秋天開始的。

“阆苑仙葩”是指林黛玉嗎?第一回中交代,“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靈河岸”固然可說是“阆苑”,但仙草卻絕對不能等同于仙花即仙葩。賈寶玉固然是銜玉而生,但第二回甫出場就有兩阕《西江月》概括他的秉性,“行為偏僻性乖張,哪管世人诽謗?”,“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美玉無瑕”從來不是他的“符碼”。因此,我以為上述的那條注解是錯誤的。

如果按上述注解理解,那麼在十二支曲中,第一支裡林黛玉已經跟薛寶钗合詠了,這第二支又再單詠她一遍,她雖是重要角色,這樣的安排在布局上似乎也欠均衡。

我曾撰《太虛幻境四仙姑》一文,分析出第五回裡警幻仙姑引見給賈寶玉的四位仙姑,所取的名号絕非閑筆偶設,而是有深意寓焉,實際上分别标志着在賈寶玉生命裡給予他重大影響的四位女性,其對應關系為:癡夢仙姑——林黛玉;鐘情大士——史湘雲;引愁金女——薛寶钗;度恨菩提——妙玉。依此思路,可以悟出,《紅樓夢》十二支曲裡,有資格被合詠的,也應是這四位女性。“終生誤”是林、薛二钗的合詠,“枉凝眉”則是史、妙二钗的合詠。

“一個是阆苑仙葩”,這分明說的是史湘雲。“天上人間諸景備”、“誰信人間有此境”、“仙境别紅塵”,把大觀園比作“阆苑”,非常貼切;而在關于大觀園後來命名為怡紅院的那處庭院的描寫中,曹雪芹鄭重其事地寫到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都知道《紅樓夢》裡以花喻人時,總把史湘雲喻為海棠花,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大家摯花簽,湘雲摯出的那根上畫着一枝海棠,題着“香夢沉酣”四字,簽的另一面上是一句詩:“隻恐夜深花睡去”。又都知道湘雲的丫頭名翠縷。“絲垂翠縷,葩吐丹砂”的“阆苑仙葩”隻能用來說史湘雲而不可能用來形容林黛玉。

“一個是美玉無瑕”,這分明說的是妙玉。《紅樓夢》裡的“玉”很不少,第二十七回鳳姐問紅玉名字,她回答後,鳳姐将眉一皺,把頭一回,說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在書中所有的“玉”裡,明文其“美玉無瑕”的隻有妙玉。賈寶玉在太虛幻境偷看的冊頁裡,妙玉的那一頁“畫着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玉本無瑕,而慘遭荼毒;《紅樓夢》十二支曲裡又專門有一曲“世難容”說妙玉最後是“無瑕白玉遭泥陷”,跟點出了史湘雲是“絲垂翠縷,葩吐丹砂”一樣,如此明白地點出了妙玉是“美玉無瑕”,還有什麼理由硬說那是指賈寶玉呢?

那麼,這支“枉凝眉”曲,究竟在暗示着怎樣的人物關系與命運軌迹呢?将其分拆開來:

賈寶玉針對“阆苑仙葩”史湘雲的詠歎是: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上他(當代年輕讀者須知,“她”字是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時期才創造出來的漢字,那以前無論男性女性的第三人稱均寫作“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是水中月,

賈寶玉針對“美玉無瑕”的妙玉的詠歎是: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空勞牽挂;一個是鏡中花。

綜合起來的感歎: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根據書裡前八十回的伏線暗示、脂硯齋評語,以及“紅學”探佚的成果,不難對這一曲作出通透的解讀。

在《紅樓夢》八十回後,賈家徹底敗落,賈寶玉一度羁獄,後來流落江南,竟意外地與史湘雲重聚,并結為夫妻。在前八十回裡,可以看到寶玉與史湘雲之間的親情與友情甚笃,但他們之間似乎并無夫妻緣分,所以一旦在危難中邂逅結合,難免有“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上他”的“嗟呀”;真好比“寒塘渡鶴影”,堪稱是“水中月”的境界——美好過去全成幻影,面對的是萬分險惡猙獰的悲慘現實。當然,這隻是大概而論。

其實在前八十回裡,除了這首“枉凝眉”中埋伏着暗示,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也很可能是在暗示賈寶玉和史湘雲最後“白頭偕老”:史湘雲的金麒麟,本是與王孫公子衛若蘭的金麒麟為一對,他們也确有一段姻緣,但到頭來衛若蘭的金麒麟輾轉到了賈寶玉那裡,“因麒麟”绾合而終成眷屬的,是寶湘而非他人——不過這暗示在前八十回中實在太隐晦了,所以要把它座實,還需另撰專文讨論。

在《紅樓夢》八十回後,妙玉的遭遇絕非高鹗續書所寫的那樣。按曹雪芹的構思,八十回後賈寶玉會在瓜州渡口與妙玉邂逅,妙玉并促成了他與湘雲的重逢結合。賈寶玉一貫看重妙玉,珍重妙玉與自己之間的心靈默契,但妙玉最後在惡勢力逼迫下頑強抗争、同歸于盡,使賈寶玉不禁有“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的感歎,他對她“空勞牽挂”,竟不能将她解救,那美好的形象,如鏡中花,可贊美而無法觸摸。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詠妙玉的專曲“世難容”裡,最後一句是“又何須,王孫公子歎無緣!”許多人把“王孫公子”理解為賈寶玉,似乎是妙玉後來與惡勢力抗争到底同歸于盡,使得賈寶玉愛情失落,感歎自己沒能跟妙玉結合,這是大錯的思路,不僅誤解了妙玉,也醜化了賈寶玉。其實,在《紅樓夢》第十四回裡寫到參與送殡的人士,有這樣的明文:“……餘者錦鄉伯公子韓奇,神武将軍公子馮紫英,陳也俊、衛若蘭等王孫公子”,馮紫英在前八十回裡有不少戲,衛若蘭在脂硯齋批語中因金麒麟被鄭重提及,考慮到曹雪芹下筆時幾次将史湘雲、妙玉并提,則對妙玉“歎無緣”的公子,很可能就是陳也俊(注意:他排名還在衛若蘭之前,這絕不是一個随便出現一下的名字),隻是因為八十回後真本失傳,因此難以考據有關妙玉和陳也俊那隐秘關系的詳情罷了。

《紅樓夢》第七十九回,賈寶玉吟出“池塘一夜秋風冷”的句子,可見八十回後開始的大悲劇正是從秋天起始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意味着八十回後所寫的,正是那樣的一個時序下的一年,而到那一年的秋天,也就欲哭無淚,整個兒是個“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的肅殺景象。

劉心武評

劉心武在《百家講壇》之妙玉排序之謎裡講到過,強調了電視劇錯了。

這首曲是專門說寶玉,湘雲和妙玉的。

但劉心武先生也隻是猜測。

湘雲 妙玉:

一個是阆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須化?

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

一個是水中月, 一個是鏡中花。

寶玉: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傳統的看法認為,這首曲子說的是寶玉和黛玉,歌頌了寶黛之間純潔無暇的愛情。

有關黛玉的詞句:阆苑仙葩枉自嗟呀水中月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說有奇緣,為何心事終虛化

有關寶玉的詞句:美玉無瑕空勞牽挂 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最後一句,也反映了黛玉淚盡而逝的結局。

作者介紹

曹雪芹(約1715-約1763),清代小說家,名霑,字夢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大約在明代末年被編入滿洲籍。他出身于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從曾祖父起三代世襲江甯織造一職達六十年之久。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曆經十年創作了長篇名着《紅樓夢》,死後遺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該書内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

上一篇:紐約傳奇

下一篇:一瞬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