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

李蘭娟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蘭娟,女,漢族,中共黨員,1947年9月13日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夏履鎮夏履橋村,感染病(傳染病)學家、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國家傳染病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浙江大學醫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别專家組成員,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浙江樹人大學樹蘭國際醫學院理事長。1970年被大隊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學習;1974年9月—1975年6月在浙江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系學習;1993年10月—1996年10月任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1996年10月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教授;1996年11月—2002年6月任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8年3月—2008年3月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黨組書記;2002年6月—2007年6月任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20年4月任溫州醫科大學病毒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2021年3月,任海南真實世界數據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李蘭娟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
    中文名:李蘭娟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省紹興市 畢業院校: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 學位/學曆: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傳染病學》《感染病學》《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主要成就: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經曆

早年經曆

1947年9月13日,李蘭娟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夏履鎮夏履橋村。

學習經曆

1963年,被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學(現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錄取。高中畢業後,她回到夏履鎮做教師,并在省中醫院學了針灸。之後,大隊籌辦農村合作醫療,大隊支部書記請她去做赤腳醫生,李蘭娟的從醫之路從此開啟。

1970年,被大隊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學習。

1974年9月—1975年6月,在浙江醫科大學基礎醫學系學習。

1983年9月—1984年1月,在浙江省衛生英語進修學校英語口語班學習。

1984年8月,在中國丹麥培訓中心學習了兩個月的微生物學。

工作經曆

1986年,申請到了人工肝治療重型肝炎的青年科研基金,開始進行人工肝技術的研究。

1993年10月—1996年10月,任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

1996年10月,任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教授。

1996年11月—2002年6月,任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1998年3月—2008年3月,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黨組書記。

2002年6月—2007年6月,任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

2002年,任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組長,主持制定了中國《人工肝支持系統的治療指南》。

2003年,在抗擊“非典”的工作中,李蘭娟對浙江省“非典”防治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創新性措施。

200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于醫藥衛生學部(感染性疾病與傳染病學)。

2018年1月,團隊獲2017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2020年2月11日,進入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區ICU(重症監護室),分析了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并給出治療方案。在她的防護服上,寫有“武漢加油”幾個大字。

2020年3月31日,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李蘭娟院士醫療隊凱旋;4月,任溫州醫科大學病毒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蘭娟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40餘年,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尤其是肝衰竭、病毒性肝炎、肝病微生态研究。作為中國人工肝開拓者,創建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學理論,從微生态角度來審視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還從基因的角度首次揭示腸道菌群與肝硬化的秘密。

首次揭示重型肝炎病人腸道微生态變化規律,闡明了腸道微生态變化與重型肝炎發生、發展的關系,豐富了重型肝炎發病機制的理論;提出B/E值為腸道定植抗力的新指标,為腸道微生态基礎和應用研究提供了客觀依據;成功培育出無菌大鼠(已通過國家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鑒定),建立了無菌動物實驗研究平台;注重細菌耐藥研究,引領細菌耐藥研究小組發現六個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率領課題組成功培養分離出SARS病毒并完成全基因測序,系中國大陸第二株登錄GenBank;首次發現PBMC中有複制型SARS-CoV存在,對揭示“非典”的發病機制具有一定的意義。

李蘭娟創建獨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ALSS),使得急性、亞急性重肝病死率從88.1%降低至21.1%,慢重肝從84.6%降至56.6%;主持制定ALSS技術規範作為全國标準,推廣至全國;建立中國第一個永生化人源性肝細胞系;創建四步灌流分離肝細胞新方法;構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首次揭示重肝腸道微生态變化規律。

2013年3月,以李蘭娟為首的中國科學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論文《人類感染活禽市場來源的新發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臨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組特征》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

人才培養

李蘭娟認為,科學科研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要大力培養,不僅要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還重在德育。她對學生做科研一定要嚴謹求實,絕對不允許任何虛假。當博士生、碩士生來到李蘭娟的團隊,作為導師的她就讓學生先把研究方向定下來,然後由他們自己去發揮、思考,然後拿出一個方案來做開題報告,以此來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科研能力。李蘭娟覺得培養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能力培養,讓他們善于思考,善于做課題設計,善于研究,善于寫作。所以,這不單是在科研上要培養,更重要在道德、做人這方面還要培養他們,培養無私奉獻的科學精神。

從2001年起,李蘭娟每年舉辦一次人工肝的推廣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療方法無償教授給更多醫生。

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99年

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00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藥衛生學部)

2010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号

201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2014年

中央電視台年度科技創新人物

2014年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号

2016年6月1日

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

2016年

第九屆談家桢科學獎臨床醫學獎

2020年3月18日

浙江省優秀共産黨員

2020年5月

第二屆全國創新争先獎

2020年7月

浙江首屆科技大獎

2020年9月

全國優秀共産黨員

2020年9月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2020年9月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

2020年12月

2020年度十大人物

2020年12月18日

《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第33位

2021年2月

首屆“科普中國最高榮譽獎”

社會任職

先後擔任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主席、中國衛生信息學會第六、七屆副會長、浙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副會長、中華醫學會浙江省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組長、中國女醫師協會常務理事、全國人工肝培訓基地主任、教育部生物與醫學學部主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病專科醫師分會會長、國際血液淨化學會理事、浙江省醫學會第九屆理事會名譽會長、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個人生活

李蘭娟的丈夫鄭樹森是肝膽胰外科專家、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聯合移植的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評價

李蘭娟作為中國人工肝的開拓者,她創建獨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統治療重型肝炎獲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學理論,從微生态角度來審視感染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為感染防治提供了嶄新的思路。(杭州醫學院評

李蘭娟承擔SARS、手足口病、地震災後防疫、甲型H1N1等傳染病診治研究任務,尤其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研究中取得衆多原創性成果,獲中國國内外高度評價,為中國傳染病診治做出了重大貢獻。(浙江大學評

我們可以看到,在疫情發生以來,李蘭娟等一批專家,已經成為全國亮眼的明星、具有影響的意見領袖、重磅的擔當。他們的專業意見被億萬民衆所聽從,他們奔忙的身影被億萬網友所牽挂。(中國新聞網評

人物影響

5月25日上午,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鄭樹森、李蘭娟兩位院士發起設立的“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在浙江大學成立。該基金為專項公益基金,将重點對在醫學科研與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傑出科技人才進行獎勵,培育國際一流的醫學科學家。

2014年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理事會設立了樹蘭醫學獎,緻力于中國醫學人才培育,以發展教育、扶植新秀、獎掖群賢為宗旨,重點對在醫學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國籍(含港、澳、台地區)傑出科技人才進行獎勵,培育國際一流的醫學科學家,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醫學科學的發展。

2020年7月17日,浙江首屆科技大獎獎金有300萬元。李蘭娟院士表示,要把全部獎金捐出來用于人才培養促進科技發展,計劃把獎金的1/3獎勵團隊,2/3捐給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樹蘭人才基金,獎勵和培養人才。

上一篇:陳應

下一篇:司空摘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