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貴

李希貴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
李希貴,男,1959年10月生于山東高密,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曆任山東省高密四中校長,高密一中校長,高密市教委主任,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負責人;兼任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從事教育三十多年來,先後主持語文主題學習、新學校行動研究、中小學育人模式創新等多項課題,取得較好實踐效果。先後參與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起草調研組等工作。出版教育著作有《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面向個體的教育》、《學校轉型》、《新學校十講》等,在教育界擁有廣泛影響。2017年6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上選舉為北京市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中文名:李希貴 民族:漢 出生地: 畢業院校: 學位/學曆: 職業: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

着作

出版《教育藝術随想錄》《中學語文教改實驗研究》等專着;在國家級報刊發表《讓語文素養融進血液》《一個教育局長的聽課手記》等二十多萬字;先後參與教育部更新教育觀念報告團,教育部高中新課程實驗專家組,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編寫組等項工作。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教師,齊魯十大教育新聞人物等稱号。

現着有《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在教育界反響強烈;曾經出版《學生第二》、《學生第一》。

個人經曆

李希貴1980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山東省高密第四中學做語文教師,26歲任高密四中副教導主任,28歲任高密四中副校長,31歲任高密四中校長,36歲出任高密一中校長,38歲任高密市教委主任,42歲就任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06年調教育部負責籌建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07年開始出任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

當人們與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接觸時,很難不被他的個性所吸引。從表面上看,他是一個矛盾結合體:神色嚴峻,卻常常妙語連篇;語速緩慢、行事冷靜,卻對教育改革熱情如火、雷厲風行。

從25年前進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師、校長、局長的三種角色變換中,李希貴人生的關鍵詞始終如一:讀書、思考、改革。

做語文老師,李希貴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向學生放權利、放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大量閱讀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做校長,李希貴說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讓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長”。

做局長,李希貴通過體制改革,把權利放給校長;又取消了校長的行政級别,用“職級制”對校長進行動态管理。

教育思想

李希貴在教師、校長、局長的三種角色變換中,人生的關鍵詞始終如一:讀書、思考、改革。其主要教育思想簡介如下:

師生觀

李希貴認為學校的力量,首先來自教師。隻有教師在學校的辦學目标實現過程中處于第一位,才會協助校長落實他心中教育理想。“我認為關注學生應該先從關注教師開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業,塑造學生美好的人生。這個目标,隻能通過教師來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關愛,隻能通過人的傳遞,才顯得真切、動人,誰都沒有辦法改變。一位教師,在校園、在課堂舉手投足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他可以春風化雨,也可以讓學生‘近墨者黑’。”李希貴認為隻有“教師第一,學生第二”,才能真正達到“學生為本”、“學生為中心”、“學生為主體”的目标。

教育觀

“教學大綱、教科書規定了應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是沒有規定應給予學生的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這就是:幸福。我們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從自己手裡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自己的一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話,也是讓李希貴至今感到震撼的話。他在高密一中推行素質教育,正是基于這樣的教育理念。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以着眼未來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課堂民主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如啟動“中學生自我鍛造工程”:各種競賽、評比,學生社團活動,自辦電視台,有體育節、文化藝術節等。還面向全體提供可選擇的教育:開設34門選修課、37門活動課,如三名活動(讀名着、賞名畫、聽名曲)。課堂教學民主化:創造能力培養的土壤,多向交流,每堂課留出10分鐘,鼓勵學生提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展開自由讨論等。所以他提出的校訓是“為四十歲做準備”,而不隻是為三年後的高考做準備,要求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改革

在任高密一中校長時,李希貴進行了語文教改,實施的“語文實驗室計劃”,獲得了老師、學生們的積極肯定,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語文實驗室計劃”最醒目的改變是課程安排:每周用兩課時完成教材規定的學習任務,其餘的四課時讓學生到自修室去讀書。在自修室裡,配備了中學階段必讀、選讀、參考三個層次的課内外書籍。在這裡,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圖書報刊進行閱讀學習。自修室同時配備有投影儀、電視機、放像機、錄音機等教學器材,由教師通過多種渠道向學生傳達知識信息。

學校管理

1990年,高密四中6個畢業班300多名學生參加高考,隻有兩名同學超過了本科錄取線,超過專科線的學生也寥寥無幾。就在此時,李希貴當上了高密四中的校長。“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老師們的“房子、爐子、妻子、孩子、票子”等一系列切身利益上大做文章。實施了“四制改革”(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和崗位目标責任制),這在當時還是新生事物。後來,高密四中形成了“分層聘任,雙向選擇”的聘任機制。這個機制規定,在聘任過程中,校長隻聘任學校的中層部門負責人,教職工由中層部門負責人選聘;尤其重要的是,中層部門與教職工的選擇是雙向的,任何一個教職工都可以面向全校所有中層部門的任何一個崗位填報志願,而中層部門的負責人也有聘與不聘的自主權。在這樣一個機制下,一個教職工被聘任到一個什麼崗位,或者說是否被聘任,大都沒有在公平不公平的問題上兜圈子。李希貴認為“一個好的機制,就意味着好的導向。要想讓老師們的智慧集合,要靠良好的機制。”

在調到高密一中任校長後,對教師的聘任做了進一步改進,其核心是“建立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價值觀上”。在高密一中,聘任制規定了10個不同的教師級别,即見習教師、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初級骨幹教師、中級骨幹教師、高級骨幹教師,副主任教師、主任教師、特級教師。每個職務都要履行相應的職責,像熱愛學生、有較好的師德修養、擔任一門課的全程教學任務等是教師的基本職責。在此基礎上,每多完成幾項更高要求的職責,即可高聘一級。重要職務的聘任有特殊規定,如應聘初級骨幹以上職務,必須能夠開設一門選修課,或指導一個興趣小組;如應聘副主任以上職務,必須能主持一項教科研課題,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分配制度與聘任職級相對應,職級不同,報酬不等。李希貴介紹說,“這個方案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教師的積極性導向了對學生的尊重和教師自身全面素質的提升上。”如在聘任方案的指标中,第一項就是學生信任票的多少;而“權重衡量法”則把老師們的積極性從争課堂時間變成了争課堂效益。這樣一來,在高中學校常見的老師争搶時間、學生加班加點的現象消失了。在一中,人人都努力研究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機制也讓大家明白了一個基本道理:不占用學生的自主時間,是尊重學生的最基本要求。

著名語錄

1、當學校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2、敢于在一些地方認輸,不是真的輸了,說到底還是為了赢。有所不為,是為了大有作為。

3、改革者要有“大船”意識,其中既要有“艄公不努力,耽誤一船人”的緊迫感,更要有“萬人劃船唱大風”的團隊文化。

4、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5、沒有倉庫的學校是一種理想,它其實是想告訴人們,學校裡不應該有庫存起來的資源。

6、世上沒有垃圾,隻有放錯了位置的财富。一個聰明領導者的重要任務,就是去尋找那些放錯了位置的财富。

7、牛同馬去賽跑,當然是牛輸了,但牛的失敗并不證明牛的無能,倒證明讓牛和馬去賽跑的人的無知。

8、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樣生活,否則你隻能成為一般的人。

9、管理者應當借鑒裁縫的做法:量體裁衣。

10、跳出教育看教育,需要擦亮我們的第三隻眼睛。

社會關注

李希貴于近日參與錄制的《開講啦》2014-04-19期中闡述其教育觀點令人耳目一新,讓許多學生和家長為之驚歎,引起巨大反響。

相關報道

李希貴是十一學校教育改革的帶頭人,始終堅持圍繞育人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不斷改革創新,引領十一學校在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2014年,十一學校被中宣部、教育部确定為全國唯一的基礎教育改革典型。十一學校黨總支曾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上一篇:趙小平

下一篇:汪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