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

李少春

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1919—1975),河北霸州人,出身梨園世家,工武生、老生。[1]
  • 中文名:李少春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霸州人
  • 身高:
  • 體重:
  • 畢業院校:
  • 職業:
  • 經紀公司:
  • 代表作品:
  • 主要成就:
  • 性别:男

人物經曆

李少春自幼在上海家中受到藝術薰陶與嚴格庭訓,逐漸養成良好的藝術氣質。為了培育少春成材,李桂春不僅親自傳授技藝,而且廣延名師。李少春7歲(1926)開始從師沈延臣練功,11歲(1929)又請楊(小樓)派名教師丁永利和餘(叔岩)派名教師陳秀華,到家裡指導少春正式練功學戲。少春十分勤奮刻苦,無論寒暑,每天學、練十三四個小時。他雖不曾進過科班,但由于家中督責嚴苛,備嘗辛苦,終于打下深厚功底,練就一身功夫。

1931年,少春從上海北赴天津。1932年13歲,正式登台演出,随後,往濟南、南京、武漢等地巡回獻演,最後重返上海。據翁偶虹、李幼春所記(分别見于《京劇談往錄續編》和《戲劇論叢》(1982年第2輯),少春曾于34年(時年15歲)在上海與梅蘭芳同台合演《四郎探母》,得到梅蘭芳的稱許與觀衆的歡迎。

1937年6月、8月,少春在津演出,聲譽大起,一躍而成頭牌演員。但他并不自滿,于同年秋季到北京正式拜丁水利為師;不久,又拜在餘叔岩門下,成為餘的入室弟子,得到餘的親灸真傳,并常與同門師姐孟小冬切磋技藝。李少春的表演藝術得到飛躍的發展。此時的北京劇壇,楊小樓已經逝世,餘叔岩也已息影舞台。李少春馳騁于京、津、滬的舞台上,宛如一顆新升的明星,在他身上閃耀着楊、餘的藝術光輝。

在1938—1948的十年裡,他是以演餘派戲和楊派戲為主,通過舞台實踐,他對楊、餘藝術的真髓,掌握得更為深入、透徹,戲演得更為傳神。正是在吃透楊、餘表演藝術這個傳統的基礎上,他邁開了闊大的革新步伐,開始走上把編演新劇目與舞台藝術革新結合起來的道路。1945年,他創作、排演《文天祥》。這是個新劇目,劇本是以電影為依據自行改編的。

特色劇目

藝術特色

李少春老生宗餘派,武生宗楊(小樓)派,被視為文武兼備,不可多得的人材。他幼功極為紮實,戲路寬廣,博采廣取,勇于創新,雖然宗餘、宗楊,但不拘泥成規,善于體察劇情,運用技巧、程式刻畫各類不同人物。文戲唱腔韻味清醇,身段優美,表演細膩;武戲長靠、短打皆精,武功精湛,開打迅疾幹淨;演猴戲氣度飄逸,身手矯捷,對武打套路多有創新。

代表劇目

其常演老生劇目有《戰太平》《定軍山》《空城計》《珠簾寨》《斷臂說書》《打棍出箱》《紅鬃烈馬》《擊鼓罵曹》《寶蓮燈》《洪羊洞》《打漁殺家》《打金磚》等。常演武生劇目有《挑滑車》《兩将軍》《長坂坡》《戰冀州》《惡虎村》《三岔口》《武松》《連環套》《八大錘》《金錢豹》等。常演猴戲有《水簾洞》《鬧天宮》《智激美猴王》《五百年後孫悟空》《十八羅漢鬥悟空》等。新編、改編之代表劇目有《野豬林》《響馬傳》《将相和》《滿江紅》《雲羅山》等。現代戲有《白毛女》《紅燈記》等

上一篇:克裡斯傑裡科

下一篇:特斯維塔娜·皮隆科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