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

朱慈炯

明思宗朱由檢第三子
朱慈炯(1632年-1708年?),明思宗朱由檢第三子[1],母孝節烈皇後周氏,崇祯十六年(1643年)封為定王,别名朱三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李自成攻入京師,朱慈炯被俘,受封定安公,李自成敗退時不知所蹤,南明年間追谥為定哀王。身為一個失蹤的明朝皇室嫡系,他的綽号朱三太子更為有名,清兵入關以後,有關他起兵反清複明的流言一直流傳于社會。查繼佐《明書》(罪惟錄)言思宗第三子永王慈煥、第四子定王慈炯(一作慈燦),俱田貴妃出,不詳其所本。
  • 本名:朱慈炯
  • 别名:定哀王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北直隸順天府(今北京)
  • 逝世日期:1708年

人物生平

朱慈炯生于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十五日。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十八日被冊封為定王。兩年後行冠禮,期間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出閣講學。 他與弟弟永王朱慈炤都“眉宇并天人,誦書清圓,作字端楷。講罷,呼:‘先生每吃茶!’音如玉”。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進京,定王朱慈炯被俘,封定安公。四月,李自成東征吳三桂時從征。 據說他和兄長朱慈烺被李自成交給吳三桂,吳三桂行至永平時丢下朱慈炯,專護朱慈烺。 此後,朱慈炯不知所終。

後世考證

一起案件發生在南方的太湖,有一和尚詐稱擁立朱三太子,企圖将康熙帝玄烨遮殺在南巡中。因準備疏忽,發炮不鳴,結果悉數被捕,逮至京城,交由吏部侍郎穆丹會同九卿科道反複審訊,查明所謂朱三太子實屬假冒,真名王士元。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初五日,按照皇帝旨意,将王士元淩遲,其五個兒子處斬,其餘人等發配甯古塔永遠充軍。《清朝野史大觀》卷三和《清聖祖實錄》均有介紹。

一起朱三太子案發生在山東汶上縣,有一老者長期在李來朋家裡充當私塾,循規蹈矩,卻沒能逃過清廷鷹犬的魔爪。在嚴刑拷問下,老者供認自己就是明末的定王,李自成退出北京時,将他裏脅到河南,乘虛逃亡安徽,輾轉到浙江,最後流落山東,隐姓埋名。他有六個兒子,字輩為“和”,末一字均為“土”部,正好與朱元璋《祖訓》中所規定的燕王一系字輩完全吻合。其孫名钰寶,含有“臨禦寶座”之意。康熙帝審閱了全部案卷,明知此人确系崇祯帝的兒子,但殺之無名,于是硬說他是假朱三太子,重演攝政王在順治初年殺明太子的故伎。這位一生颠沛流離,沒有絲毫反清言行的75歲老翁連同其家人全部抄斬。孟森先生《明烈主殉國記》對這一起朱三太子案件作過多方位考證,确信此朱三太子為真。該文收入商鴻逵先生為孟氏編輯的《明清史論著集刊》上冊。有關此案的詳細調查材料,可參考《史料旬刊》第二期收錄的康熙四十七年直隸巡撫趙燮的奏折。此朱三太子即定王,他于1708年被殺,已是個75歲的衰翁。

轶事典故

定王朱慈炯出閣時,負責訓講的是著名學者方以智,負責的是仿書東林八君子之一的劉元珍之子劉明翰。方以智表情莊嚴,聲音宏亮,定王有點不耐煩,急呼劉明翰來訓講。太監連忙加以阻止,說:“禮也,不可更,父皇爺所定。”這才依照原先定好的規矩辦事。定王喜歡劉先生,方先生以當日應背誦之書進上,定王随即掩卷一口氣背完。定王說:“方先生可先出,吾與劉先生仿書。”待方先生出去,定王方覺如釋重負,練起書法來輕松自如。後來,定王面見崇祯帝時,請将三、六、九定為仿書之日,而四、七、十為訓講之日,這與先前所定日子有些出入,不過,崇祯帝以為這樣稍作變動無傷大雅,也就答應了。定王與劉明翰的師生情誼傳為一時佳話。

家庭成員

父母

父親:明思宗朱由檢

母親:孝愍皇後周氏

兄弟姐妹

•t兄弟

獻愍太子朱慈烺

懷隐王朱慈烜

永悼王朱慈炤

悼靈王朱慈煥

悼懷王朱慈燦

悼良王

•t姐妹

坤儀公主

長平公主

昭仁公主

上一篇:王冰清

下一篇:Rib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