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缪

未雨綢缪

漢語成語
未雨綢缪,漢語成語,拼音是wèi yǔ chóu móu,意思是趁着天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預防意外的事情發生。出自《詩經·豳風·鸱鸮》。
    中文名:未雨綢缪 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 近義詞:桑土綢缪,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反義詞:亡羊補牢、江心補漏、臨渴掘井。 出處:《詩經·豳風·鸱号》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例句: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缪的

解釋n

綢缪: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

出處

《詩經·豳風·鸱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缪牖戶。”

清代朱用純《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缪,毋臨渴而掘井。”

《朱子家訓》:宜未雨而綢缪,毋臨渴而掘井。

典故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了商朝。為了安撫商朝遺民,他把纣王的兒子武庚封在朝歌做諸侯,同時又把自己的三個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封在武庚的東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監視他。

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及太公、召公等幫助武王滅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們留在京城輔政,其中周公最受信任。

兩年後,武王得了重病,大臣們焦慮萬分。周公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願意代哥哥去死,請先王保佑武王恢複健康,祭畢,周公把祝辭封存在石室裡,嚴令史官不得洩密。

事有湊巧,周公祝禱後的第二天,武王的病開始出現轉機,周公和其他大臣都十分高興。但不久,過度的操勞使武王舊病複發,終不治身亡。年幼的太子姬誦被擁立為王,史稱周成王,周公受武王遺命攝政。

周公的攝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滿。他們散布謠言,說周公攝政是為了篡奪王位,從而引起了成王的懷疑,周公百口莫辯,離開了京都。

不甘心商朝滅亡的武庚見周氏兄弟之間出現了矛盾,就派人去聯絡管叔等,挑撥他們與周公的關系,同時積極準備起兵叛亂。周公經過兩年的調查,終于查清了謠言的來源,知道了武庚準備叛亂的情況。他十分焦急,便寫了一首名為《鸱鸮》的詩給成王。詩的大意是:鸱鸮啊鸱鸮,你奪走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毀掉我的窩!趁着天未下雨,我要剝下桑根的皮修補好門窗,我的手已發麻,嘴已磨損,羽毛也将落盡,可是我的窩還在風雨中飄搖!

這首詩以母鳥的口吻,反映了周公對國事的深切憂慮,但年輕的成王并未能了解周公的苦心,對此無動于衷。後來,成王無意中在石室裡發現了周公的祝辭,深深為之感動,就立即派人把周公請回鎬京。

周公回京後,成王派他出兵征讨三叔和武庚。周公足智多謀,很快平息了叛亂,周王朝的統治得到了鞏固。

後來,人們便用“未雨綢缪”這個成語來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上一篇:風向

下一篇:濫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