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

暗示

漢語詞語
不明說,而用含蓄的話或動作使人領會。暗示是一種心理作用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最常見的特殊的心理作用。它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某種意向性的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
    中文名: 外文名: 拼音:àn shì 近義詞:示意 反義詞:表示 名稱:暗示 釋義:不明白地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語、示意的舉動或制造某種氣氛、景象使人領會

概述

暗示屬于心理學的研究範疇。通常情況下,人們為了某種意向性的目的,在自然的氛圍條件下,通過交往中的語言、手勢、表情、行動或某種符号等方式,含蓄的、間接的發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觀點、意見,或按所示意的方式進行活動的現象。暗示是社會交往和和諧人際來往的重要表現。

指一個人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符号含蓄間接地影響他人的心理和行為。暗示發生的條件主要取決于受暗示者對暗示的感受程度。暗示的感受性又取決于受暗示者對于暗示刺激的心理狀态和外部刺激的性質狀況。暗示行使可采用多種方式,如語言、表情、手勢或其他暗号。

漢語詞語.

基本信息

【詞目】 暗示

【拼音】 àn shì

【注音】 ㄢˋ ㄕㄧˋ

【同義詞】 示

【反義詞】 表示

基本解釋

不明說,而用含蓄的話或動作使人領會。

【示例】他用眼睛暗示我,叫我别往下說了。

詳細解釋一“暗”

(1)不明白地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語、示意的舉動或制造某種氣氛、景象使人領會。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天主教,有教主,時來時去,來時於街巷遍貼勸善文,即屬暗示。”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二:“ 樂華 對于 王先生 所說的‘方塊字’三個字,很感到趣味,他不但記起了幼時母親寫給他的紅色的小紙片,還得到種種文字上的豐富的暗示。” 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一章:“又如燈光、音樂也可暗示情感,給與表演上很大的幫助。”

單詞解釋

基本解釋:

暗àn:不亮,沒有光,與“明”相對:黑暗。暗淡(a.不光明;b.喻景象悲慘)。陰暗。暗無天日。

不公開的,隐藏不露的:暗藏。暗号。暗殺。暗娼。暗溝。暗含(做事、說話包含某種意思而未明白說出)。暗流(a.流動的地下水;b.喻潛伏的思想傾向或社會動态)。明察暗訪。

愚昧,糊塗:暗昧。暗弱(愚昧軟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詳細解釋:

【形】

(形聲。從日,音聲。本義:昏暗)同本義。與“明”相對〖dim;dark;dull〗暗,日無光也。——《說文》日中光明,故其出入時光暗,故大。——《論衡·說日》體之感何自起?曰,起于遠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又如:昏暗(光線不足);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尋找探索)

【副】

默默地〖donotsayaword;keepsilent〗

暗算鄉程隔數州,欲歸無計淚空流。——杜荀鶴《旅寓詩》

孺人半夜覺寝,促有光暗誦。——歸有光《先妣事略》

又如:暗誦(默誦,背誦);暗數(默默記數);暗寫(默寫)

秘密;暗中〖insecret〗

曹節王甫,暗殺太後。——《後漢書·宦者傳》

孤犬無猛噬,長箭不暗射。——元好問《驅豬行》

【名】

天黑〖darkness〗

車駕逼暗乃還,漏已盡。——《晉書·職官志》

黑夜〖night〗。如:暗夜(黑夜);暗風(黑夜的風)

【動】

使昏暗〖gloom;cloud〗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李白《古風》

暗暗àn’àn〖secretly〗∶内心知道或感到但不聲張地

暗暗吃了一驚

〖behindsb.sback;tooneself〗∶不露聲色地;暗中

他暗暗發誓要為死去的朋友報仇

暗自ànzì〖secretly;inwardly;byoneself〗私下裡

心裡不由得暗自慶幸。——《七根火柴》

詳細解釋二“示”

shì,表明,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别人知道:示警。示範。示弱。示威。示衆。示意。告示。指示。請示。

對來信的敬稱:賜示。

筆畫數:5;

部首:示;

筆順編号:11234

詳細解釋: 示shì

【動】

(會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豎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其義多與祭祀、禮儀有關。本讀(qí)。本義:地神。引申義:讓人看,顯示)

顯現;表示〖notify;show〗

示,現也。——《華嚴經音義》

天垂象見吉兇所以示人也。——《說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

示,現也。——《蒼颉篇》

示shì

【名】公文,告示〖notice〗

那看的人雖如人山人海,好在國王久已出示,毋許驅逐閑人,悉聽庶民瞻仰。——《鏡花緣》

泛指命令、指示〖order〗

戲子們請老爺的示:還是伺候,還是回去?——《儒林外史》

顯著功能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暗示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社會文化交流現象。在某些不宜或無法用正面的、直接的方式,或是用這些方式不易達到目的的條件下,運用暗示方式可以使人不加思索地接受暗示者的影響,收到較好的效果。

主要特點

1。受動性

在一般情況下,暗示者是主動的、自覺的。相對來說,受暗示者是被動的。在這方面,暗示與勸說是相同的。但暗示不是靠邏輯推理和理論論證,而主要是靠提示,在這方面,它與勸說又有區别。暗示與指示、命令也不相同,它不具有壓力成分,不要求别人非接受不可。因此,所暗示的一般多是比較簡明的思想和行為。而對于複雜的理論思想或事物,隻靠暗示是不行的,需要應用教育、說服等手段。至于一些非要别人按一定方式進行的活動,則需要有指示和命令。

2。意識性

暗示與模仿既有聯系也有區别。早期的社會心理學家把模仿、暗示和同情看作群衆心理的三大原質。F.海德認為,當一個人的觀念使他人接受時為暗示;當一個人的情緒使他人感受時為同情;當一個人的行動使他人也要如此做時則為模仿。實際上,無論是思想、感情或行動都可以産生暗示和模仿。

3。默許性

既然心理暗示是一種條件式互動的反應模式,因此,暗示的含蓄,情勢響應是在雙方文化有共同基礎的前提下進行的。不同文化或者處于不同文化規範的人群是無法進行有效暗示的。這表明,暗示是在雙方可以相互理解的情景下産生的。這種情景是否有效,就看受動者能否正确準确得體地理解對方的種種語言符号表征了。這說明,暗示是一種典型的社會心理默許反應。

有關研究

德國學者施密根最早研究暗示現象。他于1892年發表《暗示心理學》一書。1903年,俄國心理學家Β.Μ.别赫捷列夫發表《暗示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首先提出“社會暗示”一詞。法國社會學家 G.塔爾德研究了暗示在違法行為的發生和傳播中的作用。G.勒邦則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利用暗示對精神病學進行了研究。美國社會心理學家E.A.羅斯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企圖以“暗示-模仿”這一心理過程來解釋社會生活中人們相互影響的心理現象。這些研究對S.弗洛伊德産生了一定影響,在他的醫療實踐和精神分析學說中,暗示占有重要地位。

暗示方法分類

暗示是一種社會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方法。暗示根據受動條件,一般可分為4種表現:

直接暗示

暗示者有意識地、一般采取直陳式的說明,把某種信息直接提供給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無意識地加以接受。所謂“望梅止渴”即屬此類。

間接暗示

由暗示者憑借其他事物或行動為中介,把要傳達給受暗示者的關于某一事物或行動的信息間接地提供給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無意識地加以接受。這是一種主要的暗示方法。

自我暗示

暗示信息來自自身内部,自己對自己發出刺激信息,影響自己對某事物的認知、情緒、意志和行為。所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在各種考試中對自己說:“我能行,我一定行!”等等就是自我暗示的結果和表現。這種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見的。它對一個人的健康、工作和生活起着很大作用。

反暗示

暗示者發出的刺激引起了受暗示者的性質相反的反應。反暗示有兩種:一種是有意的反暗示即故意地說反話或采取相反的行動以收到正面的效果;另一種是無意的反暗示,即有意地進行正面的暗示,卻無意地引起了相反的結果。

此外,根據不同的标準還可以作其他的分類:根據暗示産生的結果可以分為積極的暗示和消極的暗示;根據暗示者的狀況可以分為有意暗示和無意暗示;根據受暗示者的狀态,還可以分為清醒狀态下的暗示、催眠中的暗示、自然睡眠中的暗示、催眠後的暗示等。

暗示因素

影響暗示效果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方面:

暗示者特征

如性别、年齡、知識、地位、權力、威信、對信息的信心等,都會影響受暗示者的态度和行動。暗示者的地位和威信越高,暗示的效果也就越大。例如,一位年長的成名醫生和一位年輕的普通醫生對病人作出同樣診斷,但前者對病人的暗示作用會大于後者。如果暗示信息來源于群體,那麼,這個群體的規模、性質以及它與受暗示者的關系等,也會給受暗示者以不同影響。

受暗示者特征

個人的人格特征與暗示的效果有關。例如,生活經驗豐富、知識水平高的人不易受暗示,特别是涉及一些道德準則時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催眠狀态下他們也不是無條件地執行暗示者的影響。而缺乏主見、随波逐流的人,則容易接受暗示者的影響。從年齡來說,兒童和少年比較容易受暗示。如果受暗示者是某一群體,那麼松散的群體比較容易受暗示,高度團結、組織紀律性強的集體則不容易受暗示。

當時主客觀情況

在情況不明時,在困難、混亂的境況中,人們容易受暗示,如學生考試遇到難題時,社會發生動蕩時,等等。同時,人們當時的心境也會 左右受暗示的效果。例如,心灰意冷時的心态,因為當事者心門已經全部關閉,暗示信息是無論如何也發揮不了作用的。

暗示療法

1。暗示療法

由于暗示是一種心理反應。因此,利用暗示可以發揮其積極自我監控的作用,提高患者的康複信心,加快治療速度。人們把這種方法稱之為暗示療法。暗示療法是利用言語、動作或其他方式,也可以結合其他治療方法,使被治療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積極暗示的影響,從而不加主觀意志地接受心理醫生的某種觀點、信念、态度或指令,以解除其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實現消除疾病症狀或加強某種治療方法效果的目的。

暗示治療的具體方法很多,臨床常用的有言語暗示、藥物暗示、手術暗示、情境暗示等。此外,心理醫生對患者的鼓勵、安慰、解釋、保證等也都有暗示的成分。

2。适應症狀

其适應症除了癔病和其它神經症(如恐怖性神經症、焦慮性神經症)外,對疼痛、瘙癢、哮喘、心率過速、過度換氣綜合症等心身障礙和心身疾病,陽痿、性冷淡等性機能障礙,遺尿、口吃、厭食等行為習慣障礙等均有療效。暗示療法的治療效果往往取決于患者的感受性和對暗示的順從性,患者對心理醫生的信任是暗示治療的基礎。

上一篇:作用

下一篇:瞎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